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散文】民族瑰宝芦笙

编辑推荐 【家园散文】民族瑰宝芦笙


作者:兰子 布衣,20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6发表时间:2013-02-24 15:39:17

【家园散文】民族瑰宝芦笙 民族瑰宝芦笙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是少数民族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在中国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
   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 0 0 0 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就开始制作并吹奏芦笙,当进京朝贡者带着芦笙到宫廷演奏时,得到朝廷官员的高度赞赏。当时芦笙被称为“瓢笙”。
   相传在远古远时代,苗族的祖先告且和告当造出日月后,又从天公那里盗来谷种撒到地里,可播种的谷子收成很差,为了解忧,一次他从山上砍了六根白苦竹扎成一束,放在口中一吹出了奇特的乐声。地里的稻谷立即在竹管吹出的乐声中长得十分茂盛,当年获得了大丰收。从此苗家每逢喜庆的日子就吹芦笙。
   芦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边吹边舞。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习俗,芦笙的演奏也有所差异。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踩芦笙\\\\",规模宏伟,芦笙高大,芦笙队伍演奏的芦笙,音乐丰富,气势磅礴,动人心魄。芦笙手们一边吹,一边熟练地做出倒立、滚翻、吊挂、倒背、爬竿、叠罗汉等高难动作。有的地区则以芦笙独舞和双人舞见常,旋律明快,技巧娴熟,引人入胜。有的地区芦笙较小,男吹女舞,节奏平稳舒缓,耐人寻味。不同风俗的芦笙技艺汇聚成一束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代代相传,永不衰退。
   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风清月夜,有情的小伙子手捧心爱的芦笙吹一首婉转悠扬的爱情曲,姑娘们以清脆的歌声相对。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
   在黔东南的谷陇地区,每年的农历9月27日—29日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要举行三天芦笙节,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人数达几十万人。其跳和舞姿的变化更大,不但跳步踢腿刚健有力,而且舞姿潇洒自如,动作优美。吹芦笙自然要6人,踩(跳)芦笙的苗族姑娘数十、数百人不等,她们穿着以银角为代表的银饰盛装,随着芦笙曲调翩翩起舞,尽情欢跳,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场面壮观动人,被誉为“东方迪斯科”。芦笙节期间,还同时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更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如今芦笙的形状和演奏技巧,在原有的风格上有了新的改进。现在的芦笙有六管、十管及十二管的,其长度有二尺、五尺及一丈多的;其芦笙曲调,除保持原来的古朴、悠扬之外,曲调多变,节奏明快,特别是伴之深沉、雄浑的芒筒声;使芦笙的声响和音量加重,格外委婉动人。
  
   芦笙节
  
   侗族芦笙节:为期一周的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9月27日举行。相传,芦笙管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因此又叫做孔明管。节日里男子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伴随着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
   苗族芦笙节: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
   舟溪芦笙节,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日开始,十八、十九、二十日进入高潮,尤其是十九、二十这两天,又是芦笙会又是赛马斗牛,特别热闹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 到了二十一日,双双对对的情侣缠缠绵绵地给芦笙会留下来年再会的盟约。

共 14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民族瑰宝,苗侗神器。继往开来,传承发展。【编辑:关中赤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13-02-26 01:08:49
  很不错的一篇作品,介绍了芦笙的知识,认真拜读学习了!欢迎继续赐稿!谢谢!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