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蜂窝煤

编辑推荐 蜂窝煤


作者:商子雍 秀才,254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62发表时间:2012-11-23 13:47:20

蜂窝煤
   在计划经济、物质匮乏的年代,煤店是老百姓每个月都要光顾的地方,因为,只有在这里,你才可以凭购货本买到限量的家用燃料。前几天,一家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提醒市民,不要在沿街叫卖者那里买蜂窝煤,以防所购的是伪劣产品。时光倒流几十年,这种现象是绝对不会发生的。那个时候,政府严厉控制着市民有限的燃料供应,怕是没有人会拥有“沿街叫卖蜂窝煤”的能力和胆量吧!
   如今,还有多少市民仍须每月光顾煤店?也因此,在西安明城墙以内这个不算太小的范围里,供应蜂窝煤的煤店,竟然只剩下位于安居巷里的一家。曾经在西安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蜂窝煤,已经被大多数西安人所冷落、所无视;倘若蜂窝煤有知,它是不是会顿感失落呢?
   其实完全无须失落。在人类社会大步前行的过程中,新陈代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须。别说小小的蜂窝煤,就连大大的美国总统,又何尝不是如此!请设想一下,倘若奥巴马当选上台以后,小布什依然千方百计地赖在台上不走,那岂不就乱了套!所以,我觉得,如果蜂窝煤真的有知,面对着接替它上岗的罐装液化气和管道煤气,也一定是心怀坦然,倍感欣慰!
   蜂窝煤是功成身退啊!回眸过去岁月我们因它所享受的温暖,真是应该向正在走进历史的蜂窝煤,遥致崇高敬意。忽然又想到,对这个曾多年朝夕相处的伙伴,我们了解得足够吗?比如,它的“籍贯”、它的“出生时间”、它的“父母”……顿时,曾经觉得再熟悉不过的蜂窝煤,竟然立马让人感到相当陌生。我不禁摇头叹息……
   赶快上网查找。喜出望外的是,经一番寻觅后,竟然同一篇题为《折叠伞、三轮车、蜂窝煤的发明者》的文章不期而遇。文章的作者叫陈英茨,发表在1998年第4期的《炎黄春秋》杂志上。其中介绍道:老焱若教授是我国著名机械学专家,曾任职北京师范大学。多少年来,北京市民几乎家家都有一个以煤球为燃料的小火炉子,家庭主妇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劈柴生炉子,搞得烟雾弥漫。加工煤球的工人更辛苦,每天要不停地摇动大铁筛子。老焱若教授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经过多年努力,蜂窝煤自动压制机终告问世。这种机器操作简单、省力,所生产的蜂窝煤使用方便、热量高,不但让工人和主妇受益,而且还节约了煤炭、劈柴,减少了空气污染。连苏联有关部门在看到《人民日报》的有关报道后,也专门致函老焱若教授,向他征求民用燃料的加工高招呢!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老焱若教授的下场却非常悲惨。1966年,“文革”妖风骤起,老焱若教授遭遇横祸,不但受尽凌辱,而且书籍财物,以及凝聚着老人心血的设计图纸、工具模具也被洗劫一空。83岁的老焱若教授一病不起,于当年10月凄然逝去。
   可以功成身退的蜂窝煤,无法功成身退的老焱若教授。往事不堪回首啊,就此打住!
   又及:写完上述文字后,在网上闲逛,发现网友“东门柳”在一篇网文中深情写道——
   “请记住郭文德这个名字,是他,让我们能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享受用蜂窝煤取暖做饭的极大方便。郭文德,山东德州市燃料公司退休干部。1950年10月1日,郭文德家庭工业社挂牌成立,生产他研制的新型燃料蜂窝状大煤球。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热潮,郭文德开创的大煤球加工业社也由个体转为国营。这种大煤球很受百姓欢迎,被称为蜂窝煤。”
   由此看来,蜂窝煤的出现,应该是凝聚着不止一个人的智慧和努力。我们的确不应忘记老焱若、不应忘记郭文德。古人著史,常常是把一个时代的杰出发明创造,统统划归某个大人物名下。比如提到黄帝,人们就会历数他造舟车、育蚕桑、制衣冠、定历法、制音律、创医学、演算术、发明指南车等丰功伟绩。但事实上,这些发明的的出现,恐怕绝非缘于黄帝一人之力吧!而如今,尽管岁月流逝,但平民发明家老焱若、郭文德的名字,却不曾湮灭,这,无疑是昭示着历史的进步。
  
  

共 15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蜂窝煤生动的语言,回忆那个年代温馨的琐事。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问好,赏析。【编辑:诗人夏红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诗人夏红雪        2012-11-23 13:48:35
  很温馨的散文,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问好!
夏红雪,六九年生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在各大城市报刊发表诗歌二百余首,散文五十篇。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