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游记】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探宝

精品 【春秋·游记】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探宝


作者:闫寒 童生,938.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92发表时间:2013-04-11 12:38:00

2011年2月17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们经过了将近五十分钟的行程,大巴车停到了穹窿山脚下。司机呼喊:“去穹窿山的那两个人在这儿下车吧!”女儿拉着我的手走下了车。瞬间,眼前一幅江南美景吸引了我,似诗,又似画,妙趣横生!
   我们走过路边的绿化隔离带,一潭清湖映入眼帘。湖中央是一座石山,在雾气中隐约可见山上的树木。这雾气让你新奇见怪,好像拉了一条隔离线一样,石山林立,忽隐忽现,湖面却清晰如镜,倒影再现。走下花草覆盖的路基,一座精美的五曲石桥立在湖中,左边有一座小山,围着小山架起了一条弯曲的人行桥。站在五曲桥头的凉亭四周望去,穹窿山不但气势雄伟,而且风光旖旎,加之湖面的江南之美让你不忍离去。女儿提醒我:“快走吧,爬山去吧!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来过的地方景色一定迷人!”
   我买了门票,走近穹窿山大门,女儿双手拇指和指捏着门票,放在右胸前说:“来,来,来,文艺老太太,给留个影!”帮女儿拍完照片,我收起相机。这时已经是9:50分,我和女儿开始了穹窿山一日之游。
   苏州穹窿山景区,地处姑苏西部,是5A级太湖旅游区的重要景区,苏州第一名山,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为太湖东岸苏州地区群山之冠。此山地域宽阔,郁苍山巅,山色秀美,云高气爽,如入仙境。偶尔它雾巅相连,漂渺似烟,犹如一名含羞答答的少女;晴朗天山姿巍然屹立,郁郁葱葱,犹如一群力拔山河气盖世的勇士。正是“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田云晴朗,云共山高下”。如果你翻山去南坡,眺望太湖风光,却是湖光浩瀚,渔帆点点,七十二峰犹如出没云际一般。
   穹窿山有苏州地区四大之誉,一即主峰素有“吴中第一峰”之称,二为苏州地区最大的山,有最幽深的山坞;三为拥有苏州地区唯一的、也是最长的、蜿蜒盘旋曲折伸向山巅的盘山公路,全长12公里的盘山公路可直达山顶,贯穿各个景点;四为苏州地区唯一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保护植物及中国特有植物楠木等217种植物和名贵树木,药用植物151种。是国家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拥有着“天下第一智慧山”的称号。近代名人李根源、章太炎、于右任等也曾来此游览、作诗,并留有多处摩崖石刻。
   穹隆山景区是苏州地区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林间氧气充足,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2万个,是一般空间负离子含量的400至500倍。
   走进景区大门,宽敞的广场停着一排排的旅游车。我喜欢爬山,只要能步行就不会坐车,女儿也还支持我,她也觉得步行时看到的风景有味道。于是,背好所带物品,开始旅途第一站——穿行铁竹亭。
   明末清初铁竹道人(施亮生)在穹窿山重建上真观,这里也是他当时下山经常休息的地方。为纪念这位有业绩与名声的道士,此亭名取其号,命为“铁竹亭”。亭的两对联“静坐不虚兰室趣,清游自带竹林风”,为清代书画家王震所题。穿过铁竹亭我和女儿跑步向御道进军。
   御道是1.5米宽的砚华石铺成的小道,也就是乾隆御道。穹窿山御道和苏州其他的御道不同,它是先前就用山石铺成,因为当年乾隆六次来穹窿山时,每次都是走这条道上山,故称御道,因而这里的御道更多带有纪念性质。女儿跑在我前面说:“这可是乾隆皇帝走过的路,来苏州目的之一就是走御道,我学姐说让我到了穹窿山走走御道,考研时好顺利通过。”她调皮地从御道的大门框下走过一趟说一句:“这是专业考试,过啦!”又从门框下走过去说:“这是证书考试,过啦!”再从门框下走过:“这是论文,优秀!”我为她拍下了每个不同动作的纪念照片。女儿突然对我说:“诶,老妈,乾隆皇帝活到89岁,你也走走御道,能长命百岁。”我不相信那些,可是不能扫女儿的兴,就学着她的样子走过去。她也为我拍了一张阔步在御道上的照片。
   我们走在御道上,一路看着风景,走不远,我们来到了双膝泉。
   双膝泉相传为茅君礼拜星斗之处,石上有穴大如锅,称“膝潭”。潭中潴水不涸,清澈见底,潭中原有如铜钱大小的石蟹。《木渎小志》云:“半山有石膝痕,相传茅君礼斗处。”
   双膝泉又传,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为寻找生身父亲,在此跪拜祈求父子相逢,竟然跪出两个膝印,涌出两股清泉。后人感其慈孝之心,此泉名为“双膝泉”。女儿双脚踏在双泉的上沿,双手握拳,举向上方:“佩服,赞成!皇帝就是皇帝,这就是孝道!”这里的亭子命名为“慈孝亭”。我们又往山上走不远,来到了洞天。
   所谓洞天,是指别有洞天、天外有天的意思,“洞天”牌坊之内,就是穹窿的洞天福地。又往山上走不到十分钟,看到了塔式香炉,这是土地寺。
   土地寺:在林木蓊郁,环境幽静,茂林修竹中有座半山土地祠,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先在这里参拜一下,我没有烧香拜佛的习惯,草草一看算了事。10:27我们走出土地寺女儿看看地图说:“快啦,前边就是望湖园,过了望湖园就到祈福台啦。”
   望湖园,是穹窿山的山顶花园,占地60亩。据专家考证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六次都来过穹窿山,并且每次都会到上真观祈福延寿,然后到山顶眺望太湖、领略风景,此处故得名“望湖园”。“憩园”是近年景区新建的,为游客休息、喝茶所提供的场所,其中的设施都是用竹子和木艺制作,体现出的是一种自然风情,与整个穹窿山的环境氛围融入一体。
   由憩园向上就是“朝元亭”,朝元者,礼拜神仙也,穹窿山向来被认为是“仙山”。两边柱联“紫府尤少赤松子,人间岂逢黄石公”。与朝元亭相连的是逶迤曲折的长廊,是穹窿山的旧十景之一。在廊的两侧都可以欣赏到自然景色。隆冬季节,天降瑞雪时,在廊中看到整座山银装素裹,四野茫茫,因此在廊边有乾隆御题“西廊数雪”。廊亭匾额“探雪”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所题,意思是说在这里踏雪探雪是文人雅士最乐意的事情。楹联:“花浓雪聚,鸟啭歌来”是清代书法家汪研山题,意思是说:这里花儿浓密,白雪相聚,鸟儿鸣歌,好一派诗情画意。
   走出长廊,我们就能看到一座楼阁,正门的匾额“环翠楼”是舒同题写。环翠楼共有两层,可容纳150人用茶,底楼有戏台,可以让游客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苏州评弹,二楼设有8间包厢。茶楼前面是会议室,被称为“醉月舟”,可容纳200多人出席会议。从会议室的侧面看,整个醉月舟形如一艘古时候的官船,是模拟拙政园的“香洲”而建。
   望湖苑里还有一些活动用具,女儿坐着秋千荡了几下,又去走“秋千路”,她登山第一个秋千,右腿抬起想去登第二个秋千,不料手脚和身体没有协调好,双脚登着第二个秋千,双手却把着第一个秋千,下不来也走不了,我在一旁哈哈大笑,同时抓拍她的狼狼狈相,没想到她真的吓坏了,死命喊妈妈,我见她不是开玩笑,急忙上前把住第二个秋千往她身前推。女儿下来时眼圈有些红润,幸好没摔到。这时已经是中午11点,我们坐在“憩园”的小草亭子里,喝了点儿水,稍作休息,继续赶路。
   11点半,祈福坛映在了我的眼前。人家祈福是跪拜,女儿一条腿弯成90度,搭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双手合拢放在胸前,闭目无语。此时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是为她拍照,留作回忆。
   祈福坛立有一石碑,上面刻有:大清乾隆,壹拾陆年,贰拾贰年,贰拾柒年,叁拾年,肆拾伍年,肆拾玖年,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六次驾幸。乾隆,在此祈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旁边另有一个石碑,上面刻有:望湖亭,建自清乾隆帝南巡二十二年(1757年)。
   第一次来观乾隆十六年(1751年)题诗:“百尺从丹梯、郁罗最上、群峰环紫盖、景气常清。”
   三次为碑后题:“无劳学赤松。”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太湖万顷在襟袖、穹窿億丈凌星辰”为第四次(1765年)。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题:“穹窿与邓尉间”,在碑的左侧为第五次。
   最后巡幸穹窿山上真观为乾隆四十九年二月初四日(1784年)。
   其中最为气势磅礴、极目眺望山湖风光:“八百里太湖尽收眼底”,为乾隆第二次即二十二年。
   望湖台有个很精美的凉亭,亭内正中间是个碑文。我习惯性的先看碑文落款,还没等我看清楚,女儿跑到碑文旁边,用手抚摸着碑文,半闭双眼,脸近似乎贴在了碑文上,带着激动的情绪说:“御碑!乾隆的御碑呀!”我立刻端起相机,为她留下这甚为精彩的一幕,然后仔细看御碑的文字内容:“震泽天连水,洞庭西复东,双眸望无尽,诸虑对宜空;三万六千顷,春风秋月中,五车禀精气,谁诏陆龟蒙。乾隆丁丑仲春御笔。”看完后,我双手从上摸到下,说不清当时是什么感受,然后,把碑文的四个面的碑文都拍了张照片,这时已经是中午11:30分,我们还要去寻找下面的目标。就在这里休息片刻,拿出自带的干粮充充饥,很快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行程。
   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三茅殿,
   三茅殿亦称句曲神宫,横匾、竖额为清康熙帝御书。“心容天下”、“道在人中”为赵朴初手笔。门前一幅楹联为乾隆十六年(1751)第一次上穹窿山所题诗:“百尺从丹梯,郁罗最上;群峰环紫盖,颢气常清。宫内供奉三尊神像,分别是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为道教茅山派的祖师。这里有乾隆御笔:穹宇清都,乾隆福地等。再往前就是上真观。
   穹窿山上真观正山门为上真观镇山之门,殿内供奉王灵官,赤面三目,手执金鞭,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拒邪魔歪道以门外。联曰:“三眼能视天下事,一鞭惊醒世上人。”两侧为“金钟玉磬楼”,寓意“金钟玉磬,和谐平安。”据记载,上真观始建于东汉初平年间,距今大概1800多年了。到了元代末年,道观又毁于大火。到了清初顺治年间,一位很具传奇色彩的道士施亮生,筹资重建上真观。
   三清阁是上真观的标志性建筑,享有“吴中第一阁”之美称。底层玉皇宝殿中间供奉玉皇大帝,左右为金童玉女,两侧侍立道教十二位护法天将;第二层供奉道教六十甲子星君;顶层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阁匾额为苏东坡题写,“天地玄黄、日月同辉”横匾为元赵孟頫书写。
   上真观最鼎盛的时期,一共有建筑5048间,殿宇36处,风景名胜170处,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从御道来上真观,祈福游览。我和女儿对寺庙都不感兴趣,看个大概就结束了。
   从上真观出来我们继续走了40分钟,看到了路边的指示标牌:孙武苑右转。我们顺着所指方向,走过了很长一段蜿蜒曲折的竹林阴路,上了很多台阶,经历了微风细雨的迎面吹拂,下午1:30才看到上面刻着“孙武苑”,下边一行刻着“孙武子隐居地”的石碑,来穹窿山的第二个目的地就在眼前。
   孙武苑草堂一共是五开间的茅屋,依山而建,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方润华捐资而建。屋前的一泓清泉潺潺而流,源出绝壁,以竹筒相接,别具一格。这是当年孙武日常的饮用水,谓“智慧泉”。我们先是口接竹筒喝个够,再把自带的水瓶装满,也来沾沾智慧泉水,让自己也变得聪明起来。
   在孙武草堂内陈列的是仿春秋时期的古床、古凳、蓑衣、锄头等设施,再现了当年孙武隐居撰写兵书,与好友饮茶对弈的生活场景。屋顶上有一只青铜铸的凤鸟,春秋时期是青铜的鼎盛时期,而屋顶放置青铜的凤鸟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在堂内地坪正中,有一青石龟。女儿双膝跪在龟背上,然后又站在龟背上留了个影。
   孙武苑堂内陈列着展示吴国历史以及孙武经历有关的物品、书籍及图像。堂正中放置一个红木大型屏风,由72块高2米、宽12厘米的红木拼接而成。屏风上刻有用金文书写的《孙子兵法》全文,底部则刻有《水陆攻战图》,图上有500多个人物形象,组成了古时水陆交战时击鼓、划船、格斗、射箭、云梯攻城以及犒赏、送行等生动画面。
   我们走进兵圣堂,堂前各有两个军事塔楼似的建筑,堂中间有孙武的青铜塑像,左手持笔,右手托腮,目光炯炯,遥视前方,正襟危坐构思兵书,眉宇间透着一股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略家气概。女儿跑到青铜塑像旁边,左手握住铜笔说:“孙武的这杆笔写出了他的智慧,我也握握,兴许能染过些智慧给我,考研就没问题啦,哈哈哈!”我见她开怀大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表情,“咔嚓”,给她来了一张特写。
   孙武苑中的碑廊占地1300多平方米,呈“回”字型。走进去我惊喜地望着一块碑石:“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正在疑虑,这是……当我视线下移时看到的落款是毛泽东,我恍然大悟,这是毛泽东看了孙武百句名言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引用过来的。整个碑廊是由三种版本组成,它们都由黑色大理石制作而成。
   走进孙武苑,这里谷中有谷,林中有林,深谷逶迤,真有些来到武林高手藏身之处的感觉。这充满了智谋和神机色彩的穹窿山,为当年孙武子的隐居地,孙武在此完成了其传世之作、天下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共 628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天下第一智慧山”中所“探”之“宝”,是“集政治、军事、宗教、历史文化宝藏”,是“智慧的源泉”。从乾隆六下江南的必经“御道”,到孙武的运筹帷幄的“兵圣堂”,再到“朱买臣读书台”……无处不是宝。作者的探宝之游,本身也会成为一“宝”——珍藏在心底的记忆之宝。推荐欣赏,增长智慧,共同探宝!【编辑:三微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304113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摩高        2013-04-11 13:27:55
  我来第一个评论一下,大家先把饭吃完。
   我是到处乱说话,很让人讨厌,不过,遇到高手的文章,我不得不说几句。有人说我太狂,烦我,不错,但是我虽然狂,但是也有自知之明,好的就是好,不好的就是不好。闫寒的游记,我是没那本事写,我也想过,哪天我如果写游记,一定先好好研究一下闫寒的游记,再去动笔写。闫寒的游记水平很高,但是闫寒本人又很低调。闫寒的游记,有详有略,有历史有知识,有描绘有抒情,有故事有数字,是大家手笔。
接地气的人最好。
2 楼        文友:永铭家珍        2013-04-11 16:03:58
  摩高所说的话,也是家珍想说的,不错的游记,欣赏学习了。
永铭家珍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