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四处流浪的父母家

精品 四处流浪的父母家


作者:上虞厂房网 秀才,2431.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72发表时间:2013-03-09 10:56:02

天色渐晚,城市开始笼罩在一片夜色之中,我坐在发往丰惠的公交车上,驶离了万家灯火、霓虹闪烁的上虞城区,渐行渐远。
   望着车窗外面道路两旁熟悉的风景,看着远方星星点点朦朦胧胧的灯光,心头涌起了一阵暖意,因为那里有一盏灯是为我而点亮的,属于自己。
   车过多元世纪城、城南中学,就到天香华庭了。在这十字路口,我下了车。我向左拐进了一条水泥硬化马路,匆匆向前行走着。
   从梁湖的老街上面跨过一座高高的太平桥,右转下坡,沿着古运河的岸边前行,这里就是“老王家”,也就是我的父母家。
   那透过窗户照射出来的缕缕灯光温暖着我,让我难以忘怀。
   我从小由娘娘带着,一直到十四岁才分开,所以对母亲的感情还没有对娘娘亲热。
   而我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每年才有一次探亲假,在家的日子不足一个月。
   文革中,因为我父亲出身三代贫农“根正苗红”,在厂里负责外调,走南闯北“满天飞”,有时一忙起来,要二年才能回一趟家,我对父亲的感觉更加陌生。
   背后,我时常称呼父亲为“江西人”。我们父子很有点“江西人补碗,自顾自”的味道。
   后来,我在春晖校园读高中,是住校生,只有暑、寒假才与母亲相聚。
   等我长大成人,务农做工结婚之后,因为不断地翻建房屋,我与父母很快地分居了,我们又变成了二个家庭。
   为了生活,我长年浪迹天涯漂泊四方,只能逢年过节才在父母家团聚。
   我父母是上海人,我父亲十三岁就去了上海,我母亲十四岁去了上海。
   解放后,我父母经人介绍在上海结了婚成了家。当年,父母的家安在了上海杨浦区。
   开始是租房住的,后来因为拆迁,我父母在上海建造了三间草屋,才有了自己的家。
   我父亲在我们百官的俞姓氏族是“昌”字辈,大名俞其昌。
   我二爹大名俞镇昌,百官人都叫他俞小羊,因为半边脸红在百官就成了名人。
   由于我二爹的名人效应,我父亲在百官工作时,老一代百官人也就称呼我父亲谓“大羊”。
   我的父亲身材欣长,腰板毕挺,相貌堂堂,年轻时绝对是个帅哥。在上海纺机厂、中国造币厂、立生铁工厂好几个厂子做过工。
   上海解放后,是杨浦区联络员,得到过人民政府很多荣誉奖章,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因为是政府依重的工人代表,所以没同意他参军去朝鲜战场。
   1962年在精简城市人口运动中,我父亲带头承担国家困难,带着600元安家费举家迁回到了故乡。
   曾经在百官纸巾厂、百官药店、上虞动力机械厂、上虞广播站工作了三年。
   1965年国家建设“大三线”,我父亲在上虞广播站的任上又被上海华东局紧急抽调到江西,在大山深处的江西钢厂工作。
   先后在氧气站、划江水厂好几个单位工作过。直到退休。
   我的母亲名叫金雅琴,是前江人。中等的身材,妩媚的凤眼,乌黑的头发,天生丽质,年轻时特漂亮。
   从小在上海做“娘姨”,解放后,被按排进了玻璃厂工作。
   1962年随我父亲迁回到了上虞,先在第四生产队我姑爹的蔬菜队劳动,工分被评为8分。后来在第五生产队植保组打了多年的药水,工分被评为6。5分,这是妇女的最高分。
   再后来我母亲去了江西,在父亲退休时一同返乡。
   我的父母从上海来到百官,最初是在交界桥下的“百官河”南岸,租赁了一间楼房屋才安了家。
   几年之后,我父辈兄弟俩分家,分得一间半祖屋,父母亲才算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又过了几年,百官开始城市建设了,我家被拆除。当时的政策是原拆原装,我家仍是一间半房屋,被迁移到百官立新小学后面的一块学校操场上。
   在操场上,我家与二爹家是相连的三间平屋。西首是俞夫根家的围墙,东首是开封爷爷兄弟俩的房屋,北首是富荣家道地的围墙和俞夫根家竹园蓬的围墙,南首是做立新小学校舍的季家祠堂大殿后包沿墙璧和朱善德屋后围墙。
   当年建在诺大的学校操场上我们的家,前面道地很大,二爹搭建了一间很大的草屋厨房,我家也搭建了一间草屋猪圈。我们屋后还有一个不小的后花园,我们把那棵祖上种植的水果树“益利”树也移种到了这里。
   我父母家在这里待了几年。
   后来我高中毕业务农参加了劳动,家里有了点钱,就准备移地自建房屋了。
   我们用糜家大池西侧的“私有地”对调了赵玉兔的“私有地”。在立新小学后,俞夫根家竹园蓬后面的高胖墩上,我父亲建造了三间高大的平屋。
   这高胖墩是过去疏通“百官河”的时候堆积起来的土山。
   我们拆了一间老屋的材料用在了新屋上,并把半间屋和一间空宅地以50元钱便宜地卖给了二爹。
   建起了三间新屋,我父母亲有了一个漂亮的家,我们子女也有了自己的房间。这里曾经是我们最舒心的父母家。
   后来我结婚了,婚房也是做在这里的。
   我在这里曾经推倒重来,第一次翻建了三间二层半楼房,隔了几年,我又第二次翻建了三间三层半假四楼。
   后来,我还在这里开办了十一年的四季春旅馆,如今巳成了大通商城的停车场。
   可是,曾经温馨的父母家,却因为我的人生起伏而多次无奈地搬迁。
   我证载450平方的房屋,又是开了多年的营业场所,却在上虞的11期市政拆迁中被拆掉了。如果是现在拆迁,没有700、800万元钱,是拿不下来的。
   由于当年不对等不合理的拆迁赔偿政策,使我跌落在人生的最低谷,也牵连了我的父母亲,成了不孝之子。
   从此,退休之后本该享清福的父母亲,却流浪了好长一段时间,先后在茅家新村、恒利西二区、乌墩畈、新建村、中利村租赁别人的房屋来安家。
   最后,我才让父母亲在梁湖镇的“老王家”安了家,赡养天年,终于圆了一个父母家的梦想。
   可岁月无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的父母亲年迈了,到了古稀之年,乌黑的头发也双鬓斑白,这让我唏嘘不已!
   我的心里很难过,也很歉疚,由于我的缘因,由于我的不孝,让操心劳累了一生的父母亲流浪了不少时日,没有一个安稳的家。
   我的父母不知受了多少人的歧视?也不知受了多少人的嘲笑?饱受了别人的冷眼相待,受够了别人的背后议论。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血浓与水的亲情,还有哪种情会比父母之情来得深厚?父母坦然地面对了我所遭遇的艰难困苦,并没有对我责怪什么,可我的心里永远愧对父母!
   如今,每每有空,我都要去看看父母亲,陪父母吃顿饭,唠唠嗑。但在父母家我总是触景生情,记忆犹新,想起远去的岁月、难忘的往事,心中蕴藏着无尽的失落和痛苦。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
   什么是“家”?“家”字怎么写?这个“家”字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了了几笔,却填满了老祖宗的聪明才智。
   宝盖头象征着一方安栖之地,那“豕”字里长短不一的撇撇捺捺,不就是一个个家庭里的成员吗?
   长辈、兄弟姐妹、夫妻还有儿孙晚辈们,围绕在一份浓浓的亲情周围健康快乐地生活,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一个幸福的地方。
  

共 27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温馨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既写出了父母几次迁居的原因,更写出了心中对父母的歉疚之情。其实,岁月既已远走,无论如何也回不到昨天,那就珍惜每一个今天,多抽出一些空闲的时间,常回去帮父母做一些家务,陪年迈的父母唠唠嗑,吃吃喷香的家常便饭,幸福和甜蜜在温馨暖融的家中流溢。欣赏,问好。【编辑:静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09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        2013-03-09 11:53:06
  温馨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既写出了父母几次迁居的原因,更写出了心中对父母的歉疚之情。
淡然静美悟禅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