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乡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乡土散文】京剧团张大爷

精品 【乡土散文】京剧团张大爷


作者:甄远东 举人,427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1发表时间:2012-12-17 11:20:42

六安城中心最高处,旧时有座高大壮丽的钟鼓楼,又称“谯楼”,“镇安楼”,当地人俗称为鼓楼洞子。
   此楼座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牌坊式,四层。一二层为砖石结构,三四两层为木结构。鼓楼底层四面,有东南西北四道高敞的圆拱门,可谓四通八达。内墙壁上有多块碑石,记其建修历史。二楼放置钟、鼓报时,亦作礼、乐、报警。三四楼为藏书馆,市民可随意取书阅读,因此阅者甚众。
   全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四角悬有风铃。镂花的窗隔,古朴典雅。拾级登上楼,近可览一城景色,远可眺数十里田野风光。此楼三四两层在三八年毁于日军飞机炸毁,四零年又遭火焚,仅剩两座巨大台基。解放初石基尚在,后因修路石基被毁。
   如今老鼓楼街已荡然无存,身临旧地,使人叹息感怀。
   鼓楼洞子南北走向的这条街道,就是繁花似锦的鼓楼街。
   鼓楼街东有个剧场,当时叫“新新俱乐部”,但当地人都习惯叫大戏园子。大戏园子是一个正规剧场,和六安京剧团为一体,由艺人们出股份合资经营,股东按比例分成。没股份的艺人,只能靠本事参加演出来领取薪水。
   京剧团张大爷,名叫张韵楼,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河北人。
   他出生在艺人之家,自幼学艺,进江苏南通“张状元班”,拜京剧名家王鸿寿为师。一九二二年他在上海与周信芳同台演出,以《古城会》、《西游记》两剧一炮打响,名震梨园。张韵楼曾应台湾“福建同乡会”之邀,去台、新加坡等地演出。在抗战时,就名列全国“四大红生”与“四大猴王”,有“活关公”、“活猴王”美誉,可见其艺术造诣之深。
   张韵楼长期带班流动演出于上海、南京、杭州、北平、山东、江西、湖北、安徽等地,尽跑大码头。解放前他只来过六安数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却对六安情有独钟,解放后携全家来到六安定居。
   他家住在和平巷大井柺大戏园子内院,与汪家公馆一墙之隔,离我家住的大杂院很近。儿时我经常在大戏园子里玩耍,对他家很熟悉。
   张大爷家布置的很简朴,堂屋仅摆两张老式靠椅和一个茶几,墙上挂满了精制的京剧人物脸谱。他喜欢在院子里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嗜茶如命,手中始终捧着一把紫砂壶。
   他在公私合营时正式参加六安京剧剧团,由于年纪大,也是名气大,平时并不怎么演出。他只在重要的场合下才登台献艺,大约每年也只在舞台现身两三次。而已。因此,看他的戏很难得。
   海报上要是哪天有张韵楼登台演出的消息,那天戏园子的演出观众必定爆满。
   他的嗓音清纯厚重,有童音和铜声结合的声韵。入耳之后,久久不绝,真正给人有余音绕梁的感觉。每当他演出,无论什么戏,他在幕后一句导板,肯定是满堂彩。出场一亮相,又是碰头彩。演唱过程中几乎每句都有很多人鼓掌叫好。
   须知,当时演出并没有任何音响设备,在锣鼓器乐的合奏和观众的喧哗声中,演员要用天生自然的嗓音来征服观众,靠的是真正的功夫。
   张大爷参加了安徽省第一届戏曲汇演,所演《走麦城》倍受好评,获演员一等奖和金质奖章。大跃进时在安徽省戏曲汇演,别人都演歌颂三面红旗的剧目以取悦领导,他却以一出历史剧《收周仓》荣获演出奖。
   张大爷平易近人,淡于官场,不喜应酬。以他的艺术成就被推选为省文联戏剧协会理事、六安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张大爷理所当然地成为反动艺术权威被打倒。
   虽然在文革前他也演过“杨白劳”,“活关公”、“活猴王”演起现代戏依然也是演技精湛,但文革时无产阶级要占领舞台,六安京剧团也要演出样板戏,他这个“反动艺术权威”、“戏霸”想上台演出是不行的。
   大约在七零年,张大爷不知是想表现拥护样板戏,还是想试探一下组织上对自己的态度,抑或是渴望登台的戏瘾来了,他向京剧团领导提出要求,想参与现代革命样板戏的演出。并表示,即使是演一个普通群众角色也行。
   当时京剧团的领导也就同意了,一是他们骨子里尊重这位老艺术家,二是阶级斗争时紧时松,那时节恰恰是放松的时候。于是,团领导安排他在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中扮演一个朝鲜老大爷,是个群众演员。
   张大爷在戏中的任务,是在剧中朝鲜老大娘牺牲的时候,他应该对着上场门大喊一声:“崔大嫂——”
   演出时,也许他是太紧张,也许是太激动,也许是样板戏《沙家浜》已经深入到他的神经,鬼使神差,他竟大喊了一声:“阿庆嫂——”
   此事自然难堪,由其对于一位资深的著名艺术家。张老懊恼不及,当即羞愧得无地自容。
   事后,还有一些不谙世事小演员经常学这件事。看起来是开玩笑,实际却是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的羞辱。
   这当然是一起严重的舞台事故,剧团再演样板戏时,领导也不敢安排张大爷上台演出了。
   但张大爷不愿意闲着,主动在后台帮忙打杂。或许,他是以此来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改造。
   一次演《智取威虎山》,他的任务是“效果”。就是舞台上演员打枪需要枪响效果的时候,他在幕后将装有火药的装置砸响,配合演出。
   《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在舞台有这样一个规定情景:座山雕用枪击灭一盏油灯,杨子荣向匪参谋长要过手枪,敏捷地一枪击灭两盏油灯。
   演出时,舞台上“杨子荣”举枪一击,枪没响。
   原来枪响装置出了问题。张大爷在幕后砸枪响装置时,没砸响。
   可舞台上两盏油灯已经灭了,场面十分尴尬。
   张大爷顿时不知所措。
   演杨子荣的演员知道后台负责效果的张大爷出了事故,但救场如救火,他在舞台上机敏地编个台词,翻转欣赏着手枪,叹道:“没想到,参谋长这把枪,还是个无声手枪!”
   谁没看过《智取威虎山》呢?台下观众也知道是出了舞台事故,一起为演杨子荣的演员无奈救场自编自嘲的台词,善意、开心地笑起来。
   演座山雕的演员也知道出了岔子,只好接着继续演:“照这么说,你是许旅长的人了?”
   按剧情应该是杨子荣说:“许旅长的饲马副官胡标!”
   可演杨子荣的演员话还没说出口,后台“呯”地传来一声枪响!
   原来张大爷出了事故,惊惧交加,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他悔恨地将手在地面上一拍,这一拍,正好拍在枪响效果装置上,随即发出一声枪声。
   台上“杨子荣”一愣,不知该怎么好。“座山雕”却很老练,怒问:“谁在放枪?”
   一“土匪”应声答道:“外面哨岗走火!”
   一场严肃的革命样板戏,把下面观众给逗得乐不可支。
   台上的演员却个个吓得面色如土。
   后台张大爷已经吓傻。
   按当时的政治环境,这当然是一起严重的破坏革命样板戏的反革命事件。
   从此,张韵楼遭受的迫害更甚,于一九七一年郁郁死去。
   一代名优,黯然消失。

共 26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完美描述京剧团张大爷的散文,层次分明,主体鲜明,首先描述京剧团张大爷情有独钟:六安,主次分明,立意新颖。然后切入介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团张大爷张韵楼及其事迹。感谢作者给乡土带来这么美好的散文。问好作者,推荐欣赏。【编辑:男男】【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173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男男        2012-12-17 11:21:31
  通过几件事刻画的人物丰满有趣,学习问候老师。
2 楼        文友:周长        2012-12-19 19:22:14
  祝贺精品!问候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