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散文】醉美的松风古道

编辑推荐 【菊韵散文】醉美的松风古道


作者:沐雨 秀才,262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10发表时间:2013-02-16 08:17:36

【菊韵散文】醉美的松风古道 上溪有个桃花坞,早已名闻遐迩。每当春天桃红正艳,十里桃坞,人头接踵,万亩桃林尽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景盛况。然而,那一条掩藏在桃源深处的古道--松风古道,或许鲜为人知。
   从上新塘村过一座悠悠晃晃的吊桥,到达溪水的彼岸,沿山路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有“松风古道”四个苍劲大字的木牌楼,往上踏行,则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桃花坞山庄。我们去时正值晚秋,满山桃林落寂,只剩下裸枝在风中挺立。山路崎岖逶迤,行人稀少,而我们一行二十余人的到来,给沉寂已久的桃花坞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
   向西前行,沿着桃林小径漫步不远,一片葱茏苍郁的松林,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渐行渐近,原生态的苍劲古木和古道,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发显得峥嵘、悠远,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真切感受。
   这条山道,自古就是义乌通往兰溪的大道,道旁生长有十八棵古松,据说为浙中地区现今存留最大的古松树群。从树龄看,可以分为祖孙三辈。最古老的有六棵,植于1329年(元天历二年),至今已有680多年历史。父辈松八棵,植于1709年(清康熙48年),屈指算来也有300多岁了。晚辈松有四棵,植于1849年(清道光29年),也有160多年了。除了大片古松树外,这条古道还散落着许多棵数百年树龄的苦槠,构成了一幅大气磅薄、浓荫蔽日的自然画卷,古道古朴的风貌景象,存留之完整,令人咂舌惊叹!
   古道蜿蜒向着高坡延伸,斑驳的石阶,被路人的脚掌磨砺成了各种光滑的形态。黄橙橙的落叶,仿佛给这条沉甸甸的古老山道,铺陈上了一抹金黄的色彩,更增添了迷离的神秘之气。岁月悠悠,时光荏苒,恍惚在此定格、倒流。
   踏着古人走过的山路,攀援而上,古道两边的古老松树已然在向我们招手相迎,面对接踵而至的,从一百多年到六百多年树龄的古木,我们无不惊诧,恍如走在历史的长廊,聆听先辈远逝的足音。我们感叹,历史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记忆。
   那几棵最古老的松树,虬枝四展,树冠顶平,枝桠弯曲,凹凸隆起,树高约15米,树皮龟裂,缝隙深凹,显得老态龙钟。300多年的那几颗老松,枝干粗壮挺拨,枝繁叶茂,树高约18米,依然生机勃勃。即便160多年的那四棵松树,也是铁杆铜枝,后来居上,更显活力。
   松风古道,经历过朱元璋攻克婺州的金戈铁马,又见证了抗战烽火的洗礼。能够得以幸免,留存至今,或许是一个谜。
   陪同我们一起游览古道的朋友吴君,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的一部分。
   吴君是古道下游上新塘村人氏,父辈还居住在古道上头的里美山村,八十年代初才搬迁下山。吴君介绍说,里美山村居住在高山之巅,大部分农田坡地都在山脚之下。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上面也曾盯住这片古松树,欲砍伐做炼钢之用,但里美山的村民坚决反对,声称下山种田需要有乘凉歇脚之处。在村民们的一再坚持之下,最终这条古道和大片古木才逃过浩劫,幸免于难,得以保存。里美山人对古道情之深切,可见一斑,亦功不可没,芳泽子孙后代。
   松风古道的尽头深山里,有一座黑瓦白墙的小山村,桃林修竹环抱,宁静而安祥,她就是占尽风水的美丽山村--里美山。这里也是古木参天,几棵生长了五六百年,两人才能合抱的古松和苦槠,给古老的山村增添了迷人的魅力。里美山曾经是金义兰浦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村子以水塘为轴心,依山而建。一年四季,绿树掩映,莺歌燕舞。抗战时期义乌人民的脊梁,红色县长--吴山民的故居,就镶嵌在恬静而祥和的山乡村居图中。
   古松伴古道,明月松见照。美轮美奂,风情万种的松风古道,集天地日月之精华,不仅给人宁静而温馨,赏心悦目的享受,更给人无限的遐想……。
  

共 14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游桃花坞,踏松风古道将自然景风浏览在读者的视线,讲远古,抒情怀,一觅铁杆铜枝。怅旧居忆抗日根据地,一笔两笔浓浓情。古松伴古道,明月松见照。正是这种写照。欣赏美景,拜读佳作。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云之禅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之禅心        2013-02-16 08:19:36
  松风古道,古朴人家。夕阳向晚,景景奇观。
就这般懒散的进入深秋吧!随着落叶走到那里…… 那里就是我修行的道场。 你看不见我心海里的玄机, 我只示意一抹残阳给安住的眼神, 让它把我的觉受说给你听……
回复1 楼        文友:沐雨        2013-02-16 13:01:39
  云之禅心编辑的几笔勾勒,贴切地表述了此文立意。谢谢!祝你万事顺意!
2 楼        文友:沐雨        2013-02-16 12:46:41
  历经沧桑,一段古道得以保存,让我们后人能沐浴松风古道,实为大幸。有感写下此文,以作纪念。
热衷文哲史,写作偏好杂文,随笔,诗歌,散文。
3 楼        文友:叶雨        2013-02-16 15:58:58
  又看到沐雨大哥的散文了,非常高兴,春节之大餐,拜读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沐雨        2013-02-17 13:01:33
  谢谢叶雨社长!去年文章是写少了一点,今年会尽量多写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