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艰难的叙述

编辑推荐 艰难的叙述 ——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作者:八桂秀才 秀才,10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87发表时间:2013-03-20 20:32:57
摘要:读书笔记

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曾指定阅读一本贴有爱国主义标签的连环画集。其中的一幅,描写了少年孙中山带头砸烂佛堂塑像,高喊反封建口号的故事。画面中的孙中山,一脸金刚怒目般的肃穆,仿佛从小就是一个忠诚的革命战士。我至今无法考证这则故事的真实性,但它却是我接触最早的革命叙事,并长久地激动着我渴望叛逆的心。碰巧的是,我的外婆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一片缭绕的香火和声声木鱼中,我却总是一脸鄙夷,认为那不过是封建迷信的流毒而已——我甚至幻想有一天能像少年孙中山一样,亲手推翻佛堂中某尊青苗獠牙的塑像,尽管它是由年迈的外婆四处筹措善款才得以修建。至于每逢过年,家中繁琐的祭祖礼佛仪式更使我不屑,有一回礼毕,母亲塞给我供奉过的橘子散福,我竟不要,母亲一怔,赶紧向先祖赔礼,以求来年的平安。而我则在心里中暗喜,以为自己勇敢地迈出了反封建的第一步。
   许多年后,那本连环画早已在搬家途中丢失,我更记不清在连夜赶交的读书报告中,究竟胡乱写了些什么。只是当我从侄女口中得知,类似的革命叙事今天仍充斥着中学的课堂时,还是觉得悚然一惊,并想起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一段话:“世界上大多数伟大的政治革命,攻击现存法律的革命者尊重信仰,而在大多数宗教大革命中,攻击宗教的革命者从未试图一举变革所有政权的性质和秩序,彻底废除旧的政府体制。故而在最大的社会动荡中,始终有一个基点是牢固不动的。”但在法国大革命中,两者皆被推翻,“人类精神完全失去了常态”,革命家“仿佛属于一个陌生的人种,他们的勇敢简直发展到了疯狂。”
   在这种狂飙突进的革命氛围下,旧制度的一切都被打上了封建专制的烙印而理应被推翻,而充满暴力与破坏的非理性行为却在激情革命的外衣下,获得了天然的合理性。可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复杂逻辑,真的可以被新与旧、封建与反封建这样的二元对立原则所取代?在旧制度的废墟里,是否完全没有可供留恋的精神遗迹?而新时代的奠基,难道仅凭一腔一往无前的革命,就能轻松完成?在明与暗交替之际,大时代的历史真相,真的像我们所臆想的那样明晰?又或者,光荣之下,还有不明的晦涩,激进之中,尚存一丝勇退的可能?
   显然,经历过法国二月革命、七月革命和十二月二日政变,并惨遭政治流亡的托克维尔,在叙写1789年法兰西革命的浪漫岁月时,保留了一份来自严酷现实的深沉理性。他始终警惕着广场革命可能带来的人民暴力,也敏锐地意识到旧制度与大革命间表层断裂下深层次的复杂纠葛。更为难得的是,托氏揭示了大革命前后法国社会普遍的精神困境,从国王到平民,从文人到政客,在激烈动荡之下的法兰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制度的尖锐利益矛盾,更有淹没于革命浪潮之下的人的无助。而骤然而至的大革命,甚至不能完全摆脱旧王朝政治制度的阴影,又何谈精神层面的价值重构?如果以笔者所熟悉的文学样式而喻,托克维尔所理解的法国大革命,并非是我们通常所习惯描述的壮阔史诗,而是结构复杂,充满世俗气息的社会小说,史诗可以创世纪,可以劈头而来,挂尾而去,而真实的社会革命书写,则只能在严格的逻辑和叙述传统中渐次展开——而那革命叙事的顶点,亦往往预示着高潮的落幕。
   自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引介法国大命以来,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的接受史已逾百年,而从辛亥到五四,从所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十年浩劫,百年中国所亲历的革命岁月,亦不乏可与法兰西革命比较而论者。可遗憾的是,在我们主流的革命叙事传统中,依然匮乏托克维尔式的理性光芒,我们对革命——这一影响至今的历史关键词的普及,仍然停留在诗的臆想,而非史的现实:巴士底狱攻陷了,路易十六上断头台了,巴黎的春天,终于来到了。
   在这样永恒的春天期许和革命不假思索的合法性面前,那雅各宾派专政的流血,那丹东临死的复杂眼神,那被托克维尔称之为“浩劫”的毁灭性力量,又算得了什么呢?
   以革命之名,血泪历史的书写竟能如此轻率!一切厚重的传统被纷纷打倒,一切呐喊中的犹豫,奋进中的彷徨、狂热时的质疑被轻轻遮蔽,而一切非革命的偶然,一经革命意识的脱胎换骨,不都早已被描述成历史发展的必然了吗?一个民主革命的先驱,他的少年身份必须被设定为敢于打倒一切的斗士形象,才能完成对更多少年革命意识的启蒙,难道不是这样吗?
   只是,时隔那么多年,我仍在想,那个连环画中的少年,当他毫不迟疑地喊出“打倒封建迷信”的口号时,究竟是出于无知还是无畏?他有没有想到过,在那象征旧制度的佛像倒地的同时,新的偶像也已经在革命的血泊中起来?
   这番复杂的心里揣测,显然是当年连环画的作者们所来不及细想,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革命或者告别革命,那混沌岁月里的热血、痛苦与挣扎,真的可以浓缩到这么简单?又或者,我们的革命叙事,需要一场托克维尔式的艰难突围?

共 19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变革的深沉思考。文章开篇介绍的故事,和看到的孙中山的故事,形成了对比,揭示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看待历史事件,能否用单纯的二元思维来看待?作者联系法国历史事件,做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提出了看待历史的观点。我们的革命叙事,该怎么进行?【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