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专栏*寒地草』一个人和一片沙漠(雅品)

精品 『流年专栏*寒地草』一个人和一片沙漠(雅品)


作者:峻毅 秀才,153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1发表时间:2013-02-24 21:09:10
摘要:最近,我有意识地阅读了新散文论坛和散文中国论坛作家们的作品,有意识阅读与随意阅读是有区别的。对于那些让我有意识阅读的作品,每篇读上二三遍是起码的,有人可能我笑我笨,阅读理解能力差,或许是,但我觉得我有意识阅读,我需要的阅读结果是走近(甚至于走进)写作者的写作意景中去理解作品,没有读上几遍的边读边记,边思边索边分析,及做好分析笔记,是很难真正走进到作品场里的。这样的阅读,也确确实实很费时间和精力,但读之有感,感之有思,思之有悟,悟中有评,回报作者,受益自己。故而,对于有意识阅读所化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觉得是浪费,对于常受到“出力不讨好”待遇的评论写作,自然能坦然面对,所无谓别人是怎么理解的,所无谓能不能让作者接受和受到冷脸。我只是从对得起自己本性无亏于有意识阅读中,得以阅读的快乐。

我对作家与其生长的地域关系一直很感兴趣,起源是因为很多作家都把自己的童年和家乡当作写作思源,成名作似乎也与其地域有关。其实,每一个写作者,都是有自己的写作根的,正如一棵树木生生需要有根系和造房需要根基一样。进入散文中国论坛和新散文论坛以来,我对于散文家和一个地域之间的关系,还有重于个性写作的,更是有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偏心阅读散文家出自贴近大地写作的作品和用心灵突破性创作的作品,并且有意识对于成绩突出的作家和重于个性写作的作家的作品进行了解读,彼有触感,很受感动。陕西耿翔、甘肃二杨(杨永康、杨献平)、邯郸三剑(王克楠、桑麻、崔东汇)、东北王开、江南雪儿、军旅张利文、马明博等等……杨献平就是其中的一个。
   杨献平之所以突兀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就是因为他的散文和一块沙漠,一块时时带有淡淡的,隐隐约约的军营味道的沙漠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解读他的散文,我有就是解读一个地域历史的感觉。虽然他和巴丹吉林沙漠不是与生俱来具有了联系,但当我想起这片沙漠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那个乐于把青春和写作挚情融入沙漠的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是杨献平。正因为如此,我把我的这篇拙作的题目拟名为《一个人和一片沙漠》。一个人是渺小的,但是他和一个地域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就不再渺小了,因为他的爱和情,甚至于生命已经和那个地域结合了。为了读懂那一片沙漠,我必须先要读懂杨献平,为了读懂杨献平,必须先要跟随他巴丹吉林沙漠系列散文,因此我沿着他在沙漠的足迹,展开了为时三个月的有意识阅读之旅……
   一、沙漠是一个哲学字眼
   在没有读杨献平沙漠散文的时候,自认为从文字和地质的注解中了解的沙漠仅仅是沙漠而已,对去沙漠旅游采风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在读懂了他的系列散文的时候,我才知道他脚下的沙漠不仅仅是沙漠,而是多了一个哲学字眼。沙漠的哲学,首先在于沙漠是有“胸襟”的,然后沙漠是有“思想”的,沙漠的思想不是外在的,是需要经过追寻者去努力开掘的。杨献平就是这样一个开掘者。
   沙漠在杨献平的眼睛里是有文化意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当我在思索它的文化意义之前,必须先要弄清“还有一些什么别的意义吗?”这在杨献平散文《忧郁的阿拉善》里,有着综合叙述的“昔日名不见经传的阿拉善已经成为了我国沙尘暴最大的沙源地之一,其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从我所在的巴丹吉林沙漠西端的戈壁向北张望,阔大无疆的戈壁一色铁青,稀疏的骆驼草棵棵憔悴,一棵和另一棵之间距离很远,像是一群孤立无援的战士,矗立在旷世的戈壁当中,看日月流转,大风奔袭,严寒和烈日仿佛它们与生俱来的宿命——再远处,是无际的苍茫。天气晴朗的时候,天格外蓝和高,就连云彩的线装尾巴都能够清晰看到;若是大风狂浪,沙尘弥天,即使站在一棵树前,也难以看清它身上皲裂的皱纹。”
   沙漠当然是广漠粗犷的,但是沙漠是具有文化品位的,是有文化层次,沙漠甚至还是温柔的,这在他的《秘密的河流》是这样描述的:“沙漠的冷渗人肌肤,似乎一些急于取暖的虫子,而此刻的大地都是凉的,我站立,我呼吸,唯一的热身体,寒冷必将靠近和进入。河水在宽阔的河床中,突起的流沙湿润,形状绵长而又弯曲,在月光下面,它是黑色的,黝黑的黑,泛光的黑。躲在低处的河水没有声音,它好像不在流动,而实质上,作为水,流动和向前的本质,也是坠落和上升的过程。多少年来,就在河边,一个外来者,一个在沙漠干燥而又在河流包围中又时常潮湿难当的人,我的一切都是宿命,河流的赐予和沙漠的笼罩,乃至空旷天地的熏染和抚慰。”
   河流,这本是一个物象,而在杨献平散文里是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河流是人类文明之母,即使是古代游牧民族也是逐草而居,没有水草,人类的生存是不可想象的。在杨献平对于西北的描写里,河流占着重要的一页,河流在杨献平的笔下是文弱的,是有灵性的,是非常女性化的,其最重要的河流就是弱水河。他以极大的热情颂扬了这条对于西北重要的河流。称呼她是从“巴丹吉林以及从它身体和灵魂中走过”,弱水河起初合称“弱水流沙”,其中的“弱水”就是《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的“水弱不能载舟,鸿毛不浮,是为弱水”。弱水河发源于祁连山南麓的莺落峡,至张掖城之外,尔后倒淌向西,在酒泉附近,又扭头向北,转向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一直流向著名的居延海。对于河流,巴丹吉林的母亲河性格描写时候,他给予了很大温情:“这一些,与弱水河有关,又好像无关。河流就是河流,它枝蔓横生,但不涉及人类的战争。是人,用各色各样的工具,从河流身上,从它流动千里的身上一点点取走,就是这样的,而河流也知道,人类的一切都与它自己有关,是水,让他们活着,在尘土飞扬和欲望叫嚣的人间:做爱,生产,活着,战争,算计,失败,成功,乃至灰飞烟灭,但最终,上升的绝对没有下沉的多。”
   二、一个人在沙漠里的精神舞蹈
   沙漠是沙漠,决不是荒漠,一个人可以承受沙漠的荒凉,但是无法承受沙漠的无文化,无信仰,无精神……可以肯定地说,杨献平在巴丹吉林沙漠系列散文里面,是欢乐的,是充满了精神富足的,这使人想到了古代边塞诗人,越是严酷的自然环境,越是把人的精神的力量逼迫到一个极致,这就是杨献平——一个对于沙漠充满了渴望而瞬间来到了沙漠,他找到了幸福,就像进入了新婚洞房一般享受着沙漠的荒凉,享受着对于自然的思考,他的心宁静下来了,语言就宁静下了。因此,有了源源不断的对巴丹吉林沙漠写作的出现。这是一种自觉的写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宿命般的写作。就如梭罗到了湖边,在自然里找到思想契机,到了对于“存在”思考的结合点。因此,我可以说杨献平在沙漠的状态,是完全进入了“人在沙漠里的精神舞蹈”状态。这是去长寿村笔会,无意间了解到杨献平家乡竟然就在山背后,他的父母至今还生活在那里。那么杨献平作为一个来自太行山的青年,当他与巴丹吉林沙漠结合的时候,他像走进了他的初恋场景那样充满着期望,又如步入了婚姻殿堂那样激情高昂,眼睛是那么充满欲火那样明亮,对于将来充满了向往和憧憬。而巴丹吉林沙漠也真诚地容纳了他,把他温暖地抱在怀里,让他充分地体验到了戈壁沙漠给予他无际的爱。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有的读者问是不是人到一种恶劣的生活环境里就一定可以出好文章呢?以我在写作经历中理解,和本身存有的写作理念和阅读经验,结合杨献平的写作习惯来加以分析,回答是给予否定的。最浅显的说法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写作者处于任何写作现场下,能写出什么层次的作品,与写作者所在现场的场景条件无关,与其取材大小和情感大小无关,与其文体范畴的放宽、缩小、或净化无关,而只是与写作者自身内在的知识蕴藏与创作素质而与其取材的独特与和写作者的驾驭能力有关,与其主体情感质量和思想内涵有关。如果杨献平不具有一定的诗人气质,如果他没有回归一般的心境,如果没有爱西北像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般地热爱,如果没有驾驭文字的能力,再怎么着也制造不出精致的,有着浓浓的西北韵味的西北散文作品的。正是因为他和这里的自然气质达到了同一高度的共震和共鸣,才有这样的句子:“沙漠是,人类也是,我想,大凡以活着的姿态成为风景的事物都应当如此,而对于巴丹吉林,我是迷恋的,我总是喜欢并膜拜那些带有悲怆气质的事物。”
   不难看出,在这片特殊的地方,极大的解放了他的想象力,使他身心内部的悲悯气质得到了强化,才有这样的句子:“我的身体和生命都是敏感的,在沙漠,一天天活着,也一天天衰老——在暗夜,我时常看到自己的生命,布满了刀子一样的纹路,一再裂开,无休无止——这些都将是灰烬,只有沙漠——飞行黄沙和那些稀疏的人类的名字会在风中得以流传。”
   在沙漠上,有很多的大风景,这样的风景很是让人震撼,作为写者的当然是捕捉到了。他在《流沙地带》中描写到:“很多时候,在现在的巴丹吉林沙漠西部边缘和额济纳之间的空廓戈壁上生存,我时常感到一种来自大地和天空的庞大力量——覆压着肉体,又笼罩着内心,就像这里春秋时节横飞暴虐的黄色风暴,既是一种肉体的打磨和洗劫,又是对灵魂的一种雕刻和摧毁。而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每一时刻,我都可以看到沙漠,数百米外的正南方是隆起的沙丘,众多的沙丘,在白昼为白色,傍晚为金黄色,进入夜晚,则和庞大的黑融合在一起——每次在夕阳中躬腰向上攀爬,感觉都像是一种激情的朝拜。”
   人在沙漠上最容易发生虚脱,在虚脱的时候,最真切的是自己的存在,自己是有血有肉的,而环境却不是这样的,在沙漠上,人和环境最容易产生极大的对比,杨献平描写的很真切:“一个人坐在黑夜的沙丘上,总感觉自己就坐在大地的中心。到处都是空旷,也存放着一些无依无靠、漂浮不定的生命,在这样的一种氛围当中,我觉得是一种精神的修炼,也是肉体的禁锢和消遣——然后,向北张望的时候,我怎么也看不到黄沙中的额济纳,一切都是苍茫的,遥远且亲近,虚幻而实在,触手可摸但却空空如也。”
   人在恶劣的环境里,一个生命的个体最容易被逼仄到了最小化,这个时候,人对生命的感觉也易卑微和茫然。因此,在他笔下对于自然的质问也频频而生:“向前是个宿命,表面的流动也是死亡的过程。干燥的泥土,河流向下,多余的部分越过,死和生,不可以自由选择——它明澈的悲怆让我在好多时候感觉到彻骨的凉。下潜的那些,是不是到达了我们所说的地狱,人类、植物甚或水的另一个世界?继续向前的水,河流,我可以确信,最开始的必将是最先死难和消失的一群。”
   当然,他也不缺乏来自想象的神来之笔;“唐玄奘来了,一个人,走到弱水河边。那时候,河水泱泱,横阔沙漠,玄奘也掬起一把弱水河水,张口喝下,甜味的水进入他干渴的胸腔之后,是一阵清凉,是佛家摈弃一场孽障之后的舒心明亮。而佛家毕竟也有着一副肉体,红尘如土,又如水和土,泥垢满身。我想象不出玄奘当年到底是怎样涉过弱水河的,依我的推断,他一定也挽了长裤,趟水而过。我似乎觉得,他肯定在河中心打了一个趔趄,背上有一卷经卷掉在水里,还没有来得及打捞,那黄页的经卷就随水不见了。”玄奘过河时候,究竟是怎样的,恐怕只有玄奘本人知道,但是他真的已经永垂不朽了。
   三、自然物象的人格化意味
   人是丑恶的,世上最丑陋的事无一不与人有关。但人也是重情的,人世上最温暖的也是人。在最讲究感情的散文里,如果没有人的出现,那么这篇散文也无之好或不好,因为基本已列入败笔了。这样就把杨献平巴丹吉林沙漠系列散文逼迫到一个绝地——因为沙漠上缺少城市化的人和人的复杂的联系,缺乏这些“柔性”,这样的话,就让写严酷自然环境的作家难以为继,常常显得缩手缩脚。而杨献平不是这样的,他是采取了“以大化小”来叙述沙漠的,这一“柳暗花明又一村”确非同一般。
   沙漠上虽然人烟稀少,但是自然物象十分丰富,有动物,有植物,也有自然状态下的天气景象……这些物象都构成了他的描写对象,成了他文中的主角。他怀着极大的悲悯叙述着自然景物,尊重自然景物,与自然景物之间有着兄弟一般的感情。比如是沙漠上司空见惯的“风”,若写西北,就不能不写风,而平平的风,在杨献平笔下却是有诗意、有灵性的,他在《流沙地带》中描写到“再就是风了,无处不在的风,掠过稀疏的树木、建筑和行人,那种撞击和穿梭的声音似乎就是额济纳长年不败的音乐,从远古吹到今天,从肉体吹到灵魂。在这座城市,最显眼的建筑就是一尊位于主干道上花坛之上的汉白玉雕塑了:高挺的石碑之上,匹马奋飞,长鬃飘扬,四蹄疾骤。如果静心观望,可以听到狂奔的剧烈马蹄声,在古老的丝绸之路和亘古的流地带,轰然作响。”
   风是沙漠上常常见到的、最为平常的景象,他在《秘密的河流》中还写到了风:“我嗅到了浓重的土腥,沙漠的土腥,带着白骨、动物皮毛和沉寂往事的气味,它扑到了我的身体,首先扼住了我的呼吸,似乎有一双冰冷的指爪,袭击了我的咽喉。我打了一个趔趄,我像一面旗帜一样,缓缓倾斜,衣袂展开,随后是跟随大风的猎猎声。我穿着单薄,连同身体在内,真的像是一面旧朝边关的旗帜。头顶的月亮此时笑了,向我,我想今夜的月亮只是我一个人的,河流、沙漠乃至细碎的植物,都是衬托。我和月亮,在弱水河畔,两两相望,两相照耀。我甚至觉得,要是没有我,这月亮一定残缺,它的光亮也会被一些叫做忧伤或者仇恨之类的东西遮挡得黯淡无光。”这样的感觉是综合性的,是作者和自然融化以后而产生的新的感觉;又是呈现出作者与自然物象共鸣产生的凝聚力具有“爆炸性”,这样爆炸性的描写给他的散文提升了文化内涵和心理的内涵,使在场性得到了强化。

共 1051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杨献平是甘肃酒泉的一位青年诗人、散文作家,是散文原生态理念的提出者、倡导者、概括者和实践者。他提出了以“大地血脉与精神境界,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为关键词的散文原生态写作理念,认为“散文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个人的,但又不惟是个人的,是大众的,也是地域的,是生活的,也是艺术的。”本文作者在对杨献平巴丹吉林沙漠系列散文进行了有意识阅读之后,深入开掘出这些作品内在的精神气质,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关于沙漠文化和历史的特点,从哲学高度、精神内核、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诗意描写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细腻而鲜活的解读,并且指出了作品存在的具体缺陷。纵观全文,大气磅礴,条分缕析,见解精辟,没有一般评论文章的概念化模式,只有深度阅读后的感悟和心得,是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尤其是指出作者创作中存在的不足,更是难能可贵。非常全面、深刻的一篇评论,荐阅!问好作者!元宵节快乐!【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225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2-24 21:12:31
  非常赞赏作者的有意识阅读。只有这种深度的阅读,
   才会深入到作品的内核,写作如此高质量的赏析文章。
   感谢作者对流年的支持!遥祝春安!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2-25 10:20:4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