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大筐小篼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筐篼文学】甘肃环县皮影发展探秘(杂谈)

精品 【筐篼文学】甘肃环县皮影发展探秘(杂谈)


作者:蔚风 探花,16788.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54发表时间:2012-11-27 09:00:24

【筐篼文学】甘肃环县皮影发展探秘(杂谈) 环县隶属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是庆阳市面积最大的县份,这里曾经是匈奴、羌、戎、狄等民族交往及古老秦陇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诞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这一民族民间艺术。
   环县道情皮影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形成了环县独特的道情皮影戏。经过清末“道情皮影大师”解长春等一代人的改革创新,使其更加完善。它与当地人民的习俗信仰水乳交融,形成了以环县为中心,延伸至周边的华池、庆城及宁夏的盐池、陕西的定边等县区域内分布的现状。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优美独特的道情音乐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上。戏班演出时,前台由一个人挑杆表演,并承担所有角色的坐唱念白,后台四至五人伴奏并“嘛簧”,一唱众和,粗犷高亢,独具风格。道情音乐为微调式,分为“伤音”、“花音”,以坦板、飞板两种速度演唱,曲牌体与板式体并存。其伴奏乐器中的四弦、渔鼓、甩梆子、简板均为自制,音色独特。在传唱的180多部剧目中,至今还保留着“图”、“卷”等古老文化符号。现在馆藏及民间流存的数千件清代皮影原件,构思奇妙、雕刻细腻逼真,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环县道情皮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蜚声中外,并最终发展成为甘肃惟一地方剧种——陇剧,陇剧艺术正是以独具特色的环县道情为正宗。在每年一度的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环县各个民间皮影艺术团体必到会表演。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三次进京演出,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见和好评。1959年,甘肃文化部门依据环县道情的形式编排了大型古典历史剧《枫洛池》,进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周恩来的热情称道。1960年1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将环县道情正式定名为“陇剧”,成为甘肃风情的独特剧种。
   1987年,为庆祝中意建交25周年,应意大利意中友协和库普公司的邀请,由环县道情皮影艺人史呈林、谢正礼等六人组成的“甘肃民间道情皮影艺术团”出访意大利,历时近两个月,先后在罗马、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等11个城市演出24场戏,受到国外专家及朋友高度赞扬。被誉为“来自东方魔术般的艺术”,环县道情皮影由此走向了世界,奠定了其辉煌的历史基础。199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在环县拍摄了反映环县道情皮影艺人生涯的电影《何班主和他的情人》,敬家班全体艺人和史呈林参与了该片的前期录音和分镜头拍摄,使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再展新姿。2002年6月9日,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环县为“皮影之乡”。8月25日,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环县为“道情皮影之乡”。2002年8月20日-23日,环县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保护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推介道情皮影艺术,成功地举办了“中国环县皮影艺术节”,受到了广泛赞誉。2002年10月,环县皮影艺术团来京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环县道情皮影是从窑洞中走出来的,它属于家庭戏、炕头戏、傀儡戏,农村演出全部行当一驴驮,一人挑纤,包白包唱,以独特的道情方式,笛子、笛呐交替伴奏,笛呐、四弦自然对奏,由飞板、弹板两大传统板路,花音弹板、花音飞板、伤音飞板四大调式,内容十分丰富,它是陇剧的渊源,电影的鼻祖。环县的皮影戏不但唱腔表演美妙独特,而且皮影刻制精益求精,极其独到。它选用上等优质牛皮精心刻制,着色光洁透亮,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剧中人物道具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深受广大皮影爱好者、收藏家的喜爱。在工作间的墙壁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各样的皮影作品,有生、末、旦、丑,有“三英战吕布”、“龙王出巡”,还有惟妙惟肖的孙悟空腾云驾雾、手搭凉棚翘首张望的奇特造型。最吸引人的是尺五见方的《帅帐》:穆桂英飒爽英姿准备出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环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自然条件艰苦,地广人稀,偏远落后。而就在这贫瘠的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朵瑰丽的民间艺术奇葩——“环县道情皮影”。作为电影鼻祖的皮影戏本身,全国并非环县独有,世界也并非中国独有。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环县道情皮影戏深受道教的影响,吸收了渔鼓道情的说唱艺术。宋末元初,一些道人为了宣扬道教教义和募捐化缘,手拿渔鼓和简板唱“道歌”,鼓励人们反对外族入侵,忠君爱国,后经艺人的艺术实践,融入民间故事的情节,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剧。在长期的宣教活动中,为了使说教故事化和形象化,引入了皮影,采用戏曲表演的形式,使道情与皮影结合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道情皮影。环县皮影属秦晋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一支。清代中叶,陕西东路皮影从陕西的大荔、华县经咸阳、彬县、长武传入我省的平凉、庆阳、环县等地,所以这些地区的皮影造型方法和制作工艺与陕西东路皮影是一脉相承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改革和创新,环县皮影融入了当地的文化与观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又广泛地吸收了民间剪纸、绘画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日渐形成了完美的造型原则和造型风格。民间艺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造型训练,环县皮影艺人也不例外,他们在制作皮影时较少参与理性色彩,而是根据自己的直觉、意念,巧妙地对影人进行合理的夸张和变形,这非但没有束缚他们的艺术创作,反而使他们的创作更加自由、率真,更具想象力,给人一种夸张的美,这尤其体现在影人面部的造型当中。首先面部的造型主要是运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夸张造型的,这些线条的长短组织、曲直搭配、点线结合勾勒出人物的身份、性别和相貌美丑。如生角多是平眉且眼睛细长,以此来表现其善良、儒雅,旦角以弯眉线眼表现文静秀雅,而净角则个个立眉,眼睛圆睁以示其威武刚烈。其次,陇东皮影面部色彩的运用也极具性格化,且表现夸张。陇东影人的用色,以红、绿、黄、蓝、黑五种颜色为主,采用中国民间年画的浓墨重彩的着色方法,以固有色平涂分填。为了准确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面部的不同色彩标志着不同性格。如人物脸部设计一般是黑色代表忠、红色代表烈、花色代表勇、白色代表奸。环县皮影图案,在设计构成上受到当地民间剪纸及传统戏曲的影响,富有强烈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如皮影人物的服装图案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净角服装多着铠甲、旗靠等;服装上饰有各种花纹图案,吸收了民间剪纸中的花、鸟、动物、水、云、凤、龙等各类纹样。皮影强调的镂空,形成虚实相生、阴阳错落的审美效果,从视觉上给人一种从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之感。而陇东皮影的镂空图案,有月牙纹、圆点、锯齿纹、短线、半圆等,其中以月牙纹、短线居多,月牙纹不仅用在结构线上,还用在装饰纹样和组织图案中,并且根据情况需要做长短、宽窄、曲直的变化。其图案运用的大胆灵活,更增强了陇东皮影浓郁的地方民间装饰特色。在过去封闭落后的环县,当地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逢年过节或农闲看皮影戏,当地传唱的道情皮影剧目有百余种,多为传统戏曲,它不仅贯穿了道教、佛教因果报应、惩恶扬善、教化民众的教派思想,更宣扬了精忠报国、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道情皮影成了宣扬道德的舞台和教化从善的载体。如今一些村组仍要通过组织庙会等民俗活动,用道情皮影戏酬神还愿、祈求四季平安。与全国其他地方的皮影戏相比,环县道情皮影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环县独特的皮影戏剧音乐,全国独一无二。有伤音、花音两大板式和伤音慢板、伤音飞板、花音慢板、花音飞板四大调式,主唱句尾一字绝腔,众人帮腔和声。由本地民歌、小曲移植的曲牌,在戏后半场改笛子为笛呐,演唱改C调为D调,极易掀起剧情高潮;二是戏班规模之大、从艺人员之多,全国罕见。
   在清朝后期,环县道情皮影戏得到空前繁荣,产生了著名艺人解长春。解长春对道情皮影的巨大贡献在于:他一生不但传承演唱道情皮影戏,而且对道情皮影的剧本、乐器、唱腔等进行了大胆改革。一是根据历史故事和一些传统戏剧,移植和改编了许多道情皮影剧目,如《忠孝图》《征北塔》《善恶图》《蛟龙驹》《忠义图》《神牛卷沙蓬》等,大多剧本至今仍在陇东大地广为传唱;二是对道情乐器进行了改革创新,环县道情最初的乐器只有二胡、笛子、唢呐、渔鼓、简板,解长春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四弦、笛呐(小唢呐)和甩梆(棒加碰铃)等,并吸纳当地的民间小曲,改进了道情曲牌曲调,整合和统一较零散道情音乐;三是培养了一批声名远扬的弟子。敬乃梁、杜民华、韩得芳、魏国诚四大弟子学成出师,另组班子传唱,形成了当时的“东、西、南、北”四路流派,从而使得道情皮影这种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子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2006年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环县的皮影便名列其中。
   早期道情皮影的传承,是原生态、自然、无意识的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传媒业的不断发展,许多著名老艺人故去,出现了传承人断档、口传艺术和传统技艺失传、古旧皮影流失的局面。原生态艺术演出的低回报,使环县道情皮影这一古老艺术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
   二十一世纪初,环县道情皮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皮影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受到不少人的欢迎。县委、县人民政府认为,小小皮影是乡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精华,应搞好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同时,它也是宣传当地的一个最好载体和平台,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开发潜力。2002年,环县上为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举办了首届“中国环县皮影艺术节”。这次节会的成功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使外界越来越多地了解了环县道情皮影,了解了环县。当年,环县被中国民俗协会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环县在没有国家项目投资的情况下,多方筹资1000多万元建成5000多平方米的道情皮影博物馆。2003年环县道情皮影被文化部列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之一,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从此以后,县上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全县范围的道情皮影挖掘整理工作。为了摸清底子,县上成立了“环县道情皮影保护试点领导小组”,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全员出动,进村入户普查,收集文字、图片、录音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编写完成40万字的《环县道情皮影志》。成立了“中国道情皮影研究会”,邀请中央美院、兰州大学、中山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大等高校的专家教授来环县,开展皮影民俗文化研究。这些扎实有效的传承保护工作,得到文化部和省上有关部门的肯定。2006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场会暨第二届中国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在环县举办,这次现场会,对环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环县道情皮影在更大范围得到宣传。
   环县道情皮影这个小小的窑洞文化,不但走出了大山,还走进了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大城市,上海世博会期间,客商组织环县道情皮影艺术团商演了一个多月。环县皮影先后九次出访过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引起巨大轰动。并在出访澳大利亚期间,参加“中澳文化交流年暨多彩甘肃文化周”活动,在悉尼、堪培拉、墨尔本三个城市交流演出,特别是将要首次登上悉尼歌剧院的舞台,这对环县道情皮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荣耀。为适合外国观众的审美要求,出国演出戏班不断调整剧目和演出形式,现场调整演出《三打白骨精》《王岐怕老婆》等外国观众感兴趣的剧目,演出取得巨大成功。2010年环县皮影赴瑞士访问演出,德国、意大利、法国的专家和剧场负责人坐飞机前来观看演出,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鼓掌长达10多分钟,演职人员多次谢幕,观众也不愿离开。外国观众赞叹说:“就这么几个人,能唱出这么宏大的声音,演绎出这么动人的故事和美妙的音乐,太神奇了!”演出团队带去的皮影宣传样本也成了外国观众的抢手货,他们将这些神奇的“皮影娃娃”买回留作纪念。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小小道情皮影能代表中国传统精品文化,走出国门,宣传环县,宣传甘肃,宣传中国,让国人感到非常自豪。
   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演唱兼雕刻的艺人转向专业雕刻,从过去家庭作坊式转向集中、专业的雕刻团体。雕刻内容从戏剧人物转向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现代人物、吉祥物、风景名胜等方向发展,甚至出现皮影卡通人物、书签等。如今,在环县的皮影雕刻队伍中,涌现了高清旺、白学明、陈玉玲、高清峰、杨登仪、耿廷堂、赵德才等一批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为了开发好环县皮影文化产业,最大限度挖掘其潜在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2001年,环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开发小皮影、带动大产业“的思路。经过10年的努力,全县皮影产品从单一的工艺品发展到皮影戏光碟、台历、挂历、画册、扑克、口杯、书签等十大系列150多个品种。目前,全县有皮影文化产业公司4家,香包刺绣公司8家,民间皮影戏班50家,皮影表演艺人280多名,皮影雕刻艺人200多名,刺绣艺人近万人,年加工各类工艺品120万件,产值达3000多万元。环县将进一步下大力气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工作,以文化提素质,以文化促经济,带动全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道情皮影精美之处不仅表现在戏剧表演过程中,而且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件绝妙的艺术佳品。皮影工艺品虽然没有生命,但却有灵魂,它不仅浸透了皮影制作艺人的汗水,也饱含着皮影制作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修养。
   环县是革命老区,要加快发展,就要借助道情皮影这张“文化名片”,以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大发展,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近年来县上以皮影产业开发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引来了许多大项目、好项目,办了几件影响长远的大事、实事,无论从经济发展、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同时,环县以道情皮影为引擎,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山城堡战役遗址、河连湾省政府旧址、东老爷山红军宿营地等,都是红色旅游的圣地。山城堡战役遗址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投资7600万元建设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已经通过专家评审。
   民俗文化产业的特点是不出远门、投资少,风险小,龙头带动家庭制作,现已形成规模效应。如今环县皮影产业开发已形成从图纸样式、雕刻制作到产品销售等完整的网络构架,皮影、香包、刺绣、剪纸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带动千家万户农民直接得到实惠,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共 580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环县因其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之处,因其地理位置独特,既有着古老的秦陇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之美。道情皮影踩着悠悠历史的脚步,一路风尘一路艰辛,一路发展一路传承而来,因此,环县又被誉为道情皮影之乡。旖旎的文字之下,洋洋洒洒的篇章,既是很好的弘扬了地域文化,更是对皮影的发展和传承起着不可低估的意义。情真意远的好文,推荐共赏。【编辑:静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27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2-11-27 09:08:10
  一篇极具地域文化和知识性相融的美文。非常喜欢。
淡然静美悟禅花
回复1 楼        文友:蔚风        2012-11-27 15:18:22
  环县道情皮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蜚声中外,并最终发展成为甘肃惟一地方剧种——陇剧。
2 楼        文友:静听        2012-11-27 09:15:40
  问好老师,遥祝冬安。
淡然静美悟禅花
回复2 楼        文友:蔚风        2012-11-27 15:19:08
  “问好老师,遥祝冬安。”谢谢静听的祝福,问好。
3 楼        文友:古蒲        2012-11-27 16:33:26
  祝贺精品!!!由衷地感谢对筐篼的支持!!!
我是您不经意间忘却的一个人,您是我无意之中想到的一个人。
回复3 楼        文友:蔚风        2012-11-27 17:11:30
  祝贺精品!!!由衷地感谢对筐篼的支持!!! ……感谢社长的祝福,问好。
4 楼        文友:静听        2012-11-27 21:56:08
  呵呵,祝贺精品。
淡然静美悟禅花
回复4 楼        文友:蔚风        2012-11-28 07:49:27
  呵呵,祝贺精品。 ……感谢静听的祝福,早上好。
5 楼        文友:静听        2012-11-27 21:56:57
  筐篼精品榜,荣幸收藏老师您无私呈现的佳篇共赏。感谢无比。
淡然静美悟禅花
回复5 楼        文友:蔚风        2012-11-28 07:50:23
   筐篼精品榜,荣幸收藏老师您无私呈现的佳篇共赏。感谢无比。 ……呵呵,真是十分的荣幸,谢谢!
6 楼        文友:静听        2012-11-28 07:16:05
  为佳篇,献宝去。O(∩_∩)O~
淡然静美悟禅花
回复6 楼        文友:蔚风        2012-11-28 07:51:51
  为佳篇,献宝去。O(∩_∩)O~ ……谢谢静听献宝,真让我感动,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