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青海,是一个湖的名字

编辑推荐 青海,是一个湖的名字


作者:作家邓涛 秀才,295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60发表时间:2013-02-09 09:50:44

青海,是一个湖的名字
   处于高海拔的地理状态,一座峰紧紧牵着另一座峰,隆起得并不奇崛,却是浩荡而健硕的山的方阵。
   涉过湟水,从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日月山向西,库库诺尔就成全了我们的渴望,这是蒙人的称谓,说的是青色的湖。
   它还有一个古称叫西海,与真正的海——东海、南海、和北海(渤海)并列,关于“四海”的说法在西汉末年因王莽的上奏而形成那个历史阶段的一种解释,从此天下有了东海郡、南海郡、北海郡和西海郡,完成了所谓四海一统。
   这里的马应该是著名的青海骢的后裔,可是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四蹄腾空、日行千里的神奇,而是和羊群一起散漫地不挑不剔地嚼着草,甚至不顾及车辆和来客,这是它们世袭的领地。我们只是指点一下风景,谈谈吐谷浑建都或哥舒翰在海心山筑应龙抗击吐蕃的旧闻,也会为文成公主的眼泪而一声感慨。
   或许青海湖过于偏僻,这一带发生的历史事件始终未能抢夺到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历史的注意力。
   曾经有一支游牧于东北的鲜卑慕容氏部族,西晋末年由他们的首领吐谷浑率领,历经艰苦地跋涉,迁徙到西北河湟地区。这个部族后来干脆以吐谷浑为姓,南北朝时,他们的王夸吕自号为可汗,在青海湖西岸十五里筑伏俟城,从遗址来看,城并不大,他们也不需要大,因为根据《魏书.吐谷浑传》所言:“虽有城郭而不居,恒入穹庐,随水草放牧”。
   吐谷浑顽强地存活了三百五十多年,吐蕃崛起时,它在两强之间,公元633年,像灰一样被吐蕃吹出了历史的舞台。
   大唐与吐蕃两个巨人终于面对面,他们之间既有和亲亦有兵刃。
   日月山见证了唐蕃之好,2007年,我从青海湖回到西宁时写过一首短诗《日月山》:
   从长安拉扯出了几千里的孤独/正被成群的牦牛和羊 争相嚼咬/海拔已是一个唐朝公主/度量思念的单位/越是贴近的日月,越有刺痛的遥望/有多少窗户,让她举头又低头/倒淌河:我干旱的手中/清晰的掌纹,它还想紧紧去握缺雨的高原上/流失已久的/那一阵阵汉家女孩的呜咽。
   文成公主的眼泪并未换来永久的和平,天宝六年,即747年,名将哥舒翰奉命来此抗击吐蕃。第二年,他在青海湖附近筑神威军,为吐蕃攻破,将军又在湖中如今的海心山当年的龙驹岛筑城,因“有白龙见,遂名应龙城”(《旧唐书.哥舒翰传》),接着攻破湖东南的吐蕃石堡城,由此,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斑头雁、天鹅自由地鸣叫,它们骄傲自己的祖祖辈辈飞翔在历史的上空。
   这里是羌人的故乡,已看不到他们闭守于此逐水草而居的逍遥日子。
   环视将青海湖封存在高原上的粗犷峰峦,我试图抹去岁月的尘土,寻找这块土地与外界交往的路的痕迹。
   以商旅、和亲、沟通、战争为主题的路铺就在我的思维里,那一条条交通线路把历史碎片整齐装帧在一起。
   西海郡的设置,使湟水流域出现通向内地许多多功能的邮亭,它们以武装的形式据守在高原,传递着消息和物质,连起来成了朝廷伸向雪域的手。而羌人似乎更愿意同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人打交道,在河西走廊的南边在商人、僧侣的脚下踩出一条直抵西域的羌中道,也就是后来经常提及的青海道的一部分,这条路是东西大命脉河西走廊的重要补充。
   青海道向南就去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长安城,吐谷浑的王派使者向大隋大唐进贡、求亲,皇的女儿又在这条路上带着华贵的悲伤远嫁他乡。同时青海道也留下过声声急促的马蹄,隋炀帝的西征和唐太宗派兵平定吐谷浑内乱,使这条路参杂着杀气。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把青海道变成汉藏同为一家的唐蕃大道,一时间大唐的丝绸、茶叶,吐蕃的马匹、牛羊在古道上进进出出,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桥”。吐蕃文明与中原文化因这条路全面地碰撞与交流,成为十三世纪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直行道。
   我喜欢听青海湖水拍打岸的声音,它是辽阔高原寂寞的呐喊,我们的目光穿过这种声音,穿过牛羊麻木的表情,穿过高原冷漠的面孔,向东不远的河湟谷地找到一个叫柳湾的村子,停在四五千年前众多的彩陶前,它们是一颗颗古老的魂,大雨将它们从山上的土里冲刷下来,进入到现代文明的阳光下。
   让我们忽然发现了祖先们在氏族生活中的闲情,原始状态的才华,他们也有简约,也有抽象,也有高尚的裸体。我们在艺术上争论、忙碌这么多年,原来只是为了回到起点。
   从精神角度,这片土地并不荒凉,柳湾墓地作为中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原始社会墓地,三万多件彩陶使我们失去的记忆顿时复活。
   青海,只是盗用海的名字的一个湖。
   这一片海,是高原上的海,有大海一样的滋味,但它和高原上牛羊马一样温良,没有咆哮的恶习,拒绝骇浪、啸和激烈的台风。因为这一片海,高原有了生动而温暖的部分,因为这一片海,高原有了龙和它们的水族臣民,干燥的土地上有了另一番景象。
   只是这一片海越来越不适应用壮阔一词,我沿着湖边走过许多地方,遇见过许多人,他们告诉我许多事,比如我站立的一块干裂土地曾经生长着关于水的歌谣,它们都叫海,可不知什么时候,这海找到一个去处,留下一片空旷和无奈。
   海也在上天入地,或许好多年好多年以后,人们读我们的文章来找寻青海,如同我们寻找青海道和久远的史料,获取高原上一个大湖的线索。
  
  

共 20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们只知道青海湖的美景,很少有人知道青海湖的历史。“于高海拔的地理状态,一座峰紧紧牵着另一座峰,隆起得并不奇崛,却是浩荡而健硕的山的方阵。涉过湟水,从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日月山向西,库库诺尔就成全了我们的渴望,这是蒙人的称谓,说的是青色的湖。”是文成公主出使命吐鲁番换取和平的地方。青海湖留下历史战争的马蹄。一篇有地域人文历史的散文。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编辑:诗人夏红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