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诗歌与书法

精品 【文苑★散文】诗歌与书法


作者:施云南 状元,52152.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43发表时间:2012-12-01 09:25:53
摘要:诗歌与书法,看似是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却有着它们的内在统一性。

【文苑★散文】诗歌与书法 诗歌和书法,都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的瑰宝,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聪慧的先人们将他们对于劳动或生活的感悟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而书法呢,则是一种视觉的艺术,通过挥毫泼墨,使得文字能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果要说诗歌和书法的关系的话,我们最先想到的恐怕是,所有的诗歌,都可以书写在纸上,给人们一种双重的享受。不过,若说到诗歌和书法的内在关系,可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呢。
   要是先从诗歌和书法的表象来分析的话,或许,撰写诗歌和挥毫书法,它们在艺术技巧上,首先有着一致性。诗歌讲究的语言的美,所以在格律、平仄、字数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同时,还讲究遣词造句,强调对赋比兴的运用等等。而书法呢,就不一样了,书法所讲究的是运笔的手法,讲究使转之处的气势和自然,也讲究整幅书法作品的结构等等。从表面上看来,这两者大相径庭,但是,如果细细想来的话,或许,也还真有相类似的地方呢。
   诗歌对于音韵的美尤其讲究,特别是律诗和绝句,在这方面的要求格外严格,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各个方面都要注意,为了写成一首优美的诗篇,往往使得无数的苦吟诗人呕心沥血,真可谓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歌之所以要讲究这些,无非就是为了要使得诗歌能够体现出一种节奏感,一首优秀的诗歌,可以使得人念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
   而对于书法来说呢,虽然它是一种平面的艺术,可是,它却并非是完全静止的,在那些静止的线条后面,所呈现的,其实是一种动态的,富有变幻的美。在书法中,同样有抑扬顿挫,一个善书之人,往往会很注意笔下的起承转折、开合、虚实、对比等等,他们会有意识地注意手指上和手腕上的力度,这样的话,当他们通过笔尖将墨涂写在纸上的时候,就会显得有筋骨,我们常常说的“力透纸背”,或许就是这个意思。会写字的人绝对不会软绵绵地将一团墨直接泼在纸面上,那样的话,便会被人讥为“墨猪”了。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绝对不是仅仅只是考虑横平竖直,将所有的字都束缚在米字格里的,而是气韵贯通,在变幻中寻求一种运动的平衡。就拿大书法家黄庭坚来说吧,有人说,将黄庭坚行草字帖里的字单独拿出来,搁在电脑里放大来看的话,那字便失去了神韵,一点都不漂亮了,可是,放在字帖里看的时候,就有了气势,显得富有韵味了。那是自然的,黄庭坚的行草有走势,有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分开看的时候,每个字都是奇斜翻侧的,但是组合在一起之后却又显得那样和谐,无论是枯湿、厚薄,还是顿挫、使转,都指近意远,有的地方圆润柔和,有的地方又洒脱飘逸,一下子就钻进了人的心窝里去,让人看着觉得舒服。可以算得上是大则小之,细则粗之,平则险之,正则奇之,纵擒自如,龙飞凤翥,连绵游丝,正好是体现了书法在动态中的平衡。
   好的诗歌也一样,也能够给人同样的感觉,就拿王维的《山居秋暝》来说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看这前面的几句,是一幅多么安静的山间秋景啊,正好展现了傍晚时分的那种宁静、清新和悠然的氛围。可是,笔锋一转,又有了动态的描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那喜笑颜开,相互嬉闹的浣纱女,再加上渔舟在水中摇曳,使得莲花也摆动起来,又给了人一种动态的美。可是,这样的“动”,非但没有破坏夜的静美,反而有一种空山人语的感觉,更加反衬出环境的静了。这首诗歌,也正体现了诗歌的动静结合之美。
  
   或许,诗歌和书法之间的相似之处,绝不仅只是体现在它们的创作技巧上,在它们的内在神韵上,也有着一致之处。好的书法作品,讲究的是一个“气”字,字和字的笔顺之间,要相互贯通,不能让欣赏者那愉悦的心情受到顿滞,那样的话,整个作品的“气”,其实便是断了。这绝不仅仅只是要求书法家在使转和字与字的粘连上下工夫,更重要的时候,书法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必须一气呵成,将自己充沛的感情投入进去,那样,才能够真正感动欣赏者。
   在三国的时候,曹操曾经把钟繇的书法作品钉在墙壁上欣赏,足足仔细揣摩了三天,就是看不厌。或许,真正感动曹操的,绝不仅仅是钟繇书法那流动的线条之美,而在于钟繇书法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神韵。王羲之也是一样啊,独步天下的《兰亭集序》,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如果王羲之在书写的时候,也瞻前顾后,考虑自己每一笔该如何写的话,恐怕就没有这样旷世的书法绝品问世了。最感人的,还是颜真卿的《祭侄稿》,那不是书法家坐定之后,一丝不苟,小心翼翼撰写的,那其中甚至还夹杂有很多句读符号,还有很多写错了字之后涂掉修改的痕迹,可是,所有的欣赏者,都被这书法作品感动了,就是因为,那绝不仅仅只是一卷书法作品,而是颜真卿真情的流露,情感的宣泄。
   由此可见,书法作品,所需要的,绝对不仅仅只是技法,更重要的是真情,那才是使得书法作品能够拥有内在神韵的关键呢。
   据说,张旭在写书法的时候,往往喝得半醉,然后,借着醉意,恣意书写,兴味所至的时候,甚至脱掉帽子,用头发在墙壁上写,杜甫就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写,说是:“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由此可见,书意上来的时候,真是挡也挡不住啊,可能就是因为如此吧,张旭的书法才能够体现出一种狂傲不羁的感觉,让所有看见的人,都有一种全身一颤的感觉。
   书法家是这样,诗人就更是如此了,就拿大诗人李白来说吧,他写诗的风格,和张旭写书法,倒是颇有几分相似的,也是喝得兴味盎然,然后便即席挥毫,纵酒狂歌,杜甫说他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话真的是一点都没有说错啊。想那李白在撰写《蜀道难》的时候,跳出窠臼,使用的句式就是从三个字,到十一个字不等,而且,极尽文辞,一气呵成,将蜀道之艰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他甚至在一首诗中连用了三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却一点都没有给人语词重复的感觉,原因就在于整首诗歌气韵贯通,乃是李白兴之所至之时,挥毫泼墨而成,这三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好位于气眼的地方,体现了登临蜀山之人在山下,在山中和登临山顶之后不同的感受,正好都是气韵充沛的地方。读者在阅读《蜀道难》的时候,无不深深为诗中的激情所震撼。
   由此可见,这诗歌和书法,虽然从表面上看,形式完全不同,可是,就其内在神韵而言,却还是有着共同之处呢。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书法是相当看重的,“琴棋书画”,那是读书人的买卖,书法也占其一,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书法的重视。就拿唐朝来说吧,唐朝的文人若是想要顺顺当当地步入仕途,那么,书法和诗歌,就都是他们必修的功课。如果能够写出一首好诗歌,那么,必然是能够受到世人重视的。想当年,李白在拜谒贺知章的时候,就是凭借着那首《蜀道难》,让贺知章折服,还被贺知章称为“谪仙”,自此名动天下。无独有偶,当年白居易千里迢迢,从江南来到长安,拜访大诗人顾况的时候,顾况原本还开玩笑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可是,当他看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旷世佳句的时候,不觉感叹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如此可见,能够写一首好的诗歌,的确是十分重要的。
   不过,诗歌重要,书法也很重要啊,据说,唐朝人选官的时候,除了要参加考试以外,还有一些额外的考核项目,分为“身、言、书、判”,“身”用来看人的体格相貌,“言”用来看人的语言对答,“判”用来看人的文章文理是否通顺,而“书”,便是考察人的书法,看其楷法是否遒劲。因此上,写字不中看的人,很有可能连官都做不了。
   汉魏六朝之人本来就喜好书法,唐朝人延续了这一传统,真草隶篆各种书体中都出现了绝顶的书法家。而且,唐朝的皇帝也通常喜爱书法,就拿唐太宗李世民来说吧,他就非常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倡导书学。初唐时期,不仅在诗歌方面有我们熟知的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在书法方面,也有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们也都是各有特色。大唐盛世,孕育和诞生了很多杰出的诗人,比如李白和杜甫,就都是唐朝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诗文万古流传,除此之外,王维、白居易、岑参、高适、韩愈等诗人的诗文也是流传千古的。不仅如此,书法艺术也有不小的发展,尤其是楷书和草书,有着突破性的发展。中国书法史上的四大楷书名家,其中有三个都是唐朝人,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草书方面,那就不用说了,张旭和怀素,这两大草书名家,都是唐朝人。
   其实,文学艺术都是相通的,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同样,一个杰出的诗人,也必然有着非凡的书法造诣。比如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他的诗歌也是很有特色的,饮中八仙之一的草圣张旭,他的诗歌,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唐代著名诗人中的贺知章、李白、杜牧等人,同时也是很优秀的书法家。
   先拿张旭来说吧,他有三个特点,其一便是嗜酒,其二便是善书,其三则是能诗。别的不说,单拿他那首《桃花矶》来说吧,就很有名。“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这首诗歌,写得富有韵味,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桃花飘零,清流激湍的优美画面,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不仅如此,诗歌的后一联,还暗用了桃源仙境的典故,本来嘛,桃花流水的场景,很容易就会让人想起夹岸桃花的武陵源了,这样的用典,属于暗用,用得不着痕迹,含蓄自然。诗歌的最后用问句来结尾,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张旭的诗歌写得清新质朴,富有野趣,和他酒酣耳热之后,大呼疾走,泼墨书写时候的样子,倒是颇为不同,但是,风格虽有差异,诗歌和书法的意蕴却是一致的,都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书法家善于写诗的人不少,诗人善于书法的,其实也很多,韩偓有一首诗,叫做《草书屏风》,他在诗中写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诗中所描写的“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其实就是形容怀素的草书,形象生动,让人浮想联翩,如果不是对书法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恐怕是不能够形容得如此精准而又富有想象力的。再加上最后的“字字恐成龙”,暗用了“画龙点睛”的典故,更是构想奇特,表现了他对于怀素书法的喜爱。
   杜甫其实也是一个对书法很有研究的人,他曾经在欣赏了薛稷所画的鹤和所写的书法作品之后,为薛稷写了一首诗歌,《观薛稷少保书画壁》,给予了薛稷很高的评价,说他的书法给人的感觉是“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从杜甫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所欣赏的书法作品,是那种遒劲有力的字体,这体现了杜甫对于书法之美的独特见解。宋朝人不喜欢薛稷,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意思是说薛稷少有创造发挥,主要是学褚遂良的风格,所以,他们认为杜甫不知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杜甫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提出了自己对于书法优劣的看法,说明他对于书法,还是有一定研究的。
   杜甫还曾经写过一首《李潮八分小篆歌》,这首诗堪称杜甫歌行体作品中的杰作,他并没有急着描写李潮书法作品本身的优劣,而是先将小篆、八分书这两种书体的起源和发展做了一个简略的概括,从仓颉造字,说到了陈仓石鼓,然后,才将李潮引入,将他的书法和李斯、蔡邕、张旭这样的书法大家做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指出李潮书法有“书贵瘦硬方通神”、“快剑长戟森相向”、“蛟龙盘拏肉屈强”等特点。宋人对于杜甫的这首诗,又有所不满,苏东坡就曾经说:“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其实,在初唐和盛唐前期盛行的书法,正是杜甫所说的“瘦硬”,不光是李潮有这样的风格,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人也都是这样,一直要到颜真卿的书法出现,才会变得肥厚一些。
   正所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不管怎样,从杜甫的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杜甫本身对于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修养,不然的话,也不能将小篆等书体的形成说得这么清清楚楚。同时,他对于张旭等名家的书法也都是很有研究的,不然也不能拿来做比较分析。而且,他对于书法艺术,有着自己的见解,喜瘦硬,重骨力,如此可见,杜甫并非不知书,正相反,他对于书法的了解还颇为透彻呢。
   诗歌和书法,各有巧妙不同,诗人和书法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拿杜甫来说吧,他在《饮中八仙歌》中,就将张旭的形象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出来,无独有偶,李颀和高适等诗人,也都和张旭有来往,他们也曾经为张旭写过诗,将一个“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的草圣形象,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诗家用诗歌来点燃自己的灵感,而书法家用笔墨来燃烧自己的激情,诗歌和书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文学艺术,但是,它们毕竟是同根同源的,只要能够参透尘寰,感悟人生,就会发现,诗歌和书法,其实也是相通的呢。一词一句间,是心灵的体悟,平平仄仄里,有深蕴隐藏其中;挥毫泼墨时,是情感的宣泄,浓淡深浅中,有气韵在流淌。

共 518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诗歌与书法】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两朵奇葩,诗歌是语言艺术,《尚书》中“诗言志”就是指诗歌是诗人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艺术;诗歌也是充满音律之美的;而书法,杨雄《法言》中所写“书,心画也”即“书法是心灵活动的轨迹”;书法虽是平面艺术,却是立体的气韵灵动的凝固语言艺术。而诗歌和书法都有着内在神韵的贯通和灵动。盛唐山水田园代表人物王维,他能诗会画,精通音乐书法,他的的作品曾宋代大诗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评极为精当,也很好说明诗歌和书法艺术的融合和贯通。文章从诗歌和书法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必然的联系落墨,一贯的大气磅礴,厚重醇香悠扬,博览古今书法和诗歌的大量例证,从鉴赏的高度给读者展示了张弛有度、力度纵横、美轮美奂的联想世界,令读者真切触摸了两种艺术的内在魅力!非常好的鉴赏文学艺术的好文!欣赏推荐佳作!问好云南!【军警社团编辑:春华秋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01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