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绿野冬季征文★小说】这个冬季不再寒冷

精品 【绿野冬季征文★小说】这个冬季不再寒冷


作者:风笛悠扬 秀才,175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3发表时间:2012-12-10 17:45:03
摘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冬天来了,山里的孩子还好吗?”
  
   走在下班回家途中的静馨,尽管身上穿了厚厚的冬装,但刚从空调公交车上下来,还是挡不住刚才那阵迎面袭来的寒风,不禁浑身哆嗦。此时,她想到了七十里外那偏僻山村里那群坐在破旧校舍中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冬天来了,也不知校舍的修缮完工没有,孩子们是否又要在寒风挨过一个严冬?”边想边走,静馨在寒风中急往家赶。
   静馨心中牵挂的那些孩子,是远离市区七十里外的瓦窑村,是一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至今还人均收入不足400元的贫瘠山村。这里因土质的不同加上祖辈相传的技艺,大多人以烧制瓦片而谋生,其瓦片因质好坚固、防水性能佳而响誉四周,此村因瓦窑遍布村旁四周而得名。
   当年,从学校岀来后,静馨和其他20多名同校毕业的同学,响应伟大号召,一同来到这“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经过三年的艰苦磨练,静馨等人结束了这段令人难忘的“再教育”返城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
   尽管一行人回到了市区,参加了工作,有了各自的家庭,但山里人纯扑、待人友善、当年给予自己的关怀与帮助,静馨等人永记在心。虽然瓦窑村离市区只有不太远的七十里地,但因交通不便、各自工作繁忙,再加上各种原因,这些年来,大家想集体去趟瓦窑村缅怀、从温当年经历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直到今年的国庆小长假,才在静馨的组织下如愿以偿。
   坐了一个小时的班车,静馨等一行人在通往瓦窑村的路口下了车,各自提着一些探访老村民的礼品,沿着一条十多年前地质勘探队为勘探而修的便道,向六里外的瓦窑村前行。
   踏着这条坎坷不平、早已废弃的便道,一行人观望这四周即熟悉又陌生的山野,纷纷叙说着当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的往事,也都在猜测瓦窑村这三十年有何变化、变得怎样了。
   不觉中,一行人已踏进了瓦窑村,眼前的一切仍是那样的熟悉,除了添建了一些房屋外,一切仍那么的依旧,当年居住过的知青点己显破旧的还孤独地立在村西头,似乎在诉说自己岁月的沧桑……望着如此景像,静馨等人心中不禁一阵酸楚,心情格外沉重。
   大家不再言语,默默地前往当年的队长家去探访这位深受尊敬的老人。一路上,遇上了不少当初熟悉的老人,却不见村中的青壮年。
   见到静馨等一行人的到来,队长起初愣了一下,“是你们来了。”“对,我们来看望你,来看咱们的瓦窑村了。”队长的老婆已去世多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早已成家,儿女们都在外打工,家中只有老人一人度日,因身体欠佳,平时很少出门且话语不多。今日静馨等人的到来很令老人激动。一行泪珠顺着队长那饱经风霜的脸庞流下,静馨等人也眼眶红润,心头闷堵。
   大家簇拥着队长进了屋,家中的变化不是太大,与当年不同的是多了两间房,屋内收拾得整洁干净。一行人站的站、坐的坐,将队长围在中央叙起了当年的往事,当年一同劳作、一同分享收获喜悦的情景如同就在昨天。不少老人闻知静馨等人来了,陆续过来,一同重温当年,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交谈中,静馨等人向每位老人赠送了一份带来的特色小食品和水果,老人们感谢这些当年的知青在离开三十多年后没将自己忘记。
   热闹一番后,老人们纷纷提岀让静馨等人上自家吃饭,队长说:“哪都不去,就在咱家,平时难得热闹,何况孩子们有心大老远来看咱们,我这当年的队长自然不让了。”随后大家一起动手准备中午的饭莱。队长叫上静馨“走,上我莱地弄些疏莱回来,保证新鲜无污染。”
   队长家的莱地就在原知青点旁边不远,在路过这里时,静馨听到里面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队长见状便告诉她:“当年,你们离开后,这里改建成了村办小学。但现在,因教育改革、师资集中,大部分稍大的孩子全去了离这四里多路外的中心小学就读。还有些孩子则随父母打工去了外地读书,如今留在这里就读的只有三十来个一、二年级的较小的学生。”“那为什么这些孩子没去中心小学就读?”队长告诉她,因去中心学的途中,要经过水库的大坝,因孩子太小,加上村里青壮年都外岀打工,家中基本都老人留守,送孩子上学力不从心如遇刮风下雨危险较大,之后经村上出面征得有关方面同意,这些孩子才得以在这得到启蒙教育。
   静馨本想进去看看,但由于要摘莱回去,便止住了脚步,而心中却想好了,饭后同大伙一同来。
   经过大家的一番忙碌,饭莱上桌了,莱的味道因没城里人惯用的那些调味品而口感有些偏差,但乡里人用柴火煮的饭却另有一丝独香,大家饶有兴趣,队长拿来了自家酿制的酒让大伙品尝。就这样,大家把盏杯欢战“饭城”。席间,静馨向大家说起了村小学的事,队长则向大家叙起了学校及学生的现状。
   吃完饭已到下午近两点了,大伙喝了口茶稍微休息后,在队长的带领下来到学校。此时,学校还未上课,但已有不少学生在教室外嬉戏玩耍。一行人看着自己曾生活、居住的地方,心潮澎湃。在这里,曾一起挥汗战天斗地、曾一起畅谈理想、曾一起奉献岀青春热血……如今,这破旧的房屋无声地注视着大家,这场景使大家默默地难过。
   也许快到上课时间了,一个老师模样的中年女人在招呼学生们进教室,大家定眼一看,这不是当年回乡务农的王瑛吗?于是大伙迎了上去,王瑛也从惊讶中认出了这一行人,一同开心地聊了起来。从王瑛口中得知,她现在是这所小学唯一的代课老师,由她教这些孩子的语文、数学,因是民办性质,每月只有教育局发给600元的工资……要上课了,王瑛辞别了大家走进了教室。
   教室已残破不堪,墙上粉刷的白粉在历经岁月的沧桑后大部分已脱落,窗户的玻璃已剩无己,余下的也残破仅成几块,学生的课桌也各不相同,估计是因缺少金费学校无力增添而由学生家自备的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在认真读书,那专注的神情、那一双双对获取知识的渴望眼神使静馨等人感动之余又独自的心伤。静馨拿岀相机拍下了孩子们读书及学校状况的照片,心中在盘算,一定要想法帮助他们改善这一困境,让他们能有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
   为不打扰孩子们的上课,静馨等人悄悄向王瑛告别便离开了学校返回队长家。大家心情沉重地议论起所见的一切,静馨提议大家为孩子们捐款并为他们搞一次募捐活动,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利用业余时间,静馨等人将拍攝的照片配上文字制成了多块募捐宣传版,静馨还联系了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准备在周末休息日搞一次联合募捐公益活动,此举得到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响应。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一首《爱的奉献》在市中心最大的超市前广场上空飘响,过往行人及购物的人们纷纷顿足,观看起募捐展版,静馨手握麦克深情地呼吁:朋友们,请看看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孩子们那双对知识的渴望的眼神、那份对获取知识的坚持吧!请大家本着自愿的原则,伸出您的援助之手,奉献您的友爱之心,请你们将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献给这些山区贫困的孩子,让关爱洒向山区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受到知识的熏陶,让他们运用知识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吧。你们的关爱、你们的奉献,我代表山区这些贫困的孩子们谢谢各位了!
   中华民族是个友爱、善良的民族。大家被眼前的照片所震撼、被静馨的话语所感动,纷纷向募捐箱投钱,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
   第一天活动,三个点共募集善款5000多元,静馨和大家商议第二天再活动一次,以筹集多一点资金。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以及各界人士的康慨解襄,二天共募集善款一万二千多元,超市负责人代表员工捐献了一批书包、笔及文具盒。
   为尽早将学校修缮好,能给孩子们一个安全、整洁的学习环境,静馨将募集来的款项及自己和大伙一起捐助的资金共两万元,交给同学李伟、尹向两人,叫他俩带上那批学习用具一同送往村里去。临行前,静馨要他俩转告队长,请他组织人将教室粉刷好,配好玻璃,换上新瓦片再添置点课桌,请务必冬季前做好,别让孩子们挨冻了。
   现在,冬天已来了,静馨那颗牵挂的心始终没放下,打电话联系李伟等同学,准备周末休息时去一趟瓦窑村。
   因快到年底了,有些同学因工作原故不能休息,静馨便和李伟、尹向等八位同学再一次来到了瓦窑村。一到村口,就见到了通过修缮一新的学校在冬日阳光照耀下,是那么的令人舒畅。一行人没急于去学校,而是同上次一样首先前往队长家。
   队长正和村里俩位老人闲聊,见到静馨她们到来格外高兴。队长问:“你们看到翻新的学校了吗?现在大不一样了。”静馨她们说看到了,队长及两位老人连声感谢静馨她们为学校、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静馨忙说:“不要感谢我们,这只是我们做了一件我们力所能及的事。而这些,单靠我们是无法做到,应该感谢那些众多伸出援助、关爱之手奉献爱心的人们,是他们的康慨捐助才有了现在的结果。”
   队长嘱托静馨将乡亲们的谢意转答给那些献岀爱心的人们,感谢他们的善举。
   随后,静馨等人和队长及闻讯而来的村民一同来到学校。这时,正是课间休息时间,学生们在阳光下嬉耍。王瑛见静馨等人来了,马上召集学生们进入教室,并邀请静馨等人站上讲台。王瑛激动地对同学们介绍道:“大家认识她们吗?你们知道是谁帮我们修缮了教室、添置了新课桌,你们背的新书包又是从哪来的?是她们、是她们及城里许许多多的好心人无私的援助和努力的结果。”孩子用热枕的掌声感谢静馨及众多无私相助的人们。
   站在这修缮一新、窗明整洁的教室中,静馨也难抑激动的心情,“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但这掌声更应送给那些许许多多你们不曾相识的、关心、资助你们的友爱人士,正是他们帮助改善了你们的学习环境,”静馨深情地向同学们说道:“三十年前,我们来到这里,曾经和你们的王老师还有队长爷爷以及你们的爷爷奶奶们一起,为改变这里的面貌而奋斗过,但我们未能实现愿望。今天,你们坐在这样一个较为舒畅的教室中,我希望你们一定要认真努力的读书,你们是未来希望的一代,要用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那些关爱
   你们的好心人的期望。同学们,努力吧!”孩子们再一次送上了热情的掌声。
   虽然太阳当空,但冬季的山风吹来还是让人觉得有些冷。望着眼前的校舍,静馨感到内心温暖、宽慰。努力有了结果,孩子们学习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在这个冬季,他们不再寒冷。
   静馨那颗牵挂的心终于放下,欣慰地露岀了笑容……
  
   写于2012年12月10日

共 41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全篇行文流水,叙事散发,描写细腻,纵横搏围,海网天空。雨珠般的文字,如冬韵阳光般的情愫,质朴的语言无需装饰;优美的旋律绕梁三日。挥洒自如,舒卷得当,明丽清新的意境蕴着哲理。作者一开始的牵挂道明了原因,为开头道明的是瓦窑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还是一个人均收入很低的贫瘠山村。再静馨等人结束了这段令人难忘的经过“再教育”返城各自走上了工作岗位。因山里人纯扑、待人友善、当年给予自己的关怀与帮助,这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精神,尽管很忙碌也促使了大家回去重温当年经历的愿望,实现了。作者一步一步的安排周围的事物,还有人物的心理过程,现场的气氛。从一路前进,大家都在叙说着过往点滴,车外的景色勾起众人的回忆还带点猜测;第八段就描绘了熟悉了的房屋跟以外的物与景,之后点出了静馨等人的沉重心情与酸楚神情。第10段的不见村中的青壮年。 为以下的那些读一二年级的小孩无法去离这四里多路外的中心小学就读的原因。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作者在大家团聚一起的经过描写动容人心,城里的菜口感出自于调味料,但是乡下的米饭是灶火大锅煮的有一股特别的香气,这里有一种对比,是生活上的,物质里的,还有一种特别的情感融合在其中。对学校的现状描写,以及看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求的神色,给这一大伙们的心里为善之心被动摇,发起了募捐活动,来修缮学校,发书包等等。“ 中华民族是个友爱、善良的民族。”本着中华名族的美德,本着自身的修养与善良的品质,付出一点点爱,一次微小的善举,就会拯救到一些贫困孩子的生活,就会收获一堆灿烂的笑容,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谢话语。就是这样说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静馨的这些话,会触动孩子们报恩的心,用行动“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来实现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倒数第二段牵动主题,体现了这个冬天不再寒冷的性质。结尾直接又呼应开头,贯通全文。可见这篇文章的感染力强,引人入胜,切实感受的东西就是动人心魄、扣人心弦。好文章,有内质,拜读,荐读!【编辑:伤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124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猜不透的伤        2012-12-10 17:54:51
  来自现实生活,紧接生活的脉搏,作者本着一颗善良、天使之心,描绘细腻,表达深刻,浓厚的情感就像一壶轻微香气的白酒,后劲强猛。一篇出色的作品,切身感受的东西就是动人心魄。问好,希望朋友不要用诗歌的形式来代替一切文学作品,好比小说、散文等等。谢谢合作!期待您的更多佳作。
一段文字 一池寂寞 一路墨香抵达谁的心房
2 楼        文友:风笛悠扬        2012-12-10 18:23:14
  因我不懂排版,在此真诚感谢伤儿辛劳的排版!
3 楼        文友:风笛悠扬        2012-12-10 18:24:24
  谢谢伤儿如此深入、全面的点评!
4 楼        文友:风笛悠扬        2012-12-10 18:27:28
  感谢猜不透的伤给予的评点及鼓励,更感谢中肯、善义的指点!问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