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专栏*寒地草』白洋湖·金仙寺(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专栏*寒地草』白洋湖·金仙寺(散文)


作者:峻毅 秀才,153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99发表时间:2013-02-21 19:26:27

『流年专栏*寒地草』白洋湖·金仙寺(散文) 具有千年历史的鸣鹤,古迹除了明清时期的官宅、民居、石桥、祠堂、庵院等,还有白洋湖畔绿荫中始建于公元535——546年南朝梁大同年间,比鸣鹤的古史还要悠久200多年,与白洋湖相依相伴相知了1400多年的金仙寺。
   白洋湖像一块镶嵌在群山翠绿之中的玉镜,镜边淡雅清秀不失艳丽。苏东坡曾对西湖赞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眼前的白洋湖让我深感有《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浓浓韵味,而“淡妆浓抹总相宜”更是白洋湖的写照。我觉得白洋湖暗藏了西子湖的风韵,蕴藏了璞玉般的无华,尤其是脚下这条依湖旁寺的湖道。凝望湖畔垂柳依依飘飘,真像是一群身着绿色盛装与湖水戏耍的瑶族姑娘,给白洋湖增添生机和活力。再看看近处湖岸停泊的游船,瞧瞧身边伴我同行与我嘻哈的师友,这景这情这韵味,有一种似曾遇过的熟悉。是的,似曾哪里遇过的熟悉,不是梦境。对了,想起来了,就有一种同学少年狂,共赏西湖景,同逛苏堤笑的味道。此时,我完全想象得出,出生在宁波北仑,自幼在诗的环境中长大的晚清诗人姚燮是在怎么的峦峰绿林美景,会有“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暝”这样的诗情意境。据说白洋湖与杭州的西子湖相同,在古代原系浅海湾,因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渐渐将海湾与海洋分隔相脱,后就变成了湖泊,就是通常称泻湖的那种海成湖,久而久之海水逐渐淡化,终成了淡水。
   白茫茫的雨雾中,白洋湖畔格外令人动心。远处,沿湖四周时而浅灰朦胧,时而银亮粼粼,像有一层淡淡的薄薄的柔纱帷幕在秋风烟雨中飘舞,使湖景在忽明忽暗中有一种动感,一种很轻盈很撩心的动感,比在明媚的日照下还要多几分羞赧,多几分含蓄,多几分神秘。
   近处,湖面宁静铮亮,像荧光灯下的舞台,雨点舞出了动感的圈圈涟涟。古柏中红门黄墙的金仙寺,背靠禹王山面朝南,静静地端坐在白洋湖这个舞台的东侧,总能享受到晨曦吐出的第一缕光芒。我在想,晨曦能把金仙寺的寺院楼阁趁白洋湖还在沉睡时,酣畅淋漓地映在湖面吗?若能,那湖面上金仙寺的倒影自然会让白洋湖沾上仙气,会让白洋湖更显魅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晨曦承载得起吗?晨曦不能则太阳不能;太阳不能则月亮不能。白洋湖是白洋湖,金仙寺是金仙寺,各自存在,互不干扰。唯有的关联,也只是金仙寺的晨钟暮鼓,总能博得白洋湖舒心一笑,笑出朵朵小小的涟漪,圈圈层层波推波的涟漪。
   金仙寺还像个全神贯注的观众,不过不只是欣赏白洋湖,还有对岸山间的村庄,还有村庄上空那淡淡散散、丝丝缕缕的浅色柔纱,一会忽悠悠地东飘,一会忽悠悠地西移。是湖仙子飘逸的裙带?是山仙子甩动的水袖?是湖水蒸发的水雾?还是从山与湖间飘溢出来的袅袅炊烟?是的,或许人们一时半会被这似纱非纱,似烟非烟的景象迷惑,分不清其中的假真虚实,读不出其所担任的角色,很正常。人性中的私欲杂念造诣人在思想行为能力上的差异,思想不同即意识不同,视角不同即触觉不同,观察能力不同即鉴赏能力不同,人生观的不同对世界的解读自然不同,个人境界也截然不同。但金仙寺看得非常清楚;金仙寺里的菩萨看得非常清楚;金仙寺的钟,那口高高悬挂、音质纯真润滑悠扬的铜钟看得非常清楚;甚至连金仙寺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看得非常清楚。因为它们具有无私欲无杂念品质,具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的境界,让我明白了何为无经不深,无经不浅,无高无低,无大无小,无真无假,无实无虚……
   金仙寺真静。感觉比我到过的任何寺院都静,既听不到寺院悠悠扬扬的钟声,也听不到寺内应有的南无阿弥陀佛声,更不用说有没有僧人做功课的木鱼敲击声了,墙外墙内静静的,静得我能听到雨儿与微风在嘀嘀咕咕地悄悄话,静得我能听到落叶与大地接吻的亲热声,静得让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世界的两个极——世俗与世外。世俗景幽幽,世外境悠悠。
   跨入寺院大门方知金仙寺反常的静是寺院在兴修扩建,暂不接待香客之故。是啊!古寺在上世纪五十年间因故寺僧外迁而梵音沉寂。眼前的金仙寺是姚云龙夫妇在八十年代末捐资重修的,之后近20年间,金仙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资助,渐趋整修扩建,才有现状。金仙寺之所以能引得世人关注,我想凡事起缘,终有因果吧。主要是金仙寺与弘一大师有缘,是那种慈悲为怀的深深佛缘。此因缘起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弘一法师曾屡次在金仙寺开设律宗道场。当年弘一法师自上虞白马湖来在慈溪学法弘法,最先就是在金仙寺。他来金仙寺断断续续前前后后不过二年时间,但是从根本上改变了金仙寺的历史。有时候,对于一个有定力、有思想、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来说,他个人蕴藏、积累、沉淀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意识,足以奠定这一地域或这一时期的文化趋势和历史收藏的厚重。弘一法师便是一个很直接的实例。
   除了弘一法师与金仙寺有如此佛缘,金仙寺与爱国精神有缘。爱国情缘。此因起缘于抗日战争期间,金仙寺曾为新四军浙东游击总隧淞沪分隧第三、五支隧的总部,在当时监院“月西大和尚”的带领下,冒着毁寺僧亡的危险,积极支持抗日游击战争。结下了具有抗日爱国历史意义的大爱情缘,对于当下更是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就在金仙寺的寺墙外,位于白洋湖东南一处,竖有一块黑底黄字的石碑,上面写着“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处”,虽然我不知道此处是不是爱国教育基地,但至少是希望后人能记住这一历史。惜缘终究有果——从金仙寺现有的建筑——山门、院墙、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佛殿、地藏殿、葛仙翁殿、望湖楼、望海亭、客房、讲舍等殿堂楼阁的规模和格调布局看,在如今的金仙寺可谓是殿堂恢弘,佛像庄严,无愧称浙东地区较具规模之十方丛林。
   我不是佛教信徒是肯定。我敬重观音,并颇有佛缘,凡进了寺院必拜佛也是肯定的。我敬佛拜佛却从不迷佛,不吃素诵经念佛,不讲究表面上的点烛上香,也不讲初一、月半,全凭随缘,就像我与金仙寺有缘而遇。
   可能是因为寺院正在修建,又是大雨天,寺内寺外连个香烛摊贩都没有。不过丝毫不减我拜佛的虔诚,也不影响我的矜持。没有香烛,性情依旧,真诚不变,我归我自己静静地拜……是的,我拜佛总是静静的,不祈求也不许愿。我对有则无,无则有;可有则有无可无,可无则无有可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我的终归是我的;不是我的,再求最终还是难为已有,这样简单的道理还是明白的。所以,每当我步入寺院庵庙,只要我双手合十,闭目宁神,静跪在佛像前,即便再怎么郁闷、焦虑、烦躁等种种,我多多少少都能从中得以释怀,得心坦然,得以心宁,让我因此而想到“入三摩地”的注释。虽然我达不到“入三摩地”的境界,但能产生想达到,希望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心境,拜佛能让我有如此心境,我还想要什么呢?真的,我足够了,我确确实实很知足了。老实说,我非常讨厌那些拿大把大把的钞票花在点烛烧香买锡箔经纸烧掉,烧成千上万都心甘情愿不说,还互相攀比谁谁排场大谁谁做佛事做得热闹,可对身边急需救助的社会弱势者,或遇见突发事件急需伸出援助之手,或对赞助失学儿童问题上,却成了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都不如,甚至看到别人有这份热情有这样爱心时,还会说些不冷不热,不阴不阳的酸话。看到这种人在上香拜佛烧经做佛事时,我打心底里瞧不起,甚至觉得他们可怜可悲——除了有钱,还有什么呢?烧佛经却不知佛心,拜佛却不懂佛的慈悲和宏愿。从表浅的现象看,烧经拜佛看是尊重佛,其实是对佛心佛愿的羞辱和嘲笑,与现实生活中的行贿者想通过贿赂谋私欲的性质是一样的。说透了,那就是一种意识行贿,就是一种意识贿赂,目的不外乎是想通过贿赂求菩萨能赐予满足自己的私欲。这对菩萨不是侮辱又是什么呢?
   我痴迷雨雾里的秋景。我就喜欢在绵绵雨丝里踩着地上的片片黄叶漫步。白洋湖,景幽幽;金仙寺,情悠悠。我就喜欢在幽幽的景里品味来自生活中的悠悠之情。

共 31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清新脱俗的散文,作者用淡雅的笔调将有关金仙寺的历史娓娓道来。金仙寺与白洋湖一衣带水,静静地观望着世间的一切。在作者的笔下,金仙寺仿佛一位智者,虽有爱国历史豪迈心间,但更像是一位旁观者,静静地存在,与世无争。这种性情仿佛与作者是如出一辙,所以作者才能做到在世俗里自在欢喜。好文,文笔老道,情思丰美,欣赏,荐阅!【编辑:东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东东        2013-02-21 19:27:31
  对你的文章,更像面对潺潺的泉水,清新自然。欣赏。加油。
一纸一年一年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