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如果有来生

编辑推荐 如果有来生


作者:岁月静好008 布衣,43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17发表时间:2013-01-05 17:30:25
摘要:谨以此文追忆我的母亲!

(一)出身迥异
   她,是一个农村女孩。在讲究出身背景的年代,她有一个良好的阶级成分:中农。虽然是中农,但家境富足,有一间杂货铺,吃喝不愁,甚至可以说娇生惯养。因为是独女(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家人对她爱护有加,视若珠宝。经常是早上还窝在被子里,父亲就已经把她爱吃的早点零食买回来了。她爱吃鱼虾,父亲就用脸盆上集市上买。因为是沿海城乡,在当时还是很便宜的。那时流传着“穷人吃鱼,富人吃肉”的说法,但是一般人家也还是经常吃不上。她家有买卖,收入多,三姑四舅也多,天天人流不断。母亲的任务就是做饭,父亲倒也豪爽,大手一挥,“乐意在家吃就在家吃,不愿意就带走”……可以说,她的童年幸福到令人羡慕嫉妒恨!优越的生活倒也没有宠坏她,她渐渐长成一个干活麻利懂事明理的姑娘,开始帮父亲打下手管理账目。
   他,和她一个村的。很不幸,父亲死得早,和母亲相依为命。更不幸的是,他爷爷成分不好是地主,但是到他父亲(兄弟四人)这代其实已经衰落了,再到他这代就更是没落地主。家里有一间染坊,有些耕地。由于父亲死得早,分家时母亲和他们(兄弟三人)备受排挤。铺子和耕地自是与他们无缘,只分得了几件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其实那就是他们住的房。天下最可怜的莫过于人家吃肉自己连口汤都喝不上,而且这“人家”并不是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物质上无可挽回的贫瘠,精神上也备受磨难,时不时地为那顶虚无的地主帽子买单。在那个“地富反坏右”的年代里,“斗地主”可谓是向全民开展的喜闻乐见的政治娱乐活动。被斗者一般猥猥琐琐接受正义的宣判,批斗者义愤填膺义不容辞。问题是他们这个地主委实是挂名的,只具其名而不具剥削之实。以前家里倒也有几个长工,但是那也是最简单最原始的雇佣关系,还没等地主仔们学坏呢,家道已然中落。所以无论从精神上事实上都还没有提供给地主后人们学习黄世仁先生的机会!
   但是,那场运动还是如火如荼地来了。还好,他和他三哥已经到天津学徒去了,躲过了一场劫难。但是劫难又怎么会凭空消失呢?它加倍奉还给了一直在老家的四哥及他的叔伯哥哥们。(他兄弟三人,三哥最大,四哥居中,他最小,按照家里的大排行才这样称呼)据说这里面还有个笑话。一般在搞批斗会时,穷三代为表决心和地主老财划清革命界限,表明鲜明的政治立场,会轮番发言。内容当然讲当初如何被奴役被摧残的,最好是声泪俱下追根溯源,从本质入手找出其大奸大恶的丑恶嘴脸。轮到**发言了,却突然大脑短路一片空白,极力挖掘曾经的当牛做马的悲惨记忆,但始终没有结果。他三代贫农根正苗红,作为地主的”天敌”又不得不表态,于是他“悲愤”的上台说:“*家染坊在他爷爷那辈时还开了家杂货铺,有一次我去买2分钱麻酱,他们也忒坑人了,连个底都没盖过来!那碗倒过来使,用碗底盛都盛得下!”控诉者一脸悲愤,台下听众一脸正气,并开始咂摸2分钱中到底被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终于有人掩口而笑,接着是稀稀拉拉地极怕丢人似的掩饰压抑的笑,最后证明了星星之笑也能燎原直至引发爆笑!台上的四哥极为尴尬,开始不敢笑,后来见笑果如此明显也配合似的苦笑了下!
   (二)涉世不深
   她便是我的母亲,他是我的父亲。一个中农成分的母亲和一个地主成分的父亲。成分岀身这些极具时代烙印的东西很残酷有时也很滑稽。在一个人还没有岀生时就已经无条件地被选择染红或染黑!自恃推翻封建社会,肃清封建余毒的先进党派,这种唯成分论难道不是另外一种“世袭”?直至今日,官二代富二代不也如雨后春笋?老子有钱有势,儿子就使劲作祸,还净是颇具英雄气概的具名作案!虽不是铁律,起码也是一般规律。“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句话怕也只是对那些时代弃儿们的一剂心理安抚。在有某种外力的鼓动下,逞一时英雄之气尚可,倘若拿到阳光下哂,恐怕看到的只有血淋淋的人生标签!(有点远了,思绪一旦打开,便像拧开的水龙头,争先恐后)父亲这个地主委实有些冤枉,吃没得吃喝没得喝穿没得穿,只认得窝头咸菜。后来父亲跟我们讲,直至到了天津才吃到人生中第一根香蕉!以前只是在画上见过!父亲上过几年私塾,由于私塾里讲究字体,书法也是一门功课,所以父亲的字似行云流水潇洒飘逸。时至今日,我仍觉得我的字对不起父亲,而且还要特别感谢电脑,是电脑让我产生了足够的勇气,否则就我这笔烂字打死我也不敢拿出来晒得!也许正是得益于这笔好字,父亲刚出来时主要是从事伺候人的工作,即学徒。(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父亲逃脱了老家的批斗,自己发配到天津改造来了。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剥削阶级迅速跌至被剥削阶级,且实至名归。华丽丽的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完美蜕变)过了不久,掌柜的惊异发现这个给他提夜壶的小伙计居然读过书,还写得一手好字。于是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速度晋升小伙计为“财务总监”(账房先生)
   (三)珠联璧合
   就在父亲“打拼一番事业”的时候,母亲也在进步,帮姥爷弄的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母亲做事的条理性灵活性或许就是在那时磨练出来的。常常惊讶于母亲的聪明,不是那种大智大慧,而是灵性女人的小智慧。其实往往只是稍微变通下,却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种智慧更多的体现在家庭的种种心思上。面对母亲真的好惭愧,到现在为止,我还有许多不懂不会做不好的事情,十足的笨女人,也许这也正是印证了“一辈巧一辈拙”那句老话。母亲最大的遗憾就是没上过学,姥爷受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于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埋没了母亲!但是母亲天生脑子好,过目不忘!家里不常用的东西只需问过母亲就准能找到。过去了很久的事也能原原本本娓娓道来。但凡接触过母亲并有所了解的人。评语大致相同——如果母亲上过学,那绝对是一人才!
   二十多岁的母亲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了,一头乌密的头发趁以姣好的面容,加之家境宽裕,求婚者大军络绎不绝此起彼伏。但姥爷自恃慧目伯乐选婿选中了父亲。至今也不知姥爷当初是怎么想的,不让母亲上学说明姥爷有封建意识,但却不嫌弃穷得叮当响的地主儿子,这岂不矛盾?再说父亲那时也相当进步了,思想上实现了自我超越,不但彻底洗心革面响应党的号召做了一名无产者,而且还入团成了骨干,可见我党是多么的宽仁厚德!在行动上毅然决然抛弃了“财务总监”的社会地位,跻身香料厂成为一名学徒工。
   在我猜想,姥爷也是有他道理的。都在一个村上,知根知底的,谁家怎么回事是瞒不了人的。父亲虽然穷,但做人很有骨气,人也老实本分。尤其在外面锻炼了几年,越发成熟稳重。看父亲年轻时照片,颇有一股书卷气,儒雅俊朗。双方经媒人牵线一拍即合。父亲上班住宿舍,姥爷就自掏腰包花了几百元在天津买了间平房做婚房。在那间平房里承载了太多的家庭温馨与童年记忆……
   (四)相夫教子
   小屋不大,只有十三四平。父亲就在小院里盖了个小厨房。家里的东西摆放有序,母亲尤爱干净,所以总是一尘不染。自从有了我们三个,小屋略显拥挤,但却充满温馨充满幸福充满母亲的辛劳。父亲上班,怕我们受委屈,就让母亲在家带我们,哥姐已经上学,而我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所以一时也离不开。在这一点上,父亲和姥爷惊人的相似。姥爷不让母亲上学,父亲不让母亲上班。其实母亲是有机会的,而且厂子也有幼儿园,(只要你愿意送,多大都收)。父亲就在工厂,他深知厂办幼儿园的阿姨都不太敬业,所以不愿意让我受罪!母亲虽说有点不愿意,但还是接受了。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在街道拿了些活儿,具体就是缝绒衣,好像是出口。那时好像这种情况特别多,都是为了孩子自愿地当起了家庭妇女,一边在家带孩子一边干点活儿。母亲干活非常勤恳,白天除了做饭的时间几乎都在缝绒衣。那时我也很磨人,一直要母亲抱。母亲干活怕照顾不到我磕了碰了的,就把我放在一只小竹车里,放上点吃的玩的,坐在我跟前,一边逗我说话一边干活。我也不老实,弄的小车吱吱呀呀地响,母亲也不理我,我就用小车使劲撞旁边的立柜,似乎这样很好玩,似乎这样能发泄我的不满。时间长了,立柜上竟也被我撞出了一条深深的痕迹。记忆中除了我实在不耐烦了撒泼大哭,母亲总会低着头放不下手中的活计!那几年母亲几乎夜以继日的缝绒衣,有时我们都睡起一觉了,母亲仍在昏暗的台灯下忙活着!长大后也常喜欢听母亲讲小时候的事:“那时呀到了晚上,该干的都干了,你们也都睡了,我才能定下心来赶罗点活儿。晚上挺出活的,没人搅合。有时也真是困呀!好几次,干着干着就迷糊了,直到针扎到手上才猛地醒过来!”母亲为了这个家干活总是太拼命太不爱惜自己了!后来母亲觉得胳膊酸麻,吃了多年的天麻丸,但收效甚微!我知道那是母亲太过力而导致的劳损!可母亲说:“那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你哥小时候不好好睡觉,非让我抱着他,有时看他睡着了,胳膊他还枕着,又不敢抽住来怕他醒,就这样一睡一宿,到转天都没知觉了!再加上后来缝绒衣,就更麻得厉害了!”母亲就是这样疼爱着我们每一个,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过年的时候母亲为我做了身新衣服。那时流行光片类装饰物弄在衣服上,我也要,母亲答应了。买来后左比右比总是觉得直接缝上去太楞不好看,于是把光片小珠子一个个拆下来,又一个个缝上去(去掉底布)。转天早上母亲叫醒我让我试衣服,“真漂亮!”我兴奋得一跃而起!镜中的自己就像戴上了一条璀璨生辉的项链!我的眼睛发着光,但母亲的眼角却留有几条明显的血丝!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但似这般涓涓细流似的爱在母亲身上随处可见俯首可拾!
   母亲过日子也是一把好手。父亲每月连工资条一起交给母亲,母亲会把一月的生活费单放,剩下的存起来。伙食费绝对不超标,母亲在预算内想方设法调剂饮食。改善生活时,母亲总是济了孩子济父亲。每当这时母亲常说:“你们多吃点!我小时候可比你们有口福,这些东西吃的够够的了!”然后对父亲说:“你也多吃点!”父亲知母亲意思,劝母亲也吃。每每这时母亲会调侃父亲:“你们家吃过小红猫(当地一种小吃)的饺子吗?我可是天天吃呢”父亲会笑笑,附和道:“光听说小红猫好吃,没吃过!”“哎!你这个地主怎么混的,还不如贫下中农呢!行啦,你多吃点吧捞捞本!”
   (五)永失母爱
   春去秋来几经寒暑,我们在父母的羽翼下慢慢长大成人,先后成家立业。身为人母后,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孩子身上,父母也在我们的忽略下渐渐衰老。有时无意间的偶一回眸,母亲微驼的背也会刺痛我的眼睛,所幸父母身体还好,心想来日方长!依旧会忙碌自己的事情!怎奈时不我待!前年的十月份母亲检查出得了肠癌!一时间犹如晴天霹雳方寸大乱!无数次的跪地祷告,一年中两次五台山祈愿,八次住院两次手术终于还是没能阻止死神的光临!在最后的日子里,癌魔吞噬着母亲。看着母亲死去活来,看着母亲的坚忍,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无能为力什么叫煎熬!有时也会很不孝的想,不如就叫母亲这样走吧!或许能减少她几分痛苦!但是事到临头,又永远会反悔会选择不放弃!直至母亲最后对我们说:“你们要是真孝顺,就不要给我治了,我太难受了!”要强的母亲一生中很难说出这么消极的话,我知道那真的是她生命无法承受之痛!!但是自私的我认为那毕竟还是有母亲的日子!也许自私如我不孝如我让母亲承受了太多的病痛折磨!而面对母亲身为人子,纠结的我始终无法言弃!!!
   记得去年过年时,写了篇《年年过年时》。那时的母亲术后恢复得很好,于是就寄希望很多,祈愿奇迹出现,祈愿父母健康长寿福寿绵长!事事如昨,而今又是一年过年时,然天人永隔,每念此便潸然泪下!这便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人,为家为人辛苦操劳,耗尽自己而点亮家人……
   (六)祈愿来生
   佛教有“三世轮回”之说。如果有来生,祈愿老天还让我们做一对母女!请让我还做您的女儿,享受您浓浓爱意……不,或许这样我太自私了!还是让我来做母亲,把今生您对我的养育之恩答报来生结草衔环……
   祈愿老天!祈愿老天!
  
  

共 47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更像一篇散文,却也有着小说的特质。因为它有故事,有情节,也有语言对白与人物外貌描写。但文字更侧重于抒情。确切的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字,作者以一根纤细的笔蘸着浓浓的情谊,借助淡淡的文字宣泄着满怀思恋。从父母“门不当户不对”的结合,写到父母的相濡以沫,从母亲的相夫教子,写到失去母爱后的不尽追忆与祈祷。字里行间留露出对父母的敬仰与对母亲的缅怀。作者娓娓道来,务求真实,没有演绎与拔高,这种朴实的文风一如母爱的质朴,所以说,这文字的质地是厚重而坚韧的,这份情感是真挚与深沉的。【编辑:晗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晗夫        2013-01-05 17:32:28
  尊前慈母在,游子不觉寒。许多美好,当失去了的时候更觉可贵,母爱尤甚。深情的文字,真爱感人!问候作者!
烛照现实,光暖人生;如剑如戟,直刺黑暗!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