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散文】杭州,切入心灵一些影像

精品 【家园散文】杭州,切入心灵一些影像


作者:关屯人 布衣,41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0发表时间:2013-03-17 18:09:22
摘要:杭州之美,有自然的成分,更多的是人文的积淀......

宋城千古情,在美丽的梦幻中穿越
  
  
   我不想也不愿意去猜想别人的感受,反正我相信,在杭州,如果不观摩的《宋城千古情》的演出,甚于没去游览具有标志意义的西湖,是个深层次的遗憾。
   在去杭州之前,就有朋友告诉我,到了杭州,宁可不游西湖,也要观看《宋城千古情》的演出。说是这台投资五千万巨资打造的《宋城千古情》,被海外媒体誉为与拉斯维加斯“O”秀、法国“红磨坊”比肩的“世界三大名秀”之一。它以杭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借鉴了国外最优秀的歌舞形式来进行包装,集舞蹈、杂技、时装表演等多种表演艺术元素为一体,并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灯光、音响、舞美、服装等表现手段。加上佳丽们精湛的演出效果,每年吸引着三百多万的观众穿越千山万水,来到杭州争相观看,一饱眼福。
   我当时还将信将疑,真的有那么好吗?那就看看吧。
   也许西湖的自然的风光,早已在图片和影视中,被打上了习以为常的烙印;而“宋城千古情”的现场演出,则以历史文脉和人文积淀,给人以根和魂的怀想与留恋。
   在这个可以容纳三千人的大剧场里,那一片黑压压的人头,让我真切地验证了“座无虚席”这个成语的含义;无数个黑头发、黑眼睛抑或是黄头发、蓝眼睛们把一束束等待和期盼的目光投向前方的舞台。
   在悬置在舞台与观众席间的剔透水幕上,由激光打出的“宋城千古情”五字流光溢彩,各种动画栩栩如生地展现着人类文明的最初进程;由激光映射出的长达百米的时光隧道和漫天云彩,让你穿越时空,触摸千年情怀……
   这是一种怎样的视觉震撼和心灵体验——
   变幻、多彩的灯光,让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在我们视觉的享受中,被蒙上了一层神秘、一份悠远、一种神往;立体、清晰的音响,让我们在沉静中,倾听历史在时空中穿越的回声;曼妙、婀娜的舞姿,在点亮眼球的同时,达成了心灵之中那份尽善尽美的清新与脱俗;霓裳羽衣的服饰,在灯光闪烁中舒展广袖,让古典的美丽与现代的风韵完美融合,别具一格……
   在融进古典元素的音乐和现代科技衍生的背景灯光的交织下,白蛇与许仙的情深意切的断桥相会,让千年等一回的传说摄人心魄、美轮美奂;声光技术打造的水漫金山的壮观,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迫使你的眼球与思维不能不体验到一种真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传说,在光电制作的效果中,无数只彩蝶翩翩起舞,纷然于时空之中,色彩与动感和谐于一体,让这一经典的爱情悲剧演绎既不失古典的韵味,又给人耳目一新的直观感受。
   悲壮豪迈的岳飞抗金故事、采莲女雨中采莲等西湖的自然人文景观在舞台上相互辉映,林林种种,这些家喻户晓的题材自然唤起了人们在回望中的一份憧憬和神往。
   现场演出的效果跟电视画面的效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种在现场所感受到的音乐、舞蹈以及灯光带来的立体艺术享受,给视觉和心灵打下的烙印是深刻而又悠长的。完全不像电视里的演出,瞬间动容,之后便印象消散。这使我理解了为什么很多高水平的演出,竟然达到一票难求的原因,现场的观感,不仅仅是动容那么简单,而是真切得令人回味不已。
   离开剧场的时候,已是夜色阑珊,可是,我的思绪依然徜徉于这色彩与动态结合的精美艺术中。的确,这一台演出真正达到了“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大气磅礴的历史厚重感,这样的民族艺术的根与魂的创造,这样的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似幻的意境,怎么能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呢。那留在心中的印象自然也就深刻了许多许多。
   曾记得,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拉德·凯民思博士在看完《宋城千古情》后动情地说:“为什么那么多像我这样的外国人喜爱《宋城千古情》,看了这台精彩的演出,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只有民族性的东西才最具有世界性。”
   凯民思博士的话不是创新,因为,对于艺术,特别是民族艺术,早就有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样精确的定论。而现在我确认,《宋城千古情》,则完全可以堪称闻名于世界的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只是,属于我们这样的民族艺术瑰宝还太少,太少……不是吗?
   美到极致的时候,留下的沉淀便显厚重而深刻。现在,回味“人间天堂”杭州的时候,固然,自然的西湖碧波让我流连忘返,但是,那一台精美的《宋城千古情》,那种历史与现实梦幻般交织的精美,却在我的思绪中久久不散;那种精致的美,也实在无法散去。
  
  
   岳王庙,历史的沉重现实的忧思
  
   位于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庙,是到杭州不能不去的一个地方,对我而言。是起初对民族英雄的敬仰抑或是后来对历史和现实的拷问,说不清楚,反正是要去的。
   少年时代,评书《岳飞传》几乎成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在那里知道了岳飞、金兀术、秦桧等人物;抗金、风波亭、民族英雄等字眼不时地涌上脑际。对英雄的敬仰,对奸臣的愤恨,是少年时代最为朴素的情感表达。
   在去岳王庙的路上,我继续着以往的纠结,想想,真的挺矛盾的,南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软弱的一个朝代,竟然是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最为繁荣发展的一个朝代,也涌现了岳飞、文天祥这样永垂千古的民族英雄。
   是以土地换和平——暂时的太平盛世、繁华一梦?还是委屈外敌的包围,求得苟安中的盛世?这就是南宋的繁荣和发展?我糊涂了,现有的答案似乎无法诠释我的纠结。
   也许,岳飞的悲剧是注定的,正像南宋的最终灭亡一样。历朝历代,在不断排挤忠良、工于内讧以及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中耗去很多内力,自然就薄弱了御外的力量……
   岳飞苍劲的草书“还我河山”,醒目地高悬在岳王庙大殿的中央;看到这四个大字,我不经意地就想起了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军的内耗中,元气大伤,已无力抵御沙皇俄国的入侵,致使外兴安岭、库页岛、巴尔喀什湖以东等地区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被强迫割让至今。千年之后,岳飞的愿望依然是“空悲切”。此时,岳飞的“还我河山”,给我徒增了些许的悲壮和苍凉。
   尽管,开国元帅叶剑英的“心昭天日”、明代莆田人洪珠的“精忠报国”、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碧血丹心”与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的“浩气长存”等手书匾额,显示了岳飞作为一代的民族英雄,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和被敬仰的程度,但是,相对于南宋王朝的覆灭以及曾经沦丧的国土,这些后人评价的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讲,更多的应该是起到爱国和警醒的作用;如果说,能证明这种作用的,就是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的岳王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几个朝代的时兴时废,却能代代相传一直保存到现在。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八个大字,使我自然地想起了一个地点——风波亭,千古以来,这无疑成了岳飞冤案的代名词;风波亭,很有意味儿的一个名字,一代忠良湮灭在人为制造的一场风波中,这样的“风波”,寒心的何止是当年岳飞的家人,又何止不为历代忠良和忠良之后所忌惮;“怒发冲冠”、“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那是岳飞的一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啊,当时,却无法感动那些昏庸的心灵。
   走进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座墓,依然保持着宋代墓圆形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看看这幅对联,再想想历史,觉得可叹也可悲,为什么一些冤假错案,总不能及时纠正,而非要等到历史去评判。正是这样,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才追封岳飞为鄂王,这,实际的意义又有多少呢。
   岳飞没有死在外敌的手里,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阴谋之中,看着供人唾骂、遗臭万年的秦桧、王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的铁铸人像,加上墓阙后重门旁的那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我的内心涌上的不仅仅是可惜可叹的感慨,而是陷入奸臣何以总是当道的思索中。
   感觉,忠臣,被诬陷与冤枉,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似乎成了一条不是规律的规律;历朝历代,甚至现实中,但凡忠臣,迟早都逃脱不了被诬陷与冤枉的命运,或致死或流放。有人说,这是政治,你不懂。可能,我真的不懂,我只知道,一个民族的强盛,一大批忠良贤臣、仁人志士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没有了他们,国以何堪。
   久久地注视着岳飞墓,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难道,真的必须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才有了意义吗?我们总在说要避免悲剧的发生,可是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我们人为制造的悲剧总在不断地上演。我们避免了吗?也许,我们从来也没想去避免过。毁灭了有价值的,而那些无价值的就会在制造新的悲剧中体现“价值”。
  
  
   西湖,厚重而又丽质的妙美
  
   说心里话,西湖的美,曾经让我的表达跃跃欲试;然而,西湖的美又让我的文字望而却步,或者说望而生畏。因为那种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都能成景的美丽,凭我现在所驾驭词汇的能力,实在是无法表达她丽质的美。用妙不可言,不,应该说,是秒不敢言;面对西湖,我只能对自己说——语屈词穷。看见没有,我都在无奈地套用了成语“理屈词穷”了。
   更何况,两位大师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春题湖上》和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名篇对西湖美的描述,以千古绝唱的方式,让后来者竟然语塞。所谓的超越古人,至少在我的文字里仅仅是空想而已。
   然而,亲临西湖,又实在忍不住要说点什么。当然,所谓的亲临,也只不过漫步苏堤,坐船游外西湖而已,其他的景观,譬如传说中许仙白娘子相会的断桥等等,也只能是远观而已。没有亲临,并不妨碍我心灵的透视与延伸,毕竟,我人在西湖,心灵会自然地吸纳抑或放纵。
   想一想,一座城市的中心地带,湖光山色,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这样的胜景,是大自然的造化,还是人为的刻意?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钢筋水泥时代,这座城市的人们能有这样的享受,实在是一个大大的福气。说实在的,我羡慕杭州人,甚至是嫉妒。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浑然不觉,是不是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华夏之美,美在江南;江南之美,美在杭州;杭州之美,美在西湖。我这一连串顶针式的句子,尽管有妄下论断之嫌,但,运用这种递进的形式,实在是想表达我对“人间天堂”杭州里的西湖的溢美之情。
   漫步于苏堤之上,微风拂柳,清新宜人,极目中的西湖水,波光粼粼,思绪禁不住飘荡于千年之远——我仿佛目睹了苏轼在任杭州刺史期间,上给宋哲宗的《乞开杭州西湖状》时诚恳的表情;苏轼是有历史远见的,他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于是,20万民工在苏轼的指挥下,挥汗如雨,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了这座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
   脚下的苏堤,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像苏轼和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不仅仅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也为后人留下了可以观瞻欣赏的西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那么现在的诗人呢?谁给现在诗人留下作为的空间?还是诗人仅仅是沉湎于精神享受的层面?
   当我们从苏堤的码头乘船,泛舟在西湖最大面积的水域——外西湖,清澈的碧水,在阳光中,仿佛闪烁着无数个眼睛,在动与静之间,回望着历史、注视着现实。我甚至想象,西湖,以千古留存的方式,更能洞悉、明鉴历史与现实的相同与不同。
   外西湖里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我们的船,离湖心亭最近,那橙黄色的亭子显现在垂柳之中,非常醒目。我用手机的镜头将湖心亭不断地拉近再拉近,不断地按下快门。我知道,自己显然是受染于那篇《湖心亭看雪》的闲适与淡雅,才对这个湖心中的小岛如此钟情。
   因为行程规定的时间,不可能亲临揽尽西湖全景,唯一的选择,就是在缓行的船上做一次西湖的环顾,夕照山上复建的雷峰塔,是远眺中一个算是醒目的建筑,当然,它是早已醒目在心里的一座塔,因为《白蛇传》、因为《论雷峰塔的倒掉》;想想,挺有意思的,神话传说中的许仙、白素贞、法海与现实中的伟大作家鲁迅这几个本不相干的人物,竟然因为一座塔的命运,有了联系......是西湖美丽的传说让雷峰塔不可或缺?还是现实的周遭,需要借助雷峰塔的倒掉含蓄地表达些什么?不管怎样,雷峰塔的倒掉,的确是个遗憾,尽管我现在的眼中有了一个复原的雷峰塔,赝品而已。
   从外西湖下船,沿着苏堤往回走,就要离开西湖景区了。可是,那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却让我有些不舍。“白沙堤”,即现在西湖的白堤。只是没有时间去漫步白堤了,但白居易的诗句,会忍不住地让我想象一下白堤的历史风韵。人们往往误认为西湖上的白堤为唐代白居易所修,其实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称为白公堤,并非现在的白堤。但是杭州人却将西湖上的白堤作为凭吊白居易的古迹,白居易对西湖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远望西湖,孤山矗立湖中,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
   这样山水相依、水环岛流、塔水相映的格局,西湖,绝对堪称一幅精致、精美的图画。
   真如苏轼的断言那样,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现在的西湖,经过几个朝代的修建与维护,已眉清目秀,惹你的眼球,撩你的心扉。
   当苏轼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后,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西子即春秋时越国的绝代佳人西施,比较天下数十个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也惟有杭州的西湖能担当得起如此盛誉。
   西湖以独特的美,囤积着厚重的历史,也为后世留下了风景艺术丽质的绝版。记不清谁这样说过:“抓一把西湖的泥沙,都是文化。”,而我却要说:掬一捧西湖的碧水,都是历史。不是吗,西湖之美的内涵,更多的是因为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烟雨的融汇。
   西湖,在恋恋不舍中,渐渐地远离了视线,可是西湖构造的妙美、西湖承载的历史,西湖蕴含的诗意,却,磁一般地贴近了心灵。

共 568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西湖,在恋恋不舍中,渐渐地远离了视线,可是西湖构造的妙美、西湖承载的历史,西湖蕴含的诗意,却磁一般地贴近了心灵。作者通过游杭州看演出,把这里的历史人文通过自己的笔告诉读者。层次分明堪称美文,推荐!【编辑:渭北儒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182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13-03-18 09:31:45
  感谢关屯人的多次赐稿,又为我们奉献上了一篇精彩的作品!感谢渭北儒生的精彩点评,请大家继续关注作者的其他作品,多提宝贵意见!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回复1 楼        文友:关屯人        2013-03-18 17:48:00
  谢谢支持!!!权当勉励!!
2 楼        文友:三生石上        2013-03-18 15:09:46
  祝贺加精!
回复2 楼        文友:关屯人        2013-03-18 17:48:37
  谢谢祝贺!!问好朋友!!
回复2 楼        文友:关屯人        2013-03-18 17:48:41
  谢谢祝贺!!问好朋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