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思路花雨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思路·小说】篰底鸭

编辑推荐 【思路·小说】篰底鸭


作者:余影 进士,8389.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0发表时间:2013-01-28 06:32:07


   “篰底鸭”是一个方言词语,大概是我们浙东一带的方言词语。而且这个词是一种形容,通常形容社会上那些被践踏,被排挤,因而沉沦下潦,被边缘化了的人们。
   “篰”是一种竹子编的筐子,通常用来关押鸡、鸭、鹅等家禽,以便于运输。特别多的是关鸭子,一群鸭子被关进“篰”里,挑上扁担,或装上车子,运向远方。
   一群鸭子在“篰”里这个狭小的空间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自由,不免要相互挤挤挨挨和踩踩踏踏,这时候每只鸭子的社会地位就立即会产生变化,并显示出来,那些一开头进篰就空间和位置好的鸭子,或者身体壮,气力大的鸭子,通过挤挨变动,就能够占据相对优越的位子;而那些一落入篰中就沉落底层,或者气力小被其他鸭子排挤到边缘或踏落到底层的鸭子就坠入了苦难的命运,只能在最底层和最边缘占据一个最不好的位子,变成了所谓的“篰底鸭”。
   人在社会上生活和鸭子在竹篰里挣扎其实是很相像的。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没有靠山,没有当官的或当富翁的亲人朋友的照顾;如果没有智力,没有巧妙独特的投机取巧的社会运作本领;如果没有体力,没有在繁重的劳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取金钱的能力;那么马上就会被人群挤挨到边缘,马上就会被人群踩踏到底层,变成最低生活水准的社会群体,过上最清苦,最受欺凌,最无奈的原始生活,变成名副其实的篰底鸭。
   这种篰底鸭。社会上几乎到处存在,在闹市的残弄陋巷,在偏区的穷乡僻壤,这些篰底鸭就这样长年在底层摇摆着,蠢动着,他们顶着天灾,挨着人祸,他们被贪官污吏,地痞恶霸们层层盘剥,处处欺压,遭侮辱,被损害。他们无权无勇,无亲无靠;他们哭诉无地,投诉无门;他们自怨自艾,自生自灭。他们是社会上不幸的一群。
   当然篰底鸭的命运并非是铁定的,一成不变的。只要机缘凑巧,运作得当,篰底鸭也未尝不可以变成“篰面鸭”,而且直上青天,变成高飞云端的大天鹅。
   我老家有一位邻居老太太,她的孙子叫小三,一次我回家,老太太向我哭诉,说孙子小三在幼儿班变成了篰底鸭,同学要欺负他,老师也整天要骂他,他每天要在黑板前罚站,路上要被同学嘲笑和拦打,弄得他成天不声不响,不肯到学校去读书了。
   小三我是知道的,这孩子很厚道,很内向,但决不愚蠢。于是我找到了校长,校长是我原来的一个学生。在他的干预下,幼儿班的老师开始对小三重视和负责起来,老太太在有些好心人的策划下也“公关”了一下,请幼儿班的老师吃了几顿饭,并送了她几次小礼物。
   就这样小三的处境开始起了变化,首先他被老师表扬多了起来,那怕做丁点儿小好事,比方擦擦黑板,整整桌椅,老师就马上会发现,并且马上当众表扬。其次荣誉和地位也起了变化,老师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当众批评他和讽刺打击他,而是表扬加奖励,给他每天记象征优秀的五角星和小红花,而且隔三差五地要他当小班长或值日班长。学期结束还给他评上红花少年。
   由于老师对小三态度的改观,由于小三有许多优秀的堆积,因此同学们也不再欺侮他了,不但不欺侮,而且还主动奉迎,做了他的好朋友。
   更大的收获是小三由于处境的优化,学习也有趣味和信心了,学习成绩在班里往往数一数二,名列前茅。
   就这样,通过一些必要的运作,小三彻底摘除了“篰底鸭”的帽子,变成了一个正常活泼的红花少年,邻居老太太目睹了孙子这些可喜的根本变化,高兴得合不拢嘴,连称菩萨保佑。
   我父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曾在枫桥地区组织过一支抗日武装——暨东抗日自卫队。有一位远亲,因家里没饭吃,通过我父亲的关系也加入了这支部队。
   这个人既厚道又木纳,在队伍中就是一只“篰底鸭”。在队伍里人人都可以支使他差遣他:叫他打酒买烟;叫他倒水端茶;叫他盛饭加菜,甚至叫他倒尿壶,挖粪坑。
   他也不敢有丝毫反抗,顺从地完成任何人支使他的一切,甘愿做人们眼中的“篰底鸭”。
   抗日战争结束了,他随部队北撤,变成人民解放军。性格使然,在解放军部队里,他依然是一只“篰底鸭”。
   然而他有两个优点,帮他最终摆脱了“篰底鸭”的命运。这两个优点一个是低调,他除了能吃饱饭,没有其他任何野心,因而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很听话”,始终平平安安,从不犯错误。另一个优点是他长寿,现在九十多岁了他依然健康地活着。
   仗着这两个优点,他早就告别了“篰底鸭”生涯。他虽然没有什么革命功绩可以傲人,但他的资历早使他获取了市政府某局一个局长的位子。如今当然已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响当当的离休干部了,每月一万余元的离休费,比他小近三十岁的续娶妻子,别墅式的大住房,等等。谁还敢说他是“篰底鸭”呢?
   所以只要机缘到来,只要运作得当,“篰底鸭”式的命运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共 18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通过小三还有那位远亲的命运,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是要靠处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而且也充分证实了,人的命运是能够改变的。同时也揭露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例如:小三在幼儿班变成了篰底鸭,同学要欺负他,老师也整天要骂他,他每天要在黑板前罚站,路上要被同学嘲笑和拦打,弄得他成天不声不响,不肯到学校去读书了。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沟通下,小三的命运得到了彻底的改善。这是一篇耐人寻味,寓意深刻的小说。欣赏阅读。【编辑:蓝心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芷        2013-01-28 13:57:03
  环境对人的因素确实不可小觑。“篰底鸭”的命运也不是不可改变的。
  
   另,“篰底鸭”似乎还有一层意思,用诸暨话说,叫做“拣落剩”。以前卖小鸡小鸭的,是挑着“篰”穿街走巷的,一路吆喝着,有人闻声出门来买,挑挑拣拣的,于是,拣剩到最后留下的,就成了“篰底鸭”。
   是不是这样,余影老师?
   说不定,余影老师又会写出另外一篇大作呢。
   呵呵!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