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散文】国学与国学热的背景(外三篇)

精品 【家园散文】国学与国学热的背景(外三篇)


作者:王即之 童生,53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17发表时间:2013-02-19 22:54:0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国学热、世界汉语热方兴未艾,从大学里的国学院到国学班,从社会上的孟母学堂到童学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学揭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现、创造的一系列价值理念、文化意识形态、典章制度、精神境界和生命智慧。同时也是因为在近乎一个世纪中国学被边缘化,国学在国人的精神文化层面处于被西学消解、中国传统思想的原生态遭到破坏等一系列状态提出的。
   那么,什么是国学呢?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大师马一浮则认为国学者六经之学也。他认为六经可以统摄“四书”,统摄诸子百家,统摄西学。他的观点虽然偏激,但也不无道理,细加研究“四书”、诸子百家和西学都可以从“六经”中找到对应点。
   梁启超首提国学概念,区别于西学,就像国画区别于西画、油画一样。过去纯指学术,现在的概念扩展了,等于学术加学业(如中国书画、音乐等等),可谓三教九流同归国学,千岩万壑形成奇观。清代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都是极为有见地的。在当前情况下,国学如此之热,许多专家、学者功不可没。季羡林提出奥运会上秀孔子,冯其庸第一个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并出任院长,南怀瑾国学论著层出不穷,曾仕强在央视讲“周易”,于丹在央视讲“论语新得”,王财贵第一个在全球发起读经诵经活动,号召大家“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的确是这样,国学是我们的根,是文化的总源头,就拿“四书五经”来说吧:《论语》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勾勒出了人一生的奋斗足迹。《中庸》是处事之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教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孟子》则把儒家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由做人的层面提升到为政的层面。《诗经》是美文源头,“山有扶苏园有桃”至今为我们所传唱。《书》乃是安身处事的依据,“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就是它,虽然让人们不要盲目轻信它,但仍可见它的魅力所在。《礼记》是礼仪之邦的源泉。《乐经》的作用不可小视,从“移风易俗,莫过于乐”依稀可见它的魅力所在。总的来说,国学是时间深处的孤灯,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有了国学的滋润和引导,我们将活得更加淡定从容,有滋有味。
   那么,为什么国学在一夜之间热了起来呢?以我看来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了,我们有了话语权。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第三。由于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军事空前强大,所以我们说话有人愿意听了,我们有了充分的话语权,所以我们的孔子学院大行其道。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有三百多家,孔子声望达到了百年来最高点,儒学适合治世,不适合乱世,政治是文治。而现在恰好是一个难得的治世和盛世,是政治非常开明的时期,因而,儒家思想也就遍地开花了。
   二是精神迷茫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塌陷,精神迷茫。唯利是图年代,高尚被消解,理想被嘲弄,血性遭淡漠,而权利与金钱高唱凯歌。出现了集体无意识,全民心灵感冒的不该发生的现象。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只有偶像,没有榜样。我曾听央广上讲,北京的某一所高校,一个中国的大学生和一个日本的留学生在对话,日本留学生问中国大学生“听说你们中国有一英雄宁愿被活活烧死也没动一动”中国大学生接话说:“是的,他叫邱少云,像这样的傻瓜现在在中国再也没有了。”日本留学生严肃的说:“是呀!你们把你们的英雄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们却没有忘记我们的民族英雄,既然是这样,我们的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你们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中国大学生面红耳赤,无言以对。2007年,兰州姑娘盲目崇拜刘德华,使得她的父亲在绝望中跳楼自杀。浙江小伙因失恋欲跳桥,老奶奶在百般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给他跪下才使得他没有跳下去。重庆女大学生给身上纹男友名,她父亲批评了她,说:“你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我应该为你负责”,这个姑娘一怒之下,用菜刀剁下自己的一根手指并说:“还你一块肉,咱俩的关系一刀两断”。一个大学生到北京上大学,他妈妈知道他不会洗衣服,给他从家里带了六百双袜子,让他每天换掉一双。一女人找了七八位证人后,方敢给120打电话救病倒在路边的老人,但由于拖过了时间,送到了医院老人已经死了。蓝田县几个农民在打牌,一个欠一个一元钱赌资,两个人发生口决,欠资者一怒之下,杀了对方全家。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就是精神迷茫的产物。
   三是学历高了,文化低了。现在随便在街上碰见三个人,有两个就是大学生,可是他们只是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文化水准基本是零,因为知识和文化是两回事,知识无非是养家糊口的专业技能,如法律知识、会计知识等等,几乎没有文化的成分。不是吗?当日本人问我们应该怎样继承李时珍的医学遗产时,接待团长竟说李时珍没来;一位著名的歌星竟然不知岳飞是谁,以为他是现代词作家,竟说“岳飞的词作得真好,能不能让他给我填一首词?”;北大学生考试竟然不知道太原在哪里,还振振有词的说:“我何必要知道它,打开电脑就知道了”;在青歌赛上有一位歌手,当主持人指着五个国家的国旗问:“哪一个是中国国旗时,他竟然指着某个国家的国旗说这是中国的国旗。”;还是在青歌赛上,余秋雨问满江红是谁的作品,一女大学生歌手说是曹操;有的大学生在翻译杯水车薪时,翻译成“一杯水,一车工资”;一教授让两位博士作台湾教材上的国学作业,有一半他们两个都不会做;我的英国籍学生亚当问我:“王老师,听人们说国学在中国已经死了,对吗?”我说:“不对,国学在中国虽然衰微了一百年,但并没有死,因为国学经历无数次战争、内乱和数次异族统治都没有中断,现在怎么会中断呢?从中也可以看出外国人对中国国学的基本认识”。那么,什么是文化呢?我以为文化者,文明之教化也,文化人心,文化天下是也。比如说古人读《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他们从小接触的是“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是文明的教化。而现在的年轻人缺的就是这些。
   四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在国学的继承方面对我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日本三个女人中有一个爱好书法的人;日本、韩国随处可见读书人。韩国人总是给我们上课,他们已经注册了端午祭,正在就风水、祭孔和由中医改成的韩医等申遗;韩国人说书法是他们祖先创造的,兰亭序是用他们的高丽纸写的。日本、韩国都是半岛国家,他们的民族心理特别脆弱,他们见我们的什么都好,梦想着一桩桩、一件件掠为己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的话,我们就是民族的罪人。我们将无颜面对我们的列祖列宗和子孙万代。弘扬国学正当其时,假如我们不弘扬谁来弘扬?假如现在不弘扬何时弘扬?
   在我国部分省市已经行动起来了,河南人重视文化建设,梳理历史文明的轨迹,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试图一点点代替陕西的历史地位;山东人和东北人举起民族精神大旗,唤起民众的自觉,塑造本地文化形象,也为我们带了好头。陕西人不要以个人为本,要团结协作,抹黑的脸大家一起洗。道不远人,文以载道,只要我们坚守乾坤正道,直道而行,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出国学的广阔大道!
  
   寒树野云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读王珊的山水画
  
   长安画坛人才辈出,然女流之辈则属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今冷不防却冒出一位,她就是西安美院国画系陈国勇山水画更加工作室讲师、青年女画家王珊。暮秋时节,在幽静古雅的西安美院校园,我走进了王珊的画室。初次见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有着水晶般的外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磊磊落落如明月之皎然。她语速适中,游刃有余,恭谦为德,静以求之,不见大波大澜,唯见缓缓而来。读着她法度森严、清气袭人的山水,听着她自然秀雅、禅意悠悠的谈吐,不由使我欣然命笔,草成此文。
   王珊籍贯开封,生于西安,幼承家学,耳濡目染,习字作画,遂成日课,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考取美院是她坚定地信念,凭着天生的聪慧和后天的努力,她终于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院。大学四年系统的学习,为她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她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繁重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她还有更高的目标就是要考西安美院的研究生。终于在大学毕业六年后,她考上了西安美院山水画研究生,在老师陈国勇的悉心指导下,她直道而行,学尽精微,以古为今,化人为我,一超直入如来境。研究生期间,她系统地研究了五代、宋、范宽、李成、郭熙、夏圭、马远和元代四家、明代四家、清代四王四僧、现代黄宾虹等大家的作品,在历代山水大家中,她最钟情于石涛,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成为她的创作方向。古人云,心一而意专,然后功足观也,齐白石云:“三四难下笔,一技之为家”,艺术从来是靠精益求精,以质取胜的。经过缜密的分析,王珊决定远离乃师,靠近寒树、野云、顽石、杂草的孤寂,为了积累素材,她多次到苏州、杭州、太湖、富春江、桐庐、千岛湖、黄山、景德镇、宜兴、青城山、剑门关、三峡等地写生,对南方的山水,她有特别强烈的感受,她曾一人到南郑县的南湖写生,此地很偏僻,少有人间烟火,但宽大的水域和八座山头,给她带来了艺术的灵感,这里的松树有高古的气息,像君子似的很脱俗,这里的水气蒸腾、雾气弥漫,活生生就是山水虚寒、清冷和孤高的气息。总之,这里的山川树木与她深深眷恋着的道家理论相契合。带着这样的感受作画,一出手便得到各方认可。2007年研究生毕业时她创作的《南湖游系列》获得院级一等奖,杨晓阳院长评价甚高,她居高临下地说“把此作品留下,把此人也留下。”
   读她的《南堍坡》、《玉潭凝碧》、《长宋瑞守土》、《倚玉》,一股冷清、孤高的气息扑面而来,四幅画作虽面目各异、却一以贯之,可以看出,她已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体系。女人作画一般很难逃脱脂粉气和甜美风的窠臼,所以杜甫的“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鲁迅的“扫除逆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才成为女人脱俗的指路明灯。令人可喜的是王珊却能从天生的劣势中反戈一击、独出机杼,摆脱一切纷糜,养内心之元神,在普通的闺房里构建起清高、孤傲、奇异寂寥的自家面目,实属难能可贵,细读她的画,纵向的参天大树和横向的荒坡白石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而在纵向和横向的内部又各有小对比存在,就像黑白鱼的一点一样,比如树木的聚散、前后、远近、正斜、高低、黑白、勾点、仰偃、工写,一系列的矛盾构成了和谐的画面,正应了道德经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树后的杂草、瑞兽又为画面增添了新鲜的血液,。而在山石内部,也存在着骨法和没骨、中锋和偏锋、勾勒和渲染、浓墨和淡墨、收和放等多种矛盾,充分体现了她的审美观和艺术追求。
   值得称道的是,王珊不光注重笔墨实践,也十分看重理论导引。我曾在网上搜索到她的两篇文章《试论中国山水画“淡和之美”》、《中国山水画淡墨表现的魅力》。两篇文章高屋建瓴、旁引博证、深刻阐述了老庄的道家美学和自己的艺术主张,为她的绘画做出了最好的注释。
  
   两头共坐断八面起清风
   ——读陈建贡先生的书法
  
   对于陈建贡,我是久闻其名,知道他是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身兼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委员、弘文馆馆长等多种职务。因为编辑《汉上至尊书画雅集》,我才有幸和他相识,一睹他的尊容,一见他竟吓我一跳,他怎么如此像弘一大师呢?光头长须、金丝镜,还有那古意盎然的唐装,一双睿智的眼睛散发着逼人的光芒,应该说他是很难接近的,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大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势。还好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我从我从事的国学教育契入,很快找到交汇点,从五四运动到批林批孔,从经济复兴到孔子学院,从精神迷茫到文化自信,谈了一个下午,遂成知音。从而得知,他不光外形酷似弘一,他也在潜心修行。大师并非天成,圣人需要修炼,弘一是由迷而悟、由凡而圣、由圣而神的,陈建贡也不例外。他谢绝了红尘热闹,而追求白云清冷,几十年如一日,心无物欲,坐为琴书,清如瘦竹,幽若秋兰、在寂寞的时空中保全着自己的天真和书法的纯净。他的书法风格多样、五体全能,犹以汉简和章草出众,东坡言“天真烂漫是吾师”,他对汉简有着天生的偏执,他喜欢汉简的天真烂漫,素面粗服,他以现代人的意识,承袭着汉简书法的率意和童真,给古老荒朴的汉简书法注入了勃勃生机,他不投机取巧、迎合时趣、追逐流行之风,他抱道守真、直溯源头,孜孜追求书法早期形成阶段的童声稚气,他深谙阴阳之道,大胆运用空间的想象,纵横驰骋地表达着他对线条的爱怜和锤炼,从而形成他古朴典雅、空疏旷达的自我风格。读他的汉简作品《心画》,一大一小、一枯一润、一高一低、一收一放、通过矛盾的制造达到高度的和谐,章草味的落款纵横得势、顾盼有姿,更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

共 72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口气拜读完作者王即之的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文字驾驭能力。前一篇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和引经据典的方式为我们做了回拓路石,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对国学热这一当前的热点现象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深度解读。后三篇则是对于三位书画家的跋序,读来亦显深刻和隽永,让我们对不同书画家的特点风格有了新的更清晰的认识。作者引经据典,文字天马行空,使读者大开眼界。欣赏,推荐!【编辑:陈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22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13-02-25 00:10:37
  祝贺王即之先生获得精品,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争取更多的精品!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回复1 楼        文友:王即之        2013-02-27 01:10:59
  谢谢您的精彩评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