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乡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乡土散文】王石匠

精品 【乡土散文】王石匠 ——记忆里的乡村生活之王石匠


作者:半坡散人 童生,60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2发表时间:2012-12-11 09:59:23

“二娃子!明天你去王家院子把你家王大发表叔喊来,给我家打个猪食槽。”二娃子妈一边抖动着手中的筛子,一边安排儿娃子明天的活路。黄豆如蹦跳的顽童,在筛子中打闹着,欢天喜地的跳起舞来。
   黔北娄山深处的凤山村,到处是裸露的石灰岩。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立在村西北的山坡上。石头的存在,注定了村子的生活和它结下深深的缘分,也给石匠搭起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王大发是凤山村唯一的石匠,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嘴角时常挂着一支短烟杆,不到一米六的身高,却学得一手好的石匠手艺。睡着时笑容也时常挂在脸上,村里人都叫他王石匠。王石匠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和事佬,哪家需要打磨一个石磨,或者碓窝,他一边乐呵呵的答应着,一边计算着自己的工活。选好的石材就像一个个听话的孩子,按照他的意愿,一两天功夫便成了一件精致的生活用品。
   王大发家境并不算好,上有70岁的老母亲,下有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媳妇憨厚老实,一家人全靠王大发做石匠活找点钱补贴家用。
   太阳刚刚露出笑脸,二娃子边出现在王大发家的门口。
   “表叔娘。”一声带着稚气的叫喊,王大发家媳妇认出来是儿娃子。她放下提着猪食桶,顺便操起立在墙根的响篙(一种用竹子制成的长约一米五的追赶鸡的工具)追打着还在叫嚷的狗,招呼二娃子进门。
   “二娃子,你这么早来我家做那样嘛?”不到十岁的儿娃子一边擦着汗,一边羞涩的说明来意。
   “晓得咯。”
   王大发家媳妇一边说话,手里也没停下。她翻开柜子,拿了两颗水果糖递给二娃子,口里说着话。“这两天你家表叔在跟张家园的狗剩家打口水缸,今天早上走的时候,听他边走边念着,说明天就能完成了。回来后我跟他讲嘛。这两天不忙,后天来你家做活。”
   二娃子的奶奶和王大发的妈妈是姊妹。依照这样的关系,二娃子就该叫王大发表叔了。当地的表叔是不乱喊的。由于有这层亲戚关系,叫王大发来打个猪食槽的事情,本来带个口信去也可以的,但这两天二娃子妈没有得空去赶场,也没碰到王家院子的人。之所以叫二娃子去,一来是自己不得空去,二来是二娃子机灵,去叫个活路是说得清楚的,王大发也知道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
   二娃子回到家里,把王大发家媳妇的话如实说给他妈说了。二娃子妈听了后,放下手中的活路,从枕头边拿出一张“大团结”,上了一趟街。打了一斤散苞谷酒、买了一包银杉香烟、称了一斤半肥半瘦的猪肉,等着王大发来。
   第三天天刚亮,王大发把大大小小的扁錾、窄錾、大锤、小锤都收拾齐装进竹篓里,早早的到了二娃子家。而二娃子妈更是一大早就做好了饭菜,迎接着他的到来。
   “你家要打个大的,还是小一点的嘛?”
   王大发边吃饭,边询问着主人家的要做的活路。
   “我家喂大猪的猪食槽,还是分家的时候分给我们的。现在被猪儿舔漏水了,装不住猪食了。帮我家打个大一点的吧。”
   吃完饭,王大发背着竹篓就到了村西北的坡上。村子里的石头,只要石匠们看得起,想取那一块就能取那一块,乡亲们是没有意见的。王大发想起前段时间帮周二娃家做石坝的时候,还剩得有一块石料,正好够做一个猪食槽,他便径直的去了。
   王大发在选好的石料对面,一屁股坐下来石头,摸出烟袋,慢悠悠的卷起一支土烟,塞进烟杆里,“吧嗒吧嗒”地抽起来。一边吐着浓浓的烟雾,一边眯起眼睛,用眼神画起猪食槽来。烟还没有抽完,他一骨碌爬起来,拿起墨斗开始放线。
   线放好后,烟也抽完了。王大发左手拿起錾子,右手提起锤子,叮叮咚咚的声音开始在山坡响起。
   两天时间,一个纹路清秀的石槽便呈现在王大发的面前。日落还没有完全西下,他操起高架(用木材制成,形如梯子、略微弯曲性的生活用具。主要用来背比较重而坚硬的东西),把石槽系上,哼起不知名的曲调,背着朝二娃子家走去。
   二娃子妈早已准备好了晚饭,王大发进门,她的饭菜已经端在了桌上,二娃子手头的酒碗也放到了他的面前。
   两碗酒下肚,王大发也吃饱了。打着酒嗝,他要回家了。
   二娃子妈装了一塑料袋黄豆,口里边说客气话,边递给王大发。
   “他表叔娘说今年你家没有种黄豆,我家今年种得多,你提点回家。”
   王大发知道一定是媳妇和二娃子妈见到的时候,摆过龙门阵。心里想,提点回去给媳妇交差也是可以的。
   虽然有点醉意,但也没有忘记接过手中的黄豆,他手也没停下来,一边打开黄豆口袋,顺势用手一操,一张十元的纸币被他逮了出来。
   “你这样就见外了!我收你的工钱,回家去不被娃儿家妈骂死,也要让他奶奶生我一阵子气的。”
   两人推推嚷嚷。王大发把钱朝二娃子口袋里一塞,提起竹篓子,飞快的跨出了门槛。
   月光洁白,如山村父老乡亲们淳朴的心底,撒在山村的上空。王大发摸出银杉烟,划一根火柴,点点星火在夜色中格外闪亮。

共 19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回忆起了曾经的乡村生活,在黔北娄山深处这样一个坡上石层丰富的凤山村里有个王石匠,他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是一个纯朴,善良,热心肠的人,做为一个村里唯一的一个好手艺的石匠,在经营中从来没有贪图私利,只是靠一点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糊口。每一个场景都细腻而温暖,朴实而醇厚。文字简朴,情感真实。欣赏推荐【编辑:我心淡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114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我心淡然        2012-12-11 10:03:34
  喜欢这样的文章,纯朴真实,拜读了,祝朋友佳作连篇,问好!
2 楼        文友:男男        2012-12-11 12:01:36
  每一个场景都细腻而温暖,朴实而醇厚。文字简朴,情感真实。欣赏
3 楼        文友:三微花        2012-12-11 13:16:35
  生活气息很浓的文章,于细微之处,表态着人情的温暖。一个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话语,正是人性纯朴的真实再现。问好文友!
三微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