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诗歌的“情趣”(雅品)

编辑推荐 『流年』诗歌的“情趣”(雅品) ——简评栖代诗作《秦淮河》


作者:咏梅前沿播报 秀才,238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6发表时间:2013-02-05 13:31:22

原作:秦淮河(作者:栖代)
  
   1.起
   古刹钟声惊散了
   六朝金粉的繁华燕子
   自兰亭飞来铺开两岸瀚墨
   桃叶渡“太”字的镌刻仿佛
   一滴感人的泪能否
   给我一个命运的渡口迎接
   旷世爱情
  
   风骨柔弱如
   杜牧的须飘然拂过
   一朵后庭花谁与我共赏
   忽听那洲头一声
   惊起白鹭的吟哦是李白
   袍袖飘举把酒
   邀我
  
   2.承
   最美的咏叹穿过沧桑的夜才能
   进入我的诗话灯影里
   左岸生长文士绮丽的无题
   右岸开满佳人滴血的桃花
  
   谁管他“君子不过桥过桥不君子”
   画舫闯过一座座赴那
   数百年的相思神话
   让媚香楼被命运割伤的爱情如纸扇
   缓缓打开
  
   3.转
   桨声灯影的画舫驶进
   前朝风月落座的衣冠人物
   温文而雅
   手持书卷的谢灵运
   腹稿成诗的刘禹锡
   船头站立唐伯虎
   后排落座郑板桥
   小二拿酒来——
   纤纤皓腕举杯怎么
   是李香君
  
   时光一头扎进酒杯
   搅起悲凉的漩涡
   薄命了红颜
   苍老了笔墨
  
   4.合
   船头水月船尾兵戈
   浊流滚滚远向了
   太平的天国我惊见
   一尾硕大金鲤杀向腐朽帝国
   旋即沉入留下
   粼粼波光如历史锋刃的散落
  
   突然的岑寂让我
   陷入人生的瓮城四面
   隐藏时光的兵戈一声号令杀出
   束手就擒了我惊叫一声
   快撤——秦淮河
   仍旧尾随着我
  
   简评:
   关于诗歌的“情趣”,早就有人提及。它是指与“意趣”相对的、基于“诗性”之上的、轻松幽默和趣味横生。事实上,许多诗歌都包含着“意趣”与“情趣”。由于诗人的阅历与喜好不同,创作风格也因对这两者的取舍和偏向而显出不同的特点。有人重“意”,有人擅“情”,本无可厚非。有一个奇怪的形象却值得我们注意:在诗歌评论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挖掘诗歌的意义,却忽略诗歌在情趣方面的特征。这就引出一个新的命题:在诗歌美学中,是不是该给“情趣美”留下应有的位置?
   栖代的这首诗,相对于“意趣”而言,似乎在“情趣”的营造上特点更为突出。就像我们读到可以意会的诗时会留言:“有意思的一首”,这首诗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或许也是“有意思”。这种感觉,如果不经意地放过,它可能也就止于“有意思”了,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一下,或许就会是诗歌理论在认识上的一次厘清与重建,又或者是对新诗在美学层次上的一次审视与导引,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们以这首诗为例,看看诗歌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它的“情趣”。
   首先是结构与主旨的巧妙契合。这个契合全靠作者本人的文化底蕴、观察的敏锐性和对语言的驾驭力。生活中比较乐观、练达的人,作品也往往表现出更多的情趣来,而整体架构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这是一首描写“秦淮河”的诗歌,相信此前及以后一定有不少诗人将笔墨挥洒于斯,再写时如何创新,恐怕是个挑战。栖代从“大概念”入手,借用诗歌创作的专业术语“起”、“承”、“转”、“合”作为各小节的小标题,正好契合了秦淮河的“流动性”特征,而叙事的情节走向,也正好跟这两者相吻合。文字、实景、情绪三条线同时铺展,营造出可让读者意会的、诗歌在气质方面的“情趣”来。
   其次是虚写与实描的内在结合。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标签,“秦淮文化”也是如此。传说也罢,野史也罢,遗迹也罢,都已固化为文化的有机部分,是一种客观存在。诗歌作品如果太写实,难免给人一种生硬感,如同在读“景点介绍”,不仅无味,而且无趣。而栖代这首诗,对实景及历史典故的处理,不是“白描”,而是“借用”——借用它们串连出一个虚幻的故事,而自己作为主角参与其中,这样就达到了亦真亦幻、虚实相印的效果,读起来果然是妙趣横生。举一个小例子:东晋的书法文化是历史的真实,秦淮河上的“桃叶渡”也是存在的真实。而“燕子”飞来泼墨,引起“我”对“旷世爱情”的渴盼等等,却分明是虚幻。读者心甘情愿地陷入这种虚构之中,因为它不仅合理,更重要是合情、有情趣。后面诸多景点的转移及人物的出现,都是亦真亦幻,很有“穿越”感。实际上,这正是现代人对史文化以“戏说”的方式进行合理介入,不仅形象,而且传神,还有谁会去追究细节上的“瞎掰”呢?
   最后是语言风格上的自然风趣。语言是最能出彩的东西。“秦淮文化”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才子,一是佳人,要想同时展现这两个特征,没有一点文化底蕴及文字功底,是揽不得这“瓷器活”的。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还是很有一些古代才子的“酸气”(中性意)的——在断句节奏上有词的风范,隐喻修辞上是诗的风格。把酒对月会文友,处处显文气,不时遇佳人。现代语言的元素也被引入其中——“小二拿酒来”,尽显英雄豪情。“纤纤皓腕举杯怎么/是李香君”——不期而遇悄佳人,露出“气短”本色,让读者不禁莞尔。就是最后对虚实难辨的“兵戈”望而生畏和狼狈逃离,也让读者捧腹不已。“秦淮河/仍旧尾随着我”,如一出折子戏的突然收场,留下锣声在空中回旋,余意未绝。
   读了这首诗,我更有理由相信,“文化”这东西,可以很顽固,可以很特别,却未必都那么深刻。反映地域文化的诗作,更不必总要将读者带进苦大仇深的心境或者深刻的思索之中。就像我们总乐于跟风趣乐观的人相处一样,读文学作品或欣赏影视佳作时,我们也会很乐意遇到令人轻松愉快的东西,这就为诗歌的“情趣”提供了必要的阅读市场。
   顺便说一句:恰巧几个月前我刚又重游秦淮,所以对这首诗有着别样的感觉。如果我是州官,一定让栖代去编地理志,后人读起来就不那么“闷”了,呵呵。

共 22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歌的“情趣”——简评栖代诗作《秦淮河》】原诗写得很好,诗评也是独到之处。读完咏梅《诗歌的“情趣”》这篇文,感觉到文章从立意到“拿捏”都恰到好处。没错,就像文章中所说的“事实上,许多诗歌都包含着“意趣”与“情趣”。文章就是从这里入手,一步步一层层的将诗意剥离出来,让读者去领会到原诗中的真意。文章说,写这样的诗“全靠作者本人的文化底蕴、观察的敏锐性和对语言的驾驭力”,同理,写诗评也一样,如果不是对诗歌写作本身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恐怕也难写出一篇好的诗评来。你看,作者从给原诗的立意定为位,指出诗歌中“情趣”的精妙,继而将诗歌精美之处一个一个的叙述出来,最后将原诗中所描写的“情趣”归结到最终的根本——文化上来,一种大众文化的品味。即“就像我们总乐于跟风趣乐观的人相处一样,读文学作品或欣赏影视佳作时,我们也会很乐意遇到令人轻松愉快的东西,这就为诗歌的‘情趣’提供了必要的阅读市场。”很专业、很好的一篇诗评,倾情推荐共赏!【编辑:申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申酉        2013-02-05 13:37:45
  一直非常喜欢咏梅写的一些诗评。
   咏梅对诗歌作品的内涵的掌控和把握是比较到位的,对一些好的诗歌作品,往往以自己独有的视角去解读和理解,值得赞赏!感谢咏梅赐稿流年。问好并祝新春愉快,佳作连连。
文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有了文字,生活会变得丰富起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