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黄鹤楼,谁之楼

编辑推荐 【江南散文】黄鹤楼,谁之楼


作者:瑶台望月 秀才,267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36发表时间:2013-04-10 02:05:07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
   黄鹤楼,立在长江岸畔,像是在思索,抑或在等待?
   江上船影如织,龟蛇静,江水动。
   作为凡夫俗子,捧起那些文人骚客的笔墨,不知我的文字,将流落在何方?我只能远远地仰望。不敢轻易动笔,只怕我浅薄的文字,弄脏了黄鹤楼诗意飞扬的名字。
   黄鹤楼,前世今生,到底有多少人,想做你的一块砖或者一片瓦,随你一起流芳百世?一些人,一些事,却似昨天刚刚发生过一样。心中禁不住思忖:“黄鹤楼,谁的楼?”
   【神话的黄鹤楼】
   一座楼,一个神话故事,一个名字的由来。黄鹄矶头,门可罗雀的小酒店。店主是一位姓辛的寡妇,正愁生计艰难。衣衫褴褛的道士飘然而来,酒店里白吃白喝。老板娘却不计较,乐善好施。道士颇为感动,画鹤为顾客舞蹈唱歌,略施小计让井水变美酒,“黄鹤楼”的名字声名“鹤”起,从此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怎奈老板娘富而忘本,歧视穷人。道士云游归来,见此情景,招鹤而去,酒店生意从此一落千丈。
   “行善为图报,贪心比天高”,这是老道的离别留言,也许老板娘至死都在忏悔?黄鹤楼几度兴废,故事却鲜活不老。神奇的黄鹤,千百年来,依然衔着那剂道德良药!也许这不是黄鹤楼得名的缘由,但我宁愿相信,任凭江水浩荡,管他岁月悠悠……
   【孙权的黄鹤楼】
   三国的风云,托起伟岸的黄鹤楼。我垒起三国的梯子,登上黄鹤楼,去拜会江东的霸主。孙权“以武治国而昌”,居险筑城,建楼瞭望,扼守烽火硝烟,抵御虎狼之师。战争,权谋,欲望!一座军事瞭望楼,将孙仲谋的雄韬武略,向北伸展 ……多少旌旗招展,轮番上演;多少杀伐决断,逐鹿中原。逐老了青春,逐瘦了国脉,逐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鼎峙之势,猝然崩溃,三国一统归晋。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孙权的霸业,周瑜的倜傥,小乔的美貌,鲁肃的智谋,溅起了大河东去的浪花朵朵……
   【书圣的黄鹤楼】
   鹅池依旧。羲之爱鹅,众所周知。这里有雄伟气势,也有乡野闲逸;有深厚历史,也有当下风雅。怎么能不来呢?来了,又不舍走了。牧鹅吧,在黄鹤楼下。我仿佛听到王羲之面对一池碧水不由地说。鹤飞走了,鹅姗姗来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从此一代书圣在此牧鹅、观鹅,多像陶潜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于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挥毫泼墨,多么陶然啊!鹅项舒,笔妙徐;鹅项软,笔妙展;鹅项鸣,笔妙惊;鹅项曲,笔妙悟!“鹅”碑亭里那个古朴、儒雅的“鹅”字,仿佛正静待着王羲之的归来……
   【崔颢的黄鹤楼】
   悠悠的白云,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黄鹤楼华丽转身,已是一个俊采星驰的大唐王朝。黄鹤,也许是乡愁的鸟儿,从崔颢的诗歌中起飞回家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其实,黄鹤楼,并不是一座楼,而是一只高飞不肯回头的鹤,一只驮起了浓浓乡愁的鹤。崔颢路过黄鹤楼的时候,大概是喝了一壶老酒。看着烟波浩淼的大江,想起了失意的人生,想起了家的温暖,他的愁绪蔓延开来,诗句止不住一行行在脸上流。得道成仙、驾鹤飞升又怎么样呢?最终还不是踪销迹渺!还不如做无心的白云,悠游千年,多么自在!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了悟,诗人逐渐从怅然失落中摆脱出来,开始远眺、欣赏……虽然仙人的黄鹤早已逝去,天空中漂浮的未必是从前那朵云彩,但是诗终于留在那里了,乡愁也始终留在那里了。崔颢走了,带着“乡关何处是”的感慨走了!也许,谁也不知道,他究竟领悟了什么。也许无意中,他一下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幡然醒悟,回家吧,和至爱亲朋叙叙天伦之乐吧!
   【李白的黄鹤楼】
   李白来了,正欲把酒临风,吟诗酬韵,猛然看到崔颢的题诗,顿感文思枯竭,自愧弗如,搁笔而去,嘴里念叨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是如何地不甘和叹服呀,最终是走了,遗憾地走了。
   游于斯,宴于斯。在黄鹤楼饮酒聚会,当时一件惬意的事了,尤其在风清月明之夜。寄情思于天地,化愁绪为江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一叶孤帆从唐朝启程,柳絮纷飞,繁花似锦,黄鹤楼上,饯别相送,挥手,孟夫子已成为天际的孤帆远影。醉过,方知酒浓;聚过,亦知情重。置身黄鹤楼头,眼界宽,心界更远。我仿佛听见了太白先生的泣哭,仿佛看见了他在黄鹤楼上踮脚张望。我知道,黄鹤楼是他神笔攀登的巨峰,是他灵魂梦游的瑶台。从此,诗意和友情,源源不断地倾泻而来。黄鹤楼,当人们念着你的名字,立即就会想起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杜甫的黄鹤楼】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有读到诗圣杜甫在黄鹤楼上留下的墨宝,难道他老人家一生没到过黄鹤楼吗?为什么不写一点呢?是不是贫困没有盘缠呢?他的人生太沉重了,他的诗跟他的人生一样沉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不是不愿意在黄鹤楼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们读到他沉重的心情呢?真是一个谜啊!
   【岳飞的黄鹤楼】
   背负着母亲“精忠报国”的叮咛,年轻的岳飞,跃马握枪,纵横疆场,襄邓大捷,封侯拜将,屯守武昌。燕雀怎知鸿鹄之志,英雄志在杀敌立功,鹳雀楼上长吟满江红。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的繁华景象,如今在胡虏铁骑蹂躏之下满目疮痍。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保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我似乎看到了壮志难酬的岳飞,正站在黄鹤楼上,眺望故乡,那悲愤的眼神,那握紧的拳头!黄鹤楼啊,你可否知道将军的心事忧忡?你可否让那黄鹤驮上英雄,早日率师北伐,收复中原大好河山?
   【伟人的黄鹤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位位文坛名流,宛若一只只黄鹤,杳然而去,飞向历史的深处……
   韶山冲那位湘牙子,来了,从大革命的十字路口走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伟人指点江山的激越壮志,铺开了唐诗截然不同的意境。
   千年重镇,天翻地覆。不再追问一去杳鹤的背影,不再临摹唐诗芳草萋萋的意象。“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映入眼帘的,是长江如练,是大桥如虹;是繁华的都市,是崛起的中国……
   望着如织的游人,举首问苍天,这是谁的黄鹤楼?神话的?孙权的?崔颢的?李白的?主席的?也许黄鹤楼上那朵闲云最清楚:谁来了,就是谁的!不论你是参禅的还是悟道的,南来的或者北往的!只要你怀有一颗虔诚的心,我料黄鹤楼见你应如是!
  

共 26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一篇文字很有意思。光是从题目来看,还以为是一篇论文,但是,就文字的内容,以及表述形式来看,无疑是很有特点的。作者从历史上的各个伟岸的人物,与黄鹤楼的关系开始为切入点,不断的表述出黄鹤楼的文化底蕴。这本身,就是从一个侧面,来描述了黄鹤楼。一来,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黄鹤楼的喜爱,不喜爱的人,说不出这么多关于黄鹤楼的典故;二来,就是黄鹤楼本身,作为见证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载体的存在,有着一定的意蕴。收尾部分的突然的总结,由历史人物和黄鹤楼的关系,推及到我们芸芸众生,谁见到黄鹤楼,黄鹤楼就是谁的。这一番表述,无疑是对于整体的文章,有一个抬升的作用。而黄鹤楼,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精神的象征,形态也就非常的明显了。这样的表述方式,远要超出刻意的去描写黄鹤楼的景象许多。推荐阅读。——履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履泽        2013-04-10 02:05:21
  问好作者,很不错的文字,欣赏了。。。。欢迎作者赐稿江南烟雨社团,祝福创作愉快的同时,也祝福阅读愉快。希望作者在江南烟雨社团里,有新的收获,以及有更多的精彩作品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有更大的进步。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2 楼        文友:芈蜜        2013-04-10 11:38:44
  佩服啊,这文章写的真心厉害啊~
   问好作者,这样的文字,我好羡慕嫉妒啊
3 楼        文友:江南烟雨        2013-04-10 17:21:05
  妙笔如绣,绣心,绣情,绣人间万种风骨。
   文心似禅,净己,净人,净天地千般无奈。
   江南锦绣,因您更加精彩。
   您的精彩,是江南一世珍藏!
   感谢支持江南烟雨,愿更多精彩入驻江南,祝好。
我喜欢我选择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