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履风者』寻莼记(散文)

精品 『流年*履风者』寻莼记(散文)


作者:涂国文 秀才,1768.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95发表时间:2013-03-27 20:38:53

『流年*履风者』寻莼记(散文) 拙作《莼羹之思》被通知为《中国美食地理》杂志采用,这几天该刊编辑奔哥连连发来几封电子邮件,催促甚急,要我赶紧寄20几幅照片过去,随文配发,内容包括菜品、店品、众人饕餮图、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每张不小于1M,400万像素以上,必须全部为原创作品,9月3日截稿。我们月刊社刚刚暑假结束上班不久,正是最忙的时候,根本无法抽身外出拍照,只好一拖再拖。眼看明天就是9月3号,交稿的最后期限,再拖下去,显然不行。因此今晨6:20,我便带上相机,早早地出了家门,搭乘我老单位包的西线接送中巴,去灵山风景区拍照。
   灵山风景区曾是西湖区有名的莼乡,早些年莼菜的种植面积很大。近十几年来,因为这一带的乡民大规模扩建休闲鱼塘,导致莼田面积锐减,但仍有不少农户仍在种养,西湖区唯一一家莼菜加工厂就设在风景区里的仁桥乡。我曾在灵山风景区工作多年,对这一带非常熟悉,因此知道要拍摄有关莼菜的照片,首选之地自然应该定在这里。更何况,我的散文《莼羹之思》,有几段文字,提到了这里的莼菜。要很贴切地给文章配图,绝对要到这个地方裁剪几个镜头。我还想趁这次机会,到莼菜厂看看能否淘到几张对我有用的片片,比如景区风光照、采莼照、采莼舞蹈照等等。我想作为一家专业工厂,他们应该储备有这类宣传资料,而且他们储备的照片,一定要比我这个摄影盲瞎拍的质量强得多。
   6:50,接送车终于来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车上坐着的几位年轻人都是生面孔,大约是我离开老单位后进去的;好在司机我还有点认识,否则自己真不知道该上哪辆车。我与司机不咸不淡地聊了几句后,车子重新发动了,向着城外驶去。一路上,车子不断地停靠,渐渐地上来了不少熟悉的老同事。大伙儿好长时间不见,嘘寒问暖,很是亲热。说说笑笑中,六和塔过了,宋城过了,转塘也过了。在凌家桥拐弯处,我猛见右边青山脚下的莼田里,白鹭翔集,一片“西塞山前白鹭飞”也似的景观,正想唤司机停车,下去抓拍几个镜头,不想对面忽然冲来一辆运输车,两车交会,险象环生,司机穷于应付,待惊魂甫定,中巴早已开出老远,只得作罢。
   车子过了仁桥,我对司机说:“师傅,前面莼菜厂请停一下!”司机应了声:“好!”缓缓减速,在莼菜厂门口,把车停住。我朝车里的老同事们道了声“再见”,跳下车去。接送车继续向前。刚在路边立定,老单位的东线接送大巴随后又到了,司机小潘首先发现了我,一边大声唤着我的名字,一边朝我挥着手。继之整个车厢的老同事们都站起来向我招手,喊着我的名字——他们显然没有想到会在这样一个时段、这样一个地点看见我。我也拼命地向他们挥手致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感觉眼眶也有点湿润。我离开老单位两年了,因为工作忙,加上业余时间尚有点个人追求,平时很少同他们联系。特别是随着妻儿也相继离开了这家单位进入市区后,我认为我和老单位之间曾有的那种血肉联系,怕是要从此中断了。没想到老同事们见着我依旧那么热情。我在感动之余,心底暗暗滋生出几许羞愧。
   此时已经时逾8:00,莼菜厂依然铁将军把门。我在门口等了十几分钟,仍然不见有人来上班,于是决定先去拍莼菜照片。沿着公路向前走了五、六分钟,忽然看见莼田里正好有一位莼农——而且公路两边的莼田里也只有这么一位莼农,正趴在船头采莼。我的心头一阵狂喜——真是天助我也!我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幅照片!我来前最担心的就是拍不到这样一幅照片!我抑制住心头的兴奋,跳下公路,小心翼翼地踩上泥泞的田埂,走到不同的角度,对着莼农和莼田一阵猛拍。
   尽管我的相机镁光灯闪闪,那位莼农却连头也不曾抬起一下,他顾自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言不发。兴奋劲过后,我的心忽然变得有点沉重起来。看着莼农在水田中不停划动着的两只手臂,再看看他身下压着的破船,和覆盖着花花绿绿的破旧床单用以遮挡炎炎烈日的船棚,以及压在船尾用于平衡船身的巨石,我的心田涌起一丝酸酸的感觉。艰辛是中国农民共有的宿命!当我们坐在豪华大酒店的包厢里,品尝闻名天下的西湖莼菜羹的时候,有谁会想到莼菜的采摘竟有如此之辛苦!此时此刻,我确实是被眼前的这幅辛苦异常的采莼劳动场景所打动,我请这位莼农把头抬一下,说要给他拍一个特写,登到杂志上去。哪知他的头仍然动都没动一下,只是从他那低扣的草帽帽檐下,传出瓮声瓮气的一句:“采莼菜有啥好拍的!”我在莼田上前后转悠了半个多小时,始终没能看出他到底长啥模样。
   拍完采莼图,我爬上公路,反向朝莼菜厂走去。这时已经9点多钟了,莼菜厂却仍然没有开门。就这样一直干候着显然不是办法——而且他们今天究竟来不来上班,尚是一个未知数。时间很紧,我还要去灵山幻境拍几张风光照,并且中午以前还必须赶回城里,因为已经同楼外楼菜馆约好,要到他们店里去拍几张店品、菜品和饕餮图,同时还要到西湖边拍几张风光照。
   天气非常闷热,尽管今天是阴天,但36°的高温,仍然使我额头汗珠涔涔。我离开莼菜厂大门,向仁桥走去——那里有一个公交站,也有许多电动三轮车,打算从那儿坐车去灵山幻境。我一边走,一边贪婪地欣赏着两边曾经那么熟悉,而今再见亦难的青山绿莼图。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叫我,随之一辆摩托车停在了我身边。我一看,原来是姚家坞的老姚。老姚在离我老单位门口不远处的鱼塘边搞了个小型的立体养殖业,他女儿在杭州闻裕顺幼儿园工作,与我妻子同年;女婿在浙大当老师,与我同年;外孙与我儿子既同龄又同年级。这种巧合,使得我们同他老两口关系很密切,我们没离开老单位前,经常上他家坐坐,买点正宗的土鸡和土鸡蛋、土鸭蛋——他家的鸡蛋鸭蛋,吃的都是谷子和从鱼糖里网起的小鱼、小虾,因此蛋黄鲜红鲜红,吃起来扑鼻地香。
   整两年未见,老姚仍然是那么精神、清矍。我们寒暄了几句,他让我跨上摩托车后座,顺路把我带到了仁桥。之后老姚去转塘办事,我便在公交站等车。等了许久,都不见公交车开来。我心里有点急,决定不等公交了,遂扬手叫住一辆电动三轮车,要车主把我送往灵山幻境。车钱不贵,仍旧是5元钱。好久没有坐三轮车了,感觉挺不错。车子呼呼地在宽阔的公路上开着,一幅幅熟悉的图景跃入我的眼帘。我以前工作过的学校远远地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了!墙白檐红,拥绿偎翠,一如以前那样秀雅、安谧。我的心跳有点加速。过往的是匆匆的岁月,留下的却是永远的回忆。如果今天不是因为时间紧,我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绝对要回去看一看的。今天虽然是周六,但因为新学期刚开学,因此这个周末学校依惯例全体员工加班。我给一位老同事拨了个电话,可能实在是忙,电话一直没人接听。
   20几分钟后,灵山幻境停车场到了。我从车厢里探头一望,吃了一惊——仅仅两年未来,停车场变化惊人。过去那尽管宽敞然而却坑坑洼洼,满地垃圾,凌乱不堪的停车场,如今已改建成了一座小型公园,鲜花满地,新栽的绿树成行,旁边还矗立起一座八角新亭,飞檐流丹,额趣联雅。亭边树下,布满长椅,老人们三五成群,或安静地坐着,或大声地交谈着。右边草地上,排列着一长溜簇新的健身器材,十几个小孩和小伙子,正在戏耍着。我连忙掏出相机,选了几个自以为比较好的角度,狂拍一气。有位老者假装生气地说:“小伙子,你不要侵犯我们的肖像权噢!”我一听他叫我“小伙子”,再一听从他嘴里,居然蹦出“肖像权”这三个时髦的字眼,乐了。我冲他笑笑,说,我拍你的这张照片,就叫《灵山老农的幸福生活》怎样?老人听了,扯扯衣角,挺了挺腰板,坐得必恭必敬。我一看更是乐了,忙揿下了快门。
   我开始向着半山腰的“灵山幻境”门口攀登,走的依然是那条藤萝架覆盖、浓阴蔽日的绵长的石板路。可能是因为天气热,也可能是因为近几年灵山幻境游客人数锐减之故,长长的石板路,长满青苔,落满枯枝败叶,静谧中带有几许萧索;许许多多我叫不出名儿的小虫,在石板上露着小肚皮,翻来滚去,兀自快活地做着它们的游戏。路上只有我一个人,缓缓地一边走着,一边拍着照片。树稍深处的知了和不知名的小鸟,不懂人的心事,依旧是那样快活地鼓噪着、啁啾着;几只松鼠在枝头和路上蹿来蹿去,一点也不怕人。路上的乌龙桥下,壅塞着荒葵衰荇,听不见一丝流水声,看不见一朵小浪花,就像一位龙钟老人,表情虚无地横卧于灵山山际;上面的竹海,却是葱翠依旧,秀色可人,给我有点落寞的心,平添了些许宽慰和温暖。这时从身后上来了一位二十几岁的美女,她警惕地朝我看了几眼,从我身边快速通过,之后逃也似地急步远去。我心里暗觉有些好笑。
   灵山幻境,是杭州唯一一座溶洞景观。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最鼎盛的时候,年接待游客360多万人。后来由于杭州周边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蜂起,它就像一位步入迟暮的美人,渐渐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了。人生无常,灵山幻境也没能逃脱这一命运。我曾在灵山风景区生活了整整8年,亲眼见证了它的兴衰荣辱。过去,每逢周末,我常带着妻儿和学生来此爬山,春采满岭映山红,夏至洞口乘风凉,秋赏板栗挂枝头,冬摄皎皎雪景图。有一年暖冬,山上的映山红反季而开,我们从山上撷回一捧艳红,插在玻璃杯中,居然足足养了28天始败。那时的灵山幻境,上山的石板道内侧,一长溜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小贩摊点,从洞口一直延伸到山下;景点出口处,还有一位从江苏来的中年剪纸艺人,常年驻扎,专为游客剪影,生意好得不得了,我也曾花20元钱,请他剪了一幅。可惜如今这一切,只好常向梦中看了。
   灵山,是一座已经与我的生命融为了一体的山。我们一家三口,加起来曾在此共掷下了23年的宝贵光阴。今天,故地重游,我的心情,自然是非常复杂的。我既不能做到像那些远地而来的游客们一样心情放松,也不可能像未离开灵山前那样心理安妥、思虑单纯。那时,我是灵山的一位主人,我的家,我的工作,我的事业都在灵山;而如今,我已变成了灵山的一位客人,我的家,我的工作,我的事业都已拔离了灵山。特别是当我看见灵山悄然律动的世事沧桑之后,自是别有一番人生况味在心头。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向着灵山幻境洞口疾步登攀,去与我的灵山幻境,与我的灵山莼羹,赴一场心灵之约。
   从那只斑斓石虎身前拾级而上,终于抵达灵山幻境洞口。游客稀少,只有五、六位上海来的,此刻正围着一张白色塑料桌打扑克牌。售票处的七、八位工作人员,也都坐在洞口的山崖底下,喝茶、聊天。这地方真是一个避暑胜地,凉气习习地从洞口灌出,看那些男女工作人员,一个个穿着厚厚的西装制服,神色安闲而自得。这么一看,我就猛然打了个寒颤,手臂上陡然泛起一层鸡皮疙瘩。可不,被汗水湿透的上衣,紧紧贴在皮肉上,给洞口的凉气一吹,早已变得冰凉。我对着洞口和山下拍了几张照片,赶忙走到离洞口稍远一些的售货亭边,扯了扯粘在后背上的衬衣,让热风灌进去。
   我点起一支烟,这才发觉售货亭边扯了一条鲜红的横幅“灵山农家菜”,两边的立柱上各垂着一条直幅,左云:尝灵山野味农家土菜;右书:品西湖龙井现冲藕粉。我随意地问了一声:“你这里有莼菜吗?”不想老板娘连连点头:“有!有!”我一听来了兴致,赶紧追问:“是新采的吗?”老板接过话头:“新采的倒是没有,我这里有罐装的,其实罐装的也一样。”我以前在山下多次吃过新采的“极品”莼菜,当然知道罐装的与新采的味道有着霄壤之别。不过这次我的目的不在于品尝,而在于拍照片,于是就问:“你这里的莼菜有几种做法?”老板娘回答:“几种做法?我这里只有两种做法:凉拌和烧汤。”我说;“好吧,你给我各烧一盘!颜色配好看一点,装菜的盘子也要漂亮一点,等一下我要拍几张照片。”
   “拍照片?”老板娘两口子一齐狐疑地问,他们大概从来没遇到过像我这样点菜要拍照片,讲究好看不讲究好吃,而且还要求装菜的盘子也要漂亮的人。我见他们疑惑不解,就告诉他们,我拍的莼菜照片要登到杂志上去,所以做的菜颜色要配好看一点,装菜的盘子好看一点,这样印出来的效果才会好看。他们齐声“哦”了一声。老板娘说:“你等着,我这就给你做去!”老板给我冲了一杯龙井茶,请我坐下。我于是同老板攀谈起来。老板告诉我他就是山脚下的灵山村的人,我则告诉他我在灵山风景区工作过多年,并且说,我把他的“农家饭”小店和他们做的莼菜拍好照片登到杂志上去,算是为他们免费做一次广告。老板听了很高兴,连声道谢。
   不多时老板娘将一盘凉拌莼菜和莼菜汤端了出来。我从不同的角度对着莼菜拍了几张照片之后,让老板娘把莼菜端进去,掏出钱来,要付给他们。两口子坚决不肯收,说:“你又没有吃,我们怎能收钱呢?再说,你给我们拍照片义务做宣传,我们感谢你还来不及呢?”我听了,只得作罢。于是说:“我给你们夫妻俩拍个合影吧!”两口子起初都不好意思,扭扭捏捏了好一会儿。经不住我的一再劝说,遂并肩站在售货亭里,让我拍了一张照片。临别,老板娘给了我一张名片,我一看,她姓周,名玉花;老板我则已从聊天中了解,姓沈。

共 813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苏轼云:“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西湖莼菜,天下闻名。为了给《中国美食地理》杂志采用的散文《莼羹之思》配图,作者便有了一次寻莼之旅。从灵山风景区的灵山幻境,到孤山上的楼外楼,再到西泠桥头、别院风荷,作者一路走,一路拍,一路思考,一路回想,饱览西湖美景,揽尽民俗风情。人物与风景,回忆与现实,一一流注笔端。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别有深意。这是一次寻莼之旅,也是一次怀旧之旅。一路上,不仅拍摄到了所需要的与莼菜有关的图片,还遇上了不少从前的同事和朋友,重温了曾经熟悉的风物。一篇别具特色的游记散文,内容丰富,清新自然。荐赏!问好作者!【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28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3-03-27 20:42:39
  “莼羹之思”让人即刻联想到“莼鲈之思”。
   感谢涂先生的赐稿!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3-03-28 08:04:1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