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游记〗响水沟记行

编辑推荐 〖天涯游记〗响水沟记行


作者:临河听风 举人,3620.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13发表时间:2013-03-01 13:56:38

正月十五算得上新春的最后尾声,六月二十三日,这次正月十四的响水沟之行本应不会有太多的人,事实上也全非如此。
   八时三十分是个黄金时间。选择这个时间集结,对于还没有从新春的混乱时差中挣脱的我们来说,非常难得。做了初步的准备之后,我按时赶往集结地,还没到达,就在路上遇到了队友,到了地方一看,好家伙,好几十人,颇出意外。忙不迭的彼此寒暄、拜年,然后就是清点人数,找车。等到上车一算,巧得很,三十八人的中巴车恰好坐满,不多也不少。这似乎预示着一种吉祥,新的一年里,一切都会好。
   这几十人中,我至多认识一半。问了一下轻松和五哥等人,原来他们也不全相识。当然,这些不重要,只要处在队伍里,彼此就不会陌生……
   九时三十分左右,我们到达响水沟。虽然睡眠不足,好在时间短暂,准备又很充分,我并没有晕车。
   下车后,队友们做了简单的准备,便开始沿山路进山。
   这时气候已经没有那么冷了,对我们的威胁也相对减少。不过这样的气温,会让附着在鞋裤上的积雪轻易融化。对于我们这些穿着一身便宜货的旅者来说,还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登山鞋,融化的雪水会慢慢的渗入鞋帮,润湿袜子和鞋垫。对此,我早早就套上了鞋套,祈求自己的鞋能够撑住这一段雪山之旅。
   由于膝盖的老伤一直未能痊愈,我并不太敢发力。开始和轻松一样,处于收队的位置,同时也借此机会认识一下队友。途中,我们仅在一处风景较好的地方停留片刻,以便为自己和队友留有拍摄的空闲,之后便沿着一处覆满积雪的盘山路,向上行进。
   接近十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发现旧伤对我的威胁并没有那么大,只要不过分发力,就不会引起伤患。我开始加速,保持略低以往登山速度的强度,慢慢从收队的位置,走向前面一禾领队的位置。
   应当说,这一段四十余度的陡坡考验着大部分队友,在这种吃力的攀登中,很难有队友能保持我这样的速度。在完成从队尾到队首的过程后,我没有丝毫停留,继续按照先前的节奏,一步步向上攀登。
   因为我并不识路径,为了不和后面的队友拉开过大的距离,我在队伍前面百余米处开始放缓节奏,并在适当的时间等候后面的队友走到我的位置。
   十时三十分左右,路径完全消失,整个山坡全给积雪覆盖。我只能按照一禾给出的大致方向,凭经验寻找浅雪处向上攀爬。为不给紧紧跟在我后面的几位女队友造成负担,我不得不加快速度,把她们远远的拉开。并且不时呼喊后面的队友走我的脚印,同时建议女后队友退到几位男队友的身后。
   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变冷了,风也很大。大风把积雪推向低洼处,将整个陡坡地貌掩盖起来。看着是平平的雪坡,一脚踏上去,便失足而下,深处雪及腰臀,浅处也远远高过膝盖。在这样的积雪中,趟出一条路非常消耗体力,也打击人的信心。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队友,或者有后面队友的支持,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去。还好,我凭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大致找到覆在雪下的旧路,雪只没小腿。偶尔落入雪窝,也能及时爬出来,远远缀在后面的队友也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
   大约十一时十分左右,面对茫茫的雪坡,我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顶峰又掩盖在植被后,我不得不停下来,等待后面认识路的一禾赶上来。
   后面的一禾给我指明了右侧的路径,在右面的树上有户外群拴系的红路标。非常不幸,这对我来说极有难度,我因为色觉辨识能力的问题,根本看不到任何彩色的路标。不得以之下,只能由一禾在前面趟路。
   后面二十分钟,是全程中最艰难的一段;特别是一禾,需要在及臀深的雪坡上横向趟出一条路来。我因为前面趟路体力消耗过大,又要整理总是松脱的鞋带,便落在了后面。
   十一时二十分左右,我们迎面与沈阳的一支户外群相遇。他们应当和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只是方向相反。相遇的双方无疑都非常幸运,因为我们无意中为对方闯出了半条路,后面的路完全不必如前面那样艰苦,只要走对方走过的路就可以了。
   我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也终于可以恢复原有的节奏了。
   后面,我们陆陆续续的遇到了来自沈阳的朋友,他们选择登山的路比我们的要短,也比我们的好走,也因此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并且在下山时与上山的我们相遇。他们队伍的前后拉开的距离非常大,并不像我们那般。我们彼此之间联络很紧密,整体性也更明显。无疑,在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在一起的队伍竞争力和生存力更强。
   随着节奏的加快,我的体能优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把队友们远远的抛在了身后。大约十二时,我顺利登顶,并和几位沈阳的朋友在山顶相遇。我们彼此都在山顶拍摄,他们拍摄的是人,我拍摄的是景。他们比我幸运,山顶给高大的树木遮拦,我很难抓到满意的世界。
   四十分钟内,队友们先后登顶。对于满身大汗的队友来说,在山顶停留过长的时间非常不利,寒风和汗水很快会成为杀手(我这方面的顾虑很少,我根本没怎么出汗)。在短暂的休整之后,我们打消了在山顶午餐的想法,准备直接下山,在山下的车中午餐,或者做简单的食水补充,回到市内A餐。
   在简单的汇报了人数之后,全队开始沿山脊攀爬,到达最高峰后下山。我依然从队伍的最后开始,向队伍的最前列行进。
   其实山脊的坡路也很陡,经过休整的队友,大部分已经泄了劲,再走这样的陡坡是很为难的。从停留在每个人脸上的煎熬来看,大家都在苦撑着。我按要求,在前面领路,并在最顶峰处停留,等待队友,做短时的休整后,再选择下山。
   因为是顶峰的关系,这里明显比最开始那处山脊视野更好,景色也更佳。远眺可见斑驳的群山,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天空碧蓝,点缀着几朵白云。山峰顶端的几株落叶木傲然挺立,别有一番风格(山顶风大,难有树木)。在队友们的闲谈中,我了解到这里的海拔在一千一百米以上(我们的起步海拔在五百米上下),便不得不为这几株落叶木折服。在这几株落叶木的不远处,我们找到了顶峰的石碑。可惜,已经被大雪覆盖,字迹也给淹没了。我尝试了一下,雪埋得坚实,除非有锹镐方可挖出,便只能作罢。
   十二时五十分左右,我们开始下山。
   我先试探了一下自己脆弱的双膝;还行,旧伤没有任何发作的迹象,也没有疲劳的现象。后面只要小心一些,控制好,应当不会有问题。确定了状态之后,我开始恢复到往日的行进速度。很快,我便超过了几位忍受不住寒风而先行下山的队友,并很快的把这些队友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为了不和队友们失去联络,我不得不拿出哨子,边吹边走。
   十三时二十分,我在一处叉路口停下。按照我的判断,应当从右侧下山;只是为了保险起见,也为跟在我后面的队友负责,我必须要等到识路的一禾才行。
   二十多分钟后,一禾来到,再次确认了右侧下山的路线。我便继续在前面用往常的速度领路,后面的山路突然变得陡滑起来,我先后三次滑到。我停下,确认了一下,确实不是自己体能的问题,伤患也没有发作的。便又倍加小心的开始下山,十几分钟之后,我到达了公路口。
   在等待队友的过程中才发现,我带了两壶热水居然只在山上喝了一口,背包里面的食物更是一口没动;至于我带来的炉具与方便面之类的,更是想都不用想了(出队中,我经常如此)。
   接近一个小时,队友们陆陆续续的完成全部行程,为新春后的第一次徒步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共 28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次读作者的游记,总能被一种精神鼓励,对于恶劣环境,作者的不服输以及迎难而上的这种劲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一路求索,但求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问候作者,创作辛苦了!编者也愿意将这种精神分享给更多读者,强烈推荐加精。【责任编辑:隔水望伊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隔水望伊人        2013-03-01 14:02:16
  欣赏作者的坚持不懈,顽强向上的精神。
隔水望伊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