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免费教育给农村中学带来了什么?

编辑推荐 免费教育给农村中学带来了什么? ——基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


作者:米奇 秀才,143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2发表时间:2013-03-26 17:39:42
摘要:【摘要】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中学,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冲击下,逐渐出现了一些新时期的独特现象和突出特点,用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这些现象,并找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免费教育给农村中学带来了什么? 二〇〇〇年之后,中国教育进入了全面改革和发展的新时代。各种教育理论轮番登台,农村中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轮又一轮的冲击,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中学在大潮中的艰难改革和努力适应。这期间,种种的不适应综合症,已经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了。对这些现象进行耙梳,就会得出令我们吃惊的结论。
   首先是校风校貌和学风学貌。其次来看教师素质与心理以及学生素质与心理。再次看家长素质与心态以及社会舆论和百姓心声。最后是政府的决策和宣贯以及基层的接受与变通。结论:如何务实、认真、团结、协作,将教育推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一、校风校貌和学风学貌的改变
   新时期的农村贫困校容校貌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投入和当地群众集资或外资注入,使得农村中学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比如教学楼的改扩建,校园绿化,路面硬化以及教室装修,墙体装饰,其他辅助性设施的建设,如阅报栏、大报时钟、电子显示屏、标语、彩旗、假山盆景等等。校园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使得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
   学生的服饰、装饰和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处处显示出新世纪的新风貌。他们衣着大胆、新潮,他们吃着广告中的流行零食,操着他们年轻人所特有的流行语,可谓潇洒自在。
   外部环境是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校风和学风怎么样了呢?纵观这十年来的改变,可以用每况愈下来形容。先看校风,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怪现象。其一是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不雅现象随处可见,路面上,教室里,操场上以及办公室里,厕所里,废纸瓜子皮,食品包装袋到处可见。更有宠物的粪便,卫生纸散见树底下,花坛中。垃圾池里的垃圾堆积如山,清运无定期,夏天蚊蝇滋生,狂飞乱舞;冬天则冻成一座冰山;春秋两季风起时,塑料袋和纸片漫天飞舞;特别是教室里的地面、墙壁和讲台,脏、乱、差简直令人不堪入目。新的校园里建设却没有改变落后的卫生状况和不良卫生习惯。
   学习风气相对于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厌学、逃学、旷课、捣乱,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高学历低工资,学费高课程难;教师水平低,课堂秩序乱,课堂缺乏吸引力,动手实践活动少,实验课音体美课开设不全,质量偏低。同龄人打工热潮的影响,都使得学校成为一个不吸引人的地方,而非学生向往的乐园和知识的殿堂。
   学校对待学生的不公平,层层选拔组成重点班、尖子班、精英班、天骄班等所谓的为校争光打牌子的班级,专门腾出好教室,选拔得力教师,一切为重点班服务,一切为尖子生开绿灯;使用强化训练,加班加点,进行快速育肥式的拔苗助长。这样的做法非常普遍不是一所两所学校这样做,而是百所千所学校都在做。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是受益了,而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则受到了损害。受损的学生自然会对受益的学生产生嫉妒仇恨心理,以至于造成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更有甚至于出现了拆台,破罐子破摔,更加厌学,进入恶性循环。学风不好,自是在情理之中。
   二、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及心理研究
   教师的素质应该列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窃以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要将教师的素质先期提高。如果教师的素质提不上去,素质教育的实施就失去了先决条件。第二步就是要向学生推行。可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当初在实施的时候,却是一步到位,直接跳过了教师,直接推行到学生的身上,这样子搞不失败才怪呢。有了理论就急着砸到实施主体身上,有些急躁和冒进。教师的素质低怎么会使得学生的素质提高呢。用了舍本逐末的做法,教育界的高层不是不知道而是做面子工程,急于求成,结果呢自然是劳民伤财,群众不会满意,学生素质难以提高。
   承担素质教育的这一批教师,从他们的历史档案中可以看到令人吃惊的东西。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考落榜的,因为当时的农村中小学正处在教师青黄不接的特殊时期,社会上对教师的鄙视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些人就上了电大,函授,取得了学历,直接上岗了。真是病急乱投医,事急且相随。他们虽然有了学历但是实际的素质却达不到要求。更为可怕的是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是凭借关系进入到教师队伍里的,这些人的素质更是不敢恭维。真可谓良莠不齐。甚至还有品德上的缺陷,频频见诸报端的体罚学生,侮辱女生,乱收费等等都是这一批教师中的败类。另外,无心教学,混天聊日,将精力投入第二职业,也不乏其人。由于农村中学的现实情况是好的教师不愿意来,稍有一点教学成绩的就会走各种门路进县城的公立或私立学校兼职了。剩下的这些人则是校长无可奈何的主儿,学校要正常运转离开了他们还真的不行,所以事情就这样糊弄下去,熬一天,算一天。
   而学生的素质更是无法言说,或许不应该给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分类。然而现实是很残酷的,他们不得不被分成三六九等,在如中学时要经过一次次的选拔考试,先后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快班,慢班,实验班,重点班,特招班,天骄班,精英班诸如此类的班级,最后剩下的都要进入普通班。经过层层筛选,整个学生群体被分成了各个不同的等次,开学伊始就给孩子们的心理投下了第一层阴影,进入好班的自然兴高采烈,欢呼雀跃;而进入差班的则会闷闷不乐,脸上少有欢笑。教师们则会自然不自然地对好班的学生青睐有加,对差班的学生另眼相看,从内心深处产生轻视和重视。一年之后,不可避免地就发生了两极分化,好班的学生自然是一种良性发展的状态,而差班的学生则不仅成绩差,纪律涣散,卫生,精神面貌也都是令人担忧。校长和诸位领导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差班的学生只要不太出格,就算是正常。很自然这些所谓的差生大多都自暴自弃,一天天下去,退学打工的越来越多,谈恋爱的打架斗殴的也越来越多。而老师们也懒得去得罪他们,上课时老师自顾自的讲课,下面的学生则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或画画,下棋,看小说,听MP3等等,大家相安无事,下课铃一响就一拍两散。
   教师的心理与学生的心理大多处在一种扭曲的状态。教师的想法是只要我这堂课四十五分钟别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平平安安顺利下课就是一节成功的课。至于学生们学不学,听不听那都不要紧,都是小事。所以教书的性质在这儿完全改变了,在老师这边纯粹是混时间,熬日子,不管学生的学习,几乎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丧失了职业道德。在学生这边则是丧失了起码的上进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混日子,长身子,等到年龄稍大一有合适的机会就跟随父母或同村人一起到外面打工挣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还有人超生。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上一代没有受到完整良好的教育,下一代仍旧如此,重演悲剧。在一种宿命的链条上苦苦挣扎。然而最可悲的是这一切都被他们当成是命运使然。这个世界就由偶然构成的,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构成了必然的历史。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正在走着一条极其艰难困苦而又可悲可叹的路,这其中被耽误的孩子又何止千千万万。如果将这件事情放大,放远我就会看到它可怕的后果,农村的穷二代三代,与城市的富二代三代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同在蓝天下的两类人,命运却迥然不同,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们在城市,乡村或是其他地方共同生活能否和谐?一位农村老大爷洞明世事,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一家有兄弟十人,父母偏向其中的五个儿子,给他们盖房子娶媳妇,而不管不问其他的五个儿子,那么这十兄弟还会和谐相处吗?真是一语道破机关,和谐来自公平!真的没有办法提高农村中学的教师素质吗?当然是有的,只是不想搞而已。这其中牵扯到了无数的利益关系。没有几个人敢动真格的,来扯动这根敏感的神经。(触一发而动全身)于是,这个状态就会仍然保持下去,直到有人敢站出来做为止。我们都是小人物,难以将声音传到上层,未来的事情,无人知道,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一个等待。
   三、家长的素质和心态
   家长们的素质、认识高度和觉悟程度都较以前有了极大地提高,很多东西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的很清楚,只是还没有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出来了只是因为声音太微弱了,抑或是声音被屏蔽了。当然当这种声音变大了,也许会有人听到。或许有些人不愿意听,不爱听,他们的态度就是随他讲吧,只做充耳不闻,料你也成不了气候。
   要说现在的农民智商低,可能低是低了一点,但绝非某些人想的那样“农民”,只是咱农民太宽厚,太淳朴,逆来顺受惯了。他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他们也同样享有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他们也同样为人父母,也同样关注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比其他层次的人差。渴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好的教育,起码是比较好一点儿的教育的愿望很强烈。他们更多的是拼了性命去用自己的汗水去挣生活费和儿女的学费,农忙时回家播种秋收,干完农活,又匆匆回城继续打工,一来一回把血汗钱扔给了铁路和公路,回到城里继续出卖着廉价的劳动力,领取着微薄的工资,养活着一家老小,支付着昂贵的教育支出,即使是两免一补,学费全免的情形下,仍然有着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与免费前的差别不大,只不过是此消彼长罢了。撇开经济情况不谈,他们抛下父母,扔下孩子,或孤身一人,或夫妻双双在外艰苦地劳动,难道他们不想在父母面前端茶送水?不想与孩子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然而不忍受骨肉分离怎么出去打工挣钱?每一次外出都是一次生离死别啊。每一次家长会都是选在农忙时节,匆匆赶来的父母,往往与孩子在教室里抱头痛哭。孩子们是多么需要父母的呵护啊,父母们在外又是怎样的牵肠挂肚啊,一旦被特殊气氛中的某一个细节触动那根敏感的神经,那蕴蓄已久的感情的岩浆就会在瞬间喷发。这样的家长会现场,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禁不住眼泪横飞。这些留守的孩子们,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已经是大不幸,如果在缺少了公平的对待,那将是多么的悲哀啊。不知城里的孩子们能否体会到这种人世间最悲凉的感觉。可是城里的孩子自有他们的悲伤。只不过情形不一样而已。
   四、社会舆论的研究
   社会上的反响是我们借以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一个参照系。但是有时候,社会上一些人也都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不足为信。有时候则是被人有意误导。有时候倒是真正能够反映出问题来。所以作为一种舆论监督力量,它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和限度内的,也就是说作用很弱,我们的学校在舆论监督这一块儿还是比较缺失的,应该从各方面予以加强。
   五、教育政策的宣贯以及基层学校的接受与变通。
   农村中学直接受县教育局的领导,大的教育政策都是自上而下的宣贯,由不得你不执行,哪管你同意不同意,适合不适合。基层是不需要什么意见的。基层的使命就是执行命令,保证政令的畅通,使得国家职能部门的决策顺利贯彻。然而我们极少能够做到“自下而上”,虽然自下而上的优点很多,但是费时费力。没有一刀切来的干脆利落。还是自上而下来的好,快而省事。最好的方式就是两种方式的结合。
   【结论】本文的写作背景是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利辛县几所中学,利辛县阚疃镇第一中学,阚疃中学,阚疃镇八里中学,阚疃镇第一小学,阚疃镇白洋初级中学,利辛县启明中学,利辛县绿色中学,利辛县振兴中学,利辛县树人中学,利辛县报国中学,利辛县南风中学等公立和私立中学。作者以在这些中学代课或参观等实践结合国家的教育政策的贯彻实施,和学校应对国家的教育政策如何接受和实施,以及更好地为家庭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可是如何务实、认真、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将教育推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却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难任务,需要我们这一代以及将来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二〇一〇年二月八日至九日(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共 46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反映的问题,不只是作者研究的几所学校存在,在中国的很多农村学校都存在。文章肯定了免费教育带来的硬件变化,但是,更多地揭露出了教育软件上存在的问题。学风问题,教师的素质问题,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问题,这是都是农村学校存在着的问题。文章具有很强的建设性。【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娇娇        2013-03-30 19:10:22
  前段时间,看到国家援助非洲修建学校,一下子就是20亿美金,折合人民币120亿以上,我在想,并非说不该援助非洲,而是想起了很多贫困地区的学校,那些照片让我潸然泪下,在那些地方,修建一栋坚固的教学楼,也可能就需要20万人民币而已,国家为什么没有想到?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些话可能只是针对城市而言的,希望国家在教育这一领域能真正强化一下,少年强才国家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