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灯下夜读』遥远的油桐(散文外二篇)

精品 『流年*灯下夜读』遥远的油桐(散文外二篇)


作者:毕亮 童生,71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39发表时间:2013-03-25 21:29:29

『流年*灯下夜读』遥远的油桐(散文外二篇) 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油桐于我,大约就是如此。
   在家的时候,家门前的那条土坝上就种有一排油桐树,那些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我是没有什么印象的了。也许它们比我还年长,那么,它是看着我长大的了。于它们,我是无限熟悉的了。也自然不会把它当作风景。在印象中,除了桐籽能炸油外,一无所用的油桐,我是不会放在眼里的。
   真正对油桐产生感情是在我来新疆之后的事。那个爱写阳光和土地的诗人陈所巨先生的一首《故乡的油桐花》仿佛把我从新疆的大漠拉扯到满是桐花的故乡,满是桐花的桐树林。
   在我的家乡,桐城,就是因为盛产桐而出名的。它曾被称为“桐国”、“桐乡”,皆“因其地多桐而得名”。由此可见。当时的桐树之多之盛了。
   桐籽的油是漆刷木器多必须的,在农耕社会,桐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于是大量种植桐树也就情有可原了。没想到发展到现在,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也是飞速进步,家乡使用桐油也日见其少了,可是桐树却没见怎么少。朴实的家乡人,很是爱惜现在似乎不能发挥功用的桐树。家乡人始终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油桐的感谢。
   油桐不喑世事,它只是默默地长着,它似乎不知道油桐的家乡人对它却是钟爱无比。见诸报刊的文字,一篇接着一篇。又有哪种岌岌无名之树能享受如此殊荣呢?!
   很久以前看过桐城作家周二中先生发表在《桐城报》上的一篇《桐花如雪》的短文,那篇很短的文字深深的感动着我。现在,我就在雪城乌鲁木齐,在冬天,见到树上的积雪,仿佛置身于熟悉的桐花林。是陈所巨先生的诗和周二中的文章给了我这样的想象。这种联想使我想起曾经被我忽略的油桐树以及油桐花。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熟悉的地方处处是风景啊。只是我们身在其中习以为常了。只有那些内心敏感之人能留意并思考这些,于是一篇篇美文也就出来了。陈所巨,周二中就是如此。
   他们都是家乡的闻人,我也曾看过与这不相同的关于桐树的文章。那就是作家李国文的散文《桐花树下》。他写的桐花树就是我家乡的桐树了,写的却是其它的地方。李国文非我乡之人,他那篇文章低户写的是他文革下放的地方。我未听说过他曾下放到桐城,所以,他写的大概不是桐城了。但他笔下的桐花,我一见,熟悉之情油然而生。桐花,我们都是熟悉的,它不会“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它矗立在那里,就是家乡的象征了。
   最近一直在看白梦转赠的陈所巨先生的散文集《文都墨痕》,这本书我看得很慢,喊吃力。我追随着陈先生和家乡先贤的脚步,在走油桐花盛开的道路。在看书过程中,我曾感觉我是桐城的不屑子孙。是的。以前,我丝毫没有在意身边的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竟是孕育家乡那些先贤的,到后来,先贤们反哺这些山水草木,就这样一路走来。如今,我算是真正懂得了油桐树,算是真正懂得了油桐花的秉性及本质。
   是陈所巨先生的《清清淡淡的油桐花》,让我知晓了这些。于是,遥远便不再遥远了。
  
   一、五月槐花开成廊
   那天下午,正在读新收到的安徽老乡苏北老师的散文新著《那年秋夜》。读到《城市的气味》一篇时,仿佛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香味,似从相识却又怎么也想不起来。初以为是读到此篇有关城市气味时产生的幻觉,便又接着读了几页,越读越想就越觉得不对。于是,伸头看看窗外,属于春天的阳光正好,而小区周围也一片寂静,触目所及,微风中的树木也都刚初露新芽,花是没有的,但香味在窗外却要浓得多了。
   因刚搬来此地没多久,周边都还没摸透呢,却没想到在这样的下午和一缕随风飘至的香味相遇。香味环绕,书是看不进去了,寻思着干脆循着她的气息去走走吧,权当散步了。于是拿着相机和《那年秋夜》下楼了。
   循着香味的方向,漫无目的地走着,下午五六点的阳光正好,走在路上,阳光的味道愈发强烈而不腻人,还有阵阵刚刚绞过的青草味从远方传来。属于春天的味道真是太多啦。
   而槐花呢,就在周围,却又不让我顺利地一下子找到。它真是调皮。出了小区,尽找没去过的地方找,想必那一缕花香就藏在其中,等待有缘人。
   走了不到一里路,就在一条新修的公路两旁发现这一丛槐花,连绵有数百米远,而树下的草坪也长得很是可观了,再看看槐树,公路那边各有两排,也颇为不细,就那么立着,成了一条槐花的长廊。只是为什么路感觉像是擦修好不久呢,由此可见,这里也有点人迹罕至了。
   这样也好,走在草坪上,顺着槐树栽种的方向,慢慢踱步着。和我一同走着的,还有无处不在的、我在房间里就闻到的香味(空气里仿佛都能拧出香料来)和嗡嗡飞着的蜜蜂。我走在两排槐树之间,低头时翠绿的草坪,抬头即是槐花,偶尔踮起脚尖,还能够得着一两枝桠。
   径自往前晃悠着,花依然开得热烈,开得肆意,开得骄傲,甚至是开得一塌糊涂。人在其中,像是行走在槐花织就的云彩里,简直就是腾云驾雾了。
   而其实,我还真有过一次在槐花海里腾云驾雾的经历。
   那一年五月底,还是做记者的时候,因为找寻深山里的岩画要到霍城县的萨尔布拉克镇牧场去。当我们到县上的时候,镇上来接我们的宣传干事已经在等着我们了。
   小雨初歇,雨雾还没有散去。车子从县城出发,从高速公路拐下去之后行了没多久,眼前突然一片生动,路边的槐树从沟洼里探出了一大截,却正是槐花最茂密的部分,一团团一簇簇地拥立着在路边。开始我还有些犹疑,这是槐花么?因为在市区,槐花早已经凋谢十来天了,而这里不仅没有谢,反而是一大片一大片绵延成廊、旁而无人地盛开着,仿佛是为了专程等我抑或是在和城里的槐树在较劲?
   似乎是为了确认,我们在路边停车,走了近处去看,雨雾依旧,而花香犹胜,看远处的随风摇曳的花树,感觉像是长在云朵里,这云朵的香,就藏在手指缝里。想必,远处之人看我们,一定也如我之看他们——生活在染了香的云里。多好的意境呀,只欠一丝丝甜蜜了。于是,顺手轻轻撕下一束槐花,把里面的芯蕊找到,放到嘴里轻轻嚼着,没一会儿整束花的芯蕊都到了嘴里,而嘴里的甜又似有似无被满嘴的蜜甜沾染着,似乎呼出的气都是甜的。心神一瞬间就开始恍惚了,连怎么上的车都不记得了,脑子里始终停留在咀嚼出甜味的那一瞬,童年的味道突然闯了进来。
   摘下眼镜,裸眼凝视着路边的草木,只见远处(其实并不远,眼睛近视太厉害)的槐花一大团一大团地堆积着,此时看来只剩下了白色,延绵在山间。这若是行走在我梅雨时节的故乡,那白色的花必定就是乡间山上同样肆意地开着的桐花了,行走其中的却是另一番甜蜜了。
   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说的就是这般境味吧。而童年时家门前的哪株槐树早已当作木料,用新盖的房屋融为了一体。多年后读到李渔《闲情偶寄》里所书的“树之能为荫者,非槐即榆。<诗>云:‘于我乎,夏屋渠渠’。此二树者,可以呼为‘夏屋’,植于宅旁,与肯堂肯构无别”时,真是恍如隔世,当年的新房子,如今已是老屋了,槐树也终究免不了“肯堂肯构”,而当年吃槐花的顽童,亦已走到了万里之外,槐花开成廊的地方,把异乡作故乡,一次槐花吃个够。
   莫非,眼前的这一廊槐花和曾经在去萨尔布拉克路上看到的槐花,于我是一种慰藉,抑或是对我走万里之遥的补偿?
  
   二、人间四月杏花雨
   我们到杏园的时候,天正阴。
   阴天的园子,稍显幽暗,游人虽不少,却并不嘈杂,反而还很清静。有风,是春风,吹在脸上也不觉得冷。
   我们在苍莽的杏树下,漫无目的地走着。头顶的杏花,开得正艳丽。初露新芽的绿叶,在这样的季节和天气中显得格外娇嫩。想要触碰,却又害怕唐突,只好静静地凝视着,偶尔一阵细风吹来,我赶紧跟着吹了一口气,算是通过几片嫩叶和这个春天打了招呼。
   杏园深处,愈往里走愈葱郁,还能不时地偶遇几株含苞待绽的苹果树、梨树,许是当年夹在杏树苗种下的吧,这么多年流落他乡与杏树为伴,却为稍嫌单一的杏园增添了几许妩媚。闲园信步,绿意更是扑面而来,若有若无的淡香总是尾随而至,让人享受着误入花丛的最大荣耀。抬头,有粉白、粉红、桃红的杏花、苹果花、梨花、桃花在和密耳私语;低头,走了这么久才发现脚下乾坤,你突然感觉举步维艰,因为每一次落脚必定要做一回“踩花”———那些紫色、红色、白色、黄色的勿忘我、党生以及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大盗。这才是四月的杏园,又不仅仅是杏园,更是一个花房。只有此时置身其中,方才明白一朵花有一朵花的性格。
   在杏园闲走了一圈,我在僻静的一角找了棵大树,席地而坐,读起了随身带来的孙犁先生的《秀露集》。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在书摊第一见到就被迷上了,把玩了数日,最近才开始阅读。无论是封面还是装帧设计都都极其素雅、干净、朴素,与彼时的环境融合得恰到好处。
   现在在杏园里读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和收获。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很快融入其中。晚年孙犁的小品,安详、宁静,他是用文字在喧嚣里为自己立起了一隅静谧,就如这闹市中的一片杏园。
   张宗子说,认识到简单和纯净是美的,这是我的收获,也是我的解放。在这杏园,随意地读着孙犁,我似乎懂得了什么……读到尽兴处,不等我思考,但见刮起了一阵不弱的风,微微卷起了地上昨夜落下的残花,从脚下流走。盯着远走的落花,还没回过神来,只见花瓣簌簌而下,这场一场预谋已久的杏花雨仿佛专为等我而来,顿时眼里看到的都是花雨,耳里听到的也都是落花的声音。摊开的书页,不多久就被零散的花瓣遮住了。我赶紧合上书,收拢起花瓣,生怕这人间的四月杏花雨稍纵即逝。
   恍惚中,宛如这就是张岱的天镜园,而我此时也是“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张岱《天镜园》),难道,这些都是孙犁晚年那些经久耐读的小品带给我的?
   陈平原说,小品文好读不好写,最好是厚积薄发,无意为之,一挥而就。一如此时的杏园,多年的生长积累、开花结果,只因此刻一挥而就的杏花雨。
   读着《秀露集》里的篇章,比起落花如雨,凌乱的记忆就显得整齐多了。

共 39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遥远的油桐】当满目的油桐,成为生活的中过往,慢慢的忽略成为一串由浓变淡的省略符号,再到异地他乡,由一首诗将记忆中的油桐拉回到脑海,跟着诗句去钟爱去喜欢,看着油桐默默生长,这种熟悉的感觉,一度成为了家乡的象征,于是再遥远的距离,都因这桐花变的不再遥远。【五月槐花开成廊】小雨初歇的路边,大片的槐花应季而生,槐香飘过,空气里浸润着甜香,让笔者回忆起那一次在槐花海里腾云驾雾的经历。无边的花海,甜蜜的香气,让若干年后的重遇,变的如此令人期待。【人间四月杏花雨】这是一个花的海洋,安静、素雅,杏花赶在春天的时节,开的正艳,闲步其间,在这杏园深处,读着随着携带的书细细品读,感受到这花这书带给人心灵的纯净。一组三篇关于花的美丽文字,如花一般令人沉醉,又如花一般美好娇丽,感谢来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呈现。遥握,问春安【编辑:墨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27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璃        2013-03-26 08:48:08
  感谢来稿,问好
2 楼        文友:杨忆军        2013-03-26 17:45:02
  我真的很无知,有时候想遇到写树的时候,还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来。松树,桃树等某些树,我还是认得的。这是最常见的树。小时候在部队军营生活时,那时候见到最多的树是松树和苦连树。曾经去过舅舅下放的农村,最近就在写和这个农村有关的散笔。农村有不少的树,我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无法去描写了。谢谢你介绍油桐树,又让我多了解一种树。我喜欢树,所以把我的一本随笔集,取名车窗外的树。我觉得每天的日子,过往的经历都如一棵棵树,年轻在往前走,但经历永远定格在那棵树的位置上。祝好。文章给人美的享受。
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写作的氛围,这样的孤独不会寂寞。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3-03-26 19:07:03
  熟悉的地方处处是风景。桐花如雪,美丽。凡是桐树站立的地方,都是故乡。
   跟着作者曼妙的笔,用心行走在槐花织就的云彩里,槐花嚼出甜来的童年味道,是一种慰藉。
   躲进闹市里的杏园,一边品读小品文,一边享受杏花雨。一份安静的幸福感跃然纸上。
   隽永的文字,精致的思绪,唯美的体悟……感谢作者,馈赠如此美好的风景!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3-27 13:42:1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