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指间★散文』关于柏杨之《丑陋的中国人》及其他

编辑推荐 『指间★散文』关于柏杨之《丑陋的中国人》及其他


作者:糖糖杜鹃 举人,466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17发表时间:2009-02-03 21:43:52

今天花了半天时间看完了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很多年前就听说这本书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一直没有去看这本书,所以对之一直充满了好奇。
  
   柏杨先生在这本书里深刻而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存在于国人骨子里的劣根性,看完后我感到很难过,因为他讲得确实很在理,揭示的都是血淋淋而被我们一直抗拒的真实。
  
   这本书其实是由柏杨先生于八十年代初期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地所做演讲的演讲稿汇编而成,书尾是三个读者针对本书发表的看法。
  
   虽然先生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发表的这样一些言论,但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的我们看来,他所批判的那些劣性的东西依旧那么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国人的骨子深处,有一些东西仿佛深入骨髓,自有历史以来就一直没有改变过,而有一些东西非但没有改进,反而变本加厉。这样说会让很多人不高兴,但柏杨先生当年就是冒着被天下人鞭挞唾骂的“危险”而说了他想说的话,我认为那是很值得钦佩的,也是一个真正关注和热爱国家和民族的学者应有的情怀。说这些话是很需要勇气的,他并没有因为会遭到亿万人民的唾骂而放弃对于真实的批判,甚至他选择的是最为直接的方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选择写杂文而非小说就是因为他觉得杂文能象一把匕首一样直接插入罪恶的心脏,小说还要透过一些东西去折射。
  
   他说,当年美国人写了本《丑陋的美国人》,尔后这本书被美国国务院作为了自己的行动指南,而日本一驻阿根廷的大使写了本《丑陋的日本人》,结果这个大使被革职,后来韩国人也写了本《丑陋的韩国人》,该书在韩国引起的争议绝不低于柏杨先生这本书在国内引起的争议,随之这本书在韩国被禁。柏杨先生说,为什么我们国人不能向美国人那样看齐?在他看来,美国人更为包容、更为友善,而我们的国人仿佛在这方面达不到那样一个水准。他还说,日本那么小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如此强大,就是因为日本人学了中国很多的精髓但唯独没把中国古代的糟粕科举制度给学去。科举制度扼杀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他们培养成只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奴才。
  
   柏杨先生还说,国人在无需团结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发挥个人的能力,可以说一个国人是一条龙,但在需要大家通力合作的情况下,那么三个国人就成了一条虫,而日本人恰恰相反,一个日本人是一头猪,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就其本因,用柏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国人好窝里斗,好嫉妒,不讲团结。先生说,在台北,日本人做生意,这次是你的,下次是我的,而中国人做生意,你卖五十,我就卖四十,你卖三十,我就卖二十。日本人却是非常地讲究团结的,因此,他们能在那么一块弹丸之地创造奇迹。
  
   关于窝里斗,不团结,柏杨先生还举了几个例子,说在马来西亚,一个非法入境的中国人开矿,被告了,告得很严重,后来才知道告他的人不是别人,而就是他的同胞好朋友,一块儿打天下的。在被告的人的质问之下,这个好朋友说,一块儿打天下是一块儿打天下,你现在高楼大厦,我现在没办法,我不告你告谁?这样的话未免让人无奈发笑,但笑过后却又会深思,转而感到一股透骨的寒凉。他还说,假如是以色列开议会,三个人原本意见不一致,但一旦决定之后就是一个方向,而国人则不同,三个人有三个意见,一旦决定一个意见后,你走你的,我干我的,他干他的。好比有人提议到纽约,有人提议到旧金山,决定去纽约后,如果是以色列人,他们就一起去纽约,而国人则是另一番景象,你去你的纽约,我走我的旧金山。我想,“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也许就是这样来的。
  
   他说,美国人人与人之间看似没有什么交流,不怎么注重朋友交往,但其实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别人,哪怕对陌生人也是如此,并且他们把这种帮助看做理所应当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中国人的车子栽进了水沟,两个黑人经过,花了三四个小时一起拖出来,这个中国人非常感动,于是要求两个黑人把姓名留下,好日后感谢他们,但两个黑人觉得很不可思议,说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也会帮忙的。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一点很稀松平常,并不值得如此千恩万谢的。
  
   若是换做国人,对于陌生人,他们压根就不搭理,都是一副冷漠而拒之千里的表情。就在刚才我还看了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司机从反光镜里看到小偷偷窃乘客行李而连续六次提醒乘客注意,因为他的提醒使得三个小偷无从下手,于是这三个小偷把匕首刺向了这位好心的司机,但车上的四十余名乘客却无一例外地保持沉默,只是在小偷下车后才掏出手机报警。这样的事件仿佛人们已经听得太多太多,人人信奉明哲保身,大家都自扫门前雪,很少顾及他人瓦上霜,而这个好心的司机却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而如此冒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四十多个人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这个好心的司机解围,这太让人感到心寒了。记得几年前,我还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被小偷偷了东西的乘客,边上有个热心人士提醒她,结果她反而拒绝承认自己被偷了,坚称自己根本没丢东西。估计那个热心人士至死也不会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柏杨先生还说,国人脏,乱,说话声音大,说在国外,凡是中国城都是肮脏散乱,而意大利城或者别的城都无一例外的干净。而中国人一搬到哪个地方,这个地方的外国人就都会搬走。还有,中国人说话的嗓门很大,柏杨先生还说了个发生在美国的笑话,说是两个广东人在说悄悄话,美国人认为他们要打架,于是把警察给叫来了,警察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他们在说悄悄话。关于这一点,柏杨先生说国人是因为信奉大嗓门就代表了有理,即使没理,只要你嗓门大,没理也变成了有理。
  
   死不认错,这是先生在书里重点提到的。因为在国人眼中,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对自己本身的一种贬抑,国人好面子,谁愿意承认自己做了错事啊,于是乎,为了掩饰一个错误,就要再做十件错事来掩盖,又为了掩盖这十个错误而要再做一百件错事来掩盖,这样“利滚利”般地滚雪球,结果就是错上加错,火上浇油,错得惨不忍睹,付出的代价沉重得不能再沉重。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是深深根植在国人心底里的,几乎坚不可摧、牢不可破,要想改掉,恐怕不花上几百年是不可能的,没听说吗,“男人都是好面子的”,其实我要说,国人无论男女,都好面子,就是明知错了,也死猪不怕开水烫,无论如何,就是不改口,错了也狡辩,坚称自己没错,然后找出一大堆借口和理由来搪塞,来为自己辩解撇清,因为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就降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这样的“代价”不可谓不沉重。当然,这一点,我看日本人更甚,否则他们就不会一直不承认当年屠杀30万南京人民的血腥暴行,否则他们就不会篡改历史教科书。他们之所以不敢面对自己的历史,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面子,觉得承认了那段耻辱的历史就会让后代一直在世界人民面前抬不起头来,其实他们没想过,一个犯错的人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完全扭曲真相,这样才更让人耻笑,更让人看不起。
  
   柏杨先生说,所谓闭门思过,思的却是对方的过。他说他教书的时候,让学生写周记,检讨一周的行为,检讨的结果是,“今天我被某某骗了,骗我的那个人,我对他这么好,那么好,只因为我太忠厚。”柏杨先生又看这个学生周记里提到的“那个人”的周记,结果“那个人”也说自己太忠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太忠厚,那么谁不忠厚呢?由此,柏杨先生认为,国人丧失了认错的能力。他还说,国人喜欢讲假话、大话、空话、毒话。关于毒话,他说,外国人叫亲爱的叫“打铃”“蜜糖”,而国人却叫“杀千刀的”,呵呵,我看到这里倒是情不自禁地笑了。想来,也许是国人比较喜欢讲点蛮横的小情调吧,仿佛不说点这样的毒话不够显示亲昵,比如为了表示亲昵,我们有时候会唤别人“死鬼”,会问“你死哪去了”等等,不知道柏杨先生看了我这样说会不会指责我在说空话呢,因为我把说这样的毒话看成了“小情调”呀。
  
   其实,在柏杨先生的这本书里,还提到了更多的更尖锐的方面,但我不想一一罗列了,有点怕大家受不了,因为连我自己都感觉难以承受,那些字字带刺却又如此地真实,让我不敢直视。你无法辩驳,因为当你冷静而理智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和周围人的话,你会发现他说得字字在理,有理有据,这让我深思,无言,我只有反省自我了。
  
   他提到要改汉字为汉语拼音,之所以如此提议,是因为他觉得汉字既不能隔字,也不能隔音,即令字字都认识,也看不懂。学起来太难,不易于国际交流和普及。他说,不要为老祖宗而活,不要为过去活,而要为孩子们而活,为下一代,为国家民族未来而活。“假如中国有一天,忽然爆出冷门,威振世界,爆出冷门,中国人一咳嗽,地球就发抖,中国话可以成为世界语言,但中国字绝对无法普及,所以必须改成拼音”,这一点让我很不能接受,也许我象他所说的那样吧,还是在为老祖宗而活,为过去而活吧,始终无法接受把汉字改为汉语拼音的观点。虽然我没研究过汉字的音形义,但我觉得用汉语拼音来表达的话,那该失去了汉语多少魅力。汉语拼音对应的字有那么多同音字,如果改成了汉语拼音来表达,恐怕会造成很多时候不知道到底这个汉语拼音指的是哪个字,那又如何知道其表达的意思呢?
  
   柏杨先生在九五年时又写了一本《再论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我才看了个开头,有时间要好好看看。遂又想起今早北外研究古典文学的马老师问我是否对冯梦龙和凌濛初所编的《三言两拍》倒背如流了?这让我很汗颜,我除了当时为了考中国古代小说史而看了一点《三言两拍》的介绍之外,就再也没怎么看过,之后关于卖油郎独占花魁,十娘怒沉百宝箱之类的都是通过影视剧而更为详细地了解的。所以有空要多多读读这些精粹。今天收到了马老师赠我的三幅国画,一幅小品是三只娇憨可爱的小鸡,马老师给这幅画作题名为“童心永存”,这倒真是暗合了我从前说过“只要心不老,人就永远不会老”的论调。还有一幅意境很美的荷花图,让我想起了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呵呵,偷笑一下,荷花杆上那只小翠鸟我怎么看怎么象小时候我用泥巴捏的那只小小鸟,可爱极了。再就是一幅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图,马老师给其取名为“我行我素”,呵呵,我又要偷笑一下了,因为我这个懒虫就是我行我素的主,没办法,从小到大就是这般,“恶习”难改。
  
   马老师是自学的国画,不久后居然有人找他买画,他起初不同意,觉得自己的画还没达到那么好的水平,后来被那画廊老板左劝右劝他才答应把自己的画拿去卖。再后来,连中央电视台都来采访他了,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连番播了好些次。今天看马老师的博文,方才得知马老师主编出版了许许多多的书,大部分是诗词类的,获过很多的奖,可以说,为国家古典文化这一块的传承做出过很多贡献。如今,年事已高的马老师还在为学生们授课,业余也写写诗歌文章,画画国画,真的很钦佩他,也很羡慕他老人家的这种恬淡而充实的生活。
  
   晚饭在某著名的堕落之地的一家兰州拉面馆解决的,堕落之地拆了半边街,却依然有精明的商家见缝插针地在拆过的空地上搭棚卖烧烤。脏、乱一如既往是它的标志,但却显得那么亲切和让人留恋,也许这条街凝聚了太多人关于青春的记忆,所以现在看到它这般残垣断壁的景象让人不免凄惶。有许多店家都在甩卖,我于是买了两包洗衣粉,看到什么都想买,即使它不甩卖。这就是这条街的魅力,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有事没事就爱往那里钻,琳琅满目的东西简直看花你的眼。除了买洗衣粉外,我还买了一双棉鞋,然后又买了一本书,路过卖爆米棒的小摊,我又买了一大袋爆米棒,还在街口买了几个橘子,这么一会儿,我的手里就挂满了七零八落的什物,还真有些沉。哎,没办法,购物狂就是这样炼成的,幸好我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好点,要不我又买要一对大圈圈耳环回来,呵呵,不能再买了,已经买了三对了,谁让它们这么好看……

共 47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曾经剌痛过一代中国人,他一针见血的笔锋把中国人的劣根性刻画的淋漓尽致。每个民族都有其劣根的一面,柏杨所说的那些陋习,也确实存在,不容回避。作者从几处着手,运用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把一代大师的经典之作展现在读者面前,就算没读过原著,看到作者此文,也同让人印象深刻,引人深思。文章或能在结尾处进一步论述自己对柏杨此书的观点或看法,此文将会更完美成熟!问好作者!【编辑:此岸彼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此岸彼岸        2009-02-03 21:51:22
  发这篇文时,和几个编辑一起讨论过,文章写得很好,我个人很喜欢,但觉得最后三段与主题联系不大,虽说是散文,但若能紧扣主题并由此论证,文章将更完整美观。本想和您联系,商量一下,看不能不把后三段去掉,再作小小的修改,然后申请推荐,但您不在线,因此先行发了。
人生何处不相逢
2 楼        文友:此岸彼岸        2009-02-03 21:52:28
  柏杨的书,我没有看过,但家里的姐姐很喜欢,常常提起,刚下了个他的资治通签,一直也没顾得上看,有空得看看了。
人生何处不相逢
3 楼        文友:陈已妃        2009-02-04 13:16:40
  虽然没有没有读过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可是经糖糖这文,也略知一二了。问安。
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将忘记写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