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盐味悠悠

  盐味悠悠


作者:霞衣 秀才,285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0发表时间:2009-02-10 12:53:27

从啦井镇盐厂的旧址横穿而过,到了一个箐沟,逆溪而上,鳞次栉比的急坡街,夕阳下炊烟袅袅。走不多远,小溪右边一个高坎上,有一股水流了下来,高坎壁上,铺了一层如白霜样的东西。
   当我知道这是从盐矿硐里流出来的卤水时,心里有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激动。爬上高坎,但见盐卤水经过之处,两边的盐花在阳光下白得耀眼。行走在紧挨盐卤水的小道上,我不由想起了有关啦井的传说。
   啦井,原名“喇鸡鸣井”,相传,喇鸡鸣村有人放牧羊群每次到此,羊群都要到箐沟舔食地上浸出的白色东西,牧羊人很奇怪,不由蹲下身尝了尝,这才知道地上浸出的白色东西是盐。后来开井报课,啦井因此得名。在啦井镇,地名里有“井”,都与凿井制盐有关,除了啦井外,还有期井。
   啦井盐品位高、质量好,碘含量适中,口感自然,因盐呈桃红色,故称桃花盐,史称喇鸡鸣井,所产之盐为最佳最美而味厚,于清道光初年(1821)发现、道光二十三年(1843)开办。1983年全国井矿盐质检中心检测分析结果,啦井的锅筒盐质量居全国第一。
   到了盐矿硐门口,但见一堵水泥墙封闭了矿硐门。水泥墙下,有一个透气孔,盐水从透气孔里流出来,如果不是水沟边析出的盐晶粒,清澈的盐水和小溪水没有什么区别。用手蘸了盐水尝尝,好咸!
   坐在矿硐门边休息,我不由对硐里的世界想入非非,想起盐工每天就从这个矿硐门进去,路一直向上延伸,到了矿硐中间就一直往下走。背矿盐工手里提着矿石灯,蜗牛般爬行在矿硐里;盐矿职工子女为了帮父母完成硬性下派的任务,放学后匆匆赶到矿硐里背盐矿……
   望着围护啦井的山峰,神思缥缈在山谷里,耳畔响起这样的山歌:“赶马三年不歇店,处处留下冷火塘。伤心不过赶马人,赶了一程又一程。”山高坡陡,谷深水险,密林栈道,羊肠小路,背盐人和马匹的白骨铺就的盐马古道,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泪水浸透的历史,孕育了盐马古道心酸的歌谣。
   一百八十多年的盐矿历史,从家庭作坊、火法煮盐到真空制盐三个阶段里谱写的啦井盐文化,不因国家对盐业产业布局进行战略调整,于2005年关闭盐矿硐门而沉寂,啦井曾经在历史舞台上的魅人形象和特殊的贡献,历史不会抹灭,后人不会忘记!
   啦井人最自豪的是,啦井盐矿煮盐可以不必加碘。离开盐矿硐门时,我用手掬起一捧清清的盐卤水,再次尝了尝,感受桃花盐特有的味道。急坡街的村民告诉我,50斤盐卤水可以煮21至22斤盐,可见啦井盐矿品位之高!
   偶有时碰到村民,挑着一担清清的水从眼前忽悠而过,水面上丢着一两片树叶,我不由想起了密封的盐矿硐门,盐卤水出口处,放着一个红红的塑料瓢。
   暮色四起,从急坡街穿村而过,一路上村民热情招呼。路过高高耸立的烟囱旁,我特意站在当年的泡盐矿的池壁上,面对烟囱无语凝望。
   在怒江州,有一句口头禅是这样说的,“兰坪人不知道盐咸”,到了兰坪县,这句口头禅就变成了“啦井人不知道盐咸”,大家对出产优质盐的故里人这样说,是带有褒义的了。
   啦井行,盐味悠悠!
   2007-6-13

共 12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啦井人的盐文化在作者平实的文字下叙述得清清楚楚。啦井盐的品位高,质量好,含碘量适中等优点,使得读者看罢有种想买一点尝尝的感觉。盐味悠悠!【编辑:月下笛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洁        2009-02-10 15:18:56
  早就耳闻霞衣老师的作品精彩,今日拜读果然不同凡响。细腻的文字把个啦井百多年的盐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盐矿的发展,盐工们的辛酸劳苦以及盐的品位之高。欣赏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