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蛰伏

精品 蛰伏


作者:东阳晓春 秀才,18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91发表时间:2012-11-19 22:15:26

对蛇的恐惧是深入骨子里的恐惧。
   蛇在唆使夏娃偷吃禁果、被上帝贬谪到凡间起,就是邪恶的化身,阴森、恐怖、歹毒、丑陋、凶残的代名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文章中引用了《农夫和蛇》的寓言典故,更把蛇的恩将仇报,寡情无义无限放大而家喻户晓。
   我的家乡地处浙江中部,多山多水蛇自然也多了,且种类繁多。五步蛇、油菜花、竹叶青、乌梢蛇等。最为常见的毒蛇是蝮蛇,个不大,头三角,色灰褐,间以黑斑,与泥土相近。蝮蛇是大自然出了名的“隐形杀手”,幽灵似地出没于沟壑,林间、田野,近似泥土的原色很容易混淆人的视觉,哪怕盘在路的中央,也貌似堆臭狗屎,使人疏于防范,因此,蝮蛇比别的毒蛇更具有隐蔽性、侵略性,危险性。
   蛇曾给我的家族带来深深的痛苦和伤害。
   我亲眼目睹堂兄被蛇咬死。那时家里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堂兄胆大,抓鱼,捕鼠,也捉蛇裹腹。堂兄嗅觉灵敏,擅长捕田鼠,不管田鼠躲藏多隐蔽都能手到擒来。我整日喜欢跟着堂兄,尽管父母反对,我还是偷偷地跟着去抓过几回田鼠。
   火烤得喷喷香的田鼠肉,对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来说,实在是一种难以抵御的诱惑!
   堂兄被毒蛇咬死的那天太阳象个火盆子火辣辣地烧着,天地间燠热象个蒸笼。堂兄先是找到了一个田鼠洞,洞口上方长着一蓬荆棘。他看了看洞,说洞里起码有好几只肥大的田鼠,足够我们好好美餐一顿。堂兄笑着把手伸进洞里,每次捉到田鼠,堂兄都笑,很富足得意的笑。然而,这一次,堂兄的笑很快就凝滞了。
   “哎哟”。堂兄尖叫了下,手遭火烫似地从洞里抽了回来。
   “蛇咬了!”
   捕鼠捉蛇时被蛇咬对堂兄来说是家常便饭。堂兄自有一套疗伤的土法子——用腰带在伤口不远处扎紧,用柴刀划破伤口,再把毒血一滴一滴挤干净,然后往伤口上撒泡尿,每每都能化险为夷。
   这一回显然比以前要凶险得多,毒性蔓延之快让堂兄始料不及,还没等把胳膊扎紧,堂兄就一头栽倒在黑黑的土地上,脸扭曲,四肢痉挛,嘴巴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扼住叫不出声来┅┅
   堂兄当晚就毒发身亡了。
   至于堂兄被什么毒蛇咬死,是蝮蛇还是五步蛇,一直是个谜。因为没有人,包括在场的我都没有看到过那条蛇。
   我的三伯断定堂兄是被蛇精咬死的。堂兄猎蛇无数,蛇也是条生命,杀蛇者偿命。蛇精是阎王爷派来索命的。
   当时,村里有关蛇精的传说有好多种,其神乎其神近似鬼魅之说法,我虽年少也知多半为人所杜撰而不信,但听了三伯的话,我的后背还是冒起阴森森的寒意,因为,在平时,我可没少吃堂兄给我的蛇肉,堂兄死后,蛇精索命之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浓浓的阴影,成了我很多个茫茫长夜的恶梦,而对蛇的恐惧就此在我的身上落地生根了。
  
   1978年的某个夏夜,我和蛇也来过一次“亲密无间”的接触。
   暴雨之后,天地间,凉意习习。
   母亲从门后拿起锄头,叫我陪她去地里转转,看看田埂有没有被雨水冲垮,地里的庄稼有没有没雨水冲倒。出门前,母亲很有些先见之明,执意要我换掉凉鞋穿上雨鞋,说雨后天凉,蛇虫之类的会爬出来觅食,穿雨鞋安全。
   清楚记得母亲扛着锄头走在前头,我提小马灯紧随其后。雨鞋有些大,“踢踏踢踏”好像随时会离我而去,我很小心地走着路,担心路面上那些调皮的小石块土坷垃子会趁我不小心时捣乱,给我下绊子,摔我一跤。一路上,尽管我已经很小心翼翼了,但在随母亲跨过一条小水沟时,我还是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没等身子站稳,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两腿间忽地“飞”起了一条蛇。那条蛇又粗又长,肚腹上闪着黄色的光泽。
   在乡间,和一条蛇邂逅,原本是很平常的事,但和蛇如此近距离照面,足使我猝不及防而心寒胆裂,魂飞魄散,我的双脚如钉子一样紧紧钉牢在地,挪动不得。
   “蛇┅┅蛇……蛇┅┅”
   我惊恐万状地叫着。双眼死死盯牢双腿间弓上弓下的蛇。
   母亲一个箭步跳到我的身边。
   “别┅┅怕┅┅别怕!”母亲也怕蛇。她的声音在颤抖。手也在颤抖。但母亲毫不犹豫地迎着蛇蹲下去。
   微弱小马灯的黄光中,蛇呲牙咧嘴,吐着蛇信子,发出“咝咝”尖叫声。
   事后我想,这条蛇今天遇到我,是它的宿命。因为,我这一脚恰好踩到了它致命的三寸。我成了这条蛇生命的终结者!
   锄头冲着蛇头砸下去。母亲用力不大,因为,我的脚和蛇头只隔三寸。母亲不敢发力,唯恐砸不准而伤及我。因此,锄头几乎是贴着蛇头在砸。在母亲的敲砸中,蛇痛苦地扭动纠缠。那天,我穿着一条短裤,裸着腿。蛇缠住我的腿,强迫着和我肌肤相亲,蛇的滑腻、冰凉像刀子一样深深刻进了我的灵魂里。若干年后,当我翻开莱辛的《拉奥孔》看到拉奥孔被蛇紧紧缠绕痛苦的雕像时,蛰伏沉睡在记忆深处蛇的冰凉再次复苏雨雾一样漫过全身。
   蛇身渐渐松了,最后颓然地瘫在我的脚下。母亲也一屁股坐倒在泥水地上。我看到长长的蛇像根烂绳子一样躺在湿漉漉的路上,蛇头已全然不见。
   那条油菜花蛇,足足有二米多长,6斤多重。
   自小对蛇的恐惧并不影响我成年后对蛇的好恶有一个正确评判。
   说真的,蛇,这个诡异巫味的精灵,其灵动美艳、喜净和遇到厄难时的灵敏和机智,我都极为欣赏。我们爱把姑娘纤腰喻为水蛇腰,书法艺术中也有“笔走龙蛇”一说。可见,人们对蛇美的认可。但毋庸置疑,蛇的美是另类而孤傲的。古代神话中的神大都为“蛇身人面”,这也为蛇的美赋予了神性的光芒。
   蛇舞,是我观赏到的最美的舞蹈,是舞蹈中的极品。
   江边,两条青蛇,色碧绿,鳞片上凝着晶莹的水珠。是什么蛇?水旁有翠竹婆娑,是竹叶青吧。此时,朝阳初上,水面上水气氤氲。水声、风声、鸟鸣声相和相应,整个大自然流动着天籁般的旋律。这时,一条青蛇面向朝日婀娜升起,它轻扭着腰,宛如壅容高贵的女王,旋升至一定的高度,它把头转向另一条青蛇,吐着舌信子召唤,在它的呼唤下,另一条也开始翩翩舞蹈。两条青蛇一前一后,身子或左或右忽高忽低回旋。阳光下,蛇体晶莹透明,散射出眩目迷人的光泽,这真是神的杰作,灵动如光,优雅似风,神圣不可亵渎!
   蛇和黄鼠狼的生命相搏,是我在自然界里见过最为惨烈的“战争”。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蛇和黄鼠狼在山坡上对峙着。从两者身上的伤痕看,它们已经有过一番激烈的搏杀!
   蛇的身上在流血。蛇昂着头围着黄鼠狼在急骤地扭动,向黄鼠狼吐着舌信子。
   黄鼠狼灵敏地围着蛇不停转圈,跳蹿,伺机攻击袭击蛇的尾巴,躯干。
   根据当时的情景分析,蛇必败无疑。在长时间的僵持中,蛇明显体力不支,疲态尽现,它高高昂起的头突然下垂,身子贴地,准备逃走。志在必得的黄鼠狼显然不甘心让到口的美味从嘴边溜走。它全身的黄毛剌一样竖立起来,前腿下蹲,身子弯成弓,箭一样向蛇射去。
   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欲全力潜逃的蛇倏地回过头来,颈微曲,头微昂,在黄鼠狼即将扑到身上之际,牙齿电光石火般啄向黄鼠狼的头颅。“吱吱”受了重创的黄鼠狼痛苦地尖叫,在地上打滚,在黄鼠狼倒地的瞬间,蛇的身子像根紧箍咒,紧紧地把黄鼠狼匝住┅┅佯败,一个回马枪,蛇在当败之际,凭借机智置敌于死地,反败为胜。
   儿时这些有关蛇的往事,无论是痛苦、还是精彩的,一如旧照相底片封存在记忆深处了。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逐步消减,蛇赖以生存的空间越来越逼仄狭小。即使到远离城市偏远的乡村去走走,也很难看到自由游走的蛇了。
   城市的饭桌上倒是经常能见到蛇的影子。椒盐大黄蛇、蛇皮羹┅┅据说这些蛇都是人工饲养的。而自然野生的蛇,尤其是那些毒蛇,五步蛇、眼镜蛇,金环蛇都成了市场上难求的稀罕物。
   对蛇的恐惧倒也不妨碍我对蛇肉的钟爱,只是有时候,拿筷子挟住香脆的蛇段,或者端起杯子喝着蛇浸泡的药酒,脑海里是会闪过这样一个念头,在地球生命的发展史上,到底谁最凶残,是蛇?还是别的什么呢?
   一日,上班途径一售酒店,看到一个活蛇浸酒的场景。
   蛇是五步蛇,长1米,约重2斤。此时此刻,这个身陷囹圄的大自然中让人谈之色变的杀手,盘在笼中,萎靡不振,威风尽失。
   酒店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他双手戴着橡皮手套。他告诫围观者,别看它奄奄一息,其实是一种假象,千万别被迷惑了,凶猛着呢。
   浸泡药酒开始了。
   他让围观者退后,在蛇笼的旁边放了一只盛满白酒的玻璃瓶,然后打开了笼子上方的那只小盖,听到声响,五步蛇倏地昂起头,冲着伸进笼子里的手就是一口┅┅果真是凶残无比!
   但酒店老板的手很快就准确地摁住了蛇的三寸,他把蛇从笼子里提出来,另一只手,麻利地扯住蛇的尾巴一抖,把弯曲扭动的蛇身拉直,之后,他把手中的蛇尾巴朝下,慢慢浸入酒中,待整条蛇身浸入玻璃缸,再疾速盖上盖子。
   浸在酒中的蛇在疾速地游动,头拚命地往上蹿,几个来回挣扎后,蛇终于精疲力竭,慢慢地沉入了玻璃瓶底。
   蛇没有马上死去,它凶性尽丧,无奈的目光透过酒和玻璃,默默地看着外面的阳光和那些谋杀它性命的人┅┅
   我离开的时候,依稀看到蛇的眼睛里流下两滴泪,融入酒中!

共 36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对蛇的恐惧就是人对自然地恐惧,可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一切似乎都变了。人类可以任意的食用蛇,甚至有些蛇已经灭绝了。在深层的思考中,我们不由得想:我们和自然要如何相处呢?【编辑:海林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2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林夕        2012-12-04 00:20:22
  我是很怕蛇的,看这篇文又勾起我年少时的记忆了。--欢迎加入江山散文2组交流2号群230268792,我们一起讨论文章吧!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