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学联盟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联盟★散文』行走的风景

编辑推荐 『联盟★散文』行走的风景


作者:青青杨柳岸 秀才,1126.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9发表时间:2013-03-20 14:25:07

▲走近海瑞
  
   站在双层观光游船的甲板上,迎着从船头吹来的令人心醉的夏日微风,远眺一碧万顷、风光旖旎的千岛湖中一个个郁郁葱葱的仙山翠岛,俯瞰船边那清澈透明的碧波秀水,耳边回响着“农夫山泉,有点甜!”的诱人广告,真想跳下游船,一个猛子扎进湖水之中去游个痛快,喝个痛快。
   上锁岛、看集天下之大成的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各种各样的石锁;登鸟岛,看孔雀开屏、鹦鹉学舌以及各种美丽多彩的鸟雀们的快乐生活;在两岛之间的状元桥上走一走,摇一摇,据说在此铁索桥上摇三摇会有神助:一是北大清华跑不了,二是金银财宝少不了,三是提拔重用又快了;在桥下的观鱼池中,看以白娘子和小青命名的硕大无比的红色、青色鲤鱼及各种名贵鱼种的嬉戏,就又乘游船向本此游程的终点——龙山岛开去。
   远望墨玉翡翠般的龙山小岛上,绿树丛中,隐隐露出祠宇的一角,我想那可能是龙王庙之类的一些古建筑吧。但等到弃船登岸,沿青石板路前行,穿过一陌遮天蔽日、凉意袭人、幽雅清静的翠篁竹林,眼前便现出了笼罩在万木丛中依山而建、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气势恢宏的祠宇一座。也许是因门前空间甚为狭小的缘故吧,祠堂大门与应有的牌坊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与众不同。大门正上方青底黄字匾额上是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海瑞祠”三个金色大字,两侧抱柱上撰刻着评价海瑞一生清廉刚直的铮铮楹联:“祠堂县署对宇依然,一湖明镜照世间;遗像丰碑清风不歇,千山破浪尽刚峰。”
   真是太出人意料了。在这以灵山秀水的自然风光著称的年轻的千岛湖中竟深藏有如此具有浓厚史学文化价值和传奇色彩的海瑞祠堂,这不禁使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倍加亲切、倍加崇敬和激动。
   走进海瑞祠堂,进入公堂正殿,端庄从容,气定神闲,高大巍峨的海瑞塑像呈现眼前。驻足凝望香烟缭绕中犯颜直谏、惩恶扬善、舍生忘死、为民请命的海青天、南包公的高大形象,心头多了一份历史的沧桑和沉重。“四载功勋垂竹帛,一生刚直励冰霜。”、“忧世匡时,刚烈肝肠照日月;依然傍水,巍峨祠宇壮湖天”、“玉宇澄清躬临胜境,碧波荡漾我念先贤。”……撰刻书写在回廊抱柱和题壁卷轴中历代先贤先哲来此瞻仰海瑞事迹而留下的珍贵墨宝,更让人油然升起对古代先贤、英雄海瑞的崇拜与怀念。
   最早知道海瑞的名字,不是从历史课本上学来的,而是从父辈口中和年画中听来的,看来的。记的小时过年的时候到人家去串门拜年,刚好看到人家墙壁上贴着《海瑞罢官》的连环剧照,就忍不住上前仔细观看,至今仍记的其中最后一幅剧照的说明。那是海瑞在得知自己已被罢官后,毅然下令先斩杀了坑害百姓的前任宰相徐介之子徐瑛等一干人犯,高举即将交接的应天府巡抚官印时一段唱词:若有幸再回朝廷,一定要重整纪纲。听说,就是这样一出好戏,因文痞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使编剧吴晗成为在文革中第一个被打倒并迫害致死的悲剧人物,开国元帅彭大将军也因此与海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当时的最高指示说: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就是海瑞。海瑞就成了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受到彻底批判,彭老总也含冤而死,但因此也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与包公齐名的大青天——海瑞。
   其实海瑞并不是千岛湖区出生的,他的老家远在天涯海角的广东琼山,即现在的海口市,字汝贤,号刚峰。一生以刚为主,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海瑞祠堂之所以建在这里,是因为他曾在四十五岁时从海南来到淳安县任知县,任职四年,勤政清政,为当地的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传说当时的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大批随从途经淳安,作威作福,凌辱驿宰。海瑞得报后,立即下令没收了胡大少爷所带的大量现银,并加以逮捕,送交总督府。在呈报给胡宗宪的公文中,海瑞写道:这个胡公子必定是一个假冒货,因为总督大人节望清高,不可能有这样的不肖之子,且带有这么多的现银。弄得胡宗宪哭笑不得。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调任嘉兴府通判,离开淳安时,依然两袖清风。淳安县百姓自动集资为他建造生祠,并立《去思碑记》,意思是人去留思。当时海公祠建在县衙的对面,坐南朝北。县官升堂审案,一抬头见到海公祠,便不敢营私舞弊。1959年秋,新安江水库建成蓄水,海公祠也随着淳安县城一起永存千岛湖底。然而,令人肃然起敬的海公祠的远影,一直留在人们心的深处,驱之不散。淳安县人民政府顺应民意,于1986年在龙山岛上,重建海瑞祠,让人们世世代代瞻仰这位则直不阿、一生清白的海瑞青天。
   当年的孔夫子面对春秋时混乱不堪的政治局面,曾忧心如焚无可奈何地感叹道:殆矣,殆矣,今之从政者殆矣。意思是说,坏了,坏了,现在的从事政治活动的人真是太危险了。于是,退而教学,不再理政。而深受儒家学说熏陶的海瑞却知难而进,临危不惧,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与天抗争,不惜冒死进谏嘉靖皇帝,让他放弃骄奢淫逸、不理朝政的错误,结果是意见听从,自己下狱。象这样免职罢官、屡进监牢的事情反复几次,但他依然痴心不改。他爱民抚民,为民除害谋利,但他自己却很俭朴清苦。官居高位时,所到之处不许鼓乐迎送,也不住豪华的住宅。地方上为迎接他大摆宴席,他却规定物价高的地方每顿饭不能超过三钱银子,物价低的地方不超过二钱银子。他在世75载,很多时间闲居家中,只靠祖上留下的一点土地过活。他没有置买田产,只在母亲去世后靠别人帮助买了一块坟地,将母亲安葬了。在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病逝前,还退还了兵部多送来的七钱银子。他的遗物只有八两银子,一匹粗布和几套旧衣服。靠同僚的帮助,他的灵柩才运回故乡。船在江上行驶时,两岸的百姓自动穿孝来哭送他,送行的队伍长达百里。如今,在人民心中,海瑞成了正义的象征,全国各地曾有十几种地方戏在传唱着他的故事。
   海瑞之所以能成为感天动地,让人们永世不能忘怀的大清官,成为人们心中摆脱苦难和黑暗的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个象岳母一样知书达礼、忠君爱国的母亲,一个天下最好的母亲。海瑞虽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殷实,在他仅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很刚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苦针裁,营衣食,节费用,督瑞学”,这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为他的一生奠定了基础。据说海瑞在淳安县知县的次年,恰逢母亲七十大寿,他一不请客,二不收礼,只买了两斤猪肉,三斤面条,亲笔书写了一个暗含玄机、寓意深刻的“寿”字,算做是给母亲祝寿,母子皆大欢喜。今天,我们走到祠宇正殿右侧的廊檐下,抚摸着那块海瑞亲书的字高1·2米,宽0·5米,由“生、母、七、十”四字组成的刚挺有力、端庄俊逸的“寿”字碑,无不为海瑞母亲的伟大和海瑞对其母亲的孝顺而感动,而流泪。
   当我登船离开龙山岛,踏上返程路途之时,回望那渐行渐远,慢慢淹没于翠竹绿树、烟波浩渺中的海瑞祠,更加坚定了自己人生信念: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所有的功过荣辱,恩怨是非,富贵荣华,王权名利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而那些舍生取义、为民请命、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小人物,虽历尽磨难、风吹浪打,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岁月的更替,将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并作为一笔无法估量其伟大价值的丰厚文化遗产永垂青史。
  
  
   ▲前面就是沙家浜
  
   波光鳞鳞、烟雨茫茫的阳澄湖和湖滨公路边巨幅广告牌上那一句“前面就是——沙家浜”的诱人话语,让我的心儿早已飞到了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所表现的当年沙家浜军民与日寇汉奸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身着草绿色军装,左臂佩戴红色新四军袖标,脚踏草鞋,手持短枪,曾经令人无限崇拜向往的郭建光指导员的高大英武形象,又频频在眼前闪现,随着车窗外匆匆而过的一幕幕江南美景,那段脍炙人口的唱词也不自觉地从心底流淌了出来。
   乘车进入常熟市沙家浜风景旅游区,走进沙家浜革命纪念馆,细读着当年陈毅、粟裕、叶飞将军领导的江南抗日游击战争史,翻阅着三十六个像泰山青松般的伤病员在沙家浜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在茫茫芦苇荡里与敌人巧妙周旋、奋勇杀敌的传奇故事,一股英雄豪气和无限敬仰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郭建光、阿庆嫂等戏剧舞台上曾经光彩夺目、红遍天下而至今仍具有无限魅力、久演不衰的艺术形象在这里一一得到还原。据说1982年5月,谭震林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动情地告诉与会人员:“《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而坐在台下的夏光那时已经是南京化工学院的副院长了。这位曾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来自湘江之滨的英雄战士,在抗战爆发后,就随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到苏州、常熟和太湖流域,与日本鬼子巧妙周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游击战争。1939年9月,“江抗”西撤后,在阳澄湖一带留下36名伤病员,夏光就是其中一位。建国后,当地一位作家名叫崔左夫的写出了《血染着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1958年秋,上海市人民沪剧团据此改编成沪剧《碧水红旗》,第一次将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与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阿庆嫂和当地群众一起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忠义救国军”进行顽强机智的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故事搬上戏剧舞台。1964年北京京剧团移植为京剧,初名《地下联络员》,后相继改名为《芦荡火种》和《沙家浜》,该戏的成功演出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重视和极高评价,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说《沙家浜》的名字,也是由毛主席最后改定的。夏光当年从阳澄湖伤愈归队后,先后任“江抗”东路司令部司令、参谋长,新四军第6师18旅参谋长,苏中军区1军分区参谋长,教导旅参谋长,苏浙军区第4纵队参谋长,华中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等战役。当年在常熟地区,还有许许多多像阿庆嫂一样投身革命,与敌人巧妙周旋、斗智斗勇的英雄女性。据说,在8位“阿庆嫂”的原型中,与之最为接近的是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的董浜镇涵芬阁开茶馆的一位叫陈二妹的大嫂。这个茶馆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交通联络点。茶馆前临街道,后接芦苇荡,谭震林、夏光、任天石……等一大批干部和新四军伤病员常在这里落脚。1941年7月,茶馆老板陈关林不幸被捕,被日寇装进麻袋用刺刀戳死。陈二妹并不是党员,直到丈夫陈关林被捕被杀,她才知道丈夫是地下党。然而,不管什么时候,生活多么艰苦,作为烈士家属,陈二妹从不向政府提特殊要求,依然以一颗平淡的心,过着普通的生活,终年八十三岁。那位臭名昭著的草包司令“胡传魁”,现实中的生活原型叫胡肇汉,是一个身材矮小,目如鹰隼、阴险刁钻的杀人魔王。1940年春,阳澄湖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本来和新四军有联系的胡肇汉在投靠国民党军的同时,又与汪伪政权搞得火热,并与日寇达成默契,一同袭击我新四军后方医院,成了东路抗日部队的心腹之患,最后被新四军消灭。
   从纪念馆出来,穿过建有新四军和革命群众英雄群雕的沙家浜广场,我们来到了湖边杨柳岸上的春来茶馆。茶馆有两处,一处为古香古色的二层楼房,一处为飞檐翘角敞开式平房,虽相隔不远,但檐下都挂有金底黑字的店名招牌“春来茶馆”四个大字,让我们有点分不清哪个为真正的“春来茶馆”了。由于行程安排比较紧张,因此我们也无暇去分辨那个是真,那个是假的了,抓紧时间拍照留念,要想搞清楚,也许还要再来一场“智斗”才行。于是,我们就在两处“春来茶馆”的门前,各匆匆拍了几张,既没有上楼吃茶,也没有进茶馆亲自感受和体验一下当年新四军战士来此一边吃茶、一边暗送情报的特殊感觉,真是有点遗憾。不过,当我泛舟于阳澄湖上,回望杨柳岸上的春来茶馆时,耳边竟不由自主地回响起了阿庆嫂与刁德一“智斗”中的联珠妙语:“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得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祥不周祥。”
   真是经典呀,无论是开茶馆的老板,还是跑江湖的商人及其他各色人等,细细把玩品味个中奥妙,慢慢琢磨追寻其中的真意,莞然一笑间总能从中得到和汲取点什么的。
   阳澄湖可真够大的。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无边无际,要不是有一簇簇的茂密挺拔的芦苇荡的出现,也许会一直延伸到天边的。我们同去的学员五、六个人一船,分乘二十多条小船前后相接,象一条巨龙浩浩荡荡游弋在波光潋艳、一碧万顷的湖面上,心里真是痛快极了。船老大非常高兴、非常轻松的摇着我们北方人很少见到的那支大橹,用我们几乎听不懂的常熟话很友好地和我们聊天,介绍沙家浜的一些情况。据他说,做一次生意可以拿二十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怎么也得做五六次的。他说:这是沾了“阿庆嫂”的光了。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同船人中,有浙江温州的、云南昆明和广西防港的同学,这时我们才知道讲普通话的重要,否则是什么也听不懂的。遇到特好的风景——其实这里到处都是美不胜收的风景——我们就互相为之拍照留念,我们每个人也都被阳澄湖上的美丽景色迷住了,手中的照相机从来就没有停下来过,总在不停地取景拍照。

共 636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寻访那些人和那些事,无论是历史人文海瑞故里还是现代的红色经典沙家浜,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纯粹的风俗和景物的叙述,而是提供出他观看世界的方式,以及他的思考。换而言之,游记所开启的阅读空间,其实是旅人的自我和外在世界所衍生的对话,因此我们可以从游记阅读到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型态,而不仅止于异国风物的介绍。作者身分是旅人,而非观光客,这暗示(或明示)游记有别于地方志或观光手册的客观资料罗列,让读者相信,实际的旅行虽然已经结束,读者却可以透过文字开启另拟实境的旅行,随着他的情感流向和知识批判,进入经过他解说和注释之后的再造风景里。这些风景有思想有内涵有着不一样的见底和感悟。“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所有的功过荣辱,恩怨是非,富贵荣华,王权名利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而那些舍生取义、为民请命、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小人物,虽历尽磨难、风吹浪打,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岁月的更替,将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并作为一笔无法估量其伟大价值的丰厚文化遗产永垂青史。”,推荐给大家!【文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璘        2013-03-20 14:26:20
  有思想,有见地,有内涵。问候杨柳岸先生!
寒冰在近,孤寂无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