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散文】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

编辑推荐 【文苑★散文】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


作者:诗画江山 布衣,19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66发表时间:2013-02-26 20:24:52
摘要:上世纪六七十代,正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你别看挂着“文化”俩字儿,农村的文化生活那叫一个贫乏,人们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有一场露天电影。如果哪个村演一场电影,一定会有十里八村的人来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你别看挂着“文化”俩字儿,农村的文化生活那叫一个贫乏,人们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有一场露天电影。如果哪个村演一场电影,一定会有十里八村的人来看。
   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服务于“文化大革命”,各大队团支部、民兵连都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把庄里的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自编自演一些小型多样的小节目,有表演唱、快板、对口词、大合唱、小合唱、舞蹈、活报剧等等,内容无非是毛主席语录歌、革命歌曲、批判性质的小品。公社革命委员会也会组织文艺调演。记得洒河桥二大队王孝文一家是文艺世家,在他们的组织下,二大队的文艺节目总是出类拔萃,所以经常被派到各大队去演出。
   村里的年轻人忒有革命激情,每到夏天,有许多晚上都是在碾道度过的。收了工吃过晚饭,年轻的男女推了饭碗就出门奔了街中间的碾道。碾轱辘和碾盘都被日头晒得热乎乎的,有人骑到碾轱辘上,有人坐在碾台上,头顶着月亮和星星,扯开嗓子,一首接一首的唱着革命歌曲。十几二十几个人的无伴奏合唱,声音传出老远老远,有几个五音不全的夹在中间,也不觉得难听,直到把自己会唱的都唱完了,把觉得好听的又再唱了一遍,让唱得好的来个独唱,折腾得差不多了,蚊子也拍死不少了,也该有爹妈叫回家睡觉的了,人们才会意犹未尽地散去。第二天有不少人说躺在炕上还兴奋老半天呢!
   如果听说十几里内的某个村晚上有电影,人们心里就长了草,尽管电影就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那么几部,连台词都能背下来了,可是还是要去看,不然这大半宿也睡不着啊!有的生怕晚了场,收工从地里就去了;有的吃过晚饭,从庄东头招呼到庄西头,仨一群五一伙叫齐了才上路。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霜天还是雪地,只要听到消息,就会有人情绪饱满地去赶场。其实那时候在生产队干一天农活,也是很累的,不知道人们的精神头怎么那么足!
   那时候通讯不方便,全大队只有一部辘辘把儿电话,可是会用的也没几个人。得到演电影消息的渠道很复杂,有的是赶集在街上听说的,有的是走亲戚听说的,有的是学生放学捎回来的。但很少有人打个电话问问。这样的消息有时候出奇的不准,几里地跑去了,演出的日子却不对,不是昨天演了,就是明天才演,弄的人们哭笑不得,即便是这样,却很少有人长记性,有消息就想去证实一下!跑了冤枉道也不后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几个坏鸟挺气人的,经常恶作剧,不怀好意传假消息,说某某村今晚有电影。这时候人们对他都很感激,可他自己却说有事不能去看,别人白跑路他在家里笑!但第二天他也好受不了,至少挨大伙一顿臭骂。如果生产队长也白跑了,那他就有好看的了。
   人们想看热闹,不怕冰天雪地,这都还好理解,可是爬着去看皮影,有谁肯信啊?那年一个秋后的晚上,听说滦阳公社小寨大队有新编现代皮影,伙伴们听到消息后都很兴奋,商量吃了晚饭就去看。也没人问问能不能过得去滦河。那时候滦河上没有大桥,都是过了汛期在河上架临时性木桥。在河心里打上木桩,架上横梁,摆上顺木,铺上秫桔,上面铺上黄土,桥就修成了,从秋走到春,汛期前就拆掉。我们估计晚上会有船,就去了十多个人。到河边一看,船没有,却有刚铺上木梁和顺木的桥了。过不过?不过,六里地白跑了。过,谁也不能走着过去,只能抱着桥梁爬过100多米才会到对岸。关键时刻,就有草鸡的了,不敢冒险啊,黑灯瞎火的掉到河里可没法救啊。有几个胆肥的就爬了过去,过了河还有半里地,到了台下看了几眼皮影,觉得不好看,又爬了回来。这样的经历就是电影里也没演过吧?我们庄的影迷们就创造出来了。
   看场电影是美好的享受,要是遇上雨,可就实在不漂亮了。有时候明知道天气不好,心里还是痒得不行,有点楞头青脾气的人就会站出来,谁去?不怕挨浇的,走!凡是这时候真会有几个跟上。如果没下雨,没去的人就会后悔半天,下了雨呢,没去的人也会庆幸半天。老天有时候会开我们的玩笑,这雨不是看到一半上下,就是回来半路上下,成了落汤鸡是小事,还要外带着挨顿骂弄个感冒啥的。可这比起看一场电影那个美劲儿,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最难忘的是通宵等待看京剧《智取威虎山》那场电影。那是一年夏天,听说晚上在洒河桥公社大戏场上演电影现代革命京剧《智取威虎山》,人们奔走相告,全村能走动的人差不多都按正常开演的时间去了。可是等了半天有人才说了,片子拷贝很少,只在我们县演三天,今天晚上是跑片儿,有四个地方今天要上演,兴城、白庙子、三屯营演完才轮到洒河,大家耐心等待吧。人们嘁嘁喳喳议论了好一会儿,有人就先到大街边房檐下睡觉去了,有人就在原地坐下睡着了,夜里好大的露水,身上全打湿了。到了后半夜,诺大操场,几千号人都坐着睡着了,集体打呼噜的声响真是绝无仅有。那时候担任跑片儿任务的人很辛苦,要公社出面指派责任心强的人担任,需要找个会骑摩托车的才行,一般都由邮递员担任。那可是当时的政治任务啊,几千人都在等着他跑来片子看电影嘛!快到下半夜三点多,片子终于到了,人们从梦中醒来,坐着看了电影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智取威山》。这是当年看了那么多电影唯一一次大伙坐着看电影,那可是席地而坐,秩序相当好。片子拍得很美,各种镜头变换手法花样百出,显得特别神奇,那可真是前所未有的艺术享受啊。人们的激情随着剧情起伏,不断为杨子荣的英雄行为鼓掌,有人还带头喊起口号:向杨子荣学习!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几十年过去了,说起如今农村的变化,套用一句老词儿:真是翻天覆地!就说文化生活吧,每家电视机不断升级,一家有两台电视的很多,老人孩子分着看,除了看不完的电影、电视剧,其他节目也是丰富多彩。足不出户享受文化大餐成了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享受好看节目的同时,似乎缺了点什么!缺了什么呢?

共 23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这是一篇质朴回忆性的散文,却以细腻传神的描写,浓郁的地域色彩,诙谐的语言如小说般的精彩。作者用质朴无华的文字,书写了那个文化贫瘠的年代,一幕幕如今看起来不可思议,可那个只有样板戏的年代,人们为了看一场电影,倾巢出动,不分酷夏寒霜,不在乎河流阻隔,冒死看电影,不惜席地而卧,昼夜等候,那扣人心弦的场面,会激情的喊出剧情口号!这是文化贫乏年代的素描,却让人感动不已。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大餐精彩纷呈。可不知为什么缺点什么?文章文风质朴,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灵动通俗诙谐,富有生活气息,细腻描写一幅幅感动,激情的场面,何尝不是铭记心底的温情那!那个令人难忘,贫瘠却很温馨,温暖的人情画卷跃然纸上!很温情很有内涵的文章!欣赏推荐!问好诗画老师!【军警社团编辑:春华秋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华秋实        2013-02-26 20:28:08
  质朴无华的文字,细腻传神的描写,浓郁的地域色彩,诙谐的语言。一幅幅打动人心的温情画面!欣赏问好诗画老师!祝您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诗画江山        2013-02-26 20:56:17
  蒙春华老师费心,这么高的评语受之有愧呀。如能使年龄大一些的朋友们也引起共鸣,使年轻的朋友了解一下过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文字也就有了价值。
3 楼        文友:易人        2013-02-26 21:19:32
  与诗画先生同感,心里一直在问,那场亵渎着文化的运动,怎就被冠以了文化之名,那是国人的悲哀啊!但愿人们能珍惜现今的百花齐放,同时汲取真正地中华文化国粹!谢楼主以详尽的文笔,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那时农村文化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4 楼        文友:方因        2013-02-26 21:25:45
  诗画老师的散文太精彩了!那个年代啊,还真让人留恋呢!记得演“龙江颂”的时候,我们浩浩荡荡的一行十几人跑到西岗去看呢!
5 楼        文友:诗画江山        2013-02-27 07:04:21
  两位姐姐关注使本主题增色,谢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