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乡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乡土·杂文】古诗词的创作

编辑推荐 【乡土·杂文】古诗词的创作


作者:剑断流水 童生,88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0发表时间:2013-01-23 08:57:56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以后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例如中国人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就离不开宋玉的《神女赋》和曹植的《洛神赋》,知识分子的为人处世态度也可在古诗词里找到根据。翻阅古诗词,其实就是在一览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沧桑。
   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学习了诗词的理论基础,我想大家一定很希望学习如何创作古诗词。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学习如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古诗词。等将来老了,回首看看一路走过的风雨历程,信手翻阅自己的作品,也算是人生一件幸事。
   我们都知道古诗词的门槛极高,普通人看见古诗词就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更别提创作了。其实只要掌握了基本理论,日后勤加训练,写出一首诗词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创作古诗词应从何入手呢?个人认为学习古诗词应从读书开始。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对于创作古诗词的重要性。读书不能仅读唐诗宋词,还应读其他的文学作品。最好从诗经开始,一直读到明清小说,从而积累大量的词汇,为以后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朋友不解,读书为什么要读古代文学作品?这是因为古人作文是非常讲究炼字的,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远远不是现代人随意敲打文字出来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学习古诗词一定要熟谙历史典故,因为古诗词中有大量的历史典故,学习者若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恐怕很难理解。古文功底好的朋友可以读一下二十四史,功底不太好的朋友读读历史报刊或杂志也可以,例如《百家讲坛》、《历史解密》等。所幸的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现代人用白话文写的历史著作如《明清秦淮十大名妓》等,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读读。
   再有就是怎样读古诗词,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个人认为:
   1.要领会前人作品的神髓。读诗要弄清诗人的风格,如李贺李商隐的象征主义,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读者若不能领会其中奥妙,不如不读。历代很多大家都是这方面的行家,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章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2.要领会前人作品的真情实感。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所谓以血书者,以至情所写作品也。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千古名篇,无一不是真情血泪之作。例如《苦儿吟》,韦庄的《秦妇吟》,白居易的《琵琶行》,后主词,纳兰词等等,虽时隔千年,至今读来仍然会潸然泪下。读书时,若不能仔细体会诗人词人的真情,即使虽入宝库,亦为荒废。
   3.要注意前人的遣词造句。写诗填词须讲字法、句法、章法。古人尤其讲究炼字,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只一个“绿”字便把整个景象写活了,换任何一个字都不行。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使寂静的春天显得生机蓬勃。
   我们讲了前人如何炼字,再来看看如何造句的。例如写离愁别恨,李后主《清平乐》有句云:“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欧阳修《踏莎行》云:“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均写的形象深沉,值得借鉴。
   古诗词的创作
   学习创作古诗词不能不懂“意境”一词。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而“意境”一词的集大成者是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里认为创辞应服从于创意﹐力倡“内美”,提出了诗词创作中的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
   诗词创作往往来自灵感。古有诗句词句得自“三上”之说,即马上、床上、厕上,用在现代就是车上、床上、厕上。尤其是夜里,往往是灵感突发,句上心来。就以我自己为例,我的诗词包括现代诗歌大部分都是夜里一个人躺在床上写成的。夜深人静,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自己却一人漂泊他乡,一无所有,就连那美妙的爱情也显得虚无缥缈。想到这里,总不免心头愁绪万千,于是只好寄托于诗词,来抒发心中的苦闷与感慨。
   当然光有灵感并不能完成创作。我们写诗填词都用旧调,而前人又用此调写出许多好诗好词。因此,我们要向前人学习,适当并巧妙化用古人的诗词语句。例如我的一首《满江红》里“落日楼头千万里,一江南北多豪杰。”就是化用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落日楼头,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再者,前人作品由于受时代限制和人生观问题,固有所长,亦有所短。我们可以取其所长补己所短,即使不能突破,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其次写诗填词应重视音律。因为诗词都有固定的格律,所以我们在创作时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格律进行填写。诗词平仄有可以通融者,亦有必不可通融者。写诗作词者不可不知,因为一字之差,便不合拍。更不能怕守律困难,自放于音律之外。
   最后,每写完一首诗词,要反复推敲吟诵、修改,而且要务去陈言。宋人沈义父《乐府指迷》说:“初赋词,且先将熟腔易唱者填了,却逐点勘,替去生硬不顺之字。久久自熟,便觉坳者少,全在推敲吟嚼之功。”经过朗诵低吟,不协不妥之处自可发现,加以修改。
   现在科技发达了,很多人写文章都是用电脑输入完成。但是我个人认为,创作古诗词,现代诗歌亦如此,切忌用电脑,最好用笔写在纸上,以便随时朗诵修改。我亦是坚持这种方法,每写完一首诗词,便轻轻吟诵,发现不妥之处,立即进行修改。有时半夜醒来,突然想起某个字词用的不是很好,只好赶紧起来改过来。以我的一首《阮郎归》里的一句“清风无意乱娇妍”中的“乱”字前后改了不下五次,最后才敲定为“乱”字。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表示创作出一首完整的诗词很难。其实,刚开始,我们先尝试编写一些具有古诗词意蕴的短语,哪怕是一句也无妨。大家应该知道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李贺吧,他们每次出门前都会带上一个小本子和笔,走在路上,突然想起了一个语句,就记下来,日积月累,就可以组成一首诗了。这样的方法虽然笨,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适用见效。
   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是慢慢摸出来的,期间也走了不少弯路。大家可能都没见过我的第一首词,我自己都不敢看。现摘录如下:历沧桑,几番风雨,匆匆脚步离去。西风塞外啸古道,望尽天涯归路。风休住,且看到,灞桥烟柳依然故。今朝迟暮。倘若待他年,黄沙漫卷,马踏起尘土。狼烟起,又是一声战鼓。英雄也曾无助。当年百战谁敌手,却陷重重埋伏。君莫舞,谁曾料,一曲终罢泪如露。剑飞落处,一缕散孤魂,夜阑常梦,呜咽断肠曲。
   词牌名《摸鱼儿》,这是我多年前的一首词,看似学极了稼轩的豪迈,实则意象空洞显得有些抽象,韵律运用的也不是很好,尤其是“剑飞落处”一句,违背了押韵为收的古训。大家以后在写诗填词时应注意这一点。
   前年中秋正逢雨季,中秋之夜,我应邀为河南移动公司编写了一条手机祝福短信,后来这条短信被很多人纷纷转发。“寂寞深宫谁能解,朝夕一露,奈何九重天外。翘首立风中,玉臂衣袖湿,可怜无人惜,谁见流水送红叶。夜深处,玉兔捣药声,泣泪到天明。”
   过了一年,中秋前夕我就填了一首词《满江红蟾宫怨》:深院清秋,依稀见,重重宫阙。云窗外,门前桂树,声声合裂。捣药年年秋复去,可怜玉斧消时节。有谁知,寂寞锁深宫,催华发。浓雾漫,衣袖湿。秋风起,清歌咽。叹谁家玉笛,声声凄切。犹恨偷丹凡尘误,九重天外成一别。盼从头,细细话从前,与君说。
   如果仔细对比的话,会发现下面一首词的意境和语言很多取材于上面的那一段话。这里我想说明什么呢,就是不要小看了平时的积累,说不定哪天写诗填词的时候直接就可以用了。
   关于古诗词的创作,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我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去阐释枯燥的理论,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共 32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罢剑断流水的《古诗词的创作》,感触很深。能写出这样一篇文字,他让我除了惊叹作者的博学之外,也让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是一个诗词爱好者,虽然掌握了一点点写诗词的皮毛,但总觉得诗词太难写了。有时尽管有点灵感,但不知如何推敲用词。读了此文,认识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我想我的问题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爱好诗词的人的问题。那么怎样写好诗词,在这里作者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了,要想写好诗词,不仅要博览群书,而且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中列举了很多名人作家的作品,说明了读书与写好诗词的内在关系,这里涉及到在读书的过程中和平常的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填写诗词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无病呻吟。必须掌握格律否则杂乱无章的语句他就不成立为诗词。文中还强调了怎样读好书以及怎样去领会书中的精髓,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写好诗词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写诗填词必须要在有灵感的意境中发挥,一首诗词写好要反复推敲用词是否拗口,用词是否恰当都是必不可少的步奏……建议大家好好读读此篇文字。推荐欣赏。【编辑:永铭家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3-01-23 09:03:41
  拜读此文,受益匪浅。辛苦了,问好剑断流水。
永铭家珍
回复1 楼        文友:剑断流水        2013-01-23 13:11:01
  谢谢家珍的辛苦编辑,欣赏你的按语。
2 楼        文友:迷惘        2013-03-05 19:55:44
  深有感触啊,要想创作古诗词,还真不容易。我也不敢奢望能写什么古诗词,只要求能达到流水你那样的水平,能够读懂别人的作品就是了。古典的文学著作我也读过一些了,但面对古诗词,依然还是一头雾水。如你在这篇文章中所引的自己的作品,我就不知所云,几篇作品放在一起时,勉强能体悟出它们间孰优孰劣。
总是在生命的边沿上徘徊,是我的痴狂?还是孤僻?抑或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