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情系插腊沟

精品 情系插腊沟


作者:赵中良 布衣,41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71发表时间:2013-03-10 22:31:13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英国.培根
   (一)初识插腊沟
   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小雨。
   带着几分期许和疑虑,与农牧局畜牧水产站站长娄必云、技术员黎良、农服中心副主任雷静宇、大荣村支书李帮超一起踏上了上插腊沟的征程。
   说期许,因为大荣村二组组长唐永富多次给我和农服中心主任联系,信誓旦旦地表态要带领群众发展冷水鱼产业,他的真心最终打动了我,于是特邀农牧局专家今天实地考察,看符不符合养鱼条件,如果行,可能会对我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生机。说疑虑,因为公选到两河乡任职已四月有余,还没有去过插腊沟,到底是啥样,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尤其是想起以前群众间流传的“好个插腊沟,三年两不收,冬天冷不停,夏天饿不休”的打油诗,脑里立即浮现出一幅幅贫困的景象,不禁让我打了一个寒颤!
   唐永富骑着摩托车带路,我们后面紧跟,皮卡车一过棺材石就开始爬坡,一直颠簸在蜿蜒盘旋的通组公路上,路窄岩高,不容你的思绪有半点“出轨”的念头,只有紧紧拉住车边的扶手。有几处路太烂,车过不去,我们不得不下来帮忙推,害得娄站长也沾了一身泥。就这样的泥泞路,十五公里就走了将近一小时,翻过几山又几坳,终于到达了插腊沟。
   “插腊沟”因生长的腊树得名。腊树,在当地群众心中是一种低贱的树种,长不高,一米以下,没任何用途。由于腊树只要插进泥土就能生长,且发兜很快,被当地群众称为“插腊”,栽它唯一的用途就是为了分界,若两户群众有田土纠纷,调解后就插它为界。是否以前当地群众纠纷多才出现满沟的插腊不得而知,为什么群众要以它命名也是个谜,但总能隐隐约约折射出当时群众的自卑心态。
   唐永富刚下车就忙着介绍不停,他说,插腊沟海拔在800米以上,面积4.3平方公里,57户232人,有田土500余亩,山林近6000亩,虽然插腊沟地势较开阔,但由于地处高山,土地十分贫瘠,以前群众种粮食1亩仅收600斤左右,若遇天灾就颗粒无收,群众生计十分困难,去年王应华家挖了一口1亩左右小鱼塘,养殖鲤鱼和草鱼,今年王应华母亲过生捞鱼做席,居然捞了近300斤,而且鱼质十分好,这件事激发了我的灵感,1亩地一年就能产300斤鱼,按8元/斤计算,可达2400多元的毛收入,何不带领大家发展冷水鱼呢?他点子一出,便得到了很多群众的支持。
   娄站长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仔细察看地形和水量等情况,详细了解该地天干和水旱情况,在经过掌握基本情况后,娄站长向群众们介绍了初步考察情况,插腊沟符合养鱼条件,可以发展养鱼业,而且1亩地年产300斤鱼目标很容易实现,这一肯定意见让唐永富和群众脸上露出了喜色。接着娄站长又从科学的角度向群众们讲解养鱼的风险性,尤其是向群众畅谈了对水资源和鱼病治理的担忧。群众们说水资源不怕,今年天干这么长的时间水都很大,主要是鱼病治理要请娄站长今后多指导。娄站长被群众们发展的渴望和热情感动,给群众们讲解了稻田养鱼和冷水鱼池等的挖建知识,承诺等鱼塘基础工程挖到一半多的时候再来指导。
   看到群众有这股劲,作为分管农业的干部,心里无比的兴奋,当即表态尽力帮助他们搞发展,但说实在话,如今还是一片片田地,他们发展养鱼业的信心和决心到底怎样,他们的热情劲到底能坚持多久?我吃不了“定心丸”,只能暗暗希望他们能坚持到底!
   (二)震撼插腊沟
   2012年1月2日,星期天,小雨。
   今天正值元旦假期,但前几天唐永富和雷静宇反映说鱼塘挖得差不多了,想请娄站长去指导一下,前几天已与娄站长联系过,但由于他很忙,最后他确定利用元旦节去指导,说句心里话,娄站长的敬业精神值得我学习。
   老天好似故意捉弄我们,今天又下起了小雨,吸取上次坐皮卡车上去的教训,这次选择了越野车,我们一路庆幸这次抉择的正确性,近段时间低温多雨,加之村民在拉运竹木,这条公路比上次泥烂得多,就是越野车我们也得下车走两段路。
   短别两月两重天,一进插腊沟,我们就被插腊沟的巨大变化震惊了。原来沿沟两岸的一块块稻田蜕变成一口口鱼塘,有的已基本完工,有的正在搭堤坎,此时正值严冬,高山的塘水寒冷刺骨,仍有不少群众在塘中忙碌,这样的场面让我们热流涌动,差点没掉下泪来。
   唐永富十分兴奋,带着我们一口鱼塘一口鱼塘的察看。他说,群众积极性高,大家主动参与,目前已达22户,挖鱼塘46口,面积近300亩,投工投劳200余万元,还有几户也要挖,最后面积可能要达400亩。他还自豪地说,为了解决水的问题,经过多次努力,已将原电站修建废用的水库承包过来,投资近10万元进行改建养鱼,也为今后其他鱼塘调节水源作准备,目前挖掘机操作已近尾声,群众正在抓紧搭建堤坝,就等娄站长来指导。
   娄站长每到一处,都认真观察每口鱼塘的情况,科学提出整改意见,唐永富和村民们都仔细听取,承诺抓紧按娄站长的指导要求整改到位。随后娄站长与部分村民进行了座谈,就鱼塘消毒和鱼的养殖等进行了介绍,向大家提供了鱼苗的市场行情和价格走势,为村民们下步实施养殖打下了基础。会上,我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要求农业服务中心抓紧协助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群众发展。农服中心主任马文才和副主任雷静宇就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组建专业合作社等作了表态发言。
   群众们热情的招待我们吃午餐,在盛情难却下我喝了不少酒,一则为感谢村民们的热情款待,二则为他们的创业激情所敬佩,在这么短的时间,他们群策群力,敢拼敢闯,战天斗地,克难攻坚,完成了如此巨大的工程任务,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奇迹,他们用举动让我看到了两河口乡发展特色农产业的希望。
   (三)感动插腊沟
   2012年3月10日,星期六,阴。
   听唐永富说鱼塘建设已基本完工,共有27户参加,建设鱼塘68口,总面积400亩左右,已投放鱼苗10000余斤,杨显志乡长决定今天去调研,我与农服中心马文才和雷静宇、林业站左东升一同前往。
   到复兴镇凯旋村大坝组时,唐永富已早早在那里等候,他说这次带我们走一条捷径,是他们自己修建的,全长五公里,以前由于没修水坝大桥,是条断头路,车辆过不去,资源运下来只能二次转运,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源运输难的问题,如今大桥已建成使用,他们已抓紧对公路进行了维修,前两天长安车都上去了,我们的越野车肯定上得去。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这条新路,正是这条路,让我真正从心底里为插腊沟群众穷则思变、征服厄运的干劲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条路2006年10月动工,2008年6月建成,虽然仅仅五公里,但全是开山辟石,硬从近乎壁直的山峰上凿出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公路,坡度较陡,至今还未通过市交通局的验收,由于工程先由村民垫资修建,如不能通过验收,将给本就贫困的村民“雪上加霜”,目前他们正准备减坡填弯,降低陡度以申请验收。从山底到山顶,车总是以对面山脚旅游公路旁的电力宾馆为中心,在悬崖边上螺旋般前行,每走一圈,下面的旅游公路就瘦一圈,最后从山上望下去,电力宾馆几乎都被踩在了脚下。
   后据村民们讲,修这条路的困难还不在于修建本身,关键是在建设中遇到压力,由于这条路靠近燕子岩森林公园,位于风溪至两河口的旅游公路正对面,地形陡、投资大、收益人少,且容易破坏生态,上级不支持,作为组长的唐永富,深知若停工今后永远不可能有修的机会了,于是带领群众一边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一边抓好生态修复工程,一边向上级领导反映群众修公路的渴望,一边向村民承诺不管出什么事都由自己担当,最终在这种“溜钢丝”的环境中修通了此路,唐永富也因此赢得了民心。
   悬崖上的公路都没阻止住我们,却被翻平后的缓坡挡住了去路,由于该路段以前填的块石少,已形成了两个深槽,虽然前两天填补过,但仍然没用块石,加之昨夜又下了雨,今天路很滑,无论加多大码力,车总在原地打转上不去,我们垫了许多干草和干树枝,也只能走两三米,实在没办法,杨乡长决定车就停在此,走路去养鱼基地,可唐永富发起了“犟脾气”,坚决不服输,叫来二十多个群众,又推又拉,硬把车拉上了斜坡,看见他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执着劲,我们没理由不相信他们征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杨乡长在唐永富的引导下认真察看了鱼塘,主持召开了现场调研会。会上,马文才就组建专业合作社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讲解;我传达了农业农村有关会议精神和全乡今年发展特色养殖业的补助政策;杨乡长充分肯定了养殖业取得的成效和做出的努力,表态将在补助政策的基础上从财政资金中拿1万余元经费为养殖户购买鱼病预防药品。
   最后杨乡长用一个“赢”字勉励养殖群众。他说,“赢”字,上面一个“亡”字,就是希望大家忧患意识、不能盲目乐观;中间一个“口”字,“口”者,心之门户矣,就是指人,希望大家众志成城、同心协力;最下面左边一个“月”字,就是大家要有时间意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中间一个“贝”字,就是希望大家勤俭节约,用活用好每一分发展资金,右边一个“凡”字,就是希望大家用平常心看待养鱼业,千万不能好高骛远,一搞养鱼就想要赚多少多少钱。只要大家认认真真的学,踏踏实实的干,你们就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四)智慧插腊沟
   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晴。
   俗话说:“治贫先治愚”,插腊沟人深知学习技术对于养鱼的重要性,今年年初,他们便自发到纳溪、泸州、合江等地,考察学习了四个养殖场的养殖技术,今天他们又特邀娄必云、黎良、亓磊等三名专家传送“真经”。
   一见娄站长,群众们就热情地围上来表达谢意,他们说,幸亏娄站长提供的鱼苗行情,唐组长才在去年腊月底就以8元每斤的价格与鱼苗场签订了购苗合同,并交了1万元的押金,没想到娄站长这么神,今年大年一过鱼苗价就疯涨到10元以上,他们投放了1万多斤鱼苗,就节约了2万元以上。说实话,在感谢娄站长为村民办了件大好事的同时,我更加对唐永富敬佩起来。
   唐永富,1964年生于插腊沟,1989年为摆脱家里的贫穷外出打工,经历八年“抗战”,增长见识和能力的他返回两河口,承包竹木购销站从事木材加工,从此做起了木材生意,生意原本红红火火,不想一场洪水冲走了他堆放在风溪口的木材,把他的积累全部冲光,还拉起了外债,但他没被这次恶运吓倒,再次百手起家投入到生意中,现在他一家人已搬到场上定居,还为儿子买起了大货车搞营运。他于2006年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7起担任两河口社区主任,如今已是社区的支书。
   按理说,他本可以不管组里群众的生计的,但家乡的贫穷已成为他心里的一个结,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要把家乡的群众带富起来,2002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时,他就回老家带领群众退耕还林,有少数村民在他带领下实施了退耕还竹,但大多数村民一辈子以田为生,哪肯跟他退耕,看见他把好端端的田土栽上竹子,还有村民暗地里说他是“憨包”,后来群众们为没退耕吃了苦头,当他们想退耕时,八年的补助政策没有了,只有一次性补助,尤其是看见唐永富的竹子成林,一车一车的砍下山时,他们才意识到唐永富独到的见识。2006年修组公路时,群众们有畏难情绪,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为困难群众垫资22万元,顶着强大的压力修通了公路,让群众们再次领略了他的胆识。他一次又一次的行动逐渐让村民信赖起来,2009年,组里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组长,他全票通过,大家相信,只要有唐永富的带领,就一定能富起来,难怪今年他一提搞养鱼业,群众们都积极拥护,主动投入到养殖中。如今,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用他的话说,这次带领大家发展养鱼业,只有两个结果,要末能带领大家富起来,要末将成为村里的罪人。就拿这次购鱼苗来说,其实娄站长上次调研时只是淡淡一说,若遇其他人可能根本就没太当回事,但他却听懂了娄站长的深意,敏锐地与鱼种场签合同,用自己聪明和果断为群众们减少了养殖成本。
   培训会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会上,娄必云等专家就稻田养鱼池塘挖掘技术、池塘消毒、鱼苗选购、鱼体消毒、鱼病防治、日常喂养管理等知识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精辟讲解,详细分析了实际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群众提出的疑惑进行了一一解答。随后,专家们就如何诊断鱼病进行了现场示范操作,同时发放大量冷水鱼养殖资料,以便群众全面掌握科学的稻田冷水鱼养殖技术,增强增收致富本领。其间,参会群众认真听讲,热情满怀,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培训结束后,群众们迟迟不愿离去,他们紧紧围住专家询问养殖技术、索要服务咨询电话。王应华听了讲课后激动地说:“感谢市农牧局专家在这个关键时刻送来了‘真经’,教了我们这么多养鱼知识,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发展好冷水鱼养殖事业。”

共 64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纪实性很强的小说,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详实周全地记录了自己进入插腊村工作的点点滴滴:从初识插腊沟的贫穷开始,虽然看到村民想要挖塘养脱贫致富的决心,但对这种热情能否持久并不敢确定;第二篇来到插腊村,被插腊沟快速改变的面貌和百姓战天斗地的精神所震撼;第三篇来到插腊沟被插腊沟这里已在村领导的带动下自发地修了一条路,群众穷则思变、征服厄运的干劲实实在在地感动了作者;第四篇却因为一个人对这里的认知有了本质上的改变,唐永富为了改变村民愚昧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地付出自己时间精力与财力,帮助大家改变精神面貌,培训致富知识;第五篇市委领导冒雨给予的支持情满插腊沟;第六次雨夜想起魂牵梦绕,作者心中寄予了无限希望和祝福。六篇日记记录了插腊沟人民立志改变贫穷面貌的精神与干劲,真实而生动,读后让人振奋。欣赏。【编辑:瞳若秋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11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3-03-10 23:44:04
  若是基层干部都能有这样为民着想的心,相信我们的人民会过上更好的日子,相信我们的国家亦会更加富强。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2 楼        文友:赤水河王万兵        2013-03-11 09:51:02
  四渡赤水新长征,再现赤水精神。
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协会首席特约副秘书长,贵州省作协终身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作品》网络版编辑,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工作室成员,观音山文学社副社长兼贵州分社社长,《塘厦文学》特邀副主编。《新文报》总编
3 楼        文友:赵中良        2013-03-11 13:51:50
  感谢编者的评论,今年该示范基地已经申请了150万的扶贫项目,公路采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方式申报成功,下半年就可施工,该点的鱼养殖第一年已取得成功,有一块田仅0.4亩,以前种稻子就二百来斤,去年投了100斤鱼,产鱼500斤,收益倍增,该示范点的鱼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比市场价格贵,目前正在逐渐向养殖中高档鱼方向发展,相信插腊沟的未来不是梦
4 楼        文友:剪字木兰        2013-03-11 17:50:53
  欣赏佳作。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5 楼        文友:大源        2013-05-11 07:01:22
  文如其人,文中塑造一位责任心很強的乡镇基层领导,相信有很多这种有很強的责任感的干部。作者用日记方式、纪实的手法表达一曲改变农民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的颂歌,很佩服!应按纪实小说或报告文学分类为宜。祝福!
6 楼        文友:赵中良        2013-05-11 11:18:02
  谢谢太源老师的点评,这是我的工作日志改写的,我只是一个基层工作者,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如此而以。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