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阔天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碧海散文】刘秀坟

精品 【碧海散文】刘秀坟


作者:飘忽而逝 举人,353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59发表时间:2013-01-18 12:11:27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第一次来到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目的是为了喝一碗羊汤。铁谢的羊汤远近闻名,至少大半个河南都知道,只是当时交通工具远没现在这么普及,到铁谢喝羊汤也就成了一种相当奢侈的享受,许多人只能闻汤兴叹,并不能亲往品尝。我毕业后分到洛阳工作,离铁谢也就不到二十公里,每听人绘声绘色讲起铁谢羊汤,就总有垂涎欲滴之感。不久,便把持不住食欲,遂与友结伴前往,以过汤瘾。
   当初铁谢也就四家卖羊汤的馆子,在村子唯一的泥道南边一字排开,各家门前都摆着小桌小凳,因馆少且小,并不成规模。到了之后,我很是失望,似有上当受骗之感。但喝了汤之后,就再没这种感觉,汤确实地道,一色的羔羊肉,肉质细腻而烂,味道极为鲜美。回来的路上,我对友人说,这么偏僻的地方,这么差的路况,这么小的店子,居然能远近闻名,不是得益于中国人对美味的青睐,就是应验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话。友人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刘秀坟,没有刘秀坟,荒郊野地的谁会想到开汤馆,即便开了仅靠当地的百姓生意也难以维系。我听了一惊,原来几家汤馆的对面就是被史学界列为中国古代十大明君之一,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的陵园,但却看不出一点迹象,如果不是友人说起,谁会想到刘秀长眠于此。不过想想也不足为怪,那个年代,旅游业还没兴起,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仍老态龙钟,破落不堪,何况名不见经传的光武帝陵?去的时候正值秋季,喝汤的功夫我无意望了对面一眼,大片大片成熟的玉米正待收获,再远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林,当时并未多想,更不会想到这些柏树居然是为刘秀所葱郁。
   之后不久就专门去了一趟,这次不为羊汤,只为刘秀。关于刘秀我并没太多的了解,只知道其发迹于南阳,称帝于洛阳,算是一代明君,史称“光武中兴”。但毕竟当初我仍属井底之蛙,孤陋寡闻,对于一个皇帝的陵墓实在充满了好奇和遐想。去之前我专门查阅了史料,当时没有互联网,查史料也并非容易,在市图书馆忙活了一天,总算对刘秀有了个大致印象。
   深秋时节,农民正忙于抢收抢种,泥泞的路上到处是散落的玉米杆和大豆秧,不时,还会有各种牲畜的粪便随地而躺。在国道下了公交车,步行大概三公里就到了上次喝汤的汤馆,汤馆的东边有一条小道,顺小道北行三百米左右就到了陵园大门。高高的院墙已经十分斑驳,红色的门楼更是灰头土脸。进得门去,不见一人,也不见任何殿宇,迎面就是一座巨大的土堆,上面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杂草和树木,间杂着高耸云天的苍松翠柏。围着坟丘转了一圈,没发现任何介绍的文字,唯有一块块石碑歪斜于柏树间,但上面的字迹要么模糊不清,要么残缺不全,想弄懂意思,想都别想。坟丘的东边隔路就是院墙,没什么可看。坟丘的西边倒有不少东西,两排古色古香的房子,但其中除了几尊泥制塑像空空如也。两排房子的紧邻是一间小屋,供奉着一尊女性塑像,说是娘娘庙,有跪拜的垫子,焚香的炉和善施的箱。再走,就一切全无,除了柏树还是柏树。
   一个人走在静寂的园子中,忽然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遂加快了步伐,急急地出了大门。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天下英雄谁不希望把北邙作为自己的永息之所?在洛阳称帝几十载的刘秀不可能不知道这句话,更不可能不知道北邙的风水,但他却一改历代帝王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地形象征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的择陵观,放着热热闹闹的邙山不去,硬是把自己的陵寝选在邙山背后,黄河之滨,借以“枕河蹬山”,实在是一反常规,令人费解。据说是刘秀的儿子脾气很倔,喜欢和刘秀唱反调,刘秀让他往东他往西,让他看天他看地。刘秀早就想到了这点,所以在安排后事时故意对儿子说:“我就不去邙山凑热闹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埋到黄河底就行了。”刘秀以为儿子肯定还会和自己对着干,这样一来,正好实现了自己葬在北邙的愿望。可这次刘秀错了。刘秀死后,儿子忽然良心发现,想自己和父亲对抗了一辈子,现在父亲已经不在了,再作对不仅没什么意义,也是大不孝,干脆就听父亲一回吧。结果就随了父愿。
   传说归传说,不过是一种找不到答案的托词,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美丽传说,也都在表达着几近相同的意思,要么是地名的来历,要么是此地曾经发生的故事。有的传说引经据典,合情合理;有的传说子虚乌有,牵强附会。传说下来的用意不言自明,大多是为了给此地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让前来观瞻者更有味可嚼而已。事实上,刘秀的儿子即汉明帝刘庄,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即使刘秀活着的时候刘庄也可谓孝子,对父母百依百顺。再看看刘庄的政绩,招抚流民,公田赐贫,兴修水利,提倡儒学,历史上“班超出使西域”正是刘庄所为,中国第一佛寺白马寺也是刘庄投资兴建……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刘庄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再说了,堂堂一国之君岂是戏耍的孩童,对世祖的丧葬之地岂能如此轻率?“不以山为陵,陂池以裁水”其实是刘秀的本意,刘庄只是不增不减落实了父亲的遗愿。
   刘秀之所以把坟址选在远离北邙的黄河滩,我个人斗胆猜测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刘秀对水情有独钟,或者叫顶礼膜拜。刘秀的崛起与辉煌无不得益于最初与王莽昆阳大战的胜利,而昆阳之胜又得益于水,这从“马跑泉”和“歪倒井”的典故中可见一斑。
   公元23年,刘秀大战王莽于昆阳,莽大败,秀乘胜追击。时值盛夏,天气接连干旱,酷暑难当,加之将士们连日作战,人困马乏,精疲力竭,干渴异常,将士们一改往日的威武凶猛,个个成了霜打的茄子,行军好似蜗牛爬行一般。正当刘秀一筹莫展之时,他的坐骑突然前蹄腾空,仰天嘶叫,狂奔到一处洼地奋蹄刨地,所刨之处泉水即刻喷涌而出,约有丈余。将士们狂喜不已,纷纷下马跪地,双手捧起甘洌的泉水开怀畅饮,喜极而泣。之后,将士们在树荫下稍作休整,个个精神抖擞,军情振奋,士气高涨,一鼓作气猛追莽军,大获全胜。此后,当地百姓为纪念刘秀,将此泉叫做“马刨泉”,又名“马跑泉”,把紧邻泉边的村子叫做马跑泉村。
   同是昆阳之战,刘秀自告奋勇,率十三骑趁夜色突围搬取救兵。史载,“秀等几不得出”,就是说刘秀等人险些不能突围出去。最后经过千难万险突围出来之后,王莽带兵苦苦追杀,至泥台店(今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周寨村)时,刘秀坐骑因饥渴难忍卧倒在村东“天齐庙”附近,刘秀下得马来,四处寻找水源,恰巧附近有一口水井,但无汲水工具,刘秀心急如焚,遂仰天长叹:“井啊井啊,你要是能歪倒让我的马儿喝点水该多好。”没想到话音刚落,这口井还真的歪倒了,人和马得以痛饮,喝足了水的人马顿时精神无比,随即逃得无影无踪。刘秀这一逃不当紧,为日后搬来精兵,获取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我想每个人的成败都有一个转折点,或者叫拐点、关键点,昆阳之胜无疑是刘秀成就光复汉室大业的拐点,没有昆阳之战的胜利,刘秀或早做了刀下鬼,或隐匿于乡野成了草民一个。作为刘秀,一生中恐怕经常会回忆起源于水的转势,对水,当然有着常人不能觉的虔诚恭敬和感恩,既然生不能与水常伴,死就融入水的怀抱吧。当然,这只是我的妄猜,只是我依据人之常情做出的判断,大凡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有一个没齿难忘的缘,此缘生不能了,往往寄予死后,刘秀是否此意,就不得而知。
   第二个原因我想大概和刘秀的个人信仰有关,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时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其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中写道:“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的梁启超,在其《饮冰室合集》中说:“汉尚气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当代学者南怀瑾先生在其著作中也写道:“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如果查查百度,或者更详细地翻阅翻阅史料,对光武帝的褒词罄竹难书。可见刘秀不但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帝王,而且有着相当完美的人格。有这样的史料支撑,做出刘秀不愿死后居于熙攘之地的推断实属顺理成章。或许刘秀一生的抱负除了光复汉室就是静而学儒,生前为了后汉的昌盛忙忙碌碌,无暇亲修儒学,更不能得静,唯有死后了却愿望。
   不管怎么说,死后的刘秀安详地仰卧于乡野之间,头枕着滔滔黄河,脚蹬着熙熙邙山,陵前冷落鞍马稀,静谧悠然,这或许正是刘秀生前所孜孜追求的吧。
   我第一次的刘秀坟之行就在这样郁闷的情绪中不欢而终。或许是心中的某种郁结使然,临走时,我来到羊肉汤馆,一口气吃下了二斤凉拌羊肉,而且,居然又喝下一海碗羊汤。我在想,刘秀生前是不是曾到这里做过考察,他知道这里的羊汤味美绝世,而他是不是也喜极了这口?或者他生前就曾御驾亲至,多次品味?如果是这样,几家羊肉汤馆在生意之道上就略显稚嫩,如今多少人在挖空心思做名人的买卖,而他们,竟然放着“羊头”不挂,老实本分地卖着自己的“狗肉”。
   再次与刘秀坟亲密接触是本世纪初,其时铁谢羊汤不但做到了三公里外的国道边,而且已经进军市内餐饮市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汤我并未少喝,但刘秀坟却再没到过一次。这次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专门来洛阳缅古怀今,凡有历史沉淀的地方绝不遗漏。把市内的景点看个遍后,朋友开始走向农村,瞻仰完北郊的邙山古墓群后,观光路线自然延伸到了紧邻邙山的孟津县。孟津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河道开阔,水流舒缓,地域平坦,物产丰富,历史人文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犹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母亲河畔。雄伟壮观的小浪底大坝卧波踏浪,汉光武帝陵翠柏掩映雄踞河岸,纪念人文之祖、人根之祖伏羲氏得龙马画八卦创《易经》盘古开天的龙马负图寺闻名中外,神笔王铎故居翰墨飘香古色古韵,八百诸侯会盟津地,谋划灭商大计的历史厚重沧桑,黄河湿地风光绮丽鸟类天堂在这里演绎得如诗如画,毫不夸张地说,孟津的旅游其时已颇具规模。
   我本喜爱旅游之人,但人都有舍近求远的通病,我亦难逃窠臼,除了小浪底和刘秀坟外,其余的地方要么听说,要么擦肩而过,都没有亲见。刚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全程陪同正中下怀,当仁不让。
   沿途景象已今非昔比,国道早已翻新,宽阔平直,从国道通往刘秀坟的乡间小道,变化之大,我已不认,此时小道已然修成沿黄河观光的水泥路,一条路把龙马负图寺,刘秀坟,栖霞院水库以及小浪底风景游览区连成了一片,路的两边要么工厂,要么学校,要么饭店,其建筑风格一色的古典韵味,其间还经过白鹤镇,原来的小村摸样早已焕然一新。不胜感慨,城乡发展之快确实一日千里,历史的脚步迈进二十一世纪的门槛后疾速向前,三日不见真当刮目相看。
   龙马负图寺本就在国道的旁边,距离国道口几百米,距离刘秀坟也不过两千余米。我前两次来的时候因为路边的水沟,因为水沟里长满的杂草、荆棘和野树,当然更因为当初的负图寺丑陋破旧,我竟过而未见。
   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该寺因有龙马“负图出于孟河之中”而得名,寺内存有宋、明、清历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及诗人程颐、朱熹、王铎等撰述的碑、铭、诗、赋,是中原河洛文化寻根问祖的旅游圣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令人悲叹的是,因历代战乱,屡建屡废,到了文革后期,几近荒芜。从1998年10月始,当地政府对“龙马负图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复。修复后,峻拔巍峨的山门,山门东西分立的“图河故道”、“龙马负图”两通巨碑,古朴大方的钟鼓楼以及伏羲大殿等,气势恢宏,相映生辉,站在国道上就能尽收眼底,再也不是寒酸酸藏于深闺。随后,该寺2000年被河南省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趣的是,在众多到此寻根朝圣的达官显贵中,我居然看到了蒋介石的名字。民国二十一年,也就是1932年1月4日,蒋介石偕宋美龄由陈诚陪同,游览负图寺,并题“河图洛书”四字。作为民国总统,作为泱泱华夏当朝“皇帝”,来拜谒中华民族人文之祖、人根之祖并无可厚非,借祭拜“伏羲”之名暗含一统中华的“鸿鹄之志”也可以理解,但他忘了伏羲处在人类蛮荒时代,与神农和黄帝并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伏羲又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在众多的神话传说中,伏羲根据天地万物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从而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同时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伏羲还发明了古琴,创作了《驾辨》曲子,可以说是伏羲开启了中华文明。

共 815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景不如听景!当我们提起刘秀,都知道他曾是一代皇帝,而且是一代明君。可当我第一次去看时,看到的却是破败的荒丘,无人经管的摊场,皇帝的尊贵早已不再。当我第二次再去时,这里已成了旅游胜地。作者用朴素的文字,翔实的史料,真实地记述了刘秀生平以及死后何以葬于邙山,是一篇不错的散文,推荐拜读!谢谢赐稿碧海!(编辑 谢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118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片叶子        2013-01-18 12:30:57
  佳作欣赏,问好飘忽兄,送去祝福!谢石兄辛苦,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飘忽而逝        2013-01-18 23:28:16
  谢谢叶子,问好。
2 楼        文友:溪洋        2013-01-18 13:08:35
  好文欣赏,问好飘忽哥,祝福安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回复2 楼        文友:飘忽而逝        2013-01-18 23:28:56
  谢谢溪洋的支持。问好。
3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13-01-18 17:16:51
  飘忽兄的文字总是行云流水一般,语言驾驭能力让人佩服!!!
青青湖边草
回复3 楼        文友:飘忽而逝        2013-01-18 23:29:47
  过奖了,谢谢阅读,问好青青。
4 楼        文友:橄榄色        2013-01-18 19:23:39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滚滚长江水,浪花淘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俺写不出好的评语,脑子里却窜出了这两首歌来,索性来个借花献佛,我觉得放到这里倒也适合。对了,在我的印象中,汉光帝就是我们南阳人,想当年因诸葛亮而“何必辨襄阳南阳”,后来又因刘秀而又辨南阳与枣阳了。呵呵,再说就罗嗦了,欣赏朋友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飘忽而逝        2013-01-18 23:31:44
  不罗嗦,感谢阅读,问好橄榄。
5 楼        文友:醉人秋色        2013-01-18 21:20:33
  真是好文啊,读之重温历史,问候飘忽老师,祝福永远。
回复5 楼        文友:飘忽而逝        2013-01-18 23:33:05
  过奖,谢谢阅读,问好秋色,祝安!
6 楼        文友:缘水香如故        2013-01-19 12:14:38
  精心品读,静心回味。欣赏来迟!问安啊!
回复6 楼        文友:飘忽而逝        2013-01-20 00:34:49
  谢谢如故一直以来的支持,最近是不是太忙,希望看到尽快看到你的佳作,问好,冬安!
7 楼        文友:残阳        2013-01-20 15:53:23
  拜读这样的文章让人留恋、心静,从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人文、历史、景观,在深思作者穿插其中的感悟和人生阅历,总会小有所得。很喜欢这样的文字,欣赏学习,问好飘忽!
回复7 楼        文友:飘忽而逝        2013-01-20 17:54:50
  谢谢支持阅读,很到位的点评,感动,问好残阳,祝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