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天涯小说】宋书记

编辑推荐 【天涯小说】宋书记


作者:马继军 童生,976.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05发表时间:2013-03-07 11:56:52

当他还在爹娘的怀抱里哇哇哭叫的时候,似乎就与书记结下了缘份。
   那时,县里来了一位姓王的书记到他村驻队。这个王书记就住在他家。
   他爹是个老党员,思想积极,心地善良。他家自然也就成了一些下乡干部落脚吃住的好地方。
   这个王书记衣着朴素,心眼实在,看那模样如果不认识他的人还认为他是一个的道的农民呢。他也确实象个农民那样,挽起裤子下田就浇麦,拿地鞭了赶牛就犁地。不长时间,他不仅将生产搞得轰轰烈烈,头头是道,而且村里的大小事他都放在心上,那家媳妇和公婆生了气,那个小伙没有找老婆,他都热心去管。时间长了,乡亲们就把他当成贴心人,什么事都爱找他去聊,让他去管。
   这个王书记住在他家中他们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感受到王书记的体贴和温情。那时,他已有二岁了,还没有起名,不是他爹不愿给他起名,而是没有合适的。他是他爹的独生子,而且爹爹40多岁才有了他,自然把他看成宝贝蛋了,所以一直没有很好的名字给他起,平时总是叫他“孩儿”“孩儿”的。有一天,王书记抱着他对他爹说:“孩子这么大了,不能总叫他“孩儿”啦,也该给他起个名子”。他爹就来了兴趣,说:“我是个大老粗,想不来好名字。要不,你给他起个名字吧!”王书记想了想,就一连说出了好几个名字,什么建国、爱国、为民、爱民的,但这些名字他爹思来想去的全部一一否认了,“这名字,太多了,三里五村的都有好多个”。王书记始终也没有给他起个好名字。
   二年后,王书记在他村里留下一个全县农业生产先进样板村和难以割舍的感情要回县里去了。
   王书记走时,村里许多人都流了泪,他爹心里更是特别地难受,一连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觉,心想,这个王书记咋这么好呀,如果自己的儿子将来能象王书记那样当上了书记,为老百姓办事那该多好啊!这样想来想去的,又想到自己的孩子现在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也没有,便想,干脆就让他叫书记吧,将来也许会象人家王书记那样有出息呢?为此他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叫书记,她姓宋,自然也就叫宋书记了。
   宋书记看起来还真是一块能成材的料。他自幼就非常地聪明。他开始上小学时,很勤奋努力,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以这样良好的成绩上完了小学、中学,后来又上完了大学。几年后,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乡里去工作。他学的是中文,有一手好文章。乡领导看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安排他到办公室工作。
   宋书记终于由一个农村的孩子成为一名国家干部。然而,他想不到的是自己却因这个书记的名字在他成长的岁月里遇到了不少的风风雨雨。
   当他在学生时期,这个名字还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苦恼和麻烦。但他分配到乡里,立刻就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怎么,乡里来了一个名叫书记的大学生?”“他为什么叫书记?”“来了这么一个书记,咱们乡里的书记还咋称乎?”“看来这个家伙是个官迷,从小就想着当官!”周围的人对他开始了种种的评说和议论。他更是从人们那异样的表情中,看到了大家对他的不理解,不友好。这使他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要想使自己出人头地,就必须使这个名叫书记的他付出比其他不叫书记名字的人们更多的努力和奉献。为此,他处处表现得是那样地谦虚和勤奋。办公室脏了,他就赶快擦洗,领导屋里没开水了,他就及时提去,乡里需要工作材料,他常常连明彻夜地赶快写好。经地一番辛勤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人们的信服和好感。不久他以自己突出的表现和不凡的才能提升为乡党委秘书。
   该出手时就出手。宋书记在关键时刻需要他的时候,就毫不忧豫地挺身而出。他所在的那个乡有一个村,因多年各种矛盾问题没有解决好成为一个乱村,县里的刘书记决心抓一个治理乱村的典型,就亲自住在这个村里,但矛盾刚刚揭开,省里要他参加二个月的培训学习会议。当时,是宋书记赶到那个村里去通知刘书记的。然而,村民们不知怎么得知刘书记要走的消息,很快围在刘书记身边。“刘书记,你刚把我们这里的火点起来,就走?”“我们这里的问题不解决,你不能走啊!”越来越多的村民们紧围着,吵闹着,大有刘书记扎翅也难逃的阵势。眼看着村民们闹得越来越凶,宋书记就站在一个土堆上,对村民们大声喊道:“乡亲们,刘书记是去到省里参加重要会议的,还是让他走吧!”“他一走,我们这里的问题谁来解决?”“我来给你们解决。”“你是谁?”“我叫宋书记。”“那好,走了一个刘书记,来了一个宋书记,也中。”“狗屁,谁不知道他是个冒牌货。他名字叫宋书记,是乡里的小秘书。”“乡亲们,请放心,今天我就不走了。问题不解决,你们就打断我的腿,让我永远走不出咱村子。”就这样,刘书记解围了,宋书记却在刘书记和乡政府的同意下,留下村子里。开弓没有回头箭,宋书记依然接下了这个连县委刘书记都深感头痛的烂摊子,艰难地工作着。他不分昼夜,几乎踏遍了每一个家门,问遍了每一个村民。了解情况,倾听呼声,理顺头绪,寻思良策。终于,当刘书记从省城学习归来,他不仅看到了这个乱村的各种矛盾问题都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还看到了宋书记拿出的那份如何做好治理乱村的经验材料。刘书记深受感动,通过这件事,他不仅看到了这位乡党委秘书的工作热情和魄力,更看到了他不凡的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后来,就提议宋书记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
   然而,调到县委工作的宋书记尽管工作仍是那样地勤奋和踏实,尽管仍是那样地在工作中显示着自己的出色才能和奉献精神,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拨重用。几年过去了。眼看着身边的同事都陆陆续续地当上了局长、乡长、主任什么的,但他依然还干着秘书的角色。
   “宋书记,你知道你为什么总是提不上去,主要是吃亏你这个名字上啊。你想,那个当书记的叫你名字时,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呀!”和他关系很好的人这样提醒劝说道。
   宋书记不是笨蛋,他其实早就意识到这个名字给他的成长和进步带来不良的影响。看来,真的下决心改改自己的名字了。
   于是,他找到县委组织部,去找公安局派出所,终于将原来的宋书记改为宋枢已。
   他没有想到,改了名字的他在政治上会进步这么快,也不知是改了名或是其他的原因,不久,他便调到一个乡任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工作中,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篇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文章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很快便被提升为乡长。当上乡长的他更是将自己的一颗心贴在脚下的土地上,拼命工作,不到三年,他就将自己所在乡的多项工作弄在全县全市的前列,就以自己不凡的业绩当上了乡党委书记,当上了乡党委书记的他更加知道一个书记该干的事情。这年春节,他放弃与家人合家团园的日子,走进全乡最贫困的那个深山小村,访贫问苦,解决难题,并以自己一书好书法为村民书写对联。大年初一,他就住在一位老党员五保户的老人家中,同老人一起包饺子话家常,解忧难。他的春节之行很快被新闻单位采访,这一新闻被市委领导看到,他们对这位农村基础干部的行为所感动,市里组织考察后不仅得到了满意的答卷,并且知道了他这个名字的来龙去脉后,更是感慨不已,后来,市里调整县级领导班子时,宋书记就被推上了县委副书记的位置。
   几年后,原名叫书记的他名副实地当上了县委书记。
   当上县委书记的他整天工作繁忙,很少回老家。一天,父亲打电话让他回老家看看,他回到家中,看到家里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父亲这样介绍说:“你还记得不,这就是我过去经常给你说过的在咱家住过的王书记。他今天来看我。”宋书记紧紧抓住老人的手:“王伯,我永远不会忘你。俺爹给俺起这个名字就说明咱们很有缘份啊!”老人笑着说:你爹给你起这个名太好了。你爹的心愿你要永远记住,你是个农民的儿子,就要当好人民的书记啊。”
   “其实,我们这一代的干部再干也比不上你们老一代的干部啊!”
   “不能那样说,时代不同了,干法也不同了,我们那时是土干法,你们现在是洋干法。不论在什么时期,不论干什么职务,心里只要装着人民,为人民真心实意地办事就行了。”
   “王伯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干好这个书记的!”
   新老两个书记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
  

共 32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变化,把故事情节纵向延伸了,横向扩展了,让这篇小说变得更为饱满。小说以“书记”这一名字作为情节主体,一波三折,让人深省。先写与书记结下的缘分,是一层。有些爹给他取名为“书记”,这是递进,再写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国家干部,这又是一转,再到因这名字而起的风波,最后到成为真正的宋书记。作者紧紧捉住了这一脉络,让这篇小说读起来是跌宕起伏。本篇小说反映了一个大的主旨,那就是,王书记所说的那句话“不论在什么时期,不论干什么职务,心里只要装着人民,为人民真心实意地办事就行了。”从而,让这篇小说有了丰富的内涵。推荐!【编辑:赵北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北方        2013-03-07 11:58:50
  读完这篇小说感触颇深,如果现如今的官员都能像王书记宋书记这样,做人民真正的官员,那百姓们该是多幸福。
我心了然,净手焚香,佛在我心,你在我心。
2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3-03-07 17:28:12
  十分精彩的小说,值得一读!感谢赐稿天涯,问好老师!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