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家园赏析】家的痛,国的难

编辑推荐 【家园赏析】家的痛,国的难 ——观《唐山大地震》所感


作者:三生石上 布衣,26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4发表时间:2013-03-06 09:19:59

家的痛,国的难
   ——观电影《唐山大地震》所感
   冀卫军
  
   23秒,32年。简单的数字次序调换,却让每个人刻骨铭心。在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长河当中,唐山大地震无疑是一幕布满伤痛、苦难与沉重的记忆。
   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们不难发现,在自然灾难面前,人的生命、力量和精神总显得异常脆弱和无助。尤其在目前的科技水平状况下,尚没有人能准确预知到,苦难或灾难会在何时何地发生。结果,灾难总是在人们毫无心理准备和豪无提防的时候,突袭而来,让我们措手不及、伤痕累累、痛不欲生,甚至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如何在时隔30年后来表现一场惊天动地的自然灾难,对许多电影人来说,都是个难题。如果有人单纯地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刻意在灾难的惨烈上做文章,大肆渲染场面的宏大和满目疮痍,那么,这种行为无异于在民族伤痛的记忆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也无疑是残忍和不道德的。
   以贺岁片声名鹊起的冯小刚导演,曾以他极具诙谐风趣娱乐精神的“冯氏幽默”,一次次缔造着中国电影“票房的神话”,操刀《唐山大地震》这么严肃的电影选题,本身就是一个“抓人眼球”的悬念。
   《唐山大地震》,通过地震中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故事,为我们追忆和展示了灾难对当事者的精神创伤、心理阴霾和心灵重建的历程。故事中,方达和龙凤胎姐姐方登同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在救援人员到底救哪一个的追问中,母亲元妮艰难的做出了选择,于是方达成为了既幸运又不幸的获救者。年幼的他因为这场灾难失去了父亲、姐姐和一条手臂,与遭受到巨大悲怆和打击的母亲顽强的面对生活的挑战。方达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他通过自己的默默努力,完成艰难痛苦的心理重建,想方设法让母亲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劫后余生的小方登因为在地震中听到母亲无奈之中的抉择——“救弟弟”,而在幼小的心灵上蒙上残酷被亲人抛弃的阴影,造成心灵的无声伤害和人格的扭曲,从而对家庭、亲情产生了恐惧感,对亲人失去了信任感,对亲情失去了安全感。她刻意忘记忘不掉的亲生母亲,冷漠地处理与养父母僵硬的关系,怀孕后为了保全孩子性命而毅然决然地退学、离开男友……在目睹了汶川地震的惨烈后,她对养父透露隐藏内心二十多年的秘密,她积压在内心多年的抑郁、愤恨也得以释放。一句“妈妈,对不起,我对不起,我折磨了你32年,你怎么过的啊!”把她对母亲的宽慰、对母亲的愧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为家庭的痛苦、举国的灾难增添了一抹人性的亮色和温暖的抚慰。
   冯小刚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跳出和舍弃了对唐山地震本身的过度依赖和关注,而站在揭示人性本质的立场和高度上,选择了地震的一个切片来解剖和诠释,将目光和触角聚焦在构成社会最基本单元和细胞的家庭的悲痛之上,借助灾难给一个普通家庭的成员生活带来的变故,以及对心理、生理的压迫,对身体、精神的摧残,来揭示灾难的极端破坏性和残忍性,让人们身入其境般的痛哭流涕之后,还有所思、有所悟。
   其实,我们之所以要重新走进和审视一场灾难,既是为了缅怀同胞、缅怀亲人,更是为了揭示灾难对人性深层的戕害,帮助和引导人们直面灾难的创伤,重建心灵和心理的精神高地,将一个个家庭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成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民族公共记忆,进而完成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对创伤的安慰和灾难的解构,对人性的修复和心灵的救赎。最终让人们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家庭的痛苦,是国家灾难的起因,国家的灾难,也是家庭痛苦的源头,家与国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事,都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也正如那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国家》中唱道的:“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毫无疑问,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做到了。
  

共 15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毫无疑问,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做到了。这是作者水到渠成的赏析定论。作品赏析到位,感情饱满,很有说服力。欣赏推荐!【编辑:关中赤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13-03-06 23:59:06
  谢谢关中赤子先生的精彩评论,请继续关注社团的其他作品,多提宝贵意见! 祝您新春快乐!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