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人的后事,清明节断想

精品 人的后事,清明节断想


作者:欣雨文萃 进士,1029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0发表时间:2013-04-06 10:16:13


   清明节到了,就又想起了人的生老病死。
   其实,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地球也有一天要毁灭的。当然,如果人类不大折腾,不自己毁灭自己,地球的毁灭是一个久远的事,但也一定会发生。
   我从不违言死亡。在这个方面,我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也曾对朋友说过:我自己看了我的紫薇命相,大约能活到92——93岁。我也曾和朋友聊过:我死后,骨灰不必进公墓,不必返回老家北京。其实,我的祖上四代前是山东人,山东省福山县人,现在是福山市。正好,在兰州撒进黄河,总能漂漂流流旅游后,到达山东,到达那片海的天地。
   我的这个不用墓地的主张,希望大家尤其是我的亲人们耐心地向下读去,好处还真不少。墓地是做什么用的?无非是要后代瞻仰、纪念、追思、传承。但是,历史和现实的墓地体制和人文的变革,其中是大有问题的。
   二
   先从毛泽东老人家说起。毛泽东在五十年前联名一部分老同志倡导火葬。他曾风趣地说道:我喜欢吃鱼,火葬后,骨灰撒进大河大海喂鱼符合物质不灭定律。后来,他老人家去世,还是被强迫摆在了纪念堂。
   周恩来老人家也说过,死后骨灰撒进大海,后来,在一艘军舰上撒了骨灰。
   老一代领导人还大都表示过,还是不要太重视死后的仪轨。斯大林怎么样?赫鲁晓夫在把斯大林的遗体从水晶棺中拉出来时,还打了他两枪。
   当然,我们不会有那样的待遇。
   可是,小老百姓的身后,也会有不少麻烦……
   三
   过去,在共和国前,家家都有坟地,俗称祖坟。只不过穷人、富人、城里人、乡里人、山里人等等的坟地规格不同罢了。我祖父到了北京后,逐渐有了商产,在北京朝阳门外置办了墓地。可是,那里只是下葬过爷爷辈的。在共和国初期,移风易俗和建设需要,坟地没了,也不知遗骨被如何处理、移至何处。那时,谁敢去问有关?去打听?这件事,是从小到现在七十多岁了,一直萦绕不去的一个缠拌。
   上面这些,都是我琢磨老革命们为什么不留存骨灰而要撒向大海的缘由。
   四
   人死了,无非是因亲情被家人怀念、追思。这是大多数。其他的都不足为敬!有的因政治需要,被作为护身符不得不纪念,以拉大旗作虎皮,显示自己的后生可畏;有的为了表示自己多么孝顺(尽管老人在世没有太多孝顺),做给活人看;有的死后千百年,被人们用作挣钱的工具,还被争相“迎娶”,给你树碑立传,招摇你的魂,钱满他的袋;或者墓葬被盗取发财,或者你的头颅被摆在桌子上,用放大镜审视你的骨子里到底姓谁名甚,那方神圣,有何身世,考证研究;有的遗臭万年,又被平反,用你的骨头为那些行文鼓噪者熬着香骨粥;有的一世盛名反又被质疑,也大跌眼镜,质疑者就是又一个出镜者成了名人。
   总之,统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
   我辈区区小人物,也就是让我的亲朋友好和后代胸前戴上一朵菊花,瞻仰、纪念、追思、传承。
   瞻仰、传承——多读一些我的文章就是了。
   纪念、追思——到黄河边一个撒骨灰的固定处,每年清明和春节去送上一束花……心中有我比什么都好!
   五
   说到不必买墓地,是再聪明不过的想法。自以为是的自我吹嘘,但确乎不无道理!
   第一,大概三代之内,你在家族内是会有人记住你和纪念你的。三代以后,或者四代以后,恐怕没有哪个后代会给你上坟扫墓,亲情在传宗接代之间渐渐淡薄。你的孤魂情何以堪?
   第二,于墓葬制度,现代在乡村的人还有家族坟地。城市的诸人,大概都得去公墓。就是乡村,在家族坟地上,后代不一定会在几代前的所有坟头上都予祭奠。城市的公墓,国家目前规制的年限有限制,多少年一次交钱,过了这个点,不交钱,呵呵,骨灰由公墓自行处理,岂不又是一个情何以堪?无论是规制,还是后代继续交钱问题,都会出现墓地骨灰无人管的现实。与其到时被别人“挖祖坟”,不如先做打算。
   第三,没去世前,给后人多想一些宽容:不必被宰去花多少万买墓地,前天我在QQ围脖上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欲买墓地已断魂。借问老夫何处去?无奈手指黄河边。”凑数,不太和韵律,心情而已。到黄河边祭奠我,年年不必挤公车、扎堆上坟。后人在大河边送上一束花,念叨念叨,给下一代讲一讲老辈们的好处,可以发扬光大的事迹(小人物也有事迹),思想、道德、做派、本事的传承和延续比什么都重要!
   六
   我是相信灵魂转世的。你看看,班禅大师的转世灵童就知道。藏族地区我去过,转世灵童就是和藏族其他幼童不一样,眼睛中透着一种好像从北大清华毕业后的学子一样的光芒,且深不见底!大多数的人是不知道自己前生为何许人,也没有一个为普通人做“金瓶擎签”的规矩。再说,去世后又过奈何桥,喝迷魂汤,忘记了前生。传说玄奘前生是如来佛座前的金蝉子;济公活佛原来是伏虎罗汉;宝玉和黛玉都是天上的物件转世还愿。
   不是有一首歌叫千年等一回的么!那是缘分!即然这样,就奔那样的境界去吧!
   七
   现在科学发达,今后几代人的百十年,还不知在人文、科学等领域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已经有网上祭奠了。在网上设灵堂,或者做一个好大的道场,像网上游戏那样设计,走进到里面寻找一个大殿,再找到先祖的牌位,举行一个祭奠仪式,送些衣物钱财(千万不要送小姐和汽车),也就达到了瞻仰、纪念、追思、传承的目的,老夫在天国足以。
   八
   不知诸位意下如何,我的这一席话是一定不会改变。郑重点说,也等于我对于我身后事的一个意愿吧!
   哈哈,只需要在河边献上一束花和几句唠叨,一个字:爽!

共 21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得风趣幽默,作者在笑谈之中把人生的真谛诠释得清楚明白。死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样对待死?安排死?作者在文章第一节讲述了作者的想法,提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人生问题。文章接着从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革命家的故事说起,讲到了斯大林的遭遇,说到了作者的祖坟,这些故事,不是给我们悲观,而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死了就了了,有了墓地不一定是好事,我们没有必要为墓地而忧心烦恼。文章更值得我们品味的,是作者的拓展之笔。作者从他的七十多年的人生观察中,搜集详实的案例,归类讲述,揭示了出了人死之后留存的东西和目的,就是后人的追思,死后被人利用是可怕的,对死者是毫无意义的。那什么样的追思才是最好的?一束花,一句念叨就是最好的。作者不主张买墓地,说的三点理由,是有现实依据的,稍微有点社会阅历的人就会发现,作者说得是多么经典啊!网上祭奠也好,地上祭奠也罢,只要有人真心想着死后的你,就是最好的祭奠,如果活着没有落下好,即使有一个墓地,后人就会想着你吗?文章讲述角度丰富多样,给人的启迪也丰富。语言平和真诚,幽默乐观,把作者的豁达人生和时尚人生态度都表现了出来。好文!【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064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3-04-06 20:10:55
  文章讲述的故事,有生活阅历的人,可以从我们身边事件中去找到很多的故事对应文章的观点。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3-04-14 11:41:32
  一个节日引得文萃老师大发感慨,是啊,人生一世离不开这些,老师的睿智与从容让人欣赏,值得学习,问好。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3 楼        文友:淡墨        2013-10-14 22:34:16
  老师您写的更深邃点了,我的文章无外乎无病呻吟罢了。
4 楼        文友:玉清        2014-08-27 18:32:03
  老人家的境界值得学习!
5 楼        文友:玉清        2014-08-27 20:04:04
  我们原来是老乡呀,我父母是都是福山人。虽然我们年龄相差十多岁,但是我们有一共同想法,给后代留下精神遗产,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