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女人如蝶舞之郑武姜

精品 女人如蝶舞之郑武姜


作者:玉米俩棒 童生,92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9发表时间:2012-12-04 22:32:33

春秋时郑国的武姜走上历史舞台其实一点都不特别。她演绎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演绎着母亲该如何爱自己孩子的故事。
   她有两个儿子:郑庄公和共叔段,因为生郑庄公时难产,使自己受了惊,于是就觉得这个孩子真是冤家,这不是成心来害我?所以不喜欢他,是很不喜欢。于是就转而去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其实就是没有老大难产这件事儿,武姜也极有可能把自己做为母亲的爱偏用到小儿子身上。
   拿到现代社会来看,也就是这个老太太有些偏心,喜欢小儿子不喜欢大儿子。因为喜欢小儿子,所以什么好的都想给小儿子。
   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庄姜喜欢共叔段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她这个偏心偏得有些过,开始时想把整个国家都给小儿子,于是在老公耳边吹枕边风,按理说这种风是世界上最有威力的风啊,但武公,也就是她老公的耳根真是硬啊,硬是不吃她这套,没有答应。于是老大郑国继承人的地位算是保住了。
   后来郑武公一死,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寤生顺理成章地登上君位,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郑庄公。
   不知道老太太这个时候是否已经接受了大儿子为一国之君的现实,反正她还是一个劲的帮助小儿子从大儿子那里划拉东西,争取好处,其中想要的一个好处就是给小儿子要一个好一点的封地。
   她想要制这个地方,被大儿子给拒绝了,于是降而求其次,转而要京这个地方,这次大儿子答应了。
   于是小儿子就成了京城大叔。
   故事到了这里,按理说也就应该没有了下文,郑庄公做他的一国之君,京城大叔做他的富有贵族公子,两个儿子一个继承了老子的权,一个儿子分到了足够让心理平衡的钱,工作都安排了,而且安排得很好,武姜也该好好享受晚年,享享天伦之乐了。
   但问题并没有结束,过了不长时间,小儿子共叔段让京附近的两个城邑在服从郑庄公管理的同时也得听自己的。
   对于共叔段这个节外生枝,有没有武姜在那里调唆,史书中没有相关记载,我们不好妄加揣测。
   事情还在发展:共叔段很快就把原来两面听命的城邑全部变成自己的了,并且又向外面扩张到廪延。扩张领地之后,共叔段又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等都准备好了,就开始计划攻打郑都城,也就是想和自己的哥哥真刀真枪干一场了。
   这个时候做为母亲的武姜犯了两个糊涂。一个糊涂就是做为母亲的眼看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打起来了,而且都带了大批装备精良的强壮士兵准备进行一次家庭内部的群殴,无论如何都应该把哥俩拉到一起坐下来进行一番调节啊,家和万事兴嘛。很多时候,哥兄弟间的矛盾与误解甚至冲突与父母不无关系。当然,历史上很好地处理哥兄弟之间关系的例子也并不少。
   武姜应该向敬姒好好学学,看看怎么做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敬姒是卫献公和子鲜的母亲。
   卫献公因为得罪了国内重臣,被撵出卫国,后来国内局势有变,他就想返回卫国继续做国君,想派自己的弟弟子鲜先回国做一下大臣们的工作,可是子鲜不干。
   当然,他不干也有不干的理由,而且理由非常地充分,那就是卫献公总做言而无信的事儿,他不讲信用的形象已经深入卫国人的心。所以,做为他的弟弟的子鲜一是害怕国人不相信自己,担心自己回国后被国人扣起来做人质,或者是直接杀掉借以警告卫献公;再就是怕即使国人能放过自己,可是那个说话从不算数的哥哥重登君位后找个理由收拾自己,或者连个理由都不用就把自己给做了。所以他坚决不先回国。
   这个时候他们的母亲,也就是敬姒出来对自己的小儿子说:“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你看在我的面子上,还是听你哥哥的话先回家看看情形,再找相关人员做做工作吧。”母亲说话了,子鲜只好答应,先回到卫国找到执政大臣之一的宁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然,更诱之以利,说服宁喜支持卫献公回国。
   在宁喜的支持下,卫献公终于得以重返君位。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要想兄弟齐心,父母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可是武姜在自己的两个儿子马上就要刀兵相见时并没有把哥俩叫到一起调解。
   她不但没有调解,而且还准备在城里做小儿子的内应,合力把大儿子赶下台。
   从这个角度看,郑庄公恨自己的母亲一点都不过分,妈没有这么当的,也没有这么偏心的,手心手背可都是肉啊。小儿子是儿子,大儿子就不是儿子了吗?
   不过郑庄公也不用心理不平衡,从始至终他也都没闲着,他布好了局,然后看着自己那个得到了所有母爱的弟弟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给他安排好的结局。
   当郑庄公把京这个地方给了共叔段之后,大臣祭仲就说:“除了国都之外,其它城市只要城墙超过一定的高度和厚度,就会成为国家的威胁啊。先王早就定下制度:大的城市,城墙的高度和厚度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一点的城市,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这个地方不符合先王定下的制度,您恐怕得有麻烦。”
   祭仲的意思很明确:你把京给你弟弟是不符合制度的,它城高墙厚,易守而不易攻,把这样一个地方给你那个一直对你继承君位不满的弟弟,是要出问题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我们再来看看郑庄公是如何回答的,他说:“姓姜的那个女人要这么做,我又怎么能躲开祸害呢?”
   称自己的母亲为“姓姜的那个女人”,这哪里是儿子对母亲的称呼,从这点看来,武姜对自己大儿子不怎么地,这个大儿子对母亲也不像个儿子,而且正是因为儿子对母亲如此,所以连臣子们对这个国母也不是很尊敬,祭仲接着就说了:“姓姜的那个女人还能有满足的时候吗?我们不如早点做打算,不要让你弟弟的土地再扩张了,等他的地盘发展到一定规模我们就不好办了。”
   纵观历史,也真没看到有几个臣子敢这样称呼当政的国君的母亲的(晋国的先轸那次是例外)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下面郑庄公说的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我们等着,等他闹到众叛亲离、臭名远播的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他。”
   郑庄公也是个阴险的人,他在算计自己的母亲与亲弟弟时一点都不心软。
   当然,在等的过程中郑庄公肯定不是无所事事了,哥哥所做的准备从结果来看要比弟弟充分多了。
   等到大叔命西鄙、北鄙两面听于己时,另处一个大臣公子吕对郑庄公说:“国家不能同时听从两个人的命令啊,您想怎么处理这件事?您要想把国家给您弟弟,那么我们就都去听从他的命令了,如果您不想把国家给他,那么请允许我们去除掉他,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人们都不知该听谁的了。”
   这时郑庄公说:“你不用担心,他自己会把灾祸招到自己身上的。”还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等到大叔已经把两面听命的城邑完全变成自己的并扩张到廪延时,另外一个大臣子封又对郑庄公曰:“行了,我们可以去教训他了,再不去教训他,他手下的人会更多。”郑庄公笑了:“像他那样多行不义之事的人,手下的人越多倒台越快。”
   郑庄公的意思很明确:不用着急,不是不报,是时辰还没到!哥哥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要把这个不把自己当哥哥的弟弟一下子就弄到万劫不复的绝地。
   等到大叔自认为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准备进攻郑国国都,武姜也准备好做内应时,郑庄公说:“是时候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京的人民马上背叛了大叔段,共叔段只好逃到鄢,郑庄公又派人去攻打鄢。共叔段抵挡不过,只好逃到了共这个地方。
   郑庄公一鼓作气就把这个弟弟撵出了郑国!
   事情还没有完,处理好了弟弟的威胁之后,郑庄公回来之后又把自己的母亲武姜给放逐了,而且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说白了,想见面,等死了再说吧。真是恨到骨子里去了。
   当然不久他就后悔了,因为心中无论怎么恨,做为一国之君不能把自己不孝的一面拿出来在太阳底下展览,让全国百姓都看着,在那里指指点点,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父慈子孝、主明臣忠虽然没有后世那么严重,可也是用来理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也是统治者有效控制臣子与百姓的手段。做为国君可以以儿子的身份放逐母亲,那么做为臣子的能不能放逐国君呢?估计事后郑庄公是越想越怕,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一步真的是臭棋,不过没关系,国君的困难有的是人帮着解决。后来还是颍考叔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挖一条隧道,一直挖到见到地下水,然后就在隧道里母子想见。
   相见是相见了,但关系如何却没有了下文。
   武姜多少年来背着不慈的骂名,多屈着慌,如果不是他那个倒霉儿子阴险地一步步的设套让她往里钻,而是一开始就让她和小儿子断了非分之想,老老实实过日子,那将是另外一番样子。
   武姜犯的另外一个糊涂就是她不知道怎么做才是真正地爱孩子,爱那个捧在手里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吓着的孩子。
   真爱自己的孩子,得爱在心里,而不是爱在嘴上。得为他一生的幸福做计划,而不是谋划眼前的利益。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国时期赵国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做的就非常好。
   赵威后主政赵国时,面临着夫死子弱、国势不如前的不利局面,屋漏偏逢连夜雨,秦国又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出兵攻战了赵的三座城池,赵国在危急时刻只能向关系一直不错的齐求救,齐王答应增援,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赵国必须用威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否则不出兵。
   威后喜欢长安君这个小儿子,齐王要求他去齐国做人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威后对这个孩子已经溺爱到了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地步:“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简直到了蛮横不讲理的地步,哪里还有一点儿提出了著名的“民为重,君为轻”主张的开明样儿!
   但是赵威后不是武姜,她的糊涂是一时的,是出于母亲对孩子那种本能的爱才让她暂时失去了理智,当她的头脑清醒以后,她明白怎么做才是真正地爱自己的孩子。当老臣触龙很委婉地告诉她“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后,她就同意了齐王要她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的要求,派人护送长安君去了齐国,换来了齐国的救兵。
   所以,武姜对幼子的爱是目光短视的爱,是蠢妇似的爱,结果让自己的幼子死于非命,可以说,在共叔段一步步走向死亡时,他那爱他的母亲并没有往回拉他,而是在后面使劲地推他。

共 40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1】武姜作为母亲,没能很好端正心态,厚此薄彼造成了俩兄弟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2】利欲熏心的环境,对权力的欲望,加之武姜的偏爱,亲情完全被淹没。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哥哥的阴险与老道,送弟弟走向了灭亡,送母亲沦落天涯。可叹可悲的结局,带给人们诸多思考。文章主题鲜明,列举的正反事例,进一步烘托了主旨,阐明了武姜爱之有误。俗话说的好,惯子等于杀子,武姜自己为骨肉相残推波助澜,不能不说是人间一大悲剧。佳作,力荐!【编辑:阳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053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2-12-04 22:44:49
  洋洋洒洒深邃的文字,说明作者的博学多才,对历史考究之精细。细腻的笔触,让读者见到了一个失败母亲所犯下的错误。错在母爱的偏激;错在兄弟即将刀光剑影时,母亲的推波助澜;错在母亲不懂给孩子真正的爱。方式的错误,注定以失败告终!一篇有着深远意义的佳作!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