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班加罗尔散记(散文)

精品 『流年』班加罗尔散记(散文)


作者:枯荷雨声 进士,630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17发表时间:2013-01-14 21:14:19

『流年』班加罗尔散记(散文) (一)
   经过近13个小时的辗转颠簸,我终于抵达了印度的第四大城市Bangalore,也是这个世界最著名的软件基地,所谓的印度硅谷。从空中往下看,灯光如同金色的繁星,闪闪烁烁的,不是很张扬,也不是很繁华,如此的灯光如此的夜色,仿佛已经很久远了,那也许是二十年前的中国才有的夜景。
   Bnagalore的机场很小,当你看见这压抑的机场顶棚,裸露在外毫无遮掩的巨大通风和冷气管道,还有那在空中肆无忌惮的悬挂着的呼呼作响的大风扇的时候,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意外,这里的设施极其简陋,机场上运货的果然就是传说中的拖拉机,这就是这座城市的国际机场,每走一步,都觉得在曾经过去的生命中那样熟悉的游走过,很久远了,却依然在心的深处散发着她清淡的气息,让你搜索记忆的河流,让你打捞一些回忆,却怎么也拼凑不上一个完整的片段。零零碎碎,让你恍惚着仿佛旧日时光的乍现与消退中交错着缱绻。
   刚下飞机,进海关的时候,就有印度人在门口喷放一种白色烟雾,味道有些呛鼻,后来知道这是专门用于熏蚊子的,我住在的小区每天傍晚时分都要喷这种烟雾,声音轰隆,完全可以和附近的机场升降起落的声音媲美。印度的蚊子是极其厉害的,我是怕极了这种小东西,曾经在云南的时候,被咬的浑身是包。(云南号称三个蚊子一盘菜,这里与云南的气候相似,恐怕也如此这般了吧)
   出了海关,你才知道这里居然只有一个传送带在缓慢的输送着行李。等候了大约快40分钟我才取到行李,用那种拖拉机运输的结果,我也不必希望会有多快。好在这里有人专门帮助从行李带上提行李下来,我就不必担心自己那过分超重的行李取不下来了。
   临行前,听及印度的种种传闻,让我对这里恐惧极了,所以尽量多的带着各种食品,怕自己在印度的饮食不习惯。回国的时候,除少量辣椒被清扫干净外,其他的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放在箱子里。所以有些传闻听就听了,切不可全信。
   (二)
   Bangalore的交通在印度来说还比较发达,印度的中产阶级家庭一般都有自己的小汽车,这里你能找到最先进和最落后的交通工具,印度什么车都有,你就找不到她没有的车,最原始的到最现代的,国产的到进口的,最廉价的到最昂贵的,应有尽有。印度人因为宗教原因,并不提倡奢华,所以普遍简朴,豪华轿车在富有阶层也并不流行,大多是中档车,所以这里韩国和日本的汽车是最受欢迎的,当然对于普通百姓,摩托车是最佳的选择。印度注意保护民族工业,政府官员坐的都是国产车,总理也不例外,只有总统可以坐外国车。印度的国产车,有“总理”牌、“大使”牌、“风神之子”(Maruti)等。这些车样式古老笨抽,像老爷车,多为白色,可能跟这里比较炎热的气候有关系。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些车总让我有种难以言表的滋味在心头,记得很早以前,我们国家吃皇粮的那些人基本都是乘坐红旗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是这整合配装的所谓国车已经从政治舞台逐渐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奥迪之类的进口车。也许提倡民族工业该从政府自己做起?
   “风神之子”轿车厂是英吉拉•甘地的二儿子桑贾伊创办的,是与日本的丰田合资,在印度,很多中国人总被认为是日本人,可想日本在印度的影响有多深了。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总会问你是不是日本人,尽管气恼却毫无办法,有一次一个印度先生问我,把我问火了,说我这么漂亮一看就以为是从日本来的。我当时就给了他很好看的颜色,先用英语告诉他我是中国北京人,然后用中文一字一字的叫他跟着念:中国北京。在Bangalore的各个超市中都能看见日本人成群结队的,就是我住的社区也是有很多日本人。
   印度的公共汽车和火车恐怕是世界奇观之一。我不相信有哪个所谓的文明发达国家来的人敢乘坐他们的公共汽车,因为你看一眼就已经觉得心惊胆战了,还能乘坐,那该被称作勇士了。除了火车,公共汽车我是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这里普遍跑的都是中国20年前甚至更早时候街上跑的那种样子的公共汽车,车身很高,几乎没有一辆车是有门的,后门上车前门下车,但是往往印度的公共汽车总是塞满了人,所以进不了车里的人就要扒在车门上,身体悬在外面,有时候不可思议的是外面居然能挂七八个,而没有人会去干涉,甚至警察也不管,仿佛这一切是很正常的,我们的大惊小怪反而是讨人嫌的。其实为他们担心是自然的,因为你看了印度恶劣的交通状况,这种担心就不是多余的,印度的司机大多没有交通意识,开车非常随意,只要有空档就钻,根本没有行车路线一说。所以往往看见没有隔离带的道路,我总是要提着心吊着胆的。几乎没有汽车会遵照交通规则行车,没有隔离带的地方,车子都在马路的中间开,只有要会车了才相互往两边躲,不到最后一秒基本不会转向。据说印度私营企业的两家公共汽车经营公司招聘的司机驾驶技术根本就是马路杀手型的,我就知道印度很多的司机根本就连牌照都没有,警察发现了无照驾驶的司机也不会严格执行相关法规,你只要给警察交一点钱,买通一下,就会立即让你开着车再跑。而且大多的司机开车都很急,急匆匆的停,急匆匆的开,根本不管有人还在下车还是在上车,不过我总觉得司机未必是想如此的,因为乘客把车塞得满满的,司机根本就看不见车内外的情况,全凭感觉开车,如此这边般,也就不足为奇了。
   印度的摩托车绝对比自行车多,这和中国自行车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不同,在中国自行车曾经统治着交通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今天也还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不肯从中国人代步交通工具的历史舞台彻底的消失。我想自行车不能在印度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热,很难想象那么炎热的天气下,还咯吱咯吱费劲的去登脚踏车,那滋味必定不是很好受的,一日可以,常年如此,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所以摩托车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印度人的需求,被广泛的使用就很自然了。记得在中国广东一带,摩托车也曾经很普及,地理位置和环境决定了人适时的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印度人买不起汽车的,都会把钱攒起来买一部摩托,而且绝对是印度本土产的。忘记了那摩托的名字了,就记得是香港明星成龙做的广告,他穿着印度服装猛一看还真有几分像印度人呢。这也是为数不多的被印度人所认知的中国人,而且是一位电影明星。这个广告的摩托据说在印度是最好最畅销的,不知道是不是广告效应。丈夫骑摩托,车后座载着妻子,妻子怀里抱着孩子几乎是印度的一景,看着他们脸上辛劳而满足的笑容,你也会被感染,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这些车在这里和谐共存,你丝毫感觉不到别扭,其实这也是对在印度的所有不可理解矛盾现象却能和谐共存的一个感觉。而我住的地方就在机场路,机场离市中心也很近,乘坐那种黄绿相间的三轮电动车只需要10卢比,这是印度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有计价器,不过据说也可以讲价。因为行李较多,我选择乘坐的是那种象国内的面包车,也叫citytaxi。因为价格比较贵,所以在印度并不普及,乘坐的人也少。面包车是极其不舒服的,坐在里面有些闷热,因为你来印度就会发现,很少有印度人使用空调,所以这样的车里不必希望里面会有空调为你降温消暑。
   尽管印度拥有的公路和铁路里程数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公路和铁路总长度超过了中国,但是你来到印度丝毫感觉不到四通八达,反而觉得处处行走都是那么不方便。做为印度第四大城市的Bangalore火车站(CityRailwayStation),到处是坑坑洼洼的路面,这里尽管从马德拉斯中央车站每天有3班火车到此,还有孟买,德里,加尔各答,海得拉巴,迈索尔每天各一班,但是车速都慢极了,如果不是特别原因必须乘坐,也不是为了体会一下印度的火车的感觉,我想说的是,还是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当然你坐一次印度的火车就能了解到太多印度的民情,领略这个古老国度各种文化风情的冲击,所以来印度如果不乘坐一次火车,那将是终身的遗憾,因为你再不会在别处看见火车上那些悬挂在车厢外的印度人壮观的场面。我会在随后的Hampi废墟之旅中讲述我的第一次印度火车之行,那是一次绝对奇妙的经历,我将终身难忘。
   Bangalore的交通与其他印度的大城市一样,存在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而薄弱的基础建设设施又不能满足和跟上越来越膨胀的交通需求,使得很多来这里的人摇头叹息,却又无可奈何。
   印度人是从来不会为这些而苦恼的,你几乎看不见他们因为时间在等待中消耗而感叹或者焦灼,他们就那么悠闲着,仿佛一切是与自己无关的。如果你看见哪个印度人因为堵车而捶胸顿足,那才叫奇迹呢。
   当然,印度的交通是因地而异,在新德里,我就很少看见堵车的状况。那里街道相对来说都比较宽阔,而旧德里就不一样了,街道狭窄,人与车还有牛拥挤在一起,根本无法通行。各种车辆排出的尾气严重污染着空气,看见戴口罩站在马路中间指挥交通的警察根本不需要惊奇,这种现象几乎哪里都是。
   印度落后的交通给她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出行的不便,让很多人都望而却步。
   印度大多的城市道路都没有下水道,遇上雨季,街道就惨不忍睹了,到处都是一滩滩的泥水。印度的下水道其实就是一条小水沟,上面用青石板盖上成人行道,一些丢失的石板把水沟裸露出来,你就看见里面垃圾塞满,几乎什么都有,时常犯出恶臭。这或许也是很多外国人觉得印度脏的原因。
   曾经有人很诧异印度的马路偷工减料的严重,好好的柏油马路为什么在两旁还要留那么大空地的泥土路。其实你只要在这里呆上一天就明白了,南亚次大陆炽烈的阳光把柏油马路照射的如火在燃烧,那些赤脚在马路上行走的印度人,如果没有泥土的路面,脚非灼伤不可。所以为了考虑到大多人的习惯,印度大部分的柏油马路两侧都会留这样的土路供人行走。在古老的寺院里除了庙宇基本都是土路,后来才铺垫了一些砖瓦。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印度人的习惯多么的根深蒂固而且久远。
   (三)
   Bangalore的夜晚,风轻轻的,柔柔的,空气是干净的,住北京习惯了,猛然呼吸到这么干净的空气,还有些不习惯。
   尽管是夜晚,却还是看见了街面大致的景观。树木在夜幕中遮盖着本就昏暗的路灯,路上的行人大多穿着印度民族服装,光着脚的,穿着拖鞋的,很是悠闲自在的模样,这景况多少有些象我的家乡蓉城。这里很少看见有穿皮鞋或者其他鞋子的人在路上行走,我也就晓得了为何别人一再提醒坚持我多带拖鞋,而不必带皮鞋的原由了。
   住的地方,实在超乎了我的想象,是一个美丽异常的花园洋房。Bangalore从我下飞机看着,就没有见过高楼,基本都是7层以下的楼房。
   我们住的也是7层的楼房,顶层,是一个两层的复式结构,房间很大,大的可以在里面打篮球了,三个卫生间,不知道印度人居然文明到这个地步。不过奇怪得很,除了宾馆酒店商场和写字楼有空调,你很少看见印度人用空调,在这样炎热的地方,空调居然没有用武之地,让我真的很惊讶。几乎所有的楼房里都安装着吊扇,那些带空调的酒店宾馆也不例外,人们似乎也不习惯用空调来降温,就是装着空调的人家也很少用空调而喜欢用电风扇。印度的电风扇可能是这个世界质量最好的,来了之后我几乎就没有关过,它依然如故的转着而没有丝毫的故障。
   我几乎没有什么时差可以倒的,北京与印度不过两个半小时的差异,照例是按点起床。顶楼的阳光就是好的出奇,尽管挂着厚厚的帘子,却也遮挡不住阳光肆意的入侵。拉开窗帘,我终于第一次看见了印度的白天。
   天空湛蓝湛蓝的,空气清新透明,走到露台,就可看见中心花园的全部景观。整个小区是环行包围结构,中心是一座陆沉似花园,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孩子的游乐园,还有那些参天的椰子树和娓娓如歌的凤尾竹,恬静幽雅,一切都让我觉得印度并非想象中落后。
   可是当我走出社区,才猛然发现,住所的美丽与外面环境的巨大反差,几乎让我有些承受不了。出了社区的门,就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盖着三三两两低矮的平房,有些破烂不堪得不相信里面还能居住人。四处都是乱跑的野狗和纷飞的鸟雀,如果不是那些参天蔽日的大树和那些树上盛开的花朵,我几乎真的要绝望了,这里就是我要生活几个月的地方吗?
   这仿佛又一次印证了那句话,这里是富人的天堂更是穷人的地狱。是不是地狱我不晓得,但是印度贫富差别的悬殊,从这些有着天壤之别的房屋就可见一斑。Bangalore没有那种特别明显的富人区和穷人区,除了新城区兴建的新型住宅没有和穷人杂居外,其他的都是混合住的,走几步路你看见的是富丽堂皇奢侈的楼宇,再走几步可能就是连屋顶瓦片都不齐全的贫民窟。
   不过到了德里,你恐怕就能体会什么是新旧两重天了。在新德里的使馆区和瓦桑威哈等富人区,宽阔的街道整洁宁静,绿树成荫,一幢幢式样美观的白色小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丛中,修剪得如绿色地毯的草坪让你感觉到那宁静与温馨的美丽四处飘溢。一些富有阶层的人家不仅拥有独门独院别墅式住宅,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在避暑胜地还拥有别墅,一到假期便举家前往休假。走过这些令你着迷的花园洋房,你几乎不会相信在这样一个城市,还有如此数目庞大的贫民窟。他们没有像样的住宅,如果与另一些赤贫的印度人相比,这些还能称为住宅的话。这部分印度人大多拥挤在陈旧的房子中,尽管印度政府出台各种措施试图解决这些印度民众的住房问题,但是,印度的贫民人口就如同他们的古老的历史一般,积重难返。如此的杯水车薪自然结果可想而知。贫民窟现象如同印度的历史遗迹随处可见,如德里这样成片地带的贫民窟在其他大城市情况几乎是一样的。印度民主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这些贫民窟不会有谁限制拆除或者驱赶,就是在德里的总统府前,你看见搭着帐篷,里面住着一家老小的印度人,探出头来跟你打招呼,然后坦然着走到总统府前的两条美丽的又长又巨大的水池中洗衣服游泳,也不必惊诧。这些人大部分都来自印度农村,他们流浪到这里,没有合适的工作,靠做零工维持生活,有些甚至沦落成乞丐,没有房子可以租住,就自己用各种材料搭建临时住所,有些就成了长久住所。而这在旧德里却是太普遍了,我在贾玛清真寺的高塔处拍摄了一张旧德里城区的模样,那破破烂烂的尴尬,惨不忍睹,实在想象不出,这里曾经是这个庞大帝国的首都。

共 18043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篇厚重的文字,洋洋洒洒,如闲庭信步,就这样顺手拈来,却又好像筹谋许久,一气呵成,没有一丝拖泥带水,在这万字的细腻诉说中,笔者用其娴熟的笔,带我们走进印度,走进班加罗尔这个奇妙的城。出门在外,无非是衣、食、住、行,笔者将自己走过的路,一一记录,却不显得冗长,一个又一个惊喜,藏在文中,等待着我们去发掘。班加罗尔是印度第四大城市,与大部分国人的印度映象不同,那是个原汁原味,充满着印度神秘色彩的一个城市。笔者会不经意的将其与中国的城市相比,这样更能直观的去读懂笔者想展现给我们的班加罗尔,跟着笔者的脚步,缓步行走在这座城市斑驳的街卷中,贫富交相融合,偶尔走过穿着繁复变幻沙丽的姑娘,令这个城市更加精彩。读到后来,心却被文中越来越多的朴实所感动,无他,只因那个名为班的罗尔的城市乃至那个国家,因懂得珍惜而愈发的美丽。读完此篇,我若有所思,仿佛一下子懂得了许多。推荐共赏加精,感谢来稿,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流年。遥握,祝新年快乐。【编辑:墨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116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舟中人        2013-01-14 21:57:33
  问候朋友,欣赏你的佳作!送上掌声,祝福快乐!
舟中人
2 楼        文友:舟中人        2013-01-14 21:59:23
  很厚重、很大气的一篇散文佳作,欣赏之余,更钦佩作者的创作才华!
舟中人
3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13-01-15 00:14:30
  一篇充满了美感的散文,看着此文,我似乎也跟着游历了一遍那想象中遥远的印度,神秘的班加罗尔这个充满无限吸引力的城市!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那个城市里的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还是人情特色,都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里面涉及广泛,作者不但谈到了交通工具、宗教信仰和居民们之间贫富的悬殊,还让人从侧面接触了印度的文化。使从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对那座城市有了一个详尽的了解。总之,是一篇看了让人心情愉悦的文章!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1-15 07:56:4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月下笛        2013-01-15 17:04:29
  这样的文字读来让人荡气回肠,汗畅淋漓。作者文字功夫了得,佩服!喜欢这样的文章。
一个在文字中寻找生活的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