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散文】一个秦人的文学证明

编辑推荐 【家园散文】一个秦人的文学证明


作者:鹤坪 童生,516.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5发表时间:2013-03-31 15:57:26
摘要:他叫陈忠实,作家,现居西安。我想:这样介绍陈忠实就够了。剥脱了红花绿枝,整个大山更显得峭拔,更显出骨力,也更与陈忠实的精神韵趣相符合!

窗外在下雨。雨水拍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刷刷的声音。天边有闪电,闪了几闪,复归沉寂!是谁在秋夜里唱老戏?声音是那样悲切,又是那样壮阔:
   泰山大的一块玉,
   黄河长的一锭金!
   是谁承担得起这么博大的道义与尊严?是谁佩戴得起如此浩荡的正气与如此巨大的财富?远远望去,在眼前这北方的秋天的原野上,似乎真有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朝我们走来。他使我任着性子的想起传说里的那些天人神人,他使我难以按捺住心胸里鼓荡的潮涌,逐步地高尚起来!
   2007年秋天的一个雨夜,《魅力中国》杂志主编崔鹏飞先生撑着一顶雨伞来访。不等放下雨伞,崔鹏飞就连珠跑似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让我回答:谁能诠释2007年陕西文学的发展变化?谁能承载这个时代的文学精神和思考?谁的作品足以代表当代文学的艺术水准和思想水准?崔鹏飞是个胖子,一个一个的问题从他的嘴里蹦出来,也显得那样敦实而厚重。问题沉甸甸地抱在我怀里,落坐在沙发椅上,我感觉到这“问题”是灼热的,是滚烫的!陕西文学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陕西文学像摩尼珠,陕西文学像唐僧肉,说起它来往往使人沉醉,往往令人垂涎,往往让人很容易地就进入澄沏澄明的精神圣域!
   最后我说: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在陕西也就只有陈忠实!在陕西乃至全中国,能够代表当代中国文学最高水准和思想水准的也就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
   在我的心里,中国文学是一座莽壮而葱郁的山峦,而陈忠实是这山峦最高处的一座精神的圣殿!这圣殿里圣灯长明!
   窗外的雷鸣和电闪远去了。这样,远处的雷声自然显得沉闷,远去的闪电自然显得暗哑。
   我对老崔说:来,我们读读近几天网上的几张颇有点热点效应的图片,近距离的感受陈忠实。在照片上,陈忠实和贾平凹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个人的笑容都是发自心底的,笑得那样憨厚木讷而心无挂碍!两个农民的儿子,一传一递地肩担着陕西文学的重任。在“换肩“的时候,前面挑胆的农民的儿子对将要挑胆的农民的儿子,拍着肩膀说了些什么?也许会说千言万语,也许一句话也没说。
   2007年9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陈忠实以一个漂亮的微笑,完成了他神圣而庄严的使命,把沉重的“陕西作协主席”的担子,压在了作家贾平凹的肩上。
   在这次换届会上,在陈忠实发表讲话的时候,会场有过三次极其热烈的掌声。每次掌声都超过了三分钟的时间,每次掌声都有极其深厚的蕴含和久远的意义!许多在场的新老作家,在陈忠实走下讲台的时候,都流下了依依惜别的泪水!这三次掌声,必将载入中国文学史,被一代一代作家和理论家诠释,诠释出常说常新的崭新内容!
   这是秋天,田野里该收的果实很多。但在朦胧的秋天的原野之上,我似乎听到旷野传来一个老者饱含苍桑的唱段:
   我要你一两星星二两月,
   三两清风四两云,
   五两火苗六两气,
   七两炭烟八两琴音。
   秋天的果实是丰沛的。丰沛的让我们站在秋天的面前,难免想起人生追求、艺术追求的结果。而一个作家,渴求于这个世界的,除了无形无迹的天地正气与阴阳二济,还能有什么呢?时间是匆促的,我们只是过客;过去了,就不再回来!
   好了,我开始这篇文章的写作,写一个秦人和他所创造的艺术奇迹,写一棵小树生长成参天大树的生命奇迹!这是应《魅力中国》主编崔鹏飞之约写的稿子。写作之前,我和老崔冒着秋天的细雨,对陈忠实老师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采访。
   他叫陈忠实,作家,现居西安。我想:这样介绍陈忠实就够了。剥脱了红花绿枝,整个大山更显得峭拔,更显出骨力,也更与陈忠实的精神韵趣相符合!
  
   一、读他的脸,读出城隍爷的况味
  
   每个人的脸都蕴藏着充足的生命讯号。这张脸,生长成如今这个样子,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这张脸,五百年难以碰到一次,纵是再有五百年也难以碰到与这张脸朝夕相处、面晤神会的机会。许多人在读了这张脸之后,久久地难以入眠。入眠之后,又很快与这张脸相逢。梦里的这张脸,往往具有某种故事性,这故事凝聚了关中大地的世代苍桑,它把中国北方人的世代忧患,清清楚楚地凿刻在脸上,成为表情.
   这是西安都城隍庙里城隍爷的脸。城隍爷为祈城安、为祷太平,煞费苦心。城上的阴蔑雪侵,城下的百姓饥号,全刻在城隍爷的脸上。那是18年年馑,庙里的城隍爷流干了眼泪;那是民国15年“围城”,庙里的城隍爷脸上整天都挂着泪星。在西安城解放那一天,守庙的几个忘年的居士,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城隍老爷的笑声,咯儿咯儿的笑声。解放了,庙院改成了工厂,大殿改做了作坊,只苦了城隍爷,被抬出了神龛,丢弃在荒郊野洼。很快,城里人发现:这没有城隍爷保佑的西安城,八面透风,再没有过去四塞严合、寒夜更鼓的滋润。城里的人,一代传一代地描述着城隍爷的模样,讲述里的西安都城隍爷,是一个粗皮糙脸慈悲心肠的人。在西安城的世代传说里,城隍爷是城里的一个普通的居民,他有家室有家小,能吃能睡,与城坊之内的庸常百姓,同甘共苦,同悲同乐!隔着时间,城坊百姓已没有了对城隍老爷的形象记忆,只是传说还在,城隍老爷的灵圣也就还在。
   1992年的冬天,为着解决在阅读长篇小说《白鹿原》时碰到的困难,我去请教一个年过9旬的老先生。老先生捧着书、瓷呆呆地看着作者的照片,半响无语。最后,老先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这个人出现了,城坊内外,会有一百年的太平,会有一百年的滋润,会有一百年的风调雨水。往实在处说,这个人肩担了城坊邻厢千百年的汗水与泪水!你瞅他这眼袋————装了多水眼泪呀!你瞅他这额头————里面运筹着多大的慈悲善念呀!你再愁他脸上这沟沟壑壑————鼓怒着的哪儿又不是咱劳苦百姓的大德与大美哩!最后,老先生捂着我的耳朵对我说:千万不敢对人说————这个人跟文革以前,咱西安都府城隍庙的城隍爷,一模一样!这位年过九旬的老先生不吃不喝,用三天时间读完了《白鹿原》,赋诗一首:
   日头出来耀东山,
   难得透彻说世患。
   往来风雨往来诗,
   总拿书香祭狼烟!
   九旬老先生写完这首诗,吩咐儿女了理后事,说:读了《白鹿原》心里还有啥放不下的事情呢?清浊是非,邪正忠奸,全在这本书里写着哩,明若烛火,必然光照后代!次日,九旬老先生无疾而终。
   每次到城隍庙烧香,我都会在心底里为陈忠实老师祈祷平安。
   跪在城隍老爷的脚下,我说:屈尽百态,每个姿态都具有一种动物的习性;是灵异缠绕,是神仙驱使,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都蕴藏着暗透天机的意味!
   今天的城隍爷被虔诚的居士们,彩扮成蟒袍玉带的帝王行装,所以,他听不懂我说了些什么。每次看到陈忠实老师,我都不由自主的像面见城隍老爷一样,诚隍诚恐,手呀脚呀,全由不得自己了!
   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我们完全有必要阅读作者的脸庞和脸色。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诸多元素结构而成,依次地有文学的组织、人生的组织和学识的组织。另外,阅读还必然考虑到作者生存的时代背景与身处的社会背景!
   曾国藩在《冰鉴》里说得极好: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所存”,神之渭也。“山骞不崩,唯百为镇”,骨之谓也。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而文人先观神骨!
   陈忠实老师的一双眼睛,双瞳灼灼,似为金珍,慈柔而温润,饱含了太多的坚毅与深不可测的大慈与大悲!“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在陈忠实的脸上,写着天大的一份悲悯与豪横!
  
   二,读他的背景,读出霸气与苍茫
  
   那天,全国亿万观众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听一个苦命的作家讲述他的人生。那天,陈忠实老师作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对他的人生和艺术,做完全彻底的、揭椽亮瓦式的“剖白”。那天他用大实话、大白话述说过往的人事,每句话都直白而浅显,谈得又更多是人生与艺术的私事,所以,我谓他那天的对话为————艺术秘奥的剖白与人生解纳的剖白!那天陈忠实用”淡而又淡”的生活语言,准确地表达了他的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那天的陈忠实似乎还有点憨,憨憨地笑,憨憨地面对亿万电视观众.
   那天许多观众都流下了眼泪。我也流下了眼泪,我的眼泪直到今天依然在心里流着。
   在央视六百平方米灯火辉煌的演播室里,他的穿着似乎显得简单简陋了一些,也正是由于这种简单和简陋,丰富和补益了陈忠实的一惯风度,缩短了与观众的距离,徒增了他形象和气质与亿万观众的亲合力。那天,掌声不断。那天,泪如倾盆!
   那期《艺术人生》播出之后,央视的一个资深传媒人说:如果要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长篇小说中选一部作品作为标志和高峰之作,陈忠实的《白鹿原》当之无愧。大气磅礴、颇具史诗品位的《白鹿原》通过描写生活在白鹿原上的白、鹿两家国恨家仇的故事,不仅折射出中国农村社会近半个世纪的深刻变革、透视出凝结在关中农人身上的民族的生存追求和文化精神,同时也凝聚了陈忠实对农村、农民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分析。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一部《白鹿原》,不仅把陈忠实推到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的领奖台上,也让陈忠实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陈忠实是《艺术人生》开播六年以来,迎来的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嘉宾!
   最近,我的枕边放着陈忠实老师的新著《为什么活着————我的人生笔记》。他用极尽朴实的语言文字,不设机趣地陈述了个人的成长经历,其间的酸涩酸辛,不再细说了。这里,我用条目化的写法,勾勒出陈忠实人生和艺术的简单线条,我依据的材料,一是陈忠实老师在央视《艺术人生》的陈述;二是《为什么活着————我的人生笔记》。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南坡的一个小村子里,父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读了几年私塾的父亲一直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多读些书,走出农村,将来出人头地。
   1955年,陈忠实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 一根丈五长的椽子只能卖到一块五毛钱) 供两个儿子同时进行学业实在难以为继。春节过后的一天,父亲和陈忠实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面带愧疚之色的父亲对儿子说:我实在没办法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可卖的了。我无法负担你兄弟两个读书了,你年龄小,先休学一年,先把你哥供到考上师范学校后,你再去读。在陈忠实的印象里,父亲从不在人前哭穷。所以父亲这样一说,陈忠实立刻决定休学一年,以便万般无奈的父亲实现一年后让他哥哥投考师范再腾出手来供他复学的谋略。
   陈忠实对“休学”过程在他的〈晶莹的泪珠〉一文里有过极其精彩的描述。这是一篇可圈可点的美文,每读它都让我浮燥浮动的心灵,迅速地趋于宁静。
   1962年他二十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1961年这个学校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考取了大学,一年之隔,四个班考上大学的人数却成了个位数。成绩在班上数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他们全班剃了个光头。自此开始,陈忠实开始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农村生活。然而,也正是这40年的农村生活,为《白鹿原》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真实素材,根植了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
   高考结束后陈忠实经历青春岁月中最痛苦的两个月,几十个日夜的惶恐紧张等来的是一个不被录取的通知书,所有的理想前途和未来在瞬间崩塌,少年陈忠实进入了六神无主的失重状态。已经记忆不清究竟有多少个深夜,他从用烂木头搭成的临时床上惊叫着跌到床下。
   沉默寡言的父亲开始担心儿子“考不上大学,再弄个精神病怎么办?”,后来就很认真地跟他说了一句话,说当个农民又如何啊,天底下多少农民不都活着嘛!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二十岁的陈忠实选择了到村小学当老师,也从此开始了在陕西的乡村里走过的第二个漫长的“二十年”。
   在读以上陈忠实的“背景资料”的时候,你读不出他及他的家族与显赫世族与达官贵人的联系,更读不出他及他的家族与地方圣贤、都城名儒的联系。读出的只是人老几辈的寄托以及与苍茫大地的联系,读出的只是诗礼传家的传统与精耕细作的传统。另外,在他的“背景”里,我们还不难读出————根植与白鹿原下、霸柳之畔的一种特殊特异的尊礼与尚儒的古典英雄情结!仔细欣赏陈忠实的背景,你会发现:在陈忠实生存的这个地理坐标,倘若不出陈忠实,也必然会出马忠实或者刘忠实!因为这个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不仅仅是平常意义的地理坐标,更重要的它是华夏民族英雄姿态\\\\\\\\理想思想和现实主义的精神座标.

共 76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中国文学是一座莽壮而葱郁的山峦,而陈忠实是这山峦最高处的一座精神的圣殿!这圣殿里圣灯长明!作为写人叙事散文,通过7000多字,让一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立”在读者眼前,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具有详细的心路历程,具有可信的思想背景,实在难能可贵。作品通过“读他的脸,读出城隍爷的况味;读他的背景,读出霸气与苍茫;读他的作品,读大器的制作过程”三个部分,将陈忠实有血有肉地推到读者面前,对陈及其作品有比较完整、准确、到位的了解和认识,写出了陈忠实的精神韵趣。作者对陈忠实作品的评价也是客观公允的。《艺术人生》开播六年以来,陈忠实作为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嘉宾,就是明证!感谢作者赐稿,推荐共赏,建议加精!【编辑:航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13-03-31 15:59:22
  谢谢您的投稿,请继续关注社团的其他作品,多提宝贵意见! 祝您新春快乐!握手!问好!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2 楼        文友:航帐        2013-04-01 22:01:50
  这篇怎么没有加精呢?
我手写我心! 航帐文友群:231199696,欢迎参与交流!
3 楼        文友:田冲        2013-04-01 23:42:13
  申报了,精品没有批。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散文集《春暖花开》和诗集《守望家园》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