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张旭三杯草圣传

精品 【文苑★散文】张旭三杯草圣传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30发表时间:2012-11-29 08:55:21
摘要:张旭的草书,名垂千古,他豪爽仁义的性格和他的刻苦钻研,使得他名动天下,受人敬仰。

【文苑★散文】张旭三杯草圣传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对张旭的描写,一点也没有夸张,这就是张旭,一个如颠似狂的张旭,一个挥洒恣肆的张旭,一个不拘形骸的张旭。
   张旭最擅长的书体,毫无疑问,就是草书,不过,他却并不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钻研草书的,他的楷书同样出色,而且写得端正严谨,规矩到了极点,书法大家黄山谷曾经赞之曰:“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比如他的楷书《郎官石柱记》,就是其中的佳作。
   可是,世人熟知张旭,对他推崇备至,却并非因为他那端正的楷书,而是挥洒自如的草书,如果说张旭的楷书还是继承和模仿前人比较多的话,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史上了不起的创造和发明了。
   草书,是一种为了便于书写快捷而产生的书体,“汉兴有草书”,由此可见,草书从汉朝的时候,就已经逐渐产生了。汉魏时期,隶书还是常用的书体,可是,隶书在书写的时候很难快起来,为了方便书写急就之章,一种打破了隶书方整严谨的结构,变得“草率”的写法,便应运而生,这便是“章草”。这种书体,在汉魏时期相当流行,它笔画勾连,相比原先的隶书,显然是要快捷不少,不过,章草字字独立,字形基本都是方形,缺少字与字之间的笔画粘连,所以,其实还算不上“草”。
   汉朝末年的时候,草书进一步“草”化,不仅上下字之间的笔法有了牵连,就连偏旁部首也有了简化,这就是我们所称的“今草”。有人说,今草始于汉末的张芝,也有人说始于东晋的二王,今草给人感觉是“状似连珠,绝而不离”,使人感觉笔势相当流畅。
   等到了唐朝之后,相比书法的实用价值,人们开始更加看重它的艺术欣赏价值,一位绝世的草书大家,便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那便是张旭,张旭的草书,笔意奔放,体势连绵,使得草书体现出更多的艺术欣赏价值。其实,在唐朝除了张旭之外,还有很多善于草书的人,比如孙过庭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书谱》不仅是一篇专门论述书法艺术的理论性著作,而且,《书谱》本身就是优秀的书法作品,还兼有其艺术价值。不过,他的《书谱》虽然笔意活泼、秀媚,却字字区别,不相连接,和张旭的那种字字相连,气韵不断,一气呵成的“狂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或许,张旭的性格决定了他将以狂草闻名天下,试想一下,一个纵酒成性,狂饮高歌,兴趣所至的时候,竟然不顾旁人的眼光怎样看,脱下帽子,用头发蘸着墨汁,就往墙上随意挥洒的人,他的性格该是如何狂傲和不羁啊。这样的人,如果要他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地写字的话,肯定会阻碍了他尽情挥洒的兴致,使得他笔下的书法气势阻断,那便反而不妙了。
   韩愈曾经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了张旭的草书,说是:“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的确是如此,张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喜欢约束、控制自己的情感,敢想敢说,在草书中,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格也决定了书法,要不然的话,人们又怎么会常常说这么一句话,叫做“字如其人”呢?
  
   没错,张旭的确是一个性格豪放的人,他嗜酒成性,常常在喝醉了之后手舞足蹈,然后就大呼疾走,落笔成书。不过,可别以为张旭的性格中,就只有“颠狂”这一种性格,要知道,一个好的书法家,可以是一个“狂人”,可是,如果仅仅只是一个狂人的话,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家。
   有人说,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他继承了“二王”的传统,字字有法,而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这么相互之间一综合,一融会贯通,便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这话自然说得有道理,不过,却并不完全,要我说的话,与其说张旭是学习了张芝、二王的书法,倒还不如说他是向世间万物学习书法呢。“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这一切的一切,在张旭的眼里,都可以化为书法中的哲理。
   其实,张旭虽然有“张颠”之号,可其实,他却是一个做事情很细心的人呢,在他的身上,很好地体现了“举一反三”这四个字,在张旭看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那点点滴滴,都可以启发他,使他能够衍生到书法上,参悟书法的奥秘。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够做到“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据说,他曾经看见过公主和担夫争道,因此而领悟书法的真谛;又曾经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看公孙大娘舞剑器,又领会了草书之神。如此可见,张旭不仅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且还有一颗敏感而善领悟的慧心,所以才会在草书一道上,有如此杰出的成就。
   世人都称张旭为“张颠”,认为他不拘小节,行为粗鲁,可是,其实不然,张旭不仅有着一颗善于感悟的慧心,还有着仁者的胸怀。当他在苏州常熟当官的时候,上任十多天之后,有一位老人递来了状纸,告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张旭便在状纸上批示判去。可是,谁知道没过几天,那老人又来了,还是那些张家长、李家短的小事。张旭很生气,认为老人是有意骚扰公堂,那老人却说,他并不是存心来捣乱,只是因为看到这状纸上的字写得精妙,所以还想来看。张旭闻言大奇,非但没有呵斥老者,反而还对他十分敬重,在看过了老者的父亲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之后,更是钦佩有加,便不耻下问,向老者讨教,自此,书法越加精妙,堪称一时之魁首。
   张旭不仅生性豪爽,而且还慷慨大方,不过,像他这样洒脱之人,就算要接济别人,也不会像寻常人那样给别人一些银两、衣物之类的,而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方式。那时候,他有一个邻人,家境十分贫困,在听说了张旭慷慨有任侠之气之后,便写信给他,希望能够得到他的资助。张旭有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不过,他也没有直接给邻人钱财,而是回了他一封信,并让他将这封信拿到街市上去,只要说是张旭写的,便可要价百金。邻人照着去做,果然收获颇丰,那邻人自此便对张旭感激万分。
   由此可见,要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家,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人,而张旭,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世人论及唐人书法的时候,对欧、虞、褚、颜、柳、素等人均各有褒贬,但是,唯独对张旭无不赞叹,由此可见,张旭“草圣”这个名号,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说到张旭传世的书法作品,首推他的《古诗四帖》。《古诗四帖》中所写的内容,都是古人的诗歌,分别是庾信的《步虚词》二首,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说句实话,这四首诗之中,并没有到今天依然脍炙人口的诗篇,但是,它们却并没有湮没在浩瀚的诗海之中,是张旭的草书,给了它们第二次生命。
   这幅草书作品,属于狂草,笔法奔放不羁,就好像是奔雷闪电一般,倏忽万里,而整体的气势,又好像是长江黄河一般,奔腾千里,澎湃汹涌,就好像董其昌评论的那样,“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魏晋时代的书法,就算是草书,写得也还算是严谨,可是,张旭的狂草就不一样了,他打破了汉字原有的结构,也打破了字与字之间的界限,将上下两个字的笔画连在一起,使得它们有时候两个字看起来像一个字,有时候一个字有看起来像两个字,有一种“连绵还绕”的感觉。
   汉字的功能,首先就是实用,要让人们知道写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在这其中添加上一点艺术的成分,我们便称之为书法,而在书法中,纵使对于文字的辨认有些模糊,只要能够让人感受到书法家内心的情感,依然可以算是优秀的作品。当然,草书之草,是艺术性的草,写字不认真而造成的字迹潦草,不能算是真正的“草”。古书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位张丞相喜欢草书,但是却不善于草书,写出来的字,满纸龙蛇飞动,让人不知道他写的究竟是什么,当有人问他所写究竟是何字的时候,他对着自己的书法看了半天,回答:“胡不早问?致予忘之!”这样的字迹,便算不上是真正的草书,最多只能算是潦草而已。
   而张旭的草书,就没有这种感觉,虽然奔放、写意,一反魏晋时代那种四平八稳的草书风格,但是,却不是胡乱写的,而是不离规矩,细细看来的话,还是能够辨认出所写的内容。看张旭的书法,但见满纸云烟缭绕,就好像是欣赏一幅泼墨山水画一般,虽然看上去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山真水颇为不同,添加了很多意象的成分,但是,依然能够让人看出,所画的乃是山水,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如果画山不像山,不仅笔下无山,心中也无山,那便称不上是佳作了。
   具体说来,这幅书法作品最大的特点便是气势磅礴,下笔如有千钧,显得奔放狂傲,可是,虽然狂,却不怪,大开大合,浑厚遒劲。以其中的“龙泥印玉简,大火炼真文”这一小句来举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字原本是方的,可是,张旭写来,却有一种方中带圆的感觉,这样就使得使转、提按的地方,显得很自然、很圆润,并没有一点突兀的感觉。张旭其人是个放荡不羁的男子汉,所以,他写出来的字,也显得具有张力,有一种阳刚的美。
   再从整幅字的结构来看,并不是一字字分开的,而是连绵不断,浑然一体,不仅笔画和笔画之间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也是如此,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有人说张旭的书法是“行笔如空中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从《古诗四帖》来看,的确是如此。
   除了《古诗四帖》以外,还有草书《断千字文》石刻、《草书心经》等,相传也是张旭的作品。
  
   张旭的草书名垂千古,在唐朝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推崇。据说,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数次向张旭请教,因此才能够在书法一道上突飞猛进,成为一代名家。
   开元年间,人们曾经将李白的诗歌、吴道子的画、张旭的草书和裴旻的剑法,合称为四绝。有一年,唐明皇驾幸东都洛阳,适逢吴道子和张旭随行,又正好遇见了擅长舞剑的裴将军。当时,裴将军家居丧,于是便请吴道子在洛阳天宫寺画大幅壁画,用来超度亡魂。吴道子却说,自己不要裴将军给的金钱布帛,要想让他画出神髓来,需要看裴将军舞剑一曲,这样便能激发起他的豪情,以便挥毫。裴将军是个豪爽之人,欣然应允,于是当即脱下了自己的丧服,在院中舞起剑来。裴将军剑法如神,豪气冲天,剑法之神幻,令人目不暇接。舞剑完毕之后,吴道子如获神助,当即在墙上挥毫泼墨,但见满壁的人物彩绘衣袂飘飘,尽显“吴带当风”的风采。他们的豪壮之气也同时感动了张旭,于是便豪情大发,忍不住主动拿起笔,在墙上留下了酣畅淋漓的墨宝。当时围观之人大为赞叹,都说是:“一日之中,获睹三绝。”只可惜,这三绝的书画极品,并没有流传下来,不由得让人嗟叹,不过,这个故事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张旭的书法技艺之高,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之高。
   都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和张旭时常为伍,吟风弄月,饮酒赏花之人,也必然具备两个要素,其一便是有才,不是在作诗写文方面堪称圣手,就应该在作画书法方面,有一绝;其二便是性格也一定要豪放,也必须要嗜酒如命,这恐怕也是很关键的一点,要不然的话,杜甫又怎会说他是“张旭三杯草圣传”呢。
   的确如此,他的好朋友,同是“饮中八仙”的李白和贺知章,纵观他们的一生,可以发现,他们也是这样性格的人。另外,和张旭素有来往的,还有很多人,比如诗人李颀便是其中之一,他对于张旭,也可以说是了解到了极致的,他曾经写了一首名为《赠张旭》的诗,以真诚的感受、细腻的笔触,将张旭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李颀不愧是张旭的知音,话不用多,第一句就直切要害,点中了张旭最爱的东西“酒”,同时,也将张旭性格中最显著的特点显示了出来,便是“豁达”。“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这第二句便是说到了张旭的书法师承,张旭的书法的确是受到了东汉张芝“联绵草”风格的影响,可是,却又不拘泥于此,而是独辟蹊径,发挥创造,这才成为了狂草的开山之人。“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则用寥寥数语,将张旭创作书法时候的狂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不过,光光能够说出这些,并不算真正了解张旭,还算不上是张旭的知音,这些事情,世人皆知,所以,接下来李颀所写的,是他和张旭接触之后,对张旭深层次的了解。“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居处如此荒僻,人不堪其忧,而张旭却不改其乐,那皆是因为张旭生性豁达坦然,他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放在书法上,沉浸在美酒中,对于那些世俗的享受,根本就不在乎。“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这是一段和张旭具体交往的记叙,张旭对于功名利禄根本不放在心上,只要能够畅饮尽兴,心游八极,神驰天宇,顺应自己的心意,便已经足矣。
   李颀不愧是张旭的挚友,或许,他所描写的这些,就是张旭心目中最完美的生活。“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就是张旭,三杯酒下肚,就什么烦心事全都没有了,寄情在书法之中,就是他人生最大的欢乐。
   这个世上有很多书法家,善于草书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未必个个都能够有张旭这样的胸怀,这样的豪情。张旭选择了草书,因为,草书最适合他放荡不羁的性格,而草书也选择了张旭,只有像张旭这样不拘形骸的人,才能将草书的神髓,体现到极致。“张旭三杯草圣传”,此言不虚。

共 531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在长安生活过,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诗人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将他们写进一首诗里,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作者文中对作品赏析与解读,很有见地,也符合当时年代的实情。可谓对古代历史的深研。值得品味和欣赏。我们知道,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其中有一句叫做“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能列入饮中八仙,那也是了不得的发达酒鬼了,可是张旭的草书和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也就是说张旭先生的酒鬼级别只到了颠的地步,而怀素已经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能把书法练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张旭答:“用心。”怀素用行动回答了他们。那就是喝酒。如文中对张旭的评价,恰如其分,以理服人。张旭选择了草书,因为,草书最适合他放荡不羁的性格,而草书也选择了张旭,只有像张旭这样不拘形骸的人,才能将草书的神髓,体现到极致。“张旭三杯草圣传”,此言不虚。欣赏问好!倾情推荐!【军警社团编辑:林雨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129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