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雅韵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韵散文】西葑漾记忆

编辑推荐 【雅韵散文】西葑漾记忆


作者:故乡的云 布衣,44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82发表时间:2013-02-20 20:36:04

西葑漾,位于浙江省德清东部水乡新安镇北部约3公里的一个湖泊,据德清县志记载:“西葑漾,在县东三十五里,蒲莲丛生,苇柳相映,湖乡一胜处也。”千百年来,西葑漾以其原始的自然姿色静卧在圩田村落之中。漾畔的乡民捕鱼捉虾,种桑养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又一年,一代复一代,生生不息,恒古不变。蔡剑飞老先生两次下西葑漾,被西葑漾的湖光水色所迷恋,欣然吟诗:“一湖芰叶正甜甜,买棹重过傍午天。记否前年三五夜,轻歌同上采菱船。”
   时光荏苒,世事沧桑。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起,西葑漾开始变了,其变源于当地一名乡贤。西葑漾北岸有个叫西葑漾郎的村庄,大部分人家都姓嵇,其中有一大户人家出了个留洋秀才嵇慕陶。光绪24年(1898年)日本东京蚕业讲习所(今东京农工大学),三年后,大学本科毕业回国,走实业救国之路,一身致力于蚕丝业。开始从事选育优良蚕种,当积累一定资产后,在1924年回德清家乡创办丝厂,三年里共办了三家丝厂,其中一家办在家乡,取名利农丝厂,厂址选在村中央。(其他两家办在德清新市、桐乡崇福)利农丝厂,含利益农民、农业、农村之意。在西葑漾周边村庄开办讲习班,传授新式培桑、育种、缫丝技术。并在塘栖、新市等地设立茧行,自收、自烘、自缫,方便蚕农售茧。西葑漾周边蚕农所采鲜茧可直接投入厂内加工,抽样分级,缫成生丝扣除生产成本后,按丝价结算给蚕农,蚕农得到较多的利益。利农丝厂的设备当时算最先进的,以日产蒸汽机为动力,由锅炉造汽供热煮茧。有缫丝车126台,工人256人,达到年产生丝10吨的生产规模。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蒸汽锅炉发出的声音响彻整个西葑漾,可那时的人们觉得这不是噪音,而是美妙动听的音乐。
   有了利农丝厂,就有了西葑漾近一个世纪的轰轰烈烈。二百多工人大都是女工,一群群来自西葑漾周边的村姑,走出家庭,成了缫丝工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劳动工资收入,家庭地位改变了,提高了。她们与大机器结合在一起,有了群体意识,有了组织起来的愿望,也有了争取社会地位的要求。利农丝厂蚕业指导员沈文纬,是进步青年,以制丝研究名义开办讲座,宣传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他自己加入了在新市的党组织后,在丝厂工人中发展党员,嵇峨、杨逢生、钟三先后入党,1928年德清县第一个工人党支部就在利农丝厂诞生。劳资总是那么容易对立,这一年德清历史上第一次工人罢工在利农丝厂爆发,罢工进行了近一个星期,争取到了缩短工时,提高工资的目的。这次罢工女工众多,在德清妇女运动史上增添了浓浓的一笔。厂内的革命活动影响了整个西葑漾,第二年西葑漾农村支部成立,并在许斌、沈文纬、嵇峨等领导下,开始酝酿农民暴动,筹划组建浙西工农红军。可惜由于内部泄密暴动没有成功。否则,西葑漾可能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摇篮。在抗战时期,西葑漾成了沦陷区,丝厂关门,工人回家,工人和乡民在日本人的枪口下挣扎了八年。1945年日寇投降,德清简师曾一度迁址到西葑漾,丝厂改成了学校,但没多久又回迁到德清县城北方山。1946年丝厂恢复生产,1950年实行公司合营,丝厂搬迁到武林头,曾经热闹的利农丝厂厂区变得鸦雀无声。家都在西葑漾的工人们,离开西葑漾,进了武林头丝厂,成了国营丝厂工人。当时,西葑漾谁家有国营丝厂工人,谁家就有比一般农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因为是工人家庭。利农丝厂停了,工人走了,但农村合作化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嵇慕陶传授的先进的种桑养蚕技术得到推广,陈梅生互助组蚕茧张产达66.6市斤,高于全省平均百分之四十一,陈梅生由此获得省劳模称号,当选为省人大代表,互助组也荣获省政府奖金50元。那时,国内外、省内外的蚕桑参观考察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京杭大运河上的苏杭航线还专门建了西葑漾停靠码头。到了1965年,当时的公社筹集资金,恢复了丝厂的生产,厂名索性改名为西葑漾丝厂,成了全县最早的社队企业。公社依靠丝厂所产生的利润,陆续办起瓷件厂、农机厂、建材厂、绸厂。一直到了八十年代,勾里(现属新安镇)的乡镇企业总是处于全县领先。
   可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德清整个缫丝行业进入困局,为了遏制长达十年之久的“蚕茧大战”1998年全国缫丝压锭第一锤砸在了德清,西葑漾丝厂就像年过七旬的老人日暮西山,列入淘汰行列。后来,当地领导和老百姓多次要求,鉴于西风漾丝厂有光荣历史和重大贡献,特事特办,准予重新开业。村里的几位能人负起了历史使命,合伙经营,但步履十分艰难。已难续昔日的辉煌。时过境移,全县的工业化浪潮已经形成了经济开放区、工业集中区的布局,快速、便捷的陆路交通网已经形成,水路交通已退居其次,西葑漾这个当年的活水码头今日缺少了现代工业的区位元素,西葑漾丝厂也走完了生命历程,留下的只是近百年工业文明的记忆,者可谓:“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西葑漾热闹了近一个世纪,百年后归回平静,还原于乡村湖泊的自然。二十一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时代,西葑漾应该有新的契机、新的企盼。让我们记住西葑漾!
  

共 20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西葑漾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上世纪留洋秀才稽慕陶引进了蚕丝业,他利用先进的制作技术,富庶一方农民,其中包括二百多名女工,加入了工人行列,在沈文玮等进步青年的带领下,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共党组织,酝酿过农民暴动,之后又经历日本侵略,后又实行公私合营,农村合作化,使得嵇慕陶传授的先进的种桑养蚕技术得到推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德清整个缫丝行业进入困局,后又合伙经营,无奈难续旧日辉煌。整篇文字以其翔实的记录了西葑漾近一个世纪的变迁,重现了当年蚕丝业的辉煌历史,以及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人们怀念。感谢赐稿雅韵!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编辑:树阴凉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树阴凉儿        2013-02-20 20:44:14
  一个地方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曾经的辉煌,以及给人们带来过的人生重大变革。欣赏美文!祝福朋友!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2 楼        文友:乐痴        2013-02-20 21:25:29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崛起,有兴旺,有湮没,有淘汰。无论怎样,曾经的辉煌历史都是一本殷实厚重的书,值得人们永久记忆。兄长以对家乡赤诚的情怀,用生花之笔挖掘家乡的人文历史,宣传家乡的美,祝福家乡的未来!敬佩!欣赏!祝福你,兄长!
记住美好,忘掉烦忧,开心快乐每一天!
3 楼        文友:诗语梦海        2013-02-21 17:01:38
  曾经的辉煌,今天的骄傲。家乡的亮点永远是我们内心难以抹去的记忆。问好作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