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霞客遐征千古奇人

精品 霞客遐征千古奇人


作者:然野 进士,940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3发表时间:2012-12-06 17:24:44

浩浩华夏荡荡青史数风流人物,漫漫长河巍巍九州感舍我其谁,我们生长的这片热土历来不乏先贤大德。
   盘古开天地那是历史的神话,三皇五帝尊这是历史的事实。但凡一项先河的开创,随着历史的进程开拓者就会被神话供奉,成为一个领域的祖师尊者。溯其因果,其行为必当有过人之处,其建树必然是首当其冲。泛泛求大,释迦牟尼的西来佛法、老子的本土道教、孔圣人的纲常儒学至今还在延续发扬光大着。如果说,倾毕生精力用双脚丈量华夏的名山大川,用亲历勘验描绘华夏的山水地理,那么,游圣徐霞客就是这方面的鼻祖和千古奇人。
   当年,他的举动无疑是不务正业并招人非议。但脱俗排非我行我素的他,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志向勇往直前。三十多年不懈行走,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身陷险境坚韧不拔,大志在胸孜孜以求。攀高山走大川,越河流跨险滩;探溶洞走暗河,翻沟壑破荆棘;穿市井过村寨,拜庙宇访朋友。他的足迹遍布近二十个省,由开始的旅游猎奇变成了后来的具有科考性质的地理探秘、追根溯源,以亲历事实问鼎前人典籍的谬误。他行万里路观览山水雄奇,妙笔生花写就惊世奇书,一部《徐霞客游记》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游圣乃明朝江阴人氏,追其祖上也是书香门第显赫世家。他自小喜欢读奇闻异书,至少他对先朝的《禹贡》、当朝的《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之类的书籍感兴趣。繁缛死板的科考让他厌倦,致使学业难得长进,功名与他屡屡擦身而过。十八九岁的他遭遇了丧父之痛,家中的顶梁柱去了致使家道中落生活陷入平平。但他的母亲是个开通人,不计较也不在乎什么“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教,唯儿子的志向是从,鼓励儿子离家出游开阔眼界。在母亲的支持下,刚过二十岁的徐霞客迈出了超越人生第一次出游地脚步。因为母亲年龄大了,他先在江阴附近的地方游历,离家四百多公里的天台山是他的第一个目的地,心情愉悦的出行,大好河山的神韵,庙宇道观的清幽,让年轻的徐霞客留连忘返文思才涌,一挥而就写下了旷古奇文游记的宏伟开篇。
   每每回家,母亲是徐霞客的第一个忠实听众,他会把沿途的所见所闻有声有色的讲给母亲听,还会把带回的土特产及小玩意孝敬给母亲。他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走的路越来越远,然而他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他曾经专门为母亲求过签拜过神,母亲也确实硬朗了许多,在他又经历了几个回合的远行后,母亲终于离他而去了。悲痛不已的徐霞客暂且放下行程,忠实的在家守了三年孝,这期间他的儿子成了婚,并且有了孙子。大孝期满放下牵挂,徐霞客又开始了新的远征,他这一走就是三四年,向着边陲出发,向着荒蛮挺近,向着疑惑叩问,向着矢志不渝的大理想一步一个脚印的铿锵前进。
   他在日记中如实记载了自己的晓行夜宿,遇到的艰难险阻,碰到的劫匪小偷,窘境的饥寒交迫,行路的里程方位。山峰的峻峭,大河的奔流,庙宇的辉煌,异地的风土,朋友的人情,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都一并地写入了日记。路途渐行渐远,身体越来越差,他在不断的挑战着自己,他在渴望着更深层次的求索,他还想走更远的路。他在遥望明朝舆图疆外的地方、雪域高原大江大河的源头,但终由足疾加重不能行走,无奈的病倒在遥远的云南边陲。那年他五十五岁,费尽周折归家后病情日益加重,冥冥之际他嘱托好友,把用毕生心血写成的游记刻印出版。怀着对事业未竟的遗憾,怀着对大好河山的眷恋,一代游圣撒手人寰驾鹤西行,终年五十六岁。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日月如梭岁岁年年,一部字字珠玑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历经劫难终于面世了。它倾倒了多少追随仰慕者,这是一部华夏山川地理的教科书,不能不惊叹,仅他探险过的溶洞就多达三百零六个。他对地貌成因的论述,他对水蚀山川的因果,他对河流源头的猜想,对现代的科学研究都有着不可多得的贡献。由于他的探查,由于他的渲染,一些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奇山异水呼之欲出,已经成了后人趋之如鹜的游览胜地。
   面对先哲大家,不禁产生了诸多的猜想。
   当年徐霞客的出行完全是个人志愿,与同朝国家行为的郑和下西洋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精诚所至殊途同归,他们都在华夏的历史上留下了远征壮举的华彩一笔。霞客遐征,出行需要资金,资金如何筹得,这是一个关乎成败不可逾越的关键问题。大致可从几方面求证:
   一是自筹资金。从他的家庭出身可以看出,几代名门一方首富。虽说有“富不过三代”一说,即使家境再不济,房产土地还是有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衣食无忧的日子还是能够维持的。从徐霞客的原配病逝后他又纳妾子孙满堂的事实也可见一斑,况且徐霞客开始的出行都离家不远,解决短途的游资是不成问题的。其母是个少有的明事理的女性,有着一手绝好的纺织手艺方圆有名,织出的布不仅质量上且价格也不低。为了儿子的事业,她日夜操劳省吃俭用为儿子积攒盘缠,这是资金的一个主要来源。二是借贷、抵押。这也符合常规人情,他的游记中就有用家中的土地做抵押的记载。三是无偿款待和馈赠。他的举动在当时虽说另类但无疑也会有支持者,试想沿途的好友、百姓、乃至官府可能也会有赞助的人,而事实也正是这样。徐霞客信佛道,在这方面结交的高僧大德不少,最说明问题的,他曾与南京迎福寺的静闻和尚相约鸡足山之行,食宿在寺庙可能是经常的事。虽说后来遇盗、静闻和尚不幸亡故,但徐霞客笃守信用,把静闻和尚刺血写成的经书连同遗骸骨灰一同带到了鸡足山安放,迢迢几千里可见挚友情深,可称是功德无量流传青史。
   出行的计划是相当重要的。相信徐霞客每次出行都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在明代,已经有了比较详实的地理舆图,看来查阅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行者有心,他本人爱书成痴,家里面也一定收藏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以备时需。一条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到了哪里该做什么,出归的大致时间,想必行前已经成竹在胸。
   出行的装备是远行的保障。出门在外最起码的生活用品是必须随身携带的。换洗的衣帽鞋袜、洗漱的面巾用具、防病的膏丸散剂、书写的笔墨纸砚,当然还有真金白银。从徐霞客的游记看出,他每次出行几乎都是有随从的,到了生分迷途的地方还得请向导雇挑夫。“千里不捎书”是远行的忌讳,即使背个包袱走单骑也实属不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徐霞客的游记是一种写实的记录。以实为需实景描述,脉络清晰详实可查,聚境其书引人入胜。除了吃住行以外,他最大的工作量就是每天写日记。他的日记详实到每天走多少里多少步,此地上行何处,临近下行几许,交代得清清楚楚。从游记中可以看出,他行文别致用词规整,张弛有度文采飞扬。可以想象,在实地实景的感惑下,他可能会当即拿出文房四宝挥毫写下俊美文章;也可以想象,他在如豆灯光下写下一天的所悟所感,这持之以恒废寝忘食的修为,非一日之功非常人所为。
   出行途中他该遭遇多少风云雨雪,路途迢迢他该忍受多少饥饿病痛,一生走,走出个人生辉煌,毕生求,唤出个千古奇人。

共 27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千古奇人徐霞客,热爱祖国、遍游山水的同时,在地理科学上作出诸多贡献。作者结合徐霞客的相关事迹与资料,讲述了关于游圣徐霞客的传奇故事,充分展示出作者在这方面的丰富知识,对游圣徐霞客一生的成就给予充分的赞赏和肯定,对后人起着激励作用,启迪人心!【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063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12-06 17:29:29
  《徐霞客游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事情,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然野        2012-12-06 19:14:21
  躬谢您们的阅评,送上诚挚的敬意。
爱文字,爱读书,爱山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