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走进苏轼

精品 【江南散文】走进苏轼


作者:竹箫梅林 秀才,134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2发表时间:2012-12-27 23:02:53

如果能和你相见,我宁愿此生在寒冷的冬夜站到永恒。任那钩冰凉的月光透过疏落的梧桐将身影黯淡,伴随天空中孤雁的影子在空旷的江岸寂寥缥缈成一缕风。只要与你生在同时,我也情愿。
   夜阑珊,江水寂寂,你一袭粗布农衫,身影孤高凄凉。我听见你饱经磨难的灵魂幽怨地叹息,是抑郁、苦闷、艰辛、无助、失望。又是什么原因让黑夜中的孤雁骤然起飞,却又频频回头。我分明看到了你心中积年的恨,可谁能同情和理解。你一声固执地吟哦,“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此刻,我愿擎一坛老酒,虔诚的为你频频斟满。你会痛饮,醒复醉、醉复醒,在你清冷寂寞的高洁精神世界深处燃起一份温暖的自我解脱。倘若能和你对饮欢歌,倾听你豪放旷达、婉约隽永、朴质清淡的诗词,走过你坎坷的精神之路,膜拜你淡泊旷达的人生境界,生命该是何等的恢弘和可贵。
   但是,这一切都不可能了。甚至近千年以前你生活的一切细节都被时光的流水所淹没。我无数次敬仰的呼喊着你的名字—苏轼.苏东坡。纵览古今,先生不仅以文学艺术上罕见的全才著称,更因为你的潇洒和旷达,至真至情至性在三千年中国文化历史的文人中,实属凤毛麟角。
   我曾在你当年驾一叶扁舟的赤壁前吊怀先生的一生,大声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生的千古绝唱《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正如你书生意气挥洒自如的人生伊始。先生21岁高中进士,也许,先生词中周瑜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恰是先生春风得意少年得志的完美写照。25岁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任凤翔府判官,33岁之后相继任京都职史馆,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太守。之后随着当时北宋朝廷的政治风浪,几上几下,其间仕途坎坷,但尚能抒政治豪情和抱负,政绩显赫,深得民心。一切繁荣的背后都隐藏着危机,先生从三十而立之年至四十岁的不惑之年,期间北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已是出现政治危机。先生的许多师友,包括赏识你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先生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乌台诗案”是人生的分水岭。先生豪放雄浑的性情继而转向旷达淡泊,人生如梦不仅是先生坎坷身世的苍凉感慨和思索,人生无常,实属一种无奈。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思自己历遭之挫折,四十有五的年龄还不能建功立业,也罢,所有的壮志未酬都且把酒,且寄予明月吧。
   先生具有浓厚的中国文人的悲悯情怀,同时儒学意识里的仕宦人生又使先生有着强烈的政治忧患思想。先生任杭州通判期间,在一首给好友孔文仲的诗里,“我本麋鹿性,谅非优辕姿。”就流露出对声势煊赫的官场的蔑视,可见先生过去生活的态度,是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不仅如此,还替监狱里的犯人呻吟,替无衣无食的老人幽咽。先生写农村田园情趣时,在《吴中田妇叹》:“汗流肩赤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同时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的食粮,农民吃的竹笋没有咸味,只因“尔来三月食无盐”,直指朝廷的专卖垄断;还写被征调的人民挖通运河以通盐船,笔触尖刻犀利:“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先生指责积贫积弱的朝廷,渴望“致君尧舜”,渴望有朝一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先生探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你轻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先生的不惑之年,时任徐州太守。中秋的夜晚,你面对明月,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氛围中醉后抒情。用穷极变幻的纵横笔力,对广漠的太空发出超尘出世的千古一问“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寄寓着先生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终究先生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无疑是先生执着人生、热爱人间感情的真挚倾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敬仰着先生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不仅是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又是全人类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是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是几千年人类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先生浪漫主义色彩和大爱天下豪迈博大胸怀的完美写照。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不乏文字狱。发生在北宋时期的一场文字狱,因首当其中的先生入狱四个月而闻名天下。朝廷那些长着乌鸦嘴的御史们,拿先生此前所作诗句,断章取义,上纲上线,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先生,并入狱。先生时年43岁,次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可以看出,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先生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到任湖北黄冈后,已经不是头佩方巾,一袭长衫,完全是一身农夫的打扮了。在城东的一块荒坡上开荒垦地自给自足,同时修建了简单的雪堂以作游息之所,临皋是你城南毗邻长江的起居寓所,往返于东坡和临皋之间,并经常在东坡和友人饮酒吟诗作乐,以此来重新参悟生命。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该是清秋的一个夜晚,先生在雪堂夜饮,恍惚之间记不清喝了多少杯,有道是“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想起发生过的一切,精神极度烦懑,朋友离去,寂寞无助的心情惟酒可忘忧。醒复醉,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回吧。迷离恍惚回到临皋的家门,听到家童鼾声如雷,敲门都没听见。此刻,先生的酒渐渐清醒了,耳听着长江奔腾不息的水声,倚一根竹杖支撑着日渐消瘦憔悴的身体,已然见不到衣袂飘飘,屐痕蜿蜒,长须白面,神态激扬的风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思索和追问,之后是一种大彻大悟,是一种“夜阑风静豰纹平”随缘自适、潇洒出尘的超然平静。从缠绵苦闷到蓦然顿悟,无一不是先生至性至情的流露。远离,远离吧。远离俗生世事,功名利禄、荣辱穷达……将生命放归茫茫江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先生的大半生都处于当时朝廷新党与旧党斗争的夹缝之中,所以从黄州之后,已近知天命48岁的先生,一贬再贬,最后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61岁的先生被贬海南。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先生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先生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从儒家到道家、佛家过渡的隐士文化,归去是文人内心最深处的精神家园。先生并不例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足可见先生并不消极。先生不慕荣利不追逐富贵大爱天下的高洁政治抱负,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对后人有长远的感悟和影响。先生诗词风格的豪放浪漫及婉约情思,发人猛省的理趣,行云流水般的形象语言,也为宋代的诗文平添了无限声色。作为后人,先生的诗词,穷期千年不仅令后人赞叹观止,先生豪放旷达、淡泊超然的人生哲学更令我们膜拜。
   作为男人,我想斗胆称先生为兄弟,你是真男人。你的结发妻子,在你18岁少年的求学生涯红袖添香,秉灯夜读,助你21岁就金榜题名。天妒红颜,她只和你生活了十一年,因病早逝。你从京城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老家,把她葬在母亲坟墓的旁边。在安葬妻子的山坡上,为之守身三年,把自己那一缕相思化成三万颗松树。你以文人的浪漫和执着,向爱人表达着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生生世世的爱恋。之后娶了妻子的堂妹,至今看来,看出你不想和结发妻子孩子因去外人后母而受委屈,由此可见你对妻子孩子的浓情厚爱。十年后,你写下了悼亡诗词中最感人肺腑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的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至今读来,谁不为之动情?真的是令人肝肠万断。
   王闰之,是你的第二个女人,妻子王弗的堂妹。无论王闰之是你被她对堂姐的深情所感动,还是对其文采和人格的仰慕,真正的原因该是你这样的男人足以让托福一生,嫁给你才有真正的安全感。她陪伴着你经历宦海的大起大落,共同生活的二十五年里,先后经历了著名的“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她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可谓患难夫妻。在她去世后时,葬礼极为隆重,你亲自写了祭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十年后,终于和你合葬一处。
   比你小26岁的红颜知己王朝云,在你最困顿当身边的侍妾纷纷离去,她却一直陪伴其左右,生死相依,更应该源于刻骨铭心的敬仰和爱慕。我想,从当今社会看,已经是“白须消散”“病翁”的你,能打动朝云的除了才气,应该就是深情了。朝云没有看错,三个妻子中,你给朝云写的诗词最多。可能苍天也妒深情,三十三岁的朝云在扶正了十一年后又病逝。你将她埋在惠州的丰湖,俯瞰二人一起开辟的放生池,不忍重游。朝云死后,先生就一直鳏居,再未婚娶。此后的日子里,是一个孤苦老人的孤灯夜雨,“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百结愁肠了。
   公元1011年的一个月圆之夜,先生乘风归去了。是去广漠月空里的琼楼玉宇,把酒弄影吗?还是去追随于你一生中的三个重要女人。
   我依然宁愿在月下为先生频频的斟酒,三万六千场,高处也胜寒。相信在你的理想天堂里没有别离,永远的相亲相爱,演绎爱的传奇。
   聆听。
   月亮之上,天地同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共 38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公元1011,迄今已有1000余年,这么久的岁月之后,有着这样一个虔诚的作者,怀揣着对于古人的一份景仰,认真为文,是多么动人的事情。流水的行文,客观而真诚地追述了苏轼的一生,不仅重温了一位古人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伟大功绩,更重申了一种处事待人的谦逊达观精神。苏轼是中国文人的优秀代表,浓厚的文人悲悯情怀与强烈的政治忧患意识交错,三起三落中儒道两种思想有机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再者,诗人,抑或散文家,词人----他那些雅俗共赏的文学盛宴更是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宝,其作品闪烁的温厚与饱满的光泽,永远是国人的骄傲。再赏,问候。【编辑:刀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8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刀刀、        2012-12-27 23:05:44
  走近苏轼,是走近一杯茶,走近一碗酒,走近翁蕤的细雨,走近缠绵的灵魂。清隽而洗练的文笔,烛照了一个古人,同时也点亮了尘世更多的希冀因子,那些更为深沉的国人韵致与情愫的调动,使此文具有着深刻的力量。
我提了单刀, 走了趟雪花掩月 恐怕, 我是你的尸体华衣, 而非婚礼华服。
2 楼        文友:舟中人        2012-12-28 16:10:50
  文章写得很厚实,值得细品。“走进苏轼”,还是“走近苏轼”?似乎,后者更妥。
舟中人
3 楼        文友:舟中人        2012-12-31 17:28:26
  恭喜大作成“精”!祝愿佳作连连!
舟中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