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清欢有味之“赏心悦梅”

编辑推荐 清欢有味之“赏心悦梅”


作者:清欢有味 秀才,276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8发表时间:2013-01-01 14:38:35

清欢有味之“赏心悦梅”
  
  
   博客昵称“清欢有味”,取材于自己最为欣赏的古人——苏轼的名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喜欢那种意蕴,追求那种境界,且时有同感。“赏心悦梅”便是其中的一种体验。
  
   读过不少余秋雨以游记体裁见长的著作,总感觉那种意境是遥不可及的。然而,《腊梅》一文却拉近了与大师之间的距离。感同身受的东西往往在文字上难以逾越,只能在自己的拙文里大量引用了。或许,复制的效果会贴切些,想必先生是不会见怪的。
  
   “人真是奇怪,蜗居斗室时,满脑子都是纵横千里的遐想,而当我在写各地名山大川游记的时候,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静定的小点在眼前隐约,也许时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也许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边赶也赶不走的小鸟,也许是一个让我打了一次瞌睡的草垛。有时也未必是旅途中遇到的,而是走到哪儿都会浮现出来的记忆亮点,一闪一闪的,使飘飘忽忽的人生线路落下了几个针脚。”
  
   这是余秋雨在其散文《腊梅》里开宗明义的一段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在我的游记中集中破例写一枝花。”因为,“它就是我在忙忙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的一个宁静光点。”
  
   记得读中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每到隆冬季节,便喜用腊梅插瓶,并以天竹相伴放在办公室,嫩绿的叶、鹅黄的花相得益彰,“一枝几案谁所置,便觉春意生睫眉”的景象至今难以忘怀。只是,在参加工作后醉心于名利而昼夜颠簸,对诸如腊梅等自然景象逐渐视若无睹了,直到“5.12”特大地震的不期而遇。
  
   那次举世震撼的灾难过后,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紧锣密鼓,持续到该年岁末才放缓了节奏。不放缓节奏不行了,已经有不少幸存者由于产生心理疾患、不堪重负而自杀。自己便养成了步行上班的习惯,好让纷扰的思绪慢慢沉淀下来。时间宽裕的情况下,还会绕道旌湖东岸。记不清是哪一天,气候阴郁、寒风刺骨,走到一所中学校门口,因为放假四周显得格外冷清,半塌的围墙和大楼巨大的裂缝,依然令人触目惊心。萧瑟中,一片腊梅陡然映入眼帘,“各种杂树乱枝在它身边让开了,它大模大样地站在一片空地间,让人们可以看见它的全部姿态。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就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怆的历史造型。”
  
   阵阵高雅淡洁的清香扑面而来。“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实在难于想象,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花瓣黄的不加一丝混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彩,娇怯而透明。整个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黄地闹了一个秋天,天寒地冻地闹了一个冬天,全是在为这个腊梅铺垫。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能把整个天蓝色的天空摇撼。”
  
   摇撼的还有整个冬季乃至全年的温馨。尽管四位同学在地震中永远地离开了自己,尽管悲伤仍然笼罩着城市,希望无失!
   又是一年的春节即将来临,盼望已久的那片腊梅又怒放了。可惜的是,市区形成规模的腊梅并不多见,却偶遇在“灯火阑珊处”。
   那是不久前的一天傍晚,当教师的一个同学和其同事约自己打麻将。本来对此毫无兴趣,鉴于曾经是教师的四位同学在地震中落难,与当教师的同学和其同事分外亲近。而他们工作异常辛苦,且没有别的爱好权作放松。同时,地震后不再苛求自己和别人,并欣赏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所营造的“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的那种境界。于是,便答应了。
   去得早了,就先在附近的石刻公园独自逛逛。居然再次惊喜地看到数株成片的腊梅。“月光下的腊梅尤显圣洁,四周暗暗的,唯有晶莹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清香和夜气一拌和,浓人心魄。”
   “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随。这里的美学概念只剩下一个词:冷艳。”与那丛腊梅一墙之隔,竟然是市区最高端的商务会所“天地人合”。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喧嚣与此反差悬殊。曾经在彼处公款消费过几次,仅仅是疲于应酬而已,更遑论所谓的美学概念了。
   那晚坐在牌桌上屡屡走神,输了不少钱,心情却怎么都沮丧不起来……
   出于对腊梅的喜爱,特意查阅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的记载,“腊梅又名蜡梅、腊木、黄梅、黄梅花、香梅。”出人意料的是,“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一般意义上的梅花是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而腊梅的科属是腊梅科、腊梅属,落叶灌木。难怪腊梅的花期仅月余,随着春姑娘的脚步越来越近,“各种树木都绽出了绿芽,地上的青草也开始抖擞起来……不久,这儿有许多鲜花都要开放,蜜蜂和蝴蝶也会穿墙进来。”腊梅就开始渐次凋零了。
   区分腊梅与梅花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因为,在让我们看到春的希望这点上,它们是异曲同工的。如同佛法所讲无分别心的本真,才是值得追求的。十分欣赏一位唤作妙锡的比丘尼的《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通过一个求道者看到春意满枝的喜悦,再现心中顿悟真谛的满足,以及历经苦寻之后而得到解脱的会意和欣慰。实际上,佛性就在自心,宇宙万物无一不是佛性的显现,参禅悟道的终极目标是要返回本真。无法体悟到这一点的人,偏要千山万水向外求索,殊不知“春意”就在身边……
   余秋雨在《腊梅》一文里最后写道,“病房最难捱的是冬天,冬天,我们有过一只腊梅。”对于自己而言,腊梅将是生命历程中永远的亮点。
   “是的,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么,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把那些枯萎的长线头省略掉吧,只记得那几个点,实在也够富足的了。”对于腊梅的感觉,大抵就是如此吧!
  
  

共 23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欢有味之“赏心悦梅”,看看题目,就有种阅读的欲望,及至看了文章,才发现作者才情充沛,博览群书,我们不自觉地随着作者的叙说跟着其思路在“赏心悦梅”!文字流畅,文笔优美,是一篇不错的美文。欣赏,问好!【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