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紫色雨露』永远的骑马坝(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流年*紫色雨露』永远的骑马坝(散文外一篇)


作者:王必昆 秀才,117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2发表时间:2013-02-18 19:48:38

【永远的骑马坝】
   在这个世界上,越是有名的地方越容易去,越是无名的地方越不容易去。而那些无名的好地方,更是难以企及了。所有的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都如同一个个被迫作秀的佳丽,无论风雨阴晴雪飘霜落,天天都在抵挡那些大大小小的眼睛的吞噬和灼伤,承受那些肥肥瘦瘦的脚掌的践踏和踹踢,躲让那些粗粗细细的手指的触摸和贪抚。纵然美丽绝伦暗香浮动,也总会让人平生残花败柳姿态俗厌的感觉。
   我于是越来越不喜欢像明星一样总被人群簇拥着的有名的地方,却喜欢寻找如侠客一样不为人知的无名之地。而这样的净土是越来越少了,许多昨日的净土已成了今天的热土。不净无静,顿失原本的自然与清新。
   想必云南还是生存净土的一片高原,但香格里拉、玉龙雪山已日趋热闹得像公园,这都是名气惹的祸。最近有人发现文山的坝美村堪称世外桃源,我没去过。但到了滇东南绿春的骑马坝,也让我有了世外桃源的感受。
   我们从绿春县城到骑马坝,沿着蜿蜒狭长有些恐惧的山路蹒行,一路上所有的性格都被漫长的颠簸弄得平静如树。车子如一只负重的甲壳虫,艰难地在群山中爬动。途中到了巴洪村,遇上前夜山体大滑坡留下的残局,瘦弱的公路被撕剥得没了踪影,过客都在无休无止地等待,当地村民安慰说对面会有班车来接。天色日渐灰暗的时候,山沟的对面果然出现了等待的班车,我们挽起裤脚,从那些咆哮过的泥土碎石上走过。回头望时,在滑坡的山体上,还在爬行着一串弱小得似蚂蚁的人群。
   班车启动了,临时组合的一大车人都各自长舒了一口气。一会,森林就茂密得挤向公路,车子擦撞着如手一样伸出的树枝,发出植物和金属相碰的声音,不知它们是否在作一些有趣的交流。森林越来越静谧,林外的天空越来越小,班车仿佛一条孤独的鱼在如水的森林中游弋,被城市弄得干裂的鼻孔尽情地呼吸着湿润的空气,自在得想醒着睡去。
   当车子游到森林的边缘时,眼前豁然开朗,一抹平坝安祥地躺在山里,尤如一个婴儿睡在群山的怀抱中。坝子中水稻的嫩绿和山坡上森林的苍翠形成绿色与绿色的鲜明对比,使坝子成了万绿丛中的一片艳绿,格外温馨诱人。坝子边上散落着一些人家,还有迟到的炊烟袅袅飘起,化入傍晚的幕色。这就是骑马坝,这就是远离尘世的骑马坝,我们像一群寻找水和空气的鱼游进了它。
   陪我们去的朋友是骑马坝乡的原党委书记,自是熟悉,直接领我们去乡政府,找到了现在的党委书记等人,都热情得不得了,嚷嚷着要让我们先去洗澡。说是到骑马坝不去河里洗澡,等于没来骑马坝。我们将信将疑只好拖着一身的疲惫跟随他们去。从乡政府背后沿山路下了岩子,即见一条如画的河流盘绕在山谷中,被暖暖的暮霭笼罩着。周遭是青翠欲滴的森林,从森林深处流出的清泉穿过奇形怪状的石头,构成一幅极美的山水画。水流不大,却常年不断,在雨季中依然清澈见底,寂静的山谷被这潺潺流水弄得灵气十足。我们脱衣入水,虽无宽绰处游泳,但能在这山泉里无拘泡洗,已是享尽了自然之趣,甚至怕自己的俗身染污了这仙泉。韩愈“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的情趣无非如此,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也不过这般。在谈笑中,知道了这条河叫“大的河”,又称“的松河”,分公、母两条,从省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肚里流出,难怪如此清莹温暖。
   清泉洗去了我们一身的风尘,似乎也洗去了心灵的尘土,顿时变得轻松自在,遐意至及。吃过晚饭,我们走进村子,悠然呼吸着乡村的夜晚。但见房屋里灯火朦胧,田野中蛙鸣清亮,夜空中群星璀璨,甚至还有莹火虫忽闪忽闪地飞过。夜幕下的骑马坝,罩着这层薄薄的黑纱,更加显得神秘诱人。回到乡政府的招待室,找服务员开门,那女子满脸疑惑,告诉我们出去不用锁门,书记乡长都从不锁门,乡里都这样。我们非常惊讶,同时也为自己随手锁门的好习惯感到汗颜,真想不到如今的世界还有不必锁门的地方,文明社会的安全措施在骑马坝顿时显得俗不可奈。
   因翌日要走,我们起床后又沐着朝露到“大的河”里洗脸,留恋享受这如梦如仙的山泉。回望骑马坝,背靠黄连山,前伏“蚂蚱河”,侧流“大的河”,中间镶嵌着的就是边陲绿春县唯一的一块坝子,这真是得天独厚的山中仙景。骑马坝是傣语的音译,意为牵马搬到的地方。它是绿春县唯一的傣族寨子,也是最大的自然村,居住着三百四十多户花腰傣。我不得不羡慕和佩服这些傣族了,他们总是能找到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恬静地过着婀娜多姿如诗如画的好生活。对于久居闹市的人来说,骑马坝这样的地方,无疑是人间仙景世外桃源了。
   回来的路上,听人说骑马坝要开发旅游,短暂的欣喜过后我却感到深深的担忧。我想骑马坝之所以如此的静美,大概还缘于它远离了城市和人群,不为人知地藏在遥远的山峦中。如果路修好了,名气扩大了,游人纷至沓来,那骑马坝还能这般如诗如画吗?“大的河”泉水还能这样清澈吗?人家的屋门还能不锁吗?“头顶香蕉,脚踩菠萝”的坝子还能有那么多水果吗?但若不开发,骑马坝的生活也不可能太富裕,傣族同胞也不可能享受现代生活,这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我真希望不要有太多外人去惊扰骑马坝,让骑马坝成为这个物质世界已经少得可怜的一片永远的净土。
  
   【遥远的西北勒】
   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会跋涉过许许多多的地方,甚至有幸运的人能领略到世界各地的风光;但却很难说出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地方来。我从小酷爱地理,在记住了梦幻中的里约热内卢、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些美丽的城市名后,也记住了西北勒这个冷凄凄的地名。我只去过一次西北勒,但它却使我的灵魂产生了强烈震颤。
   西北勒距离滇南重镇蒙自仅三十三公里,从著名的碧色寨往北,有一条粗糙的四级路直通西北勒,这就是寂寞的西北勒公路。说西北勒遥远,其实是指主要缘于自然条件形成的社会距离,作为地理距离它并不远。不少蒙自人都出过省,甚或出过国,但却很少去过自己身后的西北勒,这样西北勒就成为蒙自县乃至云南省最贫困遥远的地方了。
   1993年11月12日,缘于一项交通公务,我和几位同事颠颠簸簸地去西北勒。那是一个很好的晴天,但到了西北勒,我们却感到有些阴冷阴冷的。
   西北勒是彝语的音译,意为石头多柴禾多的地方,聚居着吃苦耐劳的彝族和苗族。它的北面与开远接壤,西南为富饶的草坝、蒙自坝,而西北勒却全乡都是贫瘠的石灰岩山区,遍布着低矮的灌木丛和枯瘦的山茅草。西北勒很穷,唯一拿得出手的土特产品只有山楂和核桃。乡民们的主要粮食是包谷,只有一个名字颇美的香塘子村能栽点稻谷。
   在寂寞的西北勒公路上,唯一路过的寨子是朵古村。这条公路唯一的养路工祝玉昌就住在这个小村里,我们找到他家时,他早已去很远的地里干活了。那屋里很暗很乱,祝玉昌的妇人只好招呼我们坐在门外,并捧来些成熟得不大好的生葵花子给我们嗑。一会,这位矮小的妇人匆忙着买来一包崭新的金沙江牌香烟,用粗糙的手把封口全部撕开让我们抽。却未料我们谁也不会吸烟,妇人有些诧异,尴尬着收回去了。我的心里顿时感到难受,对于妇人来说,这包“金沙江”远比城里的“红塔山”更珍贵呵,我们怎么竟不会吸烟呢。
   到乡上办完事后,张乡长领我们到食堂吃饭。未入食堂,就见门口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写道:在食堂就餐的同志,每人每餐请交伙食费两元。这让经常享用公饭的我有些心悸,纸很旧,显然这规定已有很长时间。饭桌上没多少菜,只是两大碗鸡肉煮洋芋,两大碗淡金白菜。做饭的是西北勒小学的一位男教师,据说是他负责经营这食堂。鸡肉味很淡,大家都吃出来了,做饭的老师解释说,他们这里鸡肉不兴放盐。我不便追问为什么,可能是吃盐太不容易。吃饱饭后,我们要付伙食费,但乡里的同志说,他们盼的就是交通官能到西北勒来看看,哪还能收钱呢。拗不过他们,只好白吃。在回来的路上,为这事我内心却一直忐忑不安。
   那次去西北勒回来后,我写了篇散文《在西北勒感受生存》,虽在省城和京城的大报发表了,但读来总觉得意欲未尽。西北勒人顽强拼搏的生存精神时时触动着我瘦弱的灵魂,令我燥热不已。自那以后,我就一直没机会去过西北勒。
   前日,接到办理西北勒乡一位县政协委员提案的任务,使我格外关注这事。西北勒目前是蒙自县唯一不通客车的乡,这位政协委员建议每周开两班客车,解决西北勒人来往县城的困难。
   蒙自是一个交通较为发达的地方,但西北勒却让这个历史上曾是水陆空俱全的滇南交通枢纽感到难堪。1973年,修通了县城到西北勒的公路。七十年代曾通过客车,但不久即停了。八十年代通了几年,每周两个班次,开的是货车带客车,由县财政每年补贴几千元,这样国家为这条线每年还要亏损一、两万元。坐车的人很少,多数是乡里的职工。西北勒农民一家人来蒙自赶街,往往只让一人携东西坐车,其他人仍走山路。1989年停开至今,7800多名西北勒人一直走的是这遥远而崎岖的山路,包括乡长到县里开会也常常是走路下山。这条修通二十余年的西北勒公路,也许是经济效益最低的县乡公路了。每年只有播种时期供销社的卡车拉几次化肥上山去,偶有政府去下乡的吉普车跑一跑,难得在这条路上见到一次车,路上的茅草由此得以自在拔节。
   据了解,整个西北勒乡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还有几辆自行车。对于交通运输,西北勒人祖祖辈辈靠的是人背马驮,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方便价廉地坐上汽车出山。可县汽车运输公司也有他们的困难,他们听了也是爱莫能助。这条公路人流量太小,路况又差,一出车就意味着亏损。现在车辆产权大部分属于驾驶员个人,谁能吃得消一年亏损几万元。看来这份要求并不算高的政协委员提案,仍是蒙自交通的一道难题。
   闲时翻阅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发现西北勒在业人员中仅有四人从事工业,也不知搞的是什么样的工业,没有一人从事交通运输业……哦,面对贫穷的西北勒,相信我们都会想到一个共同的命题:交通。为此我常常思索,西北勒何时才能不遥远呢?

共 39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永远的骑马坝】,一个如雪般透明纯净的地方,一个让人去过便忘不了的地方。作者用词精炼,下笔从容,将骑马坝最为动人之处描摹的栩栩如生,令人读后大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的多处亦将骑马坝的主要特征——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淋漓地体现。例如:“一路上所有的性格都被漫长的颠簸弄得平静如树。我们挽起裤脚,从那些咆哮过的泥土碎石上走过,回头望时,在滑坡的山体上,还在爬行着一串弱小得似蚂蚁的人群……”骑马坝的淳朴民风,骑马坝的清润空气,骑马坝令人陶醉的清泉,骑马坝幽静的韵味……都宛如人间仙境,深深定格在去过的人心上。只是,这样的一片净土,却要被开发成肥肥瘦瘦的脚掌践踏和踹踢的地方,实是不舍!然而,每一种进步与发展,都必然是伴着另一种牺牲与毁灭,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遥远的西北勒】,确实遥远!它的遥远并不是距离的长短,而在于那里还出于原始状态——人背马驮的境况。这相当于与中国的发展脱轨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西北勒能够不再那么遥远!全文条理清晰,富有质感,推荐共赏!【编辑:紫月清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月清影        2013-02-18 19:50:21
  问好王老师,感谢对流年的支持,新的一年,祝福万安。
思无邪。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