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节气里的村庄

精品 节气里的村庄 ——清明


作者:永丰人 童生,71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66发表时间:2013-03-28 18:23:29
摘要:清明,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一夜细语雨,绵长。清晨起床,推开窗户,一阵泥土的清新气息扑鼻而来,舒展一下熟睡中醒来的身心,顿感精神倍增、神清气爽。随手翻开手边的日历,方知清明已近,脑海中,一卷熟悉的唐诗渐渐成形,我仿佛跌入润如酥的梦幻乡村小雨里,一步一踉跄地行走,顺着牧童指的方向,清明,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悄然挂于眼帘。窗外,蒙蒙的雾色,清淡的阳光,和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天空,心情不算是晴朗,却也说不上是忧郁。
   清明是一个令人无法释怀的日子,在这样的时节里,对于久居小城的我却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了。往年这个时节,在乡镇工作的大哥会约好日子一起回去扫墓,在老祖宗安息的地方静静地焚烧一点纸钱,带孩子们去看路边盛开的油菜花,听永东河里水流的声音。母亲是细心的,她总是帮我们准备好物品让我们去扫墓,然而,已有三年,母亲什么也没有给我们准备。不是母亲心迟钝了,而是我那慈爱的母亲在三年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因为工作,她走时,我也没能守在身边,这成了一道我心中永久的伤痕。
   今天踏上归程,放眼望去,漫天遍野的油菜花,沿着路边无限延伸,直至目力不及的远方。我一次次走进菜花地,仿佛母亲就在身边,我急急地低头找寻,也许就在路边油菜花丛中,母亲正在亲切对着我们微笑呢!而自己更像长在地上的一棵油菜,脚下厚重的土地让我感到安宁,我多想拨开一块空地,静静地躺下,享受遥远的母爱。恍惚间,母亲似乎还与从前一般慈祥,偶尔会唠叨我的不是,偶尔也会因为我获了一些小成绩,在笑意里漾满甜蜜,只是梦很快就醒来,母亲的身影依然清晰,每逢此时,往事便会涌上心头。
   我一直想写清明的故事,却又不知从何写起,脑海里千万思绪乱如麻,担心自己写不好,会降低了清明在心底沉甸甸的份量,更担心因此而留下长久的遗憾,在人的心里,有一些怀念似乎只能属于内心,而语言却很难装扮亲人的容颜。
   我常常能读到含辛茹苦、勤劳、朴实、温柔、慈爱形容母亲的词语,然而这些词语却永远无法将我的母亲还原。
   母亲在我心里像棵庄稼,憨厚坚强,生活的多磨铸就母亲柔韧的性格,要强的父亲常因为村里工作与人争执,无论父亲对与错,她从不参与,只在背后默默地关心支持父亲,照顾我们姐弟仨长大,是一位真正的贤妻良母。母亲离“精明”二字很远,庄稼如人,品性有好也有差,品性好的比较好待弄。我们是母亲种下的庄稼,长得比别人的茂盛,而她收获却总比别人少,因为轮到我们好好地尽孝心时她却离开了我们,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母亲与世无争的,是她的另一种生存智慧。
   母亲又像一把农具,清理我们四处疯长蔓枝的成长道路,镰刀虽然看起来温和,可是,却都在不经间意被它割过,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手指上有形式各样的痕迹,比如年幼的我们好奇调皮,什么事都用手想摸一摸,想去摸桌上的碗,却不知碗里的东西烫,被她发现后,她没有责骂,反让拉着我们的手指去碰,一触到碗边,立刻被热气烫回,来不及躲闪,手指上便留下一个浅浅的月牙痕,但从此,却记住什么东西可以拿,什么东西不可以摸;母亲时常会把手中的板掀扬起,青春的我们像麦粒,会跟麦壳、灰尘混在一起,她毫不留情地会将我们抛向空中……母亲没有大道理,却懂得言传身教,她像石头一样缄默,像水流一样柔韧,支撑扶持着我们一生。现在,我很想让她那金子般沉默的思想能够从我的键盘里敲出,变成思念的文字,在我闭目暇思的时候,我就会回到与母亲相聚的悠远绵长的梦境。
   乡村里的农人们对白事相当重视,谁家里有亲人故去,便是村里大事,左邻右舍主动承担相帮,儿女们则披麻带孝,不住地对前来吊唁的乡亲们叩头致谢,第三天遗体从殡仪馆火化回来后,待和尚安置放到祭台上,家里人要进行祭拜,亲人本家客人逐一磕头。以后的时光,还有一些纪念活动,比如过五七,过三年,过十年等。时光流逝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过岁月,当我们从记事到成人、当家一段又一段过程时,明显感到离开我们的熟人越来越多,从身边的人开始,从小就比较熟识的人、邻居、同学、同事,特别是自己亲人的离去,而在这以前,我们都认为他们是永远不会死去的。记得送别母亲的那天早晨,我们兄弟姊妹一干亲人依次跪在堂屋门槛下,失声痛哭。母亲的灵柩被乡邻们缓缓抬出门槛,那一瞬间,我的胸中像锥刺一般疼痛。我知道,这一次,这是母亲真正的走出家门。只有她的魂,永远留在门槛里面!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迎着初春的风,踏着沉重的脚步,怀着思念的心情,一张张烧成灰的纸钱,漫漫地掠过了农人们的心田,此时此刻,无论多么矜持的农人,脸上都无一例外地浸上了怀念亡灵的哀思。
   弯曲的乡村小道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提着祭祀先人的供品。累累坟茔前,拜的、哭的、以纸钱置于坟头的,还有的在象征性给坟头上添添土,到处都是,都似乎是在尽孝之敬,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这就是清明情结,他们的脸上布满泪水和风尘。
   乡谚说: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妇人抬手从路边的柳树上扯一段柳枝,轻柔地缠绕了一圈往孩子头一套,孩子笑着像解放军战士冲锋的样子在田埂上来回地奔跑,从他们天真无邪的神态中可知,清明节只是大人们的事,扫墓不过给他们稚嫩的心灵又添加了一种玩的乐趣罢了。
   此刻的天空布满阴霾,想来上苍也是解得人意的,春风吹动纯静的新叶,也吹动一座土坟上细碎的土尘。不一会,天又纷纷扬扬下起雨来。水滴儿轻轻地落在坟茔上,仿佛带着无限思绪,让安息于泥土下的人在冥冥之中去聆听那来自遥远迷蒙天国的絮语。
   忽地,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飘来,藏在诗人笔下的那一个字一片哀思,又逼得这春光、惠风和畅,杨柳垂丝,河水溢浪,农家的顽童们,牵着那色彩斑斓的风筝,你追我赶,一任春光沐浴,引得人们争相寻探。踏青刚回到家的人们裤脚还残留着泥土的芬芳,于是带着怀念和欣赏,禁不住慨叹这样的人生轮回:一个拥抱春天,满眼生机;一个隔世惆怅,缅怀亡灵。同一个日子,却是两样的心情,由不得使人感时伤怀。
   此刻的心,此刻的诗,一半喜悦,一半哀。

共 24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的词句总是充满了伤感的味道。文章以母亲一生为主线,把每一个细小的片段组装起来,让我们看到慈母的爱和与世无争的淡然。历来写清明的作者,都写的格调很低沉,这篇文章却写得很积极和朴质真实,不低沉亦不媚俗,很值得阅读。推荐!【编辑:海林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3284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