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留存生命的印记(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留存生命的印记(散文) ————《西安是个坳》后记


作者:赵林祥 童生,88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0发表时间:2012-12-17 16:08:49

一个人来到世间,生命就存在过。印证它的不是物质财富,亦非金钱地位。生活中一次或苦或乐的经历,成长中一段或难或顺的旅途,曾经有过的悲悲喜喜,泪水与欢乐,是生命留在世上永恒的印记。
   临近天命,细算起来,大半生是在颠济流离的打工中度过的。从十六岁那年偷偷摸摸跟着村里的叔伯大爷们去城里搞副业,到现在成群结伙,名正言顺地进城打工,30多年的青春岁月,消耗在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涯。30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珍贵的激情年华。时光已将我由年富力强的愣头小伙磨成头发花白的半截老汉,卑微的生命经受了生活的种种历练,成长的路上凄风苦雨,血泪交加……
   人生的第一次总是最难忘的。至今记得头回出门,落脚在西安南郊,给一个叫沙泘沱的村子盖大楼。20多民工住在生产队废弃了的仓库里,门窗洞开,四面透风,时近寒食,既没床板也没现在御寒的电褥子,工友们顺墙撒一层麦草席地而睡。碰上雨雪天,冷风嗖嗖,地面潮湿,被褥里凉冰冰,冻得人牙齿打颤,腿脚抽筋,屈臂抱腿缩成一团,整夜地哆嗦……
   年轻的心是炽热的。漫漫长夜,偶尔想起家里温暖舒适的土炕和留守的老娘,并没觉得生活的苦累。常常折腾到黎明刚合上眼,上工铃就响了,被子一掀爬起来,毛巾蘸冷水擦两把脸,抓几个馒头匆匆出门,拉砖推灰扛架管,汗珠儿摔八瓣,分秒不拉干满10小时繁重的体力活路。
   忘不了,咸阳古渡口旁,五层大楼正在收尾,村里30出头的来娃在顶层拆脚手架时,一脚踏空,瞬间摔得七窍出血一命呜呼,包工头吓得一逃了之,数千元工钱打了水漂。但掩埋了工友的尸体,擦干泪,大家依然背起行装出门打工……
   忘不了,终南山下的华西大学,五栋公寓楼刚升起一半。两个20出头的陕南小伙午休时去水库游泳,结果双双失足。工友们发现了草滩上的一堆衣裳后,赶紧用方木扎起排子,手持10米长的线筋沿水面置寸搜寻,五六十人折腾了一天一夜,只打捞起一个鼓胀的尸体……
   农民工进城,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历史缩影。既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也改变了偏远农村穷困落后的面貌。千千万万民工通过打工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尔后建房置业,发家致富,走上了不同的创业之路。如今这个数亿人的庞大群体,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可是,民工群体,特别是最底层民工的生存状况和生活际遇,又有多少人去关心关注呢?农民工背井离乡,用勤劳的双手和不竭的力气,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都市繁华出力流汗,为共和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默默付出,竭尽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其实,最平凡最普通的劳动者,才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者!
   还在20岁那年,在报刊上荣幸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立下了为身边的民工兄弟写一本书的心愿。庆幸上天给了我一副直面苦难的傲骨,使我在幼年丧父,少年致残的人生灾难中倔强地走了过来;庆幸上天给了我一双灵敏的目光,使我在苦累交替的打工间隙,时时留意并刻意记录着身边的琐碎之事;庆幸上天给了我一颗思考的头颅,使我在少得可怜的劳作之余,常常追索那些本不属于我们这个群体来考虑的诸多深奥的问题。年华添加阅历,岁月催人成熟。目睹着身边的民工兄弟,由质朴憨厚,老实本份的乡下人,进城后在物欲的诱惑下,一步步陷入都市的泥潭里,由最初的小偷小摸吃喝嫖赌步步堕落,变得诡计多端狡诈贪婪,不少人甚至沦为社会渣宰,走上犯罪道路。在呼天不应的一次次的痛心疾首中,我不由感叹:城市原来是一方看不见的陷阱,在给民工们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吸住他们深陷其中,靠个体单薄的力量实在难以自拔。
   其实,底层民工们的种种作为,并非他们的真实意愿。这是长期离家寂寞生活的逼迫,任何强大的个体生命皆无法抗拒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持久的性压抑和性饥渴中,民工们除了赌博下棋,看录像,讲粗话,谝段子,喝酒嫖娼,还自发创出了过眼瘾,意淫,手淫,电话调情,手机做爱等诸多方式寻求各种刺激,发泄无端欲望,人在恶略环境里超乎常规的耐力和能力,让身临其境中的我常常感动得热泪涟涟,继而仰天长叹。
   进城民工的性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妇女的生存际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亦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通过《西安是个坳》进行了尝试性的解剖,用卑微者的血泪乃至生命,拷问社会良知,呼唤诚信道义,寄希望引起各界重视,并能给这个群体多些关注关爱。
   一个人的文字总是和养育自己的水土有关,我一直让自己的文字保持生活原始的本真,只不过进行了简单的记录和必不可少的加工。30多年打工经历中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工友们的一言一行,一事一议,嬉笑怒骂,欢欣哀乐,在岁月的积淀中已深深地嵌入我生命的骨血里,不经意间成就了《西安是个坳》这本小书,算是留作一代人,一个社会底层群体生命存在的印记。
   感谢生活的恩赐!
   感谢我至亲至爱的农民工兄弟姐妹!
   (完)
   长篇打工小说《西安是个坳》即将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
  

共 20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长篇打工小说《西安是个坳》的后记,文中写出了作者写此长篇的所经历的三十年的辛酸,底层打工者的酸辛苦辣的生活成为了作者写作的源泉。作者以真实的笔触触及到自己接触的底层民工这个群体,记录他们的嬉笑怒骂,欢欣哀乐,剖析他们的心灵深处。在文中作者谈及到此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进城民工的性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妇女的生存际遇这些沉重的话题,“拷问社会良知,呼唤诚信道义,寄希望引起各界重视,并能给这个群体多些关注关爱。”恭喜作者力作出版,祝佳作不断!【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2-12-17 16:12:26
  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诚然!读完赵老师的写作后记,更是深有感触。感谢您赐稿流年,希望您能把长篇发到流年,让我们大家一饱眼福。问好您,冬安笔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