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乡土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乡土小说】讨债记之“转账”篇

精品 【乡土小说】讨债记之“转账”篇


作者:三微花 举人,428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02发表时间:2012-12-29 22:22:25


   上世纪末,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地,各种“疲软”改变着百姓人家的生产方式和日常生活。工厂停产、职工待岗,无论什么单位,几个月不发工资都是“正常现象”。
   刚刚过上好日子的人们也不能总“吃老本”,日子还得过,工资可以不开,但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转帐”,本来帐面上有一千元钱,通过种种转帐,有的能拿到七八百元,有的只能拿到四五百元,这还得“看面子”。虽然说,这“面子”的代价不小,那帐也是越转越少,但居家过日子,宁可少花,可不能不花啊。
   国营农场的退休职工武香兰,也被卷入了这“转帐”大军中,而且,还经历了一次一波三折的讨债过程。
   这武香兰老人在职工作的时候,年年是单位的生产标兵,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还不错,一来独生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并在北京安定了下来,二来,老人的丈夫去世前给她留下一笔钱,这长年累月的不发工资,对于从苦日子中过来的老人家来说,影响不算太大。
   这天,老同事的儿子张来顺到香兰老人家来了。一进门就满脸堆笑,本来就不直的腰弯成了虾米状,“武姨长”“武姨短”的叫得好不亲热,好半天,才说明了来意。
   原来,长时间的不发工资,退休职工的日子实在支撑不下去的越来越多,单位就出台了一个办法,如果退休人员本人愿意,可以用帐面上的工资额顶地税转出地来,春种秋收后,卖粮食的钱就是自己的,也就等于是发了工资,如果土地经营的好,还能多赚些钱。可问题又来了,退休职工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去种地收粮的。于是,就出现了“转帐”:由单位出面,把退休职工的土地转给想种地、能种地的“承包户”,秋后卖了粮食,“承包户”按事先讲好的“折扣”,把钱还给退休职工。所有转帐事项,就由单位会计负责。但需要当事双方自行商量妥当,当面签字才算生效。而这张来顺,正是为此而来。
   关于这“转地”的事,香兰老人早也听说了,只是自己手头还有些积蓄,女儿又时常能接济一些,更重要的是,老人舍不得那工资越转越少,所以,就没象其它等钱过日子的老人一样,去单位“托人情”、“说好话”的要求“转地”。
   如今,见那张来顺说得诚恳,又极力套得近乎:“武姨跟我老爹老妈是多年的老邻居,又一起共事多年,我转谁的地都是转,还不如先帮武姨把钱转出来。虽说这种地靠天,有赔有赚,但武姨您老放心,我来顺种地也不是一晌两晌的,家里还养着几十头牛,无论年头好坏,我都先把武姨的钱送来。”来顺那张巧嘴,能把白的说成黑的,死人能说成活人的,这香兰老人怎么经得住,还得对来顺再三感谢,就满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老人到单位时,那来顺正跟会计有说有笑的等她呢,原来,这会计是来顺的远房表亲,两人跟亲兄弟一样,走得很近。
   会计对两人说:“这地呢,是你们双方都自愿转的,武姨帐面上先转五千元,折成地给来顺种,秋后收完粮,来顺按七折,把钱给武姨送去。如果没意见,你们就都在这帐本上签个字吧。”
   一年无话,到了秋天,丰产又丰收。那张来顺,等到了秋忙过后,卖了粮,就把三千五百块钱送到香兰老人的家里,老人手里掂着那少了一千五的工资钱,虽然很心痛,表面上还是对来顺再三感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二
   冬去春来,国际经济好转,中国大地的经济状况也跟着红火了起来。先是工厂陆续开工,接着,听说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可以不再转帐,国家已拨了专项款,退休工资很快就可足额发放。
   武香兰老人当然也非常高兴的盼着能足额领到退休工资,而来顺自那次送完钱,也没再来找香兰老人说转地的事。
   一天,香兰老人的邻居很生气的说:“老姐姐啊,你说气人不气人,单位会计私自把我帐面工资给别人“转地”了,这眼看就要全额发工资了,这不是‘坑人’嘛!我找了好几趟了,昨天,才把钱要回来,听说是会计自己先掏钱垫上的,秋后再向种地的人要。她如果再不把钱给我要回来,我就去告她了。”香兰老人忙劝她:“大妹子,消消气,钱要回来就行了,如果真去告人家,人家那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不就没了!”
   终于盼到了可以领退休工资了,香兰老人跟所有人一样,兴冲冲到单位领自己的那份工资。
   然而,令香兰老人没想到的是,出纳员查过工资表后对她说:“你账面上现在没有钱了,所有的帐都转成地了,这个月开不了工资。”
   老人惊讶道:“怎么可能,早就说要开工资了,今年我就没转地,也没来签字。孩子,你再帮姨查查,看是不是哪儿弄错了!”
   出纳员又仔细的核对过,肯定的对老人说:“没错,是转成地了,还是转给张来顺。要不,你去问问会计吧,是她经手办的。”
   老人急忙去找会计,会计热情的满脸是笑,又是让座又是倒水的,说:“武姨啊,这不,我是怕一旦这开工资的事黄了,你那地不转浪费了,就还替你转给来顺种了。让您老人家跑来跑去的,挺麻烦的,就没让您来,只让来顺一个人签了字。这事错不了。”看在会计也是一片好心的份上,老人心一软,也不好再说什么。
   从单位出来,香兰老人心里总是不踏实,就去了张来顺家,只有来顺的老妈在家,两个老人说了一会儿家长里短的闲话,香兰老人就起身告辞,来顺妈边客气的挽留边说:“那地是我家来顺种的,错不了,秋后就让他把钱先给你送去,你就不用跑来跑去的了,这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
   三
   年末岁尾,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了,那来顺也没来送钱。一天,香兰老人在年货大集上,碰到来顺的邻居老李头,就托他给来顺带句话:
   “跟来顺说,如果他手里有钱,就把那‘转地’的钱给我送来。”
   年过完了,来顺既没来送钱,也没捎来任何话。
   香兰老人一想,这种地啊,也赚不了多少钱,收成也是一年好一年坏的,可能是来顺今年种地没赚到钱,手头紧,现在每个月都按时发工资,自己又不急着等钱用,就不再去催来顺还钱。
   转眼又过去一年,到了秋天,那么好心的老李头来找香兰老人,一见面就问:
   “来顺还你钱了吗?”
   香兰老人摇了摇头:
   “唉,还啥还啊,不旦钱没还,连个人影都没见到,连句话也没捎来,可能是这两年,来顺种地赔了,不好意思见我吧。”
   老同事笑了笑:“我的傻姐姐啊,还是那么善良,还等着人家给你送钱来呢。你快去他家要吧,他刚卖了十几头牛,去晚了,可真就没钱还你了。”
   香兰老人将信将疑的找到来顺家,还是来顺的老妈一个人在家,这回,老人没有了上次的热情和客气,叹了口气说:“俺家来顺这两年种地赔了,这不,天天来要账的,在这住不下去了,搬走了。”
   香兰老人问:
   “那他搬哪去了?”
   来顺妈又叹了口气:
   “谁知道呢,只是说搬到县里去了,我跟他去过一次,也说不清楚那是哪。”
   停了一下,来顺妈看了看香兰老人,又说:
   “我也问过来顺:‘你武姨的钱还了吗?’来顺说:‘她又没来要,那就是不着急,先不还。’”
   这下,老人傻了眼,女儿不在身边,有事只好去找侄儿商量。别看老人一辈子性格懦弱,她侄儿武岳可是自幼习武、一身正气、敢做敢为。
   待老人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武岳安慰姑姑:“别为这事上火,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就这几个半人,谁都认识谁,搬了家也好找。再说了,就算他跑了,还有单位呢。”
   四
   几番打听,得到张来顺大致的住址。
   这天吃过早饭,武岳陪着姑姑又去找。路上,老人怕侄儿火气太盛,一再嘱咐说:“你陪着我就行,去了,别多说话。”
   又打听了几个人,有人指了指一个紧闭的院门:“这家人是刚搬来的,好象是叫来顺,相貌也跟你们说的差不多。不过,他们家白天没人,要找,只能早上或是晚上来。”
   姑侄俩只得先回家。
   吃过晚饭,两人又去了来顺家。
   姑侄俩一进门,来顺媳妇忙客气的让坐,香兰老人说什么也不坐,只是把武岳按在了凳子上,意思是不让他多说话。
   只见坐在热炕头上的张来顺正对着炕桌喝酒呢,看了看两人,就“啪”的把筷子摔在炕桌上,直着脖子,火冒三丈的喊了起来:
   “怎么滴,你们什么意思啊?来了多少人,都让他们进来。”
   香兰老人忙陪笑脸:
   “哪有什么人啊,就我们两个。”
   那来顺不依不饶的接着说:
   “怎么滴,听说你们来了好几帮人,到处打听我,还见人就说,我欠了钱不给,四外搬家躲债,你们这不是败坏我名声嘛。我来顺也是在道上混的,手下也有一帮兄弟,怎么滴,就欠你那几个钱,至于你们大老远的上门要吗!”边喊边把炕拍得山响。
   香兰老人仍陪着笑脸:
   “我们没别的意思,这钱也欠了一年多了,知道你种地也不容易,一直没来要,这不,听说你卖了牛,手里有钱了,才来看看……”
   还没等老人把话说完,张来顺嘴里骂骂咧咧的就从炕上往炕边挪,看那架式,是要来硬的。
   武岳本来见张来顺大喊大叫的就气不打一处来,又见姑姑倒象是自己做错事一样给他陪笑脸,就更生气了,这时,那张来顺变本加利的边骂边要下炕,武岳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了,就向前跨了一步,怒目圆睁,喝问张来顺:“怎么?你欠不欠我姑的钱?欠钱还不让我们要啊?你搬了家,我们不知道你住哪儿,不四处打听能知道你住在这儿吗!打听一下还有毛病了?”
   张来顺被喝楞了,没想到软弱的香兰老人有如此不怕吓的侄子。等他回过神来,马上换了副笑脸:“我说武姨啊,咱娘俩也不是头一次打交道了,我还能黄了你的钱不成!”
   见状,一直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的张妻也上前陪笑道:“武姨,快坐!我家是刚把牛卖了,钱都还给那些上门要帐的人还不够呢。您老看,我这嘴上火上得,起满大泡。”
   张来顺瞪了他媳妇一眼,怪她多嘴,那副讨好的笑又挂在了脸上:
   “武姨啊,我现在真没钱了,您老容我几天,我一有钱就给您送去。我是讲良心的,按说这帐我认也行,不认也行,当初转地又没通过您老,是会计有地弄不出去了,硬要我种的。”
   武岳见来顺那满脸的无赖相,就不愿再和他多说废话,拉着姑姑就往外走:
   “行,既然你是明白人,这话说得在理,这帐我们跟你要不着,我们直接找单位去。”
   来顺忙追出门:
   “大兄弟啊,这话说远了,就是你们不向我要,我也得把钱还给你们不是!要不,我来顺成什么人了,以后还怎么在世面上混啊!我跟我武姨打交道这么多年,从来没差过事,只是现在手头有点紧,过一阵,我就把钱给武姨送去,你们千万别去单位,那样,我的脸还往哪搁啊。”
   来顺边说边上前搀着香兰老人,一直要把老人送到家。
   当时已是秋末冬初,刮着很大的风,这傍晚时分,寒气逼人,那来顺只穿了件薄外套,还敞着怀。香兰老人怕他冻感冒了,就再三让他别送了,快回去吧。
   四
   回到家,香兰老人跟武岳说:“看这来顺的样子,先是想把咱吓走,看没吓住,就来哄的,这钱啊,难要了!”
   武岳劝老人:“别上火,邪不侵正。他不还钱,想赖账,那也有单位呢,单位管不了,还有上一级单位呢。”
   这之后,老人又去了几次来顺家,来顺总是说没钱,过段时间。
   听说各单位正在组织“清欠”:个人欠个人的帐,个人欠单位的帐,单位欠个人的帐,都在这清欠的范围内。武岳怕老人上火急出病来,就陪老人去了趟单位。
   到单位一问,才知道原来的会计因严重违反财经制度,已经调离。新来的会计了解了一下情况,就对老人说:“姨你回去等着吧,把你家电话留给我。单位正在清欠,我帮你要要看,一有结果我就通知你。”
   没过几天,电话来了,打电话的不是会计,而是来顺,电话一接通,就开始数落老人:
   “我说武姨啊,我不是说了,一有钱就还你嘛!你还找单位去了,什么意思啊!你这不是让我丢面子吗?这样吧,我现在手里还有点钱,这两年种地都赔了,我只能给你四折,五千块就还你两千。”
   老人一听他这么说,气得直哆嗦:
   “这四折也太低了吧,现在人家都是全额开的现钱,这钱你都欠两年了,最少也得按以前的七折啊。”
   那来顺一听,反倒硬气起来了:
   “你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吧,如果行,就两千了。要不我手里的钱花没了,连这四折也没了,再想还你钱,就说不好要到什么时候了。”
   老人又没了主意,就打电话把武岳找来,武岳一听,就把电话打了过去,对来顺说:
   “这账,你如果愿意认,就全额还,如果不愿意认,你就别跟着掺和了,我们找单位去要。谁把帐给我转出去的,谁就得把钱全额给我们拿回来。”
   来顺在电话那边听武岳这么说,就回道:
   “我都说这帐我认,我来还了,你们干啥还找单位啊。你们找单位要,单位不是还得找我要么。现在电话里说不清楚,晚上我去你家,咱们见面再说,你在家等着我。”

共 69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取材于东北农场种地之事,作者是写转包种地的事儿,读者必须对此有所了解。小说里塑造了来顺、武香兰、武岳等人的形象,来顺是一个无赖的形象,欠着武香兰的钱,东躲西藏,企图拖掉这笔钱,香兰与侄儿武岳上门讨要,他却威胁耍横,实足一副无赖小流氓的嘴脸;香兰,善良、实在,怕事,自甘倒楣受人欺,息事宁人,是老百姓里那种好好之人;武岳虽会功夫,但不张扬,他坚信单位会给处理,理直气壮,不怕威胁,以理服人。三人各有特点,都是普通百姓中随处可见之人,有血有肉,可见人物具有典型性与真实性,从而真实反映了那段社会现实。作者的小说平实、稳重,在不事张扬中完成了人物塑造与刻化,赞叹,乡土大力推荐!【编辑:都市耕牧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30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都市耕牧人        2012-12-29 22:24:36
  主要人物有血有肉,不错!
一个爱好文学的山野之人,文学即人生,生活便是小说。
回复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2-12-30 09:07:14
  谢谢哥哥的精心编审和精美按语,刚刚开始学写小说,有种茶壶煮饺子的感觉。哈哈哈……不得跟哥哥好好学习呢!
回复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2-12-30 09:07:16
  谢谢哥哥的精心编审和精美按语,刚刚开始学写小说,有种茶壶煮饺子的感觉。哈哈哈……不得跟哥哥好好学习呢!
2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2-12-30 10:49:19
  转包种地的事不懂,故进入编辑又退了出来。自觉水平有限,怕拙劣的编辑掩盖了文字的光华,再次细读,受益匪浅。欣赏推荐!
永铭家珍
回复2 楼        文友:三微花        2012-12-30 12:03:28
  哈哈哈……生活中的事,其实都是相通或相似的,骗子的嘴脸都差不多!我的讨债记还要写下去的!!
3 楼        文友:黄娇娇        2012-12-30 18:48:15
  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者的生活经历得到了升华。
回复3 楼        文友:三微花        2012-12-31 09:40:06
  感谢文友的来访与精彩留评。欢迎常来乡土做客。
4 楼        文友:铁禾        2012-12-31 02:45:51
  为这个作品献分,欢迎继续奉献美文以飨读者.问好!冬暖!
铁禾
回复4 楼        文友:三微花        2012-12-31 09:41:05
  谢谢铁禾!我会一直努力做得更好的,因为有文友们的支持和关注。
5 楼        文友:孔雀河        2013-06-23 10:17:20
  山不转水转,江山又遇三微花,好心情还在吗?今天来报到了撒,嘻嘻!
回复5 楼        文友:三微花        2013-06-23 15:46:02
  是啊,缘份就是这样,好心情一直在的,只是时间的关系,去的不如以前多了!相聚江山,真好!!!
6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4-30 15:55:49
  精彩的讨债记。你们东北黑土地上物产丰富,土地资源也丰富。你们这转地抵债的事,我可是今天才听说啊。欣赏学习了!
程贤富
回复6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04-30 19:50:22
  哈哈哈……这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地都成了宝贝,别说转账了,现钱买,都很难买到了。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