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绿野·小说】故人灵影

精品 【绿野·小说】故人灵影


作者:艄夫 探花,21972.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6发表时间:2012-12-27 19:25:28


   故人灵影
  
   我记得,我对他的印象很深。因为,他的名字是两个字的,叫做“允灵”。允许有灵,完全是名如其人,他这人的确有一股与众不同的灵气。
   但他这名字,我记住的是字音。我问他啥名字,他说的,没说出是哪二字!不知到底是“永林”、“勇临”?还是别的字眼如“蕴凌”什么的?
   反正,他的法名就是“允、永、勇、蕴”和“灵、林、临、凌”这两种字音的两个字。
   姓啥呢?释,释迦牟尼佛的释。我认识他的时候,是在寺庙里。
   天哪,我连哪个庙都记不清了。唉!因为,深山里太多的寺庙遗址、废墟,太让我记不住了。并且,我走过的寺庙,太多了。见过的僧人,也太多了。
   曾经在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大门外的那条街上,天光要擦黑之际,一眼望去,几百米内看到一连串的年青僧人,足足有着上百个。令我大跌眼镜,这是咋啦!就算咱们国内的美女大量大量崇洋并嫁给老外了,也不该如此成群结队在大马路上联袂散步啊,让那些还未嫁出去的姑娘家情何以堪?
   而那允灵,他那张脸,很清爽。往古典文学方面进行形容,乃是眉如剑、耳如月,鼻直口方、面如敷粉、目若寒星。完全应该就是可以与佳人相得益彰的才子型。
   不过,他的脸色,白中泛青。他的眼神,有点白惨惨、青泠泠。
   当他在默然打坐之中突然睁眼来看我,把我看得猛的打了一个激灵。
  
   十年前,我和老师一起在邻市一个较穷但文化积淀很厚实的县里,编一本寺志,就在那所挺大的寺庙里,住了将近一个月。那寺的名字很好记,叫做大佛寺,在一座大山里。那座大山的名字也很好记,叫做大佛山。大佛是在寺前,早就倒塌掉了,据说,有二十多米高,从南北朝时期留下来,在半个世纪前倒掉,曾经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
   大佛寺跟大佛同龄,大佛山的名字也跟大佛同龄。并且,大佛寺所在的村庄叫大佛村,是那县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大村。大佛村所在的镇叫做大佛镇,当地人说这镇方圆五十里。
   我估计那大佛镇的确够大,从大佛寺到得镇政府的所在地,要走三十多华里,绕过好几座大山峰,而这只是镇子偏西南的部份。大佛寺里的几个老僧笑话我和老师绕了不止两倍的远路。从寺西向北,不走那条新造的公路,按照小石块砌的古道,只二十二三华里就到了。而另外一条小路,是最快的捷径,翻过一座高高的山峰,途经黑龙潭,只须八九华里。
   我的老师说了:我是看了地图的,沿着公路走,路边有两处古寺遗址。他承认他不知道有一条经过黑龙潭的捷径。我和他回来时,走的是二十五里的古道。
   老师是我们省内最有名的佛教学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父母及整个家族都在大佛山里躲避战争,他就在大佛山里出世,然后过了一年多,因日本的投降而被父母抱出山去。照理,出山之时应该从容不迫的。然而,有土匪过来。山里的保安团紧急集合,出山的人们见此情况,便乱了起来。于是他的同龄堂妹竟被他的叔叔、婶婶遗失在山里了。
   他二十岁那年跟他叔叔入山寻找堂妹,居然找到堂妹,她已嫁人了,嫁在大佛镇,是个很好的人家,她公公是个在县里官儿不小了的干部。后来,他又有好几次的来过大佛山。对大佛山颇是有了较深的感情
   自从他读了大学,在大学里教书,当上了教授,研究佛教。他认为大佛山应当要编一本《大佛山志》,希望大佛寺出资。因为,《大佛寺志》既然动工了,等到编纂完毕,就只需再投入二倍左右的财力、人力,就编得成《大佛山志》了。
   大佛寺的方丈说,他编了《大佛寺志》就对得起大佛寺了。大佛山的全山,半个世纪前有着二百多所寺庙,至今只剩十所,因此,又有哪个寺庙会有能力去对得起大佛山呢!
   虽然《大佛山志》的编纂开展无望,但老师仍旧对山上佛寺,很是关注。我住在大佛寺那二十多天,经常陪老师在大佛山中的寺庙和寺庙遗址之间走访。
  
   有一天,我和老师遇见了释允灵。他在一处古寺的废墟之中打坐。
   当时,那寺庙的名字我是知道的。因为,我的老师很高兴,他每到一处寺址就会口中念佛似的念叨着那寺名。将寺名念叨了好几遍,他说:今天,我又在大佛山大佛镇附近约三公里处,找到了一所南朝古刹,在隋朝之前的。
   允灵发话了,问我的老师:你能确定它是南朝古刹吗?
   老师转身看了看允灵,严肃地点下了头。允灵笑了,说:我早就知道了的。
   我和老师跟允灵聊了起来。刚开始的三分钟,允灵他很客气,那神态像是同行的相逢,有点欣喜。三分钟之后,他说他是被月光佛召引到这里来的。
   他在山林中接受月光佛的指引,一路走来,好几十里,碰断、撞断、跌断、弄断了许多树技树桠,弄得树叶沙沙作响。他在一条溪边停住脚步,发现他被月光弄得他满身星星。哦,是星月菩提啊!他手上捻着的念珠就是星月菩提子的。
   他看到了月亮在溪水中浑圆如镜。溪水安安静静。他欣喜若狂。
   他说他在大佛寺挂单,住了两天。我说我在大佛寺见过他的,我已记住了他的模样,瘦高个,长方脸,五官端正,鼻梁上的近视眼镜使他很斯文。
   他跟我的老师一样,教过书,只不过我的老师是教授,他是代课教师,做了三个月。他还练过书法,学过画画,写过诗,弹过吉它。多才多艺。
   他读初中之时就读起了《金刚经》、《阿弥陀经》、《心经》。他想做诗人,以诗为驾驭,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又觉得做诗僧更好。做起了僧人之后,就觉得写诗既烦琐并且很是小儿科,不如一下子的开悟。
   我的老师想指点一下允灵,问他:你真的觉得自己开悟了吗?你就不觉得月光佛在召唤你这只是你的幻觉吗?
   允灵极其快速地反问我的老师:你难道不觉得释迦牟尼佛说他开悟了也只是他的幻觉吗?你研究佛教给大佛寺写《大佛寺志》不是在承认释迦牟尼的幻觉是真的开悟了吗?
   他更加快速地说着:说一句是谎言,说二句也是谎言,说三句你就会半信半疑,重复地说上百遍、千遍,你还认为是说谎吗?阿弥陀佛,念佛是要天天念的,一天能念一千遍就一千遍,一万遍就一万遍,一万一天,十天十万,你天天念念看,还会是谎言吗?世界上只有两种差别,真、假,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就能够仅仅只是真假吗?
   我的老师顿时张口结舌!愣了好一会儿,掏出香烟,先是自己嘴上衔一支,再递给我一支。太阳落山了,打火机“啪”出一苗火花,那火光暗淡,老师用力吸了一口,烟头发出“咝咝”的声响,火苗跳跃着,映出了允灵的脸。
   点香啊,太好了。允灵伸出手向我老师要香烟。
   他念念有词:此一瓣香,心灵供养,南无无上三宝。
  
   允灵的童年,是在山里度过。但不是大佛山,是在比大佛山更大的十万大山。那大山里面的天气,总是变化很快,雨啊雪的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拥有雨伞的人家并不多。大山里穷啊。夏天的中午,他喜欢在门口的杏树下,抬头望着蓝天,然后等待月亮,等待月光从杏叶杏枝之间洒下来。
   如果没有云,我们是不是要每天都在接受太阳的炙烤时不被烤死吗?他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而他痛恨炽热的太阳。八岁那年开始,每天要走五公里的山路去上学,课程不算繁重,但是来来回回背个书包已经够沉的了,在大中午走路简直让人不堪忍受!
   路两边漫山遍野都是各种各样农作物的庄稼地,包括一些草。土豆地里土豆一般会种得比较稀疏,种的太密了营养跟不上反而收成不太好。如果谁家的农田看不到黄土,那就是块懒人家的地,因为长满了杂草。比较勤快的主人会把自己的地锄了又锄。
   土豆苗长得很低,比较高的有糜子、谷子、荞麦。他喜欢看糜子长到很高的时候一旦有风吹来就倒向一边,一层一层的来回晃动。更美的是接近成熟的时候,一片金黄,糜穗还有谷穗压着头,自身饱满了就会低调。
   他从低调的土生土长的大山出来,来到了曾经在佛教方面颇为高调的大佛山。很快地漫游了整个大佛山几乎所有的古寺遗址,在大佛寺休息了两天,便又重新上山。毕竟他是山里娃的出身,很能爬山。
   但他开始对起起伏伏、重重叠叠、层层环环的一道道山冈的灰如土色感到厌恶:这个没灵性、不开悟、没教养的鬼地方。
   可以横超三界的一念之心他已有了,为何不能超越那半个世纪使废墟回到原样?到底寺院的原样是假的?还是废墟是假的?
  
   对于大佛山的昔日、今日,允灵很是了解。他抽着烟,吞云吐雾地说了起来。
   自从抗日战争刚结束,这里就来了大部队,然后,解放了。实行土地改革,所有寺庙的房产、地产,都被分了,老百姓住进寺庙,僧人大量还俗。然后,就是文革,破四旧。
   因为老百姓住起了一些寺庙的房子,寺庙的文物什么的也就都被那些人拿去了。有个弃婴,在襁褓中就长得水灵灵,被一个游击队长收养,养到十五岁,就成了游击队长的儿媳。那游击队长则是成了这里区长,他家的房子是一所古寺的大殿。
   那些搞革命的,不懂得寺庙的殿堂是不可以住人的。却他们敢住,并且觉得住着挺阔绰的。结果,那个区长的儿子,全身发黑的死了,是吃错了一种草药。
   那个区长在他住着的大屋子里,跟儿媳乱伦。然后,生下个女儿,长大后,跟她母亲一样的很漂亮。也跟母亲一样,老公死得很早,才二十几岁就成了寡妇。
   我的老师开始气得嘴唇发抖,手指如戟,指着释允灵:你这个野和尚,简直是佛门败类,口口声声只管说女人。
   释允灵笑了,说:色即是空!其实,到底空是真的还是假的?谁知道!那个门前是非很多的寡妇,有一个相好,是个和尚法师。
   我的老师跺着脚,拉起我就走。
  
   回大佛去的路上,经过大佛镇的镇政府所在地。那是一条老街,叫做地王街。街口原有一所土地庙,庙旁一华里处有所地王寺。
   土地公公和地王,在神圣的本义上,应当是一样的。但土地庙属于道教,地王寺属于佛教,庙和寺不见了踪影,地面都被造了民房。其中有二间一栋的民房,是全镇最引人瞩目的。并非房子造得豪华、漂亮,而是房子里居住的小寡妇,很漂亮。
   小寡妇十九岁与老公未婚同居,住了不足四年,刚领了结婚证,还没进行结婚典礼、举办酒宴,她老公赤身裸体、全身发黑的死了。人们都知道,这是死于“冒风”,也就是因那女人而死。从此,这位小寡妇以善淫、克夫的名气,成为大佛镇第一美女。
   据说,小寡妇的姘头很多很多,上至大佛镇镇长,下至镇里一个十五岁的美少男,横向发展到县城里,跳界涉及大佛寺的僧人。居然姘上方外之人,足见她的魅力,的确不俗。甚至,我的老师也去过她那里,吃了一餐饭。
   我和老师离开大佛寺的时候,她过来送我老师,送到城里,临别之际,她眼含泪花。原来,她是我老师堂妹的孙女。老师上车之后,就很感伤地说起了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说着说着,说到了允灵,老师一声叹息:佛性跟魔性,就像基督教的天使和撒旦,出家人其实是很容易魔掉的,那个允灵,魔得不轻啊!
   我心里有点怀疑,什么是魔呢?他释允灵应当算是有点清狂的吧!唉,可惜!
  
   我和老师离开大佛寺的前一天,五六里外的黑龙潭里被周围居民捞上了一具僧人的尸体,送进了大佛寺。寺内七八十号僧人对着尸体,七嘴八舌交头接耳窃窃而语。
   这不是水陆主法的忘尘师么!啊呀,是跟我们的大知客很像啊!好像,又有点不一样,衣服也有点不一样。泡了水呗。他啊,八成是跟小寡妇搞得太过了,今天又是一堂水陆要打,他就抄近路回来,路上一不小心,滑了一脚,掉进黑龙潭里去了。这真的是大知客吗?
   大佛寺的方丈带着当家从方丈楼过来,仔细地看了,俩人便紧紧地皱起了眉头。当家屁股后站着的副知客走近尸体,指着那脸,说:这个人啊,跟忘尘师还真的很相像哎,他不是前几天过来挂单的吗?
   副知客展开思索,连连点头地说:是的,是的,是来挂单的,昨天都还在,今天做早课却不见人了,对了,他叫什么灵的,好像,是永灵。
   方丈看了看当家,朗声说道:忘尘法师是昨天晚上向我请假了的,他要去广东那边,因为,他的师公生病了,他要去服侍师公,所以,我就同意了,他很急着去广东,我就派车把他送到城里火车站,他赶夜车去了。
   接着,方丈宣布:今天开始启建的水陆法会,由当家师主法。
   这时,我的老师一边厌嫌地看了看那具尸体,一边说:昨天下午,我和学生去察访地王街附近的南朝古刹炳灵寺遗址的时候,碰上了这位允灵法师,他也在那里。
   于是,尸体被确认为释允灵。大佛寺的僧众们便都犹如恍然大悟的记起了那个允灵,有点魔里魔气的,没念三年佛,就能见佛祖,老是说他是月光佛的使者。
   哦,我终于记起了,那是炳灵寺。炳灵寺的废墟,杂草丛生。释允灵在杂草丛中打坐,在斜阳西照之中,透着一股灵兮兮的味儿。他说:我是释允灵,这里是炳灵寺,灵灵相炳,允发灵光,我是接受了月光佛的指示,来做炳灵寺的住持。
   记忆如镜,在我的回顾中,允灵的镜中之脸,在潭影月光、灵影幻光的光芒中淹没。
   明月之光,很冷漠。大山,高岭,废墟,杂草,孤影,古道,森林,明月,都很冷漠。他站起来大吼:一朝风月,万古长空。
   他在森林中信步而行。渊深的潭。潭面波光鳞鳞!
  
   今天,在街上遇见他。他犹如完全还是以前的,那套僧装、那个脸色、那个眼神。吓了我一跳:你还没死的啊!
   原来,掉进潭里的是别人!他说他死过几万次了,至少一万次以上是投潭而死。然而,大佛山近二十年来只有一位僧人走夜路失足坠入潭中,那僧人法名忘尘。
   他很快地走了,走着他的到处云游。我凝目之时,他消失在芸芸人海中。
   毕竟,十年前的旧相识,权当是个故人吧。这位故人,所留给我的,便只是一个因为与他重逢方才闪过来的灵影而已!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共 541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通过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读起来自然可信.体现在文中,全文结构紧凑,完整.做到人性、人情和理性分析的高度统一 小说在“先抑后扬”的对比, 形象鲜明,富有画面感;运用了多种手法,增强艺术感染力;语言清新、自然感。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编辑烟波放钓】【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8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心        2012-12-27 20:46:35
  允灵,很有个性的人物,我是释允灵,这里是炳灵寺,灵灵相炳,允发灵光,我是接受了月光佛的指示,来做炳灵寺的住持。他真的做到了性灵、心灵、智灵。堪称佛家典范、欣赏好文章。
秋心如水
2 楼        文友:登山而小鲁        2012-12-28 07:59:36
  大作富含震撼人心的生活哲理和深奥神秘的佛理灵性,拜读学习了
3 楼        文友:1121672144        2012-12-29 14:59:57
  人情和理性分析的高度统一 小说在“先抑后扬”的对比, 形象鲜明,富有画面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