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砍柴煮字』乡村是沉淀的水(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流年*砍柴煮字』乡村是沉淀的水(散文外一篇)


作者:野水 童生,85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8发表时间:2013-03-06 22:50:29

『流年*砍柴煮字』乡村是沉淀的水(散文外一篇) 【乡村是沉淀的水】
   天阔,地远,夕阳,暮归人,将这些单一的元素,组合起来,你一闭眼,便是乡村。
   而有山有水的乡村,更如玉中的黄龙,温润,柔和,一如沉淀的水,可人肌肤,舒人胸臆,难怪有那么多的人隐匿其中,不思凡尘。
   六月里,山沟里的水也多起来。我开着车,将山口石渣场卷起的土雾拋在身后,一路深入故园以北二十多里的山沟。去的时候,带着镢头,挖了沟畔上的几丛马莲草,期望在繁杂的日子里,能零距离地接触到绿色。这是当年婆绑粽子的“绳子”,在开水里煮过,更加柔韧结实,是扯不断的那种草儿。我惊异于她的柔弱,她的细滑,更惊叹于她的韧性,是什么让她如此坚韧?
   潮湿的环境?贫瘠的土壤?抑或是由于长期地匍匐于灌木丛和大树下的生存状况,才使她变得如此坚强?
   眼前,是一座土桥,相传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夯土结实细密。桥的筋骨,是用山上结实的“羊羊梢”编织的绳索做的,两边的桥身上,还残留着露出的草绳头。土桥下的水,发出哗哗的声音来,聚拢而泻,在纹理清晰的断崖上冲下来,形成一个“跌哨”,便有潭水集聚,清荣俊秀。尽管水的源头,不是雨水或泉水,而仅仅是上游几个煤矿上排出的污水,但经过几十里路的洗涮沉淀,仍然清亮有加。只是水底的石头,因为矾和碱的侵蚀,变成红色,但仍然带给我一种安详清静的感受。坐在水边的石头上,嘴里咀嚼着随手拈来的一棵不知名的草茎,我已沉浸在这难得的宁静中了。
   四周有一股渗人的湿气,清凉入骨,空气便如这汩汩流淌的水,——是滤过的那种,不含任何杂质。忽然,有荆芥的香气扑入口鼻,抬眼望去,对面山坡上,一大片荆芥,紫中泛红的小花,在风中摇曳,是她!我小时候,在这条路上走过多次,割荆条编笼或筐子,也去亲戚家。夏日里,每每经过此地,都闻过她的香味。性平无毒,清香气浓。村里的先生老汉,常常采了荆芥的花穗子,架锅熬汤。偶感风寒或身起风疹者,喝了这汤药,发汗解表,去疮祛寒。他已经故去多年,这里的荆芥,依然丰腴而恣意地生长着,只是再也看不到身挎背篓,屈腰弓行的先生老汉了。
   路边有一排排的蜂箱,没有多少蜂,大概都出勤了,这漫山遍野的草儿和零星的野花,吸引了勤快的蜜蜂。一个形似卫星天线的太阳能锅,架在路边的矮草丛里,铝壶里的水,在夕阳下的余晖中,冒着丝丝热气,不见人影。
   在这幽旷寂静的山沟里,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放松和懈怠。耳边聒噪的声音完全消失,没有一丝酷热和颓困,一种安放情感的念头油然而生。我想,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常来到这里。我需要安静,也需要慰藉,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我才会彻底放松自己。范文正公所谓“把酒临风,宠辱皆忘”的意境,莫非如此?
   我起身,继续向沟底走去。在我的印象中,那里是有一个“龙王庙”的,是山民祈雨之所。究其实,是多年前的山里人,在靠近河底的石崖上,开凿的一个纵深约莫两三米的洞子。当年,我曾经进去过,有红烛在阴风中扑闪,黑暗潮湿。晴朗的天气里,洞壁石头上的苔藓,清晰可辨。洞内阴森可怖,有石头做的供桌,上面放着些许干果。据说很灵验,因为常常祈雨不久,便有雨水降落。
   站在这洞口,我却犹豫了,藤蔓和荒草,已经完全遮盖了小小的洞口,而我,已经五大三粗,不是当年的“小猴子了”,进去不得,里面黑漆漆一片,看不清任何东西,当年的红烛之光,早已熄灭。龙王爷,可能已回到东海了。
   这里的山岭上,已经无人居住。远远望去,东边的“野人窑”村,只有几棵高大的杨树,也没有人影。西边的“张八山”上,那棵象征一个村庄存在的大橡树,已经看不见身影。据说多年前,被雷电击中,已经焚毁,荡然无存。
   但我还是喜欢这里的宁静和清凉,没有人居,然乡村依旧,土窑尚在。
   这无人的山野,是沉淀后的清水,她能荡涤一切污垢。在城里,常常会弄脏身体和心灵。这里,应该是一个濯洗自己的好地方。
  
   【追寻一条河流的声音】
   我站在这河岸边的时候,时令已是初夏。
   河谷里吹来的风,有些许凉意,暂时还没有盛夏时节混着草的溽热蒸汽的味道,但这里并无任何声音——没有流水,也看不到过往于这条河的农人,河便这样静静地卧在山脚下,如一个沉睡的老人,在乏困中歇息,我没有打扰她,点起一根烟,坐在一块青石上,静静地吸。
   周围的山,已经披上浓淡而有层次的绿衣,但他仍旧显得沉重而矜持庄严。我想问他,但终究没有开口。
   我在静听一种声音,确切的说,在竭力地寻找一种声音,一个消失的声音。
   然而,我一无所获。
   它,去了哪里?
   远处散淡的雾气里,柏树林的上空,一只老鹰在空中缓慢地盘旋。没有任何的叫声,只是静静地盘旋,盘旋。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8000多年前的场景,一群手持棍棒石块的先祖,在山风呼啸和狼嚎猿啼的丛林里,一路冲杀下来,将一头麋鹿围困在这河谷里,失群的麋鹿跳进河水,向对岸游去,很快消失在山坡上的柏树林里,人群望水兴叹,徒奈无何地返回河岸边的草棚。烈焰熊熊的火堆上空,架烤着几只打来的山鸡,他们一边啃着骨头,一边端起陶罐,大口地喝着河里打来的水。清洌的水顺着他们的脖子直流到敞露的胸部。
   荆榛丛生,蔚然深秀的山上,虎吼雷鸣,战马啸啸。一队人马追随初登王位的主子,在这山上射箭狩猎,饮马清河。马儿翕动的鼻翼,在清清的水里荡出圈圈涟漪,马的长长的尾巴在空中悠闲地扫动。主人诗兴大发,面对河水,高歌低吟。河岸边的青石崖上,苍劲的刻文和弯弓射箭的图画,似在诉说当年的壮观。
   这一切,如一抔黄土,烟消云散;像一滴河水,消失殆尽。只是河岸边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依旧静静地见证着先民们刀耕火种的影像。
   我是饮着这河水长大的,也曾在她的怀抱里自由地逐浪嬉水,捉蛙逮蛇。那时候,她应该是一个丰姿绰约的青春女子吧,整日里含笑迎人。她汩汩流淌的血液,饱含着对大山的依恋和眷念。
   晨雾初起的日子,我和一帮伙伴赶着羊,依偎在她的怀抱里,听她唱歌,看她微笑。羊群在她的身边安逸祥和地啃着草儿。晨露如珠,在青青的草叶上滚动下来,滴在浑圆的石头上。
   午后的阳光里,一群洗衣的村妇少女,臂挽着笼,从村子的坡上欢笑着走下来。青石板上,棒槌声声不绝,崖娃娃也跟着喋喋不休地唱和。皂角破碎后的沫儿漂浮在潭边的水面上。她们的欢声笑语,惊得潭边喝水的红嘴鸦,扑楞着翅膀箭一般窜起,飞向山坡。不安分的我,捡起一块石头,砸向潭水,那些女人们湿了身上的衣服,叫骂着追赶我,我却一个猛子扎进水里,留下晃动的一圈水波。
   夕阳西下的傍晚,我跟着吆牛扛犁的父亲,从天边的一抹云霞里,走下东坡,来到这每日必过的河边。老牛低下头去,贪婪地吃着河边的青草。父亲也放下犁铧,挽起裤子,倒去粗布鞋里的土,坐在河边,把脚伸进水里,任清凉的河水抚摸。他俯身洗一把脸,然后点起一锅旱烟惬意地吸,我则在水里追赶浮游的蝌蚪。牛喝饱了水,仰起头,一股水从如帘般的脖颈上滚落地下。
   山凹里,村庄上空升起的炊烟告诉我,婆已烧好了红薯稀饭,锅台的炉膛里,馍焦黄了皮儿,院子的桌子上,山韭菜的辣香飘出前门。我的肚子突然就饿了。
   记忆里,她也曾经发怒咆哮,轰轰的响声震得河岸颤动,如一个被两岸的山崖辖制,却急切地渴望自由的女神,在蜿蜒曲折的河谷奋力挣扎,撕扯,撼摇岸柳,摧拔小草。村人站在河岸,惊悸地观望着水里漂浮的门板和巨浪里翻滚的羊儿,叹息山里的人家园不保,夜居无舍。男人默默吸烟,女人落泪叹啼。
   她为何如此暴躁不安?
   智者说,山上的树少了,存不住水。山想拥抱她,却滑落了。
   风雨停息,她归于平静,痛苦深藏于心,笑容依旧灿烂。山风中,她重新展示出迷人的芳姿。潭水,是她的眸子;瀑布,是她的长发;旋儿,是她的酒窝;细流,是她的腰身。
   这一切,都已过去了。
   她的消失,令周围的一切生命暗淡无光,失去活力。
   我站起来,缓缓地走下河岸,站在河床中心。四周的草儿已经很稀疏了,只有凌乱的石块,悄无声息地躺在这里。不见了那些柳树,和在柳树下挥镰割草的人。那个我曾经无数次浮上潜下的水潭,已经被后山的石料厂倒进河里的渣土,漫填得和周围一样平。远处一个大坑,可能是挖沙的人留下的。
   忽然就起风了,如沉闷的鼓,呜呜咽咽地响。崖上的土掉下来了,眼睛里就进了沙子,我一时看不清周围的景况,只好側起耳朵,在风中寻找那个逝去的,我曾经十分熟悉的声音。但仍旧只是呜呜,如夜里西边的山梁上猫头鹰的叫声,凄厉苍凉。
   她去了哪里?她老了么,不愿意让人看见她秀发消失,容颜颓衰的窘况?抑或是厌倦甚至愤怒于人们的玩亵和轻薄,在一个静谧的夜里,无声无息地隐遁?
   她大约的确死了。呜呜的风声,只是她深藏于厚土之下的魂灵的哭声。
   她青春的倩影,迷人的微笑,已永久地尘封于我的记忆中。
  

共 35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两篇文章是乡土散文中的佳作。单是从题目就可以品出一种浓郁的乡土味道,乡村是沉淀的水,追寻一条河流的声音,都充满了哲思的光芒。在行文上,作者平淡冷峻的态度使得文章更见质地,从而力透纸背。通篇都有一种浓情的气氛充盈其间,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的一种孤独,无论是他独坐在河边抽烟,还是对周围景物的描写,抑或是追寻河流声音时的落寞,都透出一种孤独之美。而对乡村的爱和对河流声音的追寻,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于乡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不吝笔墨。除此之外,作者的这种乡村情结同样也反映在了他的其他散文之中,特别是他的“砍柴煮字”专栏,大多数是以乡村生活为题材而创作的,在文字中有对人物的描摹,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这不禁让编者想起散文家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这种取材于乡间的散文已经不多见了,而能把这种散文持续写下去并且写得出彩的,此文的作者算是一个,实属难能可贵。在生活中,我们就需要这样一份宁静。好文章,推荐阅读。问好作者。【编辑:雨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亭        2013-03-06 22:51:45
  感谢野水先生赐稿流年,问好。
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这样吧。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