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指间文评】浅析《红楼梦》意象——“水”

编辑推荐 【指间文评】浅析《红楼梦》意象——“水”


作者:炎汐 秀才,142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35发表时间:2012-11-21 00:13:51

《红楼梦》中的意象构成了一个庞大有机的系统。对于《红楼梦》意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水意象和花意象两个方面上。本文拟就《红楼梦》中的水意象,谈谈我的一些见解。水意象看似普通平凡,却蕴藏着十分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水”——《红楼梦》中的一个意象
   (一)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就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本文所说的意象主要指它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也是与典型、意境一样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意象的古义是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无论人们对意象的内涵如何争辩和考述,但意象乃是指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这一点是众所共认的。意象的根本特质在于它除了向人们提供听觉、视觉和感觉等艺术效果之外,最主要的是要显示其潜在的意义和功能。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意境和结构艺术的重要手段,而在组合意象以创作意境和结构时,诗论家非常注重核心意象的选择,并且将其置于关键的位置上,同时用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述,并将其称为“诗眼”。诸如:啼血的“杜鹃”、在水一方的“伊人”等等,便是常常被作为“诗眼”典型的中心意象。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在接受史学叙事传统影响的同时,也深受诗歌与诗学的影响,从而形成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诗化倾向。曹雪芹将“水”作为设置和构造《红楼梦》全书情节、结构、境界的中心意象,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诗化倾向。
   (二)“水”作为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水”是世上生命的源泉,是哺育文明的乳汁。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由水构成。天下芸芸众生,有谁能离得开水呢?水意象是意象的类型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将山与水,分举并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他那哲人的玄思,启发了后人对山水审美的智慧。“水”除了实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水”,这种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物,被赋予了灵魂,成为兼具水性、人性与神性的一种存在。于是,产生了融水性与人性为一体的水神神话,并因为这种神话的出现,使“水性”变得更加形象,更有了艺术的感染力。哲人从水中悟出的是生命与人生的哲理。
   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诗人通过“意象”隐晦、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水难以跨越,水是阻隔,宋代词人晏殊“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就是对这种阻隔的感叹。“水”的特征是纤柔、深邃。人们常说“柔情似水”,“水”意象的确适合用来暗示缠绵悠长的情感。诗人以这种既是阻隔又是沟通的矛盾统一,将爱情写得缠绵悱恻。造成阻隔的“水”自然是无情之水,沟通情感的“水”又是多情之水,“水”意象因水的不同作用,也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梦江南》)悠悠流水映着无语斜阳,不正是眺望归舟的思妇,那寂寞哀怨的情感吗?
   诗人尤其喜欢以流水来比喻愁情。水的连绵不断,正如愁情挥之不去,这方面的名句名篇有很多。如“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等。水流无限,比喻愁之长;一江春水,比喻愁之深;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更写出诗人的悲愁似水难以斩断。同是以水比喻愁情,三位诗人从不同角度着眼,恰当地在愁情与水的相似特征之间建立联想,他们的诗作同样成为描写愁情的千古佳句。其实,流水只是流水,阻隔与沟通只是诗人的感觉,有情无情也本非流水所有。它只是离人之情,诗人之情,世人之情。“水”意象看似普通平凡,但却蕴藏着十分深厚的人文底蕴。
   二、大观园的“水”意象
   “水”是《红楼梦》中蕴涵丰富的意象。《红楼梦》中描写“水”意象地方有很多处。在《红楼梦》前面神话系统里,有神瑛侍者为绛珠仙草浇灌愁海之水,太虚幻境里有酒与茶。大观园是《红楼梦》的核心部分,而“水”意象也主要笼罩在大观园里。曹雪芹在写大观园的结构时,几乎处处少不了写“水”。下面我就结合大观园里的“水”意象,说说《红楼梦》中“水”意象构成的三种主要功能。
   (一)创设意境
   《红楼梦》中的“水”意象有流水、眼泪、雨水、灵河等,它是大观园众女儿高洁心灵与情爱的象征。而《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结构布置,则处处少不了水的存在,这使园中诸多景致增添了深远的韵味。并且大观园里的水处处勾连,永远流动,没有一处是死水,这也是曹雪芹独具匠心的地方。流水不仅是动态的,而且也是柔的物体。它融合在山石树木之间,正好刚柔相济。它的流动,遇到底处则泻,遇到窄处则激,遇到石块则溅,遇到沼泽则静。他用时时流动的活水来比喻园中人物的永远纯洁、满蕴灵气。他把水的曲折萦纡,支配得井井有条,这样的安排对大观园的景致增添了不少气韵。庭院中水的作用,就像中国画中的空白之处一样重要。空白在画面上所起的作用比水墨、色彩更重要。缺少水的庭院,就像有酒无肴、有雪无梅那样的单调,毫无韵味可言。
   曹雪芹精心营造了一个实体的“水”意象,大观园中那道美丽的“沁芳”,宝玉的七言对联:
  
   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可谓道尽了水流的美质:岸边花繁柳郁,水面落红片片;水因柳色而染绿,又因花香而沁芳;它有三蒿之深而仍清纯澄碧,是一脉之形而更显其蜿蜒曲折。泉水意象因此而弥漫一派清灵芬芳,柔婉明媚的氛围,构成那“真无一些尘土”的无比洁净之境。太虚幻境也因有“绿树清溪”而成“飞尘不到”的仙家净土,与其凡界遥相互呼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这“源头活水”亦为曹雪芹所用。这股活水原是从宁府会芳园引入的,会芳园在大观园造成后,为宝玉取名为“沁芳”,花与水在大观园的第一处要紧之处结合在一起。沁芳泉是女儿泉,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相互辉映,整合为一。“女儿是水”的命题延伸出更多的蕴涵,不仅女儿的姿容体态、性情品格之美幻化为“水”意象,而且女儿的青春与生命、柔情与愁绪,都融入了那一湾鲜活洁净、深柔婉转的泉水之中。
   “沁芳”过后,乃是潇湘馆,园中其它处的水也都是经潇湘馆流过去,到“怡红院”而止。《红楼梦》十七回写道: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杆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松竹而出。
  
   这里先写的是潇湘馆的水,曲折而下至稻香村:
  
   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潺,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到达了“蓼汀花溆”:
  
   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
  
   在这里,落花与流水互文,共同生成了没有一丝尘土的纯洁之境。泉水在这里穿墙而过,经蘅芜苑,过天仙宝境,几经曲折,到达怡红院:
  
   转过花障,则见青溪阻路。众人咤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众人听了,都道:“神妙之极!”
   这股泉水在沁芳泉乃清纯之水,经潇湘馆到蓼汀花溆,愈发清澈。到怡红院,从墙下流出大观园后,就是不干净的了,这显然是曹雪芹苦心经营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流“水”意象在《红楼梦》中的特殊地位。
   (二)塑造人物
   曹雪芹将“女儿”比作“水”,因为女儿拥有如水般“自然的风流态度”。芍药袖中,史湘云酣眠初醒,慢启“秋波”。寿怡红时,芳官打扮的异常,愈显得面如满月犹白,眼似“秋水”还青。高谈论阔的尤三姐也是一双“秋水”眼,眼如秋水,则眼波为实象,而秋水是喻象。风神灵秀的林黛玉,目是“含情目”,晶亮似水,柔媚如波;“泪光点点”,仿佛是那溪边水痕斑斑,又好像是花上晨露滴滴;“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描述性意象,则不仅蕴涵着林黛玉有如芙蓉般傍水而生、承露而活的生命况味,也传达了她如水波般柔曲轻盈,摇曳生姿的体态风韵。
   探春形象关涉的水意象,则与众不同。她既无黛玉式的缠绵哀愁,也非宝钗式的冷凝淡漠,而倾向于阔朗爽俊、神采飞扬。她亦有哭,哭的刚烈;她亦有愁,愁与人异。骨肉分离的远嫁之悲,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慨,这在小说中化作“江水”的意象呈现出来。“一帆风雨路三千”之“路”是“水”路,是烟波浩淼的大江和无边无际的大海。十二钗正册上画着“一片大海,一只大船”,是一弱女子而只身独行三千里,更兼风雨飘摇,能不“掩面涕泣”吗?“清明涕送江边望”,江上一去,正是“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意境。当是时,“自生自灭”的现实愤慨与家园破败,“子孙离散”的悲凉预感交织而成的深悲厚哀,恰似一江春水连绵不绝向东涌流而去。
   曹雪芹的人物刻画,因时空安排的非逻辑性和魔幻手法的运用,既保持了接近生活的亲切感和逼真感,又显示出令人炫感、力透纸背的哲理思考和催人泪下的情感魅力,从而实现了对一般写实主义的突破和超越。” 曹雪芹以“水”喻女儿的眼、泪、体态,是在传统喻象的基础上拓展了联想的内涵。女儿肌肤的柔软,线条的婉曲,气质的清纯,目光的晶亮,和“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通过对水的描写可以充分体会到文中各个人物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我们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能更好的走近书中的人物,与书中的人物共同感受命运的悲欢离合。
   (三)深化主题
   在远古神话里,女娲炼五色石来补苍天,又化育万物。《红楼梦》的作者从女娲造人的传说中得到启迪,由此开拓出新的意象。他将女娲造人的材料“泥”和“水”判然分离,将“水”赋予了女性,而把“泥”留给了男子。并对各自的特质作了规定:泥,是人世间的渣滓浊沫,浊臭逼人;水,却是日月山川精华灵秀之所生,令人清爽。作者将人世间“极清静极尊贵”的美好品质给了女性,并对她们作了进一步的赞美与歌咏。
   “水”意象是《红楼梦》意象构成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元素。“水”意象和“花”意象是整部《红楼梦》的主导意象,其他诸多意象都在这两种主导意象的规范下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并且,“水”意象和“花”意象与其他意象交织在一起,组成浑然整体,使整部《红楼梦》具有强烈的统一性。“水”在我们心目中,则是一种流动的时间情结,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滚滚流水仿佛消逝的青春岁月,很容易使人与时间流逝、岁月更替联系起来,体现人的生命、精神与人格意义。
   “水”到了曹雪芹笔下,就像戏剧中的道具一样,真正达到了衬托人物性格,为主题服务的目的。
  
   三、曹雪芹为何大手笔地描写“水”的意象
  
   (一)结合老庄思想探“水”意象的渊源
   在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古国,“水”都和河流湖海有关系。尼罗河的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巴比仑、地中海的古希腊、太平洋的玛雅文化等等,这些古文化都因为外族的入侵、战争和天灾而终止消失了,唯独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的历史,经受了多次的外族的入侵,而从来没有中断过顽强地延续到了今天。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具备了一种天与地、与大自然默契相沟通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这种崇尚自然的精神也可以称作是水文化的精神。
   在老子《道德经》里面有几段话与水文化是有关系的。其中,它的第八章和第七十八章对水文化有精辟的阐述。《道德经》的第八章讲: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不及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智,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争。

共 814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称“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看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如此可见,水之意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之大影响之广。曹雪芹多次运用水这个意象,不仅仅是因为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文人创作传统的沿袭,还是因为水象征了他笔下的那些俊俏的温柔的纯真的善良的女儿们。大观园里处处都有流水潺潺,这是女儿生命的流动,空灵婉约。《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也,悲剧之一就是“女儿的悲剧”,是对青春和美的毁灭,此时水意象的凸显无疑加剧了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从意象入手,接着阐述了水意象在中国文人创作中的地位,随后分析水意象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原因、作用等,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堪称佳作。问好作者!【宁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宁凉        2012-11-21 00:16:52
  条理分明,分析透彻,把水意象分析的头头是道,很有见地,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的佳作~~
很多时候,我们离天堂的幸福只有寸步之遥。而我曾有过的一切,你给的最美。
2 楼        文友:宁凉        2012-11-21 00:18:13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黛玉的香消玉殒让人心疼,水一般柔弱空灵的女子……欢迎作者常来指间~~
很多时候,我们离天堂的幸福只有寸步之遥。而我曾有过的一切,你给的最美。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